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尔斯的伦理学以艰深难懂著称,他提出了一些独特的概念,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是认识罗尔斯伦理学体系的关键。本文拟对罗尔斯的“原始状态”(Origainl Position)和“末知之幕”(TheVeil of ignorance)谈一点看法。 在罗尔斯的体系中,作为整个伦理学基础的正义原则,只有在人们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对自已的任何个人利益都不考虑时,通过全体人的协议才能得出。这是一个选择过程,此时人们处于“原始状态”,在人们面前有一重“末知之蓦”,人们对自己的财产、能力、地位等情况毫无所知。这时人们可以超越个人利益,不带有任何个人偏见。在这种状态下的人们共同选择出来的原则才可以“作为公平的正义”。  相似文献   

2.
不怕“不知道”,只怕没想到世上千奇百怪的事本来就层出不穷,再加上有人故意作伪、有人信口开河、有人随意夸张、有人以讹传讹,……有限的专家很可能来不及对各种诸如“特异功能”之类的异常事例都进行检验。面对这种状况老百姓经常说的话就是“你信不信?”其实若只是作为谈资,信不信并无所谓,问题是人们往往随之要决定是否应采取一些有代价的行动,如花一些时间或钱去听报告、学习、接受治疗、买一些物品等等。那该不该做这些“付出”呢?这时自然状态有两种可能:“有”或“无”特异功能;老百姓可采取的策略也有两种:“付出”或“不付出”财…  相似文献   

3.
该怎样谈论“环境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面对全球环境恶化 ,人们的环保意识日益增强 ,可是全球环境恶化的趋势并未减弱 ,而是相反。近几十年的历史就证明了这一点。如果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只停留在旧唯物论的水平 ,不把“人口、环境、资源”这些“感性”、“直观”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 ,人民出版社 1972年版 ,第 16页 )放在社会关系中、放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中思考 ,就不可能看到环境问题的本质所在 ,因而 ,也就不可能树立科学的环保意识。一下面对一些大家熟悉的提法作些分析。“我们不是继承父辈的地球 ,而是借用了儿孙的地球。” (布伦特兰语 )这话当然包含着人们在利…  相似文献   

4.
关于实事求是的几个问题刘德骥,李欣雁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尽人皆知,但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并非易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同志在贯彻执行这一根本原则的过程中,存在着种种理论上的模糊。l、“经验事实”不等于“客观实事”。人们通常对“实事”的理解包...  相似文献   

5.
J.A.Herd  徐斌   《心理科学进展》1986,4(3):49-52
动脉压升高是应激情境下常见的行为反应的一部分,它促使人们作出心理因素参与动脉高血压的结论。然而,心理因素参与动脉高血压的假设用处不大,因为“应激”和“应激情境”等名词的定义不明确。因而,讨论对应激的心血管反应可促使人们去阐明“应激”。在一般应用中,“应激”是指一些不需要的或有害影响的心理效应。此外,任何人对这个名词的使用都牵涉到知觉的概念、含义及既往的经验。习惯上所用的“应激”一词没有科学的定义,我们也无法为我们所用的“应激”提出更详细的情况。因此,在这里有选择地集中关注影响动脉高血压的心理因素的生理与行为机制。  相似文献   

6.
集合体与系统本是不同的,可是实际思维中人们却往往分辨不清,包括一些权威性著作。如,金岳霖编《形式逻辑》认为“森林”与“舰队”同是集合体;诸葛殷同等编《形式逻辑原理》认为“森林”与“工厂”同是集合体;中国人民大学逻辑教研室编《<形式逻辑(修订本)>自学要点和思考题、  相似文献   

7.
认知命题集合的逻辑构造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三分的认知世界人们拥有信念, 信念即是人们相信的东西。然而认知主体的认知世界里存在不相信的东西。可以说, 不相信的东西是人们的“负信念”。人们不相信的东西是人们所“怀疑的”, 认知主体“怀疑”某个命题的认知状态是一种不同于“相信”的认知状态。如果认知主体的认知世界整体只有两种认知模态“相信”和“怀疑”, 那么“相信”和“怀疑”是可以相互定义的。即我们可以定义其中一个如“相信p (Bp)”而得到另外一个“怀疑p (Dp)”———怀疑p等于不相信p: Dp ~Bp。但事实上还存在这样的认知状态: 对于一个命题, 人们既不相信…  相似文献   

8.
时慧颖  汤洁  刘萍萍 《心理科学进展》2022,30(12):2718-2734
眼睛效应指人们面对眼睛或类似眼睛的图案时会发生行为改变的现象。但是, 眼睛效应的稳健性备受争议, 主要有4种观点:促使人们更亲社会、更遵守社会规范、降低反社会行为、无效果。结合规范错觉和创新扩散理论, 基于感知规范的视角, 当感知亲社会规范流行程度较高时, 眼睛效应既会“促进亲社会行为”或“促进人们遵守社会规范”, 也会“降低反社会行为”; 但当感知亲社会规范流行程度较低时, 眼睛效应对一些反社会行为“无效果”; 当规范错觉较大且无规范干预时, 眼睛效应同样对一些反社会行为无效果。因此, 将以上4种争议观点整合为“不同感知规范条件下的眼睛效应”, 揭示了眼睛效应不稳定的原因, 为未来实证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或许您不了解流感,或许您认为流感不严重,但流感每年会导致全球25~59万人死亡!近段时间以来,流感及其有关话题“使用频率”超过往年。一些人甚至产生了恐慌, “流感大流行”的谣言也在一些地方出现。这一切均源于世界范围内波及面扩大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及人们对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变异为可在人际间传播的流感病毒的担忧。 2005年“流感”成为世界话题的原因,首先是高致病性禽流感波及面在扩大。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自1997年在香港出现,2003年波及北美、东南亚,2005年又出现在欧洲一些国家,我国的部  相似文献   

10.
道教外丹哲学思想研究述要徐仪明外丹亦称外丹黄白术即通常所谓的炼丹术。近年来随着对整个道教文化研究的全面开展,人们开始注意到这个既充满神秘气息又蕴涵着科学知识的古老方术。由于国内外至今尚无人对外丹哲学进行系统的专门研究,目前所提出的一些看法仍属探索性的。现就有关外丹哲学的内容,归纳整理为四个问题,做一概述。一、神仙思想是外丹哲学思想的来源与理论基础服食金丹大药的目的是为了长生不老、修炼成仙,因此神仙思想自然就成为外丹哲学思想的来源与理论基础。虽然人们习惯把外丹称作道教外丹术,但神仙思想并不是从道教开始才有的。卿希泰指出,神仙思想与长生不死的观念早在道教出现很久以前就存在了。《山海经》关于“不死之山”、“不死之国”、“不死之药”和“不死民”以及大荒之中有灵山神巫,“从此升降,百药爱在”的记载,表明了古人对长生不死的向往。随着社会的进步,养生术和医药学的发展,人们取得了强身祛病、延年益寿的某些成就,出现了一些神奇的长寿的传说人物。如殷大夫彭祖,自称黄帝师的容成公,楚狂接舆陆通等,这反映了古人探求长生久视的愿望。人们又在海市蜃楼的幻景启示下,想象人世之外有一神仙世界。那里有逍遥自在长生不死的神仙,他们有不死之方药,  相似文献   

11.
从意识形态角度出发看待宗教现象时会出现歧义,这使人们对“一般”宗教本质的理解难以达到统一。在人们的日常意识中,宗教是对神或众神的信仰,这种观点几乎已成定论,可是在宗教学出版物中却有数十个不同的宗教定义,而且各有各的根据。譬如,对避邪物之奇效或对魔法作用的信奉,常被人们自然而然地把它与神性显灵联系起来,然而这种信奉并不属于信仰神明这个概念。诚然,神这个概念可以被赋予颇为广泛的涵义——它所指的并非个体本原,而是无穷多的宇宙创造力。例如,黑格尔就倾向于把神解释为绝对的反映,即事物相互反映的全世界过程,在这种反映过程中,新质不断产生,世界不断更新。 人们往往把宗教定义为对某物、某东西或对某物、某东西之关系所具有的超自然存在的信仰。因此,一些研究者借助超感觉、非肉体、无维度的东西(即借助人的外部感官和仪器发现不了的东西)这样一些概念来揭示“超自然物”。而另一些研究者则赋予“超自然物”以比较狭隘的涵义;它是这样一种特殊的假设度量的空间,在此空间中,灵魂可以脱离肉体而存在(“阴司”)。然而不少宗教学家尽量不使用“超自然的”(“超自然界的”)这个术语,因为该术  相似文献   

12.
过去中国城市居民居住条件差,往往是白色统领“世界”,卧室兼会客,螺丝壳里做道场,大家挤在一块。眼下改革开放生活好转,居住条件大幅度的改善,于是卧室、书房、客厅、厨房、卫生间,各个功能都能在现代居室中体现,使人们能得到合理地运用和享受,再也不是过去的螺丝壳里做道场,白色一统天下的时代了。搬新家对现代人来说,再也不是一件稀罕事了。新家的装修再也不是以前简单一些再简单一些就了事了,而是追求一些“艺术的风格”、“色彩的个性”、“色彩的和谐”、“欧美文化品味”的装饰风格等等。总之,人们在此时此地能充分展示其内在的审美观和个性的张扬。本着此种精神,毫无  相似文献   

13.
不要轻易地言爱,也不要轻易地言恨,这便是人们经常说的无爱、无忧、无怨、无悔的美好人生。 真爱不需要承诺,而是在经受时间考验之后仍能心照不宣,心心相印的情感共鸣。即使双方一见钟情,在彼此内心激起一种欢愉乃至振荡心灵的感受,也不要轻易言爱。有一位正沐浴在爱中的女孩坦率地告诉我:我不了解他,但我相信这是一种“缘”。原来她所说的“缘”就是那个男孩的一封热情洋溢的求爱信。这种有“缘”但未必有“份”的爱可靠吗?一般人初次见面都是竭力将美好的一面呈现给对方并试图给对方留下好的印象,人们也常倾向于看到对方的独特之处,于是相互产生交往的欲望。一些缺乏社会阅历又处在青春期的年轻人,更容易萌发类似“一见钟情”式的  相似文献   

14.
优先主义作为平等主义的一种替代性分配理论而出现,其以对“绝对境况”的关注、无视人们之间的关系性考虑而具有一定的理论吸引力。在平等还是优先的争论中,优先主义只关注人们自身绝对境况的好坏,而不关心人们之间的相对关系,不关心人们相对于他人过得如何;它也不相信平等,不认为平等本身是具有价值的。这些特征使得它能够抓住一些我们的日常道德直觉,从而具有一定的理论解释力。优先主义理论具有一定局限性,其概念自身以及理论内部并不自洽,面临一些无法解决的困境,甚至危及了自身作为一种规范性理论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在武汉的一些演艺厅、晚会上,人们常可以看到一些让人目瞪口呆的“绝技”表演。谁知,在这些“绝技大师”大赚其钱、看客们大喝其彩的背后,却有常人不知道的江湖门道。看似神奇的“双龙吐珠”朱师傅号称有4项“绝技”进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他声称曾会“八卦太极感应气功”,有“隔墙猜物”等特异功能。3月12日,朱师傅在家中用“双龙吐珠”绝技招待笔者。他让笔者将两粒小钢珠放入他的口中,咽下,发动,发狠,用一根筷子沿着憋红的脖子似在驱赶什么,笔者目光追随他手中的筷子,至眼角处,猛然见那里奇迹般地冒着两粒小钢珠,钢珠随即落入手中托盘,砰…  相似文献   

16.
维生素的重要作用,现在已家喻户晓。人们不但注意从食品中摄取维生素,在防病治病时,还会服用一些维生素制剂,只要对症,效果是很好的。但对于“精神维生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许多人可能了解不多,重视不够。其实,“精神维生素”对人体的作用同样很大,一旦缺乏,也会致病。“精神维生素”种类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7.
时间与道德     
历史的飞速发展,早已由老牛破车进化到卫星火箭时代。人们旧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时间观,已经被“必秒必争”所代替。可是,在社会上还有那么一些人,不但自己对工作和生活极不严肃,任意的空耗自己的生命,而且也极不严肃的空耗别人的时间而坦然自若,满不在乎。如,办事情拖泥带水不利落,不讲效率;不经预约而贸然登门访问,约定时间而不准时或失约;没事随便  相似文献   

18.
“不是”辩     
“是”是判断动词,它的后置成分是判断宾语,这已经被人们所承认。然而,对“不是”,人们还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很多人认为“不是”是偏正词组(前偏后正),在句子中,“不”充当判断动词谓语“是”的状语,如: ①他[不]是教师。②中国[不]是资本主义国家。把“不是”当作词组,在句中分别充当状语和谓语,无论从语法角度分析,还  相似文献   

19.
从“法轮功”到“天神教”,一些人披着“气功”外衣从事歪理邪说的活动,致使许多人上当受骗,演绎了一出出人间悲剧。这篇文章再次用铁的事实说明了“法轮功”、“天神教”等一些邪教的危害性,提醒人们擦亮眼睛,用真理去战胜歪理邪说,用文明战胜野蛮,用科学  相似文献   

20.
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的科学,它要求人们必须遵循逻辑规律和思维形式的规则。然而,在言语交际中,由于社会的、心理的、美学的因素的影响,由于对象、语境的制约,人们却常常采用一些反常的表现方式,选取一些变形的修辞手段,造成言语材料表里语义的离异,以取得婉转曲折、生动逼真的表达效果。这些表现方式和修辞手段,由于往往人为的加上一些感情的晕圈或遮掩的纱幕,所以常呈现出违情背理、超越逻辑的状态,致使一些人得出“和逻辑不相一致”、“不能做逻辑的解释”的结论。其实,艺术修辞是并不违反逻辑的。下面从三个方面加以分析。一、转义修辞手段是逻辑和言语关系的问题。我们知道,语言是思想的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