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里盛不下心灵的东西。”朋友赵金禾在来信中说。他是劝我有些事在妻子不能理解的情况下,不要跟她发脾气。他说自己心灵的东西才是自己的真正支撑,而支撑自己的东西往往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理解的。特别是,不能强求每一个人理解。他比我长17岁,是过来人了,又是颇有名气的作家,他的这个说法想来是有道理的。我承认我对妻子要求的太多,我总想人有了家总不应该再有孤独吧。现在看来,人有了家还有孤独是很正常的事。我有时想我找个什么样的女人成家,家里才能让我想说就说想笑就笑想哭就哭呢?而且说什么都有人听,笑什么都有人懂,哭什么都有人一起流泪。我把跟我接触过的所有女人都想遭了,可我一点也拿不准会有哪一个女人  相似文献   

2.
<正> 现代化不是时间概念,而是标示社会发展程度的概念,它表示一个国家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方面都名列世界前茅。人与动物不同,不仅需要物质的东西,而且更重要的是需要精神的东西。物质文明越是高度发展,人们也就越需要精神的东西。只从物质方面理解现代化是片面的,只要物质文明也还只是低层次的追求。追求低层次的文明,  相似文献   

3.
别尔嘉耶夫认为,悲剧的发生同恶相关,并进而同善、同善恶的区分相关,而既有善恶之区分,便有善恶之未分,即所谓善恶彼岸。在善恶未分之彼岸者只能是原初的自由,它先于存在,是世界存在的最终根源,并是人的自由之所本。原初自由集精神、永恒于一身,而统治着世界的则是必然法则。人既拥有原初自由,追求无限、永恒,却又无时不在必然的牢笼中,悲剧即自由与必然的冲突对人的毁灭或裂伤。由于自由、精神是永恒的,是人生意义和人生命能得永恒的保证,故惟有不惧生命苦难而以自由和精神之信念同必然力量进行抗争,才是真正的克服悲剧之途。  相似文献   

4.
正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关键在于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动起来,因为只有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才能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也才能调动学生的"内驱力",积极主动思考,去实践。那么如何才能形成这种课堂呢?一、更新理念,营造氛围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发展个性的土壤,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教育重在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我们正处在一个鼓励每个人都拥有梦想的时代,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引入梦想这一理念,把自己梦想从事的职业以名片的形式表现出来,激励学生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这便是我设计这节课的初衷。我们最初的梦想无外乎是做一个成功的人,名片可以作为了解他的一个最便捷的渠道,名片设计能够在方寸之间体现创造力的价值,体现设计的诸多要素,而我的一堂名片设计课又再次触发了学生的心灵和梦想。  相似文献   

6.
正把握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再平凡的人,也一定能做出最不平凡的事来!每个人都在梦想着品味到获得成功的喜悦,那甚至被看作人生最大的快乐。可对多数人而言,成功却是那么遥不可及。有些人相当努力,但机遇好像永远离他很远,他总是抓不住成功的手。怎样摆脱这种尴尬的状态呢?很简单。想钓大鱼,得到深水去;勇于竞争的人,才能拥  相似文献   

7.
人的一生最重实的是生命,最希望得到的是幸福。如何才能得到幸福呢?古往今来所有的人都在不懈努力地追求和探索着。遗憾的是大多数人对这个问题都不能正确认识,他们只知道一味地追求财富、地位、名利、爱情,以为拥有这些就能得到幸福。然而,今天物质文明这么发达,人们在充分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却依然烦恼重重,痛苦不堪,原因是什么呢?今天,我想从佛教的观点来谈谈这个问题——生命的痛苦及其解脱。一、造成生命痛苦的原因造成生命痛苦的原因是什么?我想这是大家都非常关心的问题。为什么会活得痛苦,答案往往因人而异:有人会说…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碰到一个人,开始还说得我抑制不住地想笑——他说“你还真有才华呀,到处都能看到你的文章啊”,但是接下来就说得我的那些还没来得及钻出脸皮的笑,立刻僵死在脸皮里面了。他说什么呢?他说他真正希望看到的还是我能写出砖头厚的长篇小说来,说那才是真正有份量的东西,是一个作家真正应该拿出来给人看的东西。  相似文献   

9.
论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的局限性以及人与人之间互相交往的迫切需要,都指向一个真理,这个真理除拥有理智以外,还有更多的东西。科学具有的令人信服的正确性只是真理的一小部分。这种正确性,以其普遍的有效性,仅仅把我们作为有理智的人,而不是作为真正的人完全联合在一起的。这种正确性使我们在已被理解的对象方面、在特殊事物方面,而不是在总体方面,联合  相似文献   

10.
一追求幸福是人类的本性,就像水往下流,火朝上走,花儿追求阳光雨露一样。尽管对幸福的理解各有不同,但都把幸福看做一种美好的东西,因而值得追求,则是共同的。而且从大多数人的眼光看来,物质生活的富足,社会的和谐,都是幸福的基本标志。人和动物的重大不同,在于动物只能把追求中的某些本领逐渐化为自己的本能、或者只经过简单  相似文献   

11.
正有好多人喜欢讲生活品质,他们认为花的钱多、花得起钱就是拥有生活品质了。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在吃饭时一掷万金,在买衣时一掷万金,拼命地挥霍金钱。当我们问他为什么要如此时,他的答案是理直气壮的——为了追求生活品质!为了讲究生活品质!生活?品质?这两样东西到底意味着什么?如果说有钱能满足许多的物质需求就叫生活品质,那是不是所有的富人都有生活品质,而穷  相似文献   

12.
<正>成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梦想,那什么是成功?我们要做到什么样才是真正的成功?用最简单最直白的话说,成功就是成为最好的自己,就是达到自己所需要的目的。从这个角度说,我们所熟知的《西游记》就是一部成功学,它给了我们很多启迪,告诉我们怎么走向成功之路。一、敢问路在何方,路在心中在看《西游记》的过程中,不只一个人产生过这样的疑问:孙悟空有七十二般变化,猪八戒、沙僧、白龙马也是能上天入海,而唐僧一不能变,二不能打,为什么让他当师傅呢?有这么一篇文章,也许它能告诉我们答案。  相似文献   

13.
有人认为高尚的艺术趣味是天赋的,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东西,这种想法是荒谬的。艺术趣味是人的社会实践的结果,是社会对个人及其精神世界的一定的有系统的影响的结果。任何人身上都有一种根据美的理想来创造性地对待生活美和艺术美的能力,但是,只有通过艺术教育才能激起这种能力,才能教会人们去评价高尚艺术的真正的美以及这种艺术所体现的内容的丰富多彩和艺术形式的美妙。轻视积极的艺术教育,就会使恶劣的而且往往是和我们格格不入的趣味流行起来。乌·拉儒姆纳依:《艺术和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4.
斯多亚学派认为人的激情如悲伤、恐惧、欲望、快乐是一种心灵的剧烈运动,是超越理性的冲动,因而是灵魂疾病.真正好(善)的东西是德性,德性是幸福本身,是有用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要拥有德性,就必须运用自己的理性,合乎自然而生活.只有顺从自然的必然性,人的灵魂才能因此宁静而健康.  相似文献   

15.
系统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是:承认客观实在,承认物质的存在。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而可以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那末,物质是以怎样的方式存在的呢?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已经指明,世界是在时间和空间中永恒运动着的物质世界,运动、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基本属性。这是一条一再被并将继续被科学发展的实践所证实的真理。  相似文献   

16.
我在最近的一篇论文中强调,头脑和精神对于精神来说是一个阐释循环的互相补充和互相递推的领域。这种阐释循环的一个突出但还没有得到承认的特点是,在这种循环中,解释不受规则的支配,因此看来是自己形成的:从(精神的)整个背景来看,世界(或头脑)的特征就变得可以理解了,……而通过这些特征(或脑功能),整个背景就变得可以理解了。那么,含义如何产生或从何而来呢?  相似文献   

17.
罗尔斯的契约论强调公民是正常而充分合作的社会成员,而且它还假定他们的种种天赋才能处于正常范围。在可行能力思路看来,由于这样一种契约主义的方法论,那些具有严重能力缺陷的人不能从正义原则中公平受益,他们甚至被排除在正义原则的选择过程之外了,因此这种理论没能真正保障每一个人基于正义的不可侵犯性。但在罗尔斯的契约论中,作为正常合作成员之基础的两种道德能力应当被理解为是每一个公民所拥有的,而正常能力的假定意在排除能力差异在原则选择过程中的影响,因而它反而是包容性的。在组织有序的社会中,有能力缺陷的人的一些特殊需要确实没有被当作一个基本正义问题来对待,但这一点乃是平等的政治自主性的代价。  相似文献   

18.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几个误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马克思对自由的承诺是乌托邦吗?在今天的不少人看来,马克思对自由的承诺(人的全面发展、共产主义)虽然令人“高山仰止”,却是很值得怀疑的。比如,有学者说:“(马克思认为)只有当物质变得极大丰富,也就是相当于世界的无限扩大,世界大到人人能够拥有足够自己伸展的世界,才能有足够条件做自己想做的事,才不会去压迫、剥削和掠夺他人,每个人才能够有自由。可惜这是不可能的,无论如何,一个世界不可能丰富到相当于包含无数个属于个人的足够大的可能世界的地步。一个有限的世界不可能变成一个无穷大的世界,这就是自由所以是个难题的真正底牌”,…  相似文献   

19.
马德 《思维与智慧》2001,(11):12-12
(1)美国的希而顿曾经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一块普通的钢板只值五美元,如果把这块钢板制成马蹄掌,它就值10.5美元,如果做成钢针,就值3550.8美元,如果把它做成手表的摆针,价值就可以攀升到25万美元。这个世界最值钱的东西是什么?是智慧。许多人都在瞪大眼睛寻找财富,他们不放过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寻寻觅觅辛辛苦苦一辈子,最后却落于平淡。财富的真正获得不是通过实物的买卖得来的,而是用智慧换来的。成功的人,能让他掌握的每一件东西变成财富,只要换一个角度,换一种眼光。智慧人人都有,不同的是,有的人把它用成了小聪明。 …  相似文献   

20.
士在中国代表了一个很庞大的群体——文人阶层,他们淡泊名利,秉持宁静致远之道.古往今来,为了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多少士人不求名利,用毕生精力求得诗文之精妙,精神之强大.倘若在当代艺术大世界里寻觅此种精神支撑力量——可以从画家何多苓那里获得. 邵大箴曾惊叹于何多苓的"自我"之强大.这又作何解?很多人说这是个性,不顾他人感受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固执地追求自己的东西,或许也太过于自傲,高估自己吧!对,这似乎是何多苓具有的特点.这种从骨子里散发出的"气味"让他令人痴迷,让他与世格格不入,让他变化,让他回归,让他边缘化,让他拥有一片自留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