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家峰 《宗教学研究》2006,17(3):111-117
近代中国基督教的本色化无法逃避的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处理差会和中国教会的关系,本文主要对来华传教士以及中国教会在这方面的观点以及措施进行考察分析。基督新教入华的第一个百年,传教事业完全在差会和传教士的控制之下,但随着新一代中国教会领袖的成长和传教士“中国教会”意识的增强,到20世纪初期,主张差会向“中国教会”移交财产和治权,从“教会在中国”(ChurchinChina)逐渐过渡到“中国教会”(ChurchofChina),已成为传教士和中国信徒的共同理念。但实行起来并不容易,直到1950年代初,能完全做到自养、自治和自传的教会还是很少一部分。原因有多方面,包括传教士的不愿主动放权以及中国信徒自身能力的缺乏。  相似文献   

2.
3.
辛亥革命之后,回族知识分子发起了以挽救国家、振兴民族、弘扬伊斯兰教为目的,以创建社团、兴办学校、创办报刊杂志为主要内容的文化运动,至20世纪30年代运动走向高潮,其影响遍及全国回族聚居区。  相似文献   

4.
5.
托马斯·霍布斯在其巨著《利维坦》中,首先提出了只有人类才有宗教,“这特别是由于人类的本性……人人都爱对自身祸福的起因寻根究底。”文艺复兴首先是对文明起源的一种探索。在文艺复兴之前,人  相似文献   

6.
7.
爱国爱教与回族文化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国爱教”是我国各宗教团体的一面旗帜,也是我国各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共同遵守的准则。正是在这一旗帜的指引下,全国各族信教群众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中,为祖国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十个少数民族,充分发扬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8.
学界有关近代中国世界佛教运动研究的叙事,主要是以太虚的志行为中心,然这一场运动还有更多的细节可供探究。法舫作为太虚座下重要弟子之一,所负责的主要是佛教的世界化事业。梳理其参与世界佛学苑创建的经历、在《海潮音》上有关世界佛教的论述、海外留学弘法经历以及他与国际性佛教组织的来往情况,能够帮助我们对这一运动有更多细节性的观察。法舫作为近代中国佛教国际化运动的第一代践行者,其筚路蓝缕的经历对于今日一带一路大背景下中国宗教的国际化事业具有非凡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人们在讨论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问题时,往往忽视二者的中介环节,这就是衔接着中国古代文化和正在建构的中国现代文化的,在中国近代以来历时百年之久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独特文化,本文称之为“近代文化”。在这个艰难曲折的长期实践中,发生了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批判性审视,发生了对于东渐的西方文化的既“拿来”又“扬弃”的关系,发生了对于新文化的伟大创造运动。对于社会主义的现代新文化说来,中国古代文化的优良传统是必须继承的,而近代以来实践中产生的文化则是同样具有传统的意…  相似文献   

10.
11.
基督教在近代中国的传教事业,依仗不平等条约的庇护,被视为“骑在炮弹上”传播福音。近代中国是基督教教会与民众冲突最为激烈的时期。传教士们推动的文教事业,以文化征服为主要目的,遭到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强烈抵制。20年代的非基督教运动高举科学与民主的旗帜,是中国知识阶层的理性批判。在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推动下,中国基督教徒走上了“爱教必定爱国”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12.
13.
《中国宗教》2004,(7):61-61
近期,孙振玉在其主编的《回族社会经济文化研究》一书中提到,回族文化是一个具有世俗与宗教双重属性的文化,而且宗教属性在民族精神生活方面已超过了其世俗属性。对回族群众而言,伊斯兰教代表着他们的根本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是他们的精神生活、道德生活的源泉。  相似文献   

14.
翻开中国法制史的巨卷,那悠久的法制历史、灿烂的法律思想、严密而又独具特色的法律体系,无不令人叹为观止。然而,古人眼里的法制与近现代意义上的法制相去甚远。所谓“命有司,修法制”,“民众而奸邪生,故立法制,为度量以禁止”等等,其实质都不过是立法度,固王制而已。近现代意义上的法制与民主政治密切相关,专指统治阶级按照民主原则把  相似文献   

15.
经堂歌是以清真寺为中心,在回族群众中流传的普及有关伊斯兰历史文化知识的诗词、民间歌谣和诗歌体传说。它宣传、介绍伊斯兰教的兴起、教义、教法、功修、日常宗教生活等;同时,也有劝教、劝善的内容。本文探讨了回族经堂歌产生的背景、内容、特点及在伊斯兰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有助于深入了解伊斯兰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加拿大传教士最早将西医引入豫北地区。其方式是通过开展一系列医疗活动:建立现代化医院,构建医疗卫生网,引进现代护理制度,开展社会化卫生知识宣传等。这些活动促进了近代医学与传统医学话语权在民众中的进退变革,表现为:近代豫北西医群兴起,民众医疗观念改变,“拜医”与“看病”话语变更,对护理职业态度转换,及中医向科学化发展。民众医学话语权的进退,是西医走进民众、实现传播的必然反映。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分析回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探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对于回族文化的新要求,并对回族应如何进一步建设和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国曾经发生过两次规模巨大的反基督教运动:一次是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一次是1922年至1927年的非基督教运动。从思想文化史的角度审视,非基督教运动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过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是中国民众对列强侵略的激愤抗争,带有浓重的盲目排外色彩。而非基督教运动则是中国知识阶层对宗教文化的理性批判。  相似文献   

19.
本文考察了近代中国的国家主义者对基督教的批判,以及基督教学者从基督教的国家观、基督徒的爱国问题和世界主义(大同主义)等方面所做的回应。这种考察,既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基督教在中国历史上与某种政治思潮的纠缠,也可以为我们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审视基督教与国家的关系提供借鉴。基督教的普世主义可以纠正国家主义的偏狭,国家主义的思想刺激基督教不得不考虑本土化和处境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是中国革命伟大的先行者,他早年接受西医教育,从事医生职业,弃医从政后,又致力于医疗卫生管理事业的发展.先生所处的时代与接受的西医教育、济世救人的行医生涯中所体现出的医术与医德、坚持中西医结合的远见卓识以及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创新发展都与中国近代医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