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状态在整个歌唱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良好的歌唱心理是成功演唱的前提,歌唱活动时心理因素将直接影响到其技巧的发挥,因此,心理素质的锻炼与声乐演唱技巧的训练同等重要.了解学生演唱时的各种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训练,有利于学生在声乐方面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做为一名声乐教师,应准确把握学生的声音技巧外,还要善于观察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对歌唱认识正确的学生,歌唱水平就会提高显著,反其道则进步缓慢。要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就要时刻注意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帮助他们解决歌唱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从而在声乐学习的道路上,更稳更快些。  相似文献   

3.
高校声乐学生在演唱意大利语歌曲时普遍存在着歌词发音不准、吐字不清、不了解歌词的含义、不清楚单词的构成(把不是同一个单词的音阶凭感觉自由组合)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是对语言本身的了解不够透彻,二是在发音的方法和歌唱技巧上存在问题。在意大利语歌曲演唱中,歌词和声音是同等重要的,学习声乐的学生要认真朗读歌词,掌握正确的发声技巧。  相似文献   

4.
歌唱是靠呼吸器官、吐字器官、发声器官和共鸣器官的矛盾运动产生的。这些器官在歌唱运动中是对立的统一体,这种辨证关系构成了整体歌唱状态和发声过程。每位歌唱者在声乐学习过程中都必须弄清和掌握这种关系。  相似文献   

5.
王娅 《美与时代》2003,(12):21-22
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对声乐学习者掌握声乐技巧和完善声乐表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日常声乐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歌唱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通过大量的舞台实践,锻炼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6.
在声乐教学中,人们比较重视的往往只是歌唱的各种技巧,而容易忽略“心理因素”对歌唱的作用。歌唱虽然是由人的呼吸、共鸣、吐字、发声、听觉等器官共同参与的多动作组合,但是,所有这些都是受人的高级神经系统的控制并将它们协调起来的。这种整体协调的配合,主要是通过大脑皮质对歌唱器官的控制来完成的,因此,歌唱时人的心理状态或心理素质的好坏,对其歌唱的训练和学习,对教师教学成果的优劣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实践中发现:有的学生歌唱欲望非常强烈,无论在课堂上或舞台上必然造成生理现象的肌肉松垮,发声器官活动的迟缓,课堂上精神不…  相似文献   

7.
声乐研究是人体科学范畴中的一门音响科学。简而言之,就是在人的身体中“制造”一件“乐器”。这件“乐器”在制造过程中离不开物理学、心理学和有关的生理学知识。为“制造”这一美好的“乐器”,必须充分认识人声的发声特点,发现美好声音形成的规律,研究人在发声过程中内在的潜力。人的这种内在的潜在动力(即歌唱心理)又将直接影响着歌唱器官,即歌唱生理。这就是研究歌唱心理与歌唱生理关系的主要目的。什么是歌唱生理?我们说:声乐与器乐的最大区别,主要是器乐所用的“乐器”是件身外之“物”,任何一种乐器的构造、形状、大小、各种比例都…  相似文献   

8.
歌唱心理在声乐演唱与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耘 《美与时代》2006,(11):87-88
在声乐演唱和教学中,人们往往比较重视歌唱的各种技能技巧,而容易忽略另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心理因素,即情绪、性格、意识等对歌唱的的影响。教师在声乐演唱与教学中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不仅让学生掌握声乐这门艺术,而且还要让学生尽可能地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创作和表现声乐作品。  相似文献   

9.
声乐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技能课.声乐教学是培养和训练学生掌握歌唱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对音乐和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能力,培养他们高尚艺术情趣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0.
情感因素是歌唱感知和想象的动力,情感对歌唱艺术美感的形成起着积极地推动作用。声乐教学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获得情感想象的良好途径,注重调动各个教学环节的有利因素,对激发情感想象,提高歌唱技能,完善审美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心理调节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一、感觉与知觉在教学中的作用。二、思维和想象在教学中的作用。三、情感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马腊费奥迪说:“心理学是声乐艺术的真正灵魂。”伊·卡·那查连柯也曾说:“歌唱是高级心理活动现象之一。” 人的心理现象十分复杂,心理学将其划分为心理过程(含认知过程、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和个性心理两部分。影响声乐教学的心理因素很多,本文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两方面谈谈心理调节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字正腔圆"是我国民族声乐表演的审美原则之一.探讨、研究如何规范歌唱语言,使之准确地表现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是民族声乐研究的长期课题之一.广东省地处我国南疆,由于地域、历史、文化、语言等方面的影响,发准普通话语音对于广东人来说乃是一件十分头疼的事情.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分析、对比粤语与普通话的发音差异,使学生掌握二者的发音规律,并在歌唱中有意识地规避方言语音,规范歌唱语言,真正做到"出声"字头清,"引腹"韵母纯,"收尾"归韵准.  相似文献   

13.
沈艳芳 《美与时代》2005,(10):67-69
民族声乐的歌唱方法一直是我国声乐界所探讨的重要内容.本文根据我国传统的辩证方法,探讨了民族声乐歌唱中对"气"的要求,并结合西方"美声的理论"提出了自己对民族声乐歌唱方法的一些看法和如何把握好民族声乐歌唱方法中的对立统一,及如何找到民族声乐歌唱方法的真髓.  相似文献   

14.
歌唱心理就是指歌唱环境与对象的客观要求导致的生理变化与情绪的波动,简单地说就是对歌唱的想法。想法正确,歌唱的心理状态就好,学习进步就快。 通过近几年的声乐教学,笔者发现有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不是被歌唱的发声技巧所难倒,而是歌唱心理方面的困难,妨碍了声乐的学习。如有的学生总感觉自己唱不好,非常自卑,课堂上放不开,怕老师批评,下去也不敢张嘴练,怕  相似文献   

15.
在对声乐艺术的学习中,学习者的自我意识活动是一个主动的创造性过程,它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自我意识对声乐学习活动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声乐艺术学习者必须知道其技能、技巧受自我意识的影响对于声音构建是一件重要的事,因为呼吸和共鸣虽基本是人身体器官的自然反应,但它同时也受意识的控制,在训练初期要靠意识去控制它。如果不能完美地掌握,就不能发展嗓音音阈,也永远不能艺术性地演唱任何乐曲。这种协调配合主要是通过"意识"对歌唱器官的控制来实现,这种控制过程就要靠自我意识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16.
歌唱的波动是声乐艺术中一项基本的技巧,优美的波动是被视为良好歌唱的一个必备条件.“波动”运用于歌唱中,能使音乐作品富有独特的气质,更具有表现力.为进一步提高对歌唱波动的理论认识和学习效率,本文对波动形成和具体作用谈谈自己的粗浅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7.
论"语言"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语言在歌唱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提出在声乐教学中要把语言放在首要的位置进行观照,并认为掌握语言规律是解决歌唱“咬字、吐字”问题的前提。  相似文献   

18.
"声乐"这一艺术形式,对于熟知音乐的国人来说,早已不陌生了.尽管如此,为了让人们更进一步了解声乐艺术,首先还要对它的主体--歌唱的发展历程有个清楚的认识,在抓住其美学特征的基础上给欣赏者提供有利的接近空间.  相似文献   

19.
刘杰 《美与时代》2007,(2):74-76
艺术化的语言不同于一般生活中所运用的语言,它是需要艺术地提炼和巧妙地运用的.在从事声乐教学的过程中较好地运用艺术化的语言可以更好地启发学生对声乐艺术的感知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歌唱的技巧.  相似文献   

20.
声乐教学中的技能训练和情感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乐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综合学科.声乐教学主要分为两大部分:技能的训练和情感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教学.在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歌唱技巧的同时,融入丰富的情感表达,使其唱出来的歌曲能够感染自己、打动观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