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生之初,原本不是读书的料,然而家人又怕我连写信、打算盘都不行,就让我在村学里读私塾。私塾里对学童体罚,是有传统依据的,所谓上论、下论,头打生疼,上孟、下孟,头打窟洞(村学里的《论语》与《孟子》读本,各分为上下两册,简称为《上论》《下论》,《上孟》《下孟》)。我竟然《上论》没念完,就经受不住考验,转而进了严禁体罚的新式学校。  相似文献   

2.
我生之初,原本不是读书的料,然而家人又怕我连写信、打算盘都不行,就让我在村学里读私塾。私塾里对学童体罚,是有传统依据的,所谓“上论、下论,头打生疼”,“上孟、下孟,头打窟洞”(村学里的《论语》与《孟子》读本,各分为上下两册,简称为《上论》《下论》,《上孟》《下孟》)。我竟然《上论》没念完,就经受不住考验,转而进了严禁体罚的新式学校。  相似文献   

3.
爱之韵     
凡是沐浴在爱河里的灵魂,他的生命之树一定会因为痛饮了爱的汁液而挺拔丰盈,叶间必然盛开着激情浪漫的花朵,枝上必将挂满快乐幸福的果实。爱,会让你成为一个诗人,你能在月亮上看到情人的眼睛,能在鲜花上看到情人的笑容,能在清风里听到情人的窃窃私语,能在流水中看到情人倒映的身影,能在细雨里感受到情人的柔婉,能在树林里感受到情人轻盈的脚步声……  相似文献   

4.
正尖毛草,是非洲大草原上生长得最高的毛草之一,有"草地之王"的美称,但它的生长过程却十分怪异。在最初的半年里,它几乎是草原上最矮的草,只有一寸高,人们几乎观察不到它的生长。在那段时间里,草原上的任何一种野草长得都比它旺盛,没  相似文献   

5.
江海溶 《天风》2011,(8):59-59
每次看到公园里自由自在嬉闹的他,看到餐厅里痛痛快快享受美食的他,看到学校里聚精会神学习的他,我都会在心底里感叹,这一代的孩子真幸福!可以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中畅游知识的海洋,可以站在绿茵茵的青草地上挥汗如雨地踢球,可以在明亮的图书馆里如痴如醉地看书,科技馆、博物馆、艺术馆的大门永远向他敞开,只要他愿意,知识的殿堂随时为他开放。生活在现今时代的孩子是幸运的,  相似文献   

6.
正蔬菜是种到哪里的?答案自然是种到菜地里,再不济也要种到自己家的小院子里。可是,在英国的德托拜丁小镇,蔬菜却种到了大街上。不仅公路边是蔬菜,警察局是蔬菜,连陵园的入口处也是一片葱茏的蔬菜。这一切都源于一个叫潘牧的老太太。潘牧今年65五岁,在德托拜丁小镇上生活了一辈子。这几年她被一个非常苦恼的事情纠结着,那就是现在的人们沉浸在网络和手机的世界里,他们愿意花  相似文献   

7.
在意大利人的生活中,家庭是第一重要的,其次便是教堂,排在第三位的是咖啡馆。据估计,有近95%的意大利人是天主教徒,他们也从没有想过信仰其它的教派。这些人从小在教堂里长大,普遍都受过教堂的教育,并且在教堂里举办婚礼或葬礼。虽然许多的大教堂是艺术的博物馆,然而对于意大利人来说,教堂更像是一个避难所,一个精神上、宗教上,也是身体上的避难所。常常可以看到,一些贫穷的意大利人走进教堂,打开纸包,取出香肠和面包,在那里进行一次自助午餐还可以见到一些年轻的母亲头上包着头巾和手帕,在教堂里快乐地给孩子喂奶。所以,…  相似文献   

8.
王志军 《天风》2005,(8):36-36
在基督里我们每个人身上的所有恩赐都是宝贵的。教会是基督的身体,而我们信徒则是基督的肢体,作为肢体的我们,虽然有污秽和绉纹,但在神的眼中从未因肢体上的某个器官出现问题而抛弃他,而是更用心地关心他,医治他,在基督里我们自己做得再好也只是一点光、一粒盐,一点光容易被风吹灭,一粒盐容易被水冲淡——  相似文献   

9.
张军 《中国宗教》2006,(10):52-53
兰州是千里母亲河——黄河上的第一座城市,凡到过兰州的人,无不为这里连绵十数里的黄河风情线而震撼、感动。兰州白云观位于黄河风情线上,并以其特有的道教文化底蕴丰富着黄河岸边的风情。  相似文献   

10.
冷水解冻     
高中时的一件事,至今还清晰地记在脑海里。那是一次学生会主席的竞选,在几个要好的同学的鼓动下,我报了名。结果初选成绩还不错(后来才知道是那几个要好的同学做了些小动作),于是信心大增,心里已经开始在狂想竞选上主席以后的场景。接下来的日子里,就是积极准备最后的选举,为了扩大影响,我挖空心思,想尽一切办法,在黑板报栏里贴上了自己的海报,每天拿着扫把去扫大门口,在饭堂义务为同学打饭……在那段日子里,我对一切都热情不减。  相似文献   

11.
周一的语文课上,老师从课本里拿出一片红叶,有人说,您去香山了吧?老师笑而不答。头排有个女同学,抬起身来仰脸靠近红叶。有个同学喊,它没香味!女同学回身说了一句,你不知道我是近视眼吗?老师把红叶给了这位女同学,她压在课本里。这是72年前我小学四年级的一件事。北京南城多是穷苦人,孩子们只守在胡同里,最多到龙潭湖、陶然亭去撒撒欢。  相似文献   

12.
心中的地图     
我们的生活是一幅巨大的地图。 地图上有我们的家,家在不同的地方就会有不同的想象。乡村里的孩子,看惯了日沉山梁的图像和炊烟升起的景致,总免不了有身长双翅、飞越山岭的想象。城市里的孩子,看惯了车水马龙的喧嚣和钢筋水泥的“森林”,也会向往乡村里的宁静。  相似文献   

13.
冰窗花     
正冰窗花盛开在冬日的窗棂上,是一道绝美的风景。尤其是在久居乡下的那些日子里。于是,每到冬日,我会有意无意念起熨帖在冬日木格窗棂上的冰窗花。冬日的居室里,总会生了炉火,白日里,落了雪,一家人和和暖暖地或斜倚或平躺在温热的土炕上,母亲选了废旧的布料,熬了浆糊,炕头置一炕桌,安安静静地做着鞋垫。父亲借了炉火,熬着罐罐茶,火苗间或跳  相似文献   

14.
儿子因一时糊涂犯罪被捕,看守所是不让探视的。母亲崔金菊在将近一年的时问里,每天站在看守所的山坡上等待着一瞬间的放风时间,好能看上儿子一眼。大年初一,她站在风雪中喊着儿子的小名:“三宝!三宝!妈看你来了!”看守所里所有放风的人都把头扭向站在山坡上满身是雪的母亲。那时,她看清了,儿子朝她深深地鞠了一躬,看守所里大多数人都朝她鞠躬,她的热泪融化了满脸的冰雪。  相似文献   

15.
冬天     
天冷了,堂屋里上了子。子,是春暖时卸下来的,一直在厢屋里放着。现在,搬出来,刷洗干净了,换了新的粉连纸,雪白的纸。上了子,显得严紧、安适,好像生活中多了一层保护。家人闲坐,灯火可亲。床上拆了帐子,铺了稻草。洗帐子要挑一个晴明的好天,当天就晒干。夏布的帐子,晾在院子里,夏天离得远了。稻草装在一个布套里,粗布的,和床一般大。铺了稻草,暄腾腾的,暖和,而且有稻草的香味,使人有幸福感。不过也还是冷的。南方的冬天比北方难受,屋里不生火。晚上脱了棉衣,钻进冰凉的被窝里;早  相似文献   

16.
照见浮生     
正镜子是玄妙的物象。曾有一部瑞士短片《Le Miroir》,7分钟长度,无对白,只用浴室里的镜子照见一个男人的一生,从幼年到老年,从勃发到萎谢,他在镜子里洗漱、刮胡子,在马桶上发呆。短片直抵观者要害——现实是残酷的,人生一场,无非是镜子里晃动的影子,年龄为其上妆。镜中花,镜中人,美却也凄凉。香港导演关锦鹏喜欢在阴柔  相似文献   

17.
薛瓦勒是法国一个偏远乡村的邮递员。虽然他工作辛苦,工资微薄,但他每天都勤勤恳恳地工作,总是及时把信送到别人手中。有一天,他在山路上被一块石头绊倒了。他发现绊倒他的石头形状很特别。于是,他就把石头放在了自己的邮包里。当他把信件送到村子里时,许多人发现他的邮包里除了信  相似文献   

18.
    
草发花开,是视觉上的春天;蛙声虫鸣,是听觉上的春天。眼观春色而喜悦,耳听春声而激动。所有的生命都是土里生土里长,枯草茬里钻出新芽,黄泥土里拱出青蛙,动物比植物更敏感更有灵性。  相似文献   

19.
奉献     
《天风》1996,(1):42-42
谈到“奉献”,有人也许马上会联想到教堂里的“捐箱”。的确,在旧约里提到奉献的事,往往是指物质金钱上的分别为圣归给上帝。但在新约时代“奉献”的意义远远不止这些,它已经包括了人整个身心和生命向上帝的归献。  相似文献   

20.
拾柴     
正到了秋天,树木落尽了树叶,汶河岸边的芦苇荡里的芦苇也收割后垛在了大队林业院子里。树林和沙滩也都光秃秃的了,奶奶就带着三五岁到十来岁大小的我们兄弟七八个,去树林里拾柴。树林里大多是杨树、柳树,风吹过后,就会从树上落下一些干枯了的小树枝。说是去树林或者沙滩上拾柴,其实是奶奶带我们去那儿玩,主要是照看我们这些孩子;那时大人都在生产队里没日没夜地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