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劲  林仲贤 《心理科学》1999,(6):481-483
这项研究围绕元记忆对多重记忆系统的监测问题,研究了FOK判断对R反应和K反应的监测作用。结果表明:R反应项目的FOK判断的幅度(MFOK)明显高于K反应项目的幅度,且FOK对R反应项目的预测准确性明显大于对K反应项目的预测。这一结果说明,元记忆对不同记忆系统中存贮的项目的监测强度是不一样的,它对情节记忆的监测明显好于对语义记忆的监测。  相似文献   

2.
朱莹   《心理科学进展》1990,8(1):3-934
起动效应(priming effects)是目前记忆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它涉及两类测量记忆的方法与两类记忆形式的问题:健忘症病人的记忆能力问题:多重记忆系统问题以及测量记忆的数据驱动测验与概念-驱动测验的区分问题。现有的研究趋势表明,起动效应在九十年代仍继续吸引着大批的研究者。  相似文献   

3.
记忆研究的功能取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记忆功能是人类适应环境的结果,记忆系统的“设计”(运作机制)则支持其功能。因此,通过探究人类面临的适应性问题,分析记忆功能,再推测并验证记忆解决方案,是研究记忆的一种可靠途径,此即为记忆研究的功能取向。本文以记忆的生存优势效应(相比控制加工条件,判断单词对求生情境的重要性可获得更好的记忆保持量)、多重记忆系统的分离与协同、记忆对未来的价值等问题为例,具体阐明了该取向是如何促进研究者理解记忆运作的。  相似文献   

4.
自传记忆的出现及早期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owe和Courage通过对有关婴儿遗忘症和自传记忆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回顾,认为人类在婴儿期就 已具有了对信息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能力,婴儿遗忘症的消失和自传记忆的出现并不需要神经系统 的完全成熟或多重记忆系统的假设,也不需要语言的出现,而是认知发展的结果。2岁末儿童“认 知的自我” (cognitiv self)的出现,为个体组织与“我”相关的信息提供了一个新的组织结构。 随后,自传记忆的发展则是儿童记忆能力增长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内隐记忆任务分离范式的新进展和挑战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间接测验和直接测验的系统比较促进了对两种测验内在机制的认识。加工说坚持“认知经济”的原则,指出当代心理学的中心任务是阐明各种记忆任务的编码、贮存和提取加工。多重记忆系统说主张在加工观点中加入某些结构限制,强调探讨不同记忆系统的操作特点及系统间的相互作用。两种观点的融合成为一种趋势。视触通道可能具有共享表征以及新的信息加工模型的提出向任务分离范式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6.
汪新建  周静 《心理科学》2004,27(2):441-442
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末而成熟于90年代的多通道记忆模型(MEM),从横向水平结构上划分出知觉记忆系统和反映性记忆系统;从纵向垂直结构上划分出监控系统和执行系统,每个系统的功能虽有所侧重,但人的认知记忆括动却是这些系统相互作用、共同配合的结果,与其它的认知记忆模型相比,MEM不但注重了整体性、摆脱了单一线性的探讨模式,而且也强调了开放性和能动性。  相似文献   

7.
钟毅平  杨治良 《心理科学》1993,16(6):326-332
本研究探索非言语信息的内隐记忆。用新异的不熟悉的三维物体图形作为实验材料,物体决定测验评价内隐记忆,是/否再认测验评价外显记忆,操纵学习(?)测验间物体图形的颜色(实验一)和大小(实验二),80名被试参加实验一,另80名参加实验二。结果发现:(1)存在着非言语信息的内隐记忆,且与外显记忆相分离;(2)新异的不熟悉三维物体的颜色和大小由外显记忆的情节系统所表征,而非属于结构表征系统,从而支持多重记忆系统假说。  相似文献   

8.
刻板印象是人们有关群体的行为特征与特质属性信念化的认识, 它多以语义图式形式存储于长时记忆中。依据激活过程中意识参与程度的不同, 刻板印象具有内隐和外显两种表现型。不同于双加工理论“自动激活+认知控制”的研究视角, 本项目计划从内隐/外显记忆的多重记忆系统模型出发, 试图检验内隐与外显刻板印象在表征机制和激活过程上的差异。现有的多重记忆系统模型虽能解释内隐和外显刻板印象在记忆存储与提取上的机制差别, 但却无法阐释二者语义表征带有的心理理论特性以及二者的认知控制过程。有鉴于此, 本项目拟吸收“镜像系统−心理化系统”模型和双加工理论各自在特质与信念加工以及刻板印象认知控制上的理论优势, 深入探索内隐和外显刻板印象的分布式表征机制。借助ERP技术的时间过程优势和fMRI技术的脑区动态因果建模优势, 研究结果将最终揭示刻板印象分布式语义表征的动态加工机制。  相似文献   

9.
当前的一些理论观点认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依赖于两种不同的记忆系统,它们与大脑的不同区域相联系。该文通过回顾以往相关研究,从神经心理学及神经成像两方面对两种记忆系统的分离现象进行概述:在神经心理学领域发现的证据表明内隐记忆在神经解剖上与外显记忆是分离的;使用fMRI和PET技术,研究者观察到与内隐记忆有关的枕颞区及左下前额区中衰减的神经活动,以及与外显记忆有关的内侧颞区、前额皮层和后内侧顶皮层中增强的活动;使用ERP技术,研究也发现了两种记忆神经系统在时空上的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10.
图形信息在记忆系统中的保持与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形信息的保持与提取是图形信息加工的重要环节。不同记忆系统对图形信息的加工特点存在差异。语义信息必须经过复述才能进入长时记忆系统,图形信息似乎也可以经复述进入长时记忆。相比之下,两者的途径和方式有所不同。影响图形特征提取的因素既有刺激物的外在因素,也包括记忆者的内在因素,如期望、经验和推理等.记忆系统的信息加工特性研究主要以抽象的语义信息加工为主,还应进一步加强图形信息记忆过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图形信息在记忆系统中的保持及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形信息的保持与提取是图形信息加工的重要环节。不同记忆系统对图形信息的加工特点存在差异。语义信息必须经过复述才能进入长时记忆系统,图形信息似乎也可以经复述进入长时记忆。相比之下,两的途径和方式有所不同。影响图形特征提取的因素既有剌激物的外在因素,也包括记忆的内在因素,如期望、经验和推理等。记忆系统的信息加工特性研究主要以抽象的语义信息加工为主,还应进一步加强图形信息记忆过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侯岩   《心理科学进展》1993,11(1):40-435
目前,内隐记忆的研究大都通过正常的测验成绩,在同一个领域检验假设进行的。认知神经科学可以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法,在不同领域使内隐记忆的理论得到诸多补充数据,提高并扩展内隐记忆的研究水平。它从自身研究方面论证了多重记忆系统和加工理论对许多来自单纯实验性操作中的结果无法解释的片面性,使两者在新的研究策略下达到协调统一,这种新的而非唯一的研究策略使内隐记忆的研究更趋完善和深入。  相似文献   

13.
罗劲  林仲贤 《心理学报》2000,32(1):25-29
这项研究探讨元记忆判断对情节记忆系统、语义记忆系统和PRS(perceptualrepresentation)系统的监测问题。已有的研究表明,元记忆对情节记忆的监测好于对语义记忆的监测。这项研究在深度加工和元记忆训练的条件下,进一步比较了R反应(Rresponses)项目、K反应(Kresponses)项目以及成功补笔项目的FOK幅度(MFOK,magnitudeofFOK)。结果表明,无论是在深度加工的条件下,还是在元记忆训练的条件下,R项目的MFOK明最高于K项目和成功补笔项目。这说明元记忆系统的监测模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它不受记忆痕迹的性质与元记忆判断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陈述性记忆形成和巩固的神经机制,并对经典模型进行了修正和拓展。主要观点是:陈述性记忆的存储和巩固依赖于新皮层不同脑区之间建立新的联系,内侧颞叶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当陈述性记忆完全巩固后,信息的存储和提取完全依赖于新皮质;一个完整的陈述性记忆的信息被分别存储在解剖上分离的语义记忆与情节记忆存储系统内  相似文献   

15.
E.Tulving  杨宁   《心理科学进展》1992,10(1):22-28
加拿大心理学家E.Tulving提出长时记忆可以区分为事件记忆和语义记忆两个独立而又互有关联的系统,并从记忆检索角度对此作了说明。他提出,记忆过去(事件检索)和知道过去(语义检索)是不同的,事件记忆检索的是个体的,时间上确定的,并且与自我有关的事实,而语义记忆检索的是非个体的,时间上不确定的,与世界有关的事实。E.Tulving还用一名脑损伤导致健忘症的个案和大脑皮层血流模式在两种检索时的变化来证明他的理论是有根据的。最后,E.Tulving提出应用多种记忆系统的理论来取代传统的记忆统一性思想。  相似文献   

16.
薛会娟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10):1559-1566
共享心智模型和交互记忆系统是知识管理领域中两个新的研究视角。共享心智模型是指团队成员共享的、对团队情境中关键要素的、系统的理解和心理表征;交互记忆系统是团队成员之间形成的一种彼此依赖的,用以编码、储存和提取不同领域知识的合作性分工系统。在分析共享心智模型和交互记忆系统内涵的基础上,作者深入剖析了两者的对立和协同关系,系统探讨了影响两者效应的情景变量,为从认知角度提高团队知识管理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交互记忆系统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钢  熊立 《心理科学进展》2007,15(5):840-845
交互记忆系统是团队成员之间形成的一种彼此依赖的,用以编码、储存和提取不同领域知识的合作分工系统。其研究有助于发现高效工作团队如何处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解释团队成员怎样通过发挥各自的专长去解决团队面临的问题。它是解释团队知识处理过程的一个机制。相关研究已有近20年的历史。文章从交互记忆系统的形成和维护、测量、影响因素及其对团队有效性的作用等几个方面对已有研究进行回顾,并指出其对管理研究和管理实践的借鉴意义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知觉表征系统最近被认知心理学家广泛认同,Schacter认为知觉表征系统在内隐记忆测验中起重要作用,知觉表征系统又与失语、失认、失读有密切联系屈此深入分析它们本身的特点以及它们三者之间的联系有助于明确内隐记忆。本文综述了这方面的研究情况,对从多种记忆系统方向进一步明确内隐记忆具有一定的可信性。近年来,记忆研究中最吸引人的结果就是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重大的实验性分离现象。对这种分离现象,心理学家提出了多种理论解释,例如激活话、加工说、知觉表征系统、多种记忆系统等等[1.2.3.4]。本文仅探讨启动效应与知觉表征系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卢英俊  秦金亮 《心理科学》2007,30(2):495-497
自传记忆是关于个人生活经验的记忆,它有悖于Ehbinghaus的记忆研究传统。在国外.90年代以来自传记忆研究已成为继内隐记忆研究后.记忆领域的又一研究热点。自传记忆加工机制的研究是认知心理学对自传记忆研究的核心领域。本文主要评析了自传记忆的知识表征.自传记忆提取机制的研究进展。目前已有的研究结论是:(1)自传记忆是以个人生活片段知识、一般事件知识和具体事件知识三种方式表征的;(2)自传记忆的提取方式主要通过生成提取和直接提取方式来实现。  相似文献   

20.
泛读与精读之比较研究——内隐记忆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成刚 《心理科学》1997,20(6):541-545
内隐记忆是目前记忆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通过62名被试对泛读与精读两种不同阅读方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泛读更接近内隐记忆,精读更接近外显记忆,为两类记忆系统的划分提供了阅读方面的实验依据。同时也表明,泛该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整个测评研究结果,为指导阅读教学提供了心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