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狄金森的诗歌具有极强的哲理性.狄金森在其诗歌中展现了失败与成功、得与失、欢乐与痛苦、死亡与永生、希望与绝望等辩证关系,揭示了生活的本质和人生的真谛.狄金森不是哲学家,但是她对人生中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缜密思索极富哲理,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狄金森对人生的诠释极具个性特质,是诗人真挚情感和对人生体悟的真实再现.  相似文献   

2.
爱米莉·狄金森的诗歌创作标志着英国诗歌“现代派”的开端,她在带有局限性的生活里创作的诗篇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为狄金森的诗执著于内心的探求,人性的表现,其单纯中的丰富、清澈中的深邃正是许多诗人所难以企及的。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主义诗歌在当代欧美文学中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有着不可低估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其中成就最大、影响最深的当属美国诗歌。本文首先阐述了学术界对后现代诗歌的界定及其特征,然后着重以美国后现代诗歌主要流派代表作家作品为例探讨那些看似E1常化、无理性,即兴甚至混乱不堪等特征的诗歌中常常蕴舍了诗人们对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的深刻看法,具有浓厚的生活哲理。  相似文献   

4.
狄金森在诗歌创作中善于使用第一人称的视角叙事,这种叙事视角主要包括以故事中的人物的口吻叙事,以诗人的口吻讲述和以自传色彩的"我"叙述故事.有时,尽管诗人的叙事视角不是十分明确,但还是有一个隐含的诗人叙事者.狄金森诗歌的叙事视角有时还以第一人称"我"和第三人称"他"相结合叙事的形式以及以第三人称与第三人称相结合的口吻叙事.在这些情况下,诗人一般采用的是戏剧对话的叙事方式.狄金森丰富的叙事视角充分展现了她在诗歌叙事方面的卓越才能.  相似文献   

5.
宽容 仁爱 平等——赛珍珠的宗教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教士出身的美国作家赛珍珠(1892-1973)是一个有着复杂生活背景和文化背景的人:她生于美国,却在中国生活了近40年;她是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但在美国文学史上却始终是个边缘人物;她身为美国基督教南长老会传教士的女儿,本人也在教会中担任过教职,却倡导宗教宽容……她一生都生活在各种矛盾、各种争议的漩涡中,她那些复杂甚至看来相互矛盾的思想使她得不到各方人士的理解,成为精神领域中的漂泊者。不过,在当今这个强调宗教对话、文化沟通的“全球一体化”的时代里,她所强调的多元文化彼此共存共处、不同宗教相互宽容沟通…  相似文献   

6.
诗歌是以凝炼而富有音乐性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和想象,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诗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流芳百世的艺术珍品。诗歌语言凝炼,内容浓缩集中,是最为精练的文学品种。  相似文献   

7.
冰心是中国现当代文坛上的著名诗人,她的诗歌成就并不卓越,诗歌写作也并非杰出,但不可否认她的诗歌独一无二。她诗歌中所蕴含的灵性无可替代,她的自然,她的平淡,她的坦白都是令人心动的。而这独特的内涵的根源就在于她纯真的基督信仰。这一信仰深入她的生命、生活,成为她创作乃至生活最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她早期的诗歌创作中体现的尤为明显。本文正是通过冰心早期的诗歌创作来探讨她与基督信仰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爱米莉·狄金森,美国19世纪最伟大的女诗人,1830年12月10日出生在马萨诸塞州的阿默斯特镇。除了几次有限的外出以外,她的一生都在自己的家中度过,直到1886车5月15日逝世。在阿默斯特镇的家中,她默默无闻地用一生创作了1775首诗。这些关系到生命、永恒、爱情、自然和死亡的主题诗,表现了她强烈的思想和情感。这些诗提示了一个充实、坚强的个性,同时也反映了她灵魂世界的独立和宽广。本文着重讨论她的自我意识的力量。她的意志在诗歌创作中所起到的深刻作用。  相似文献   

9.
布莱恩特是美国19世纪早期浪漫主义文学的主流诗人。他的自然诗开辟了美国诗歌的健康道路,不仅有活泼抒情的艺术特点,也具有浪漫的感召力,充满了精神美和意象美,揭示了大自然才是人类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0.
鱼玄机的诗歌以其独特成就和深远影响,在我国古代女性文学史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她的诗歌能够冲破封建道德的束缚,把自己的人生感受表现得恣意荡漾、自由洒脱,从而在中国女性诗人的作品中大放异彩,与她初则身为艺伎、后来又出家为女冠的经历、体验有直接关系。玄机初踏入人生旅途,就遭受巨大的磨难。这成为她遁入道门的一个原因。而她出家到咸宜观,在那里又进行了人生另一段颇具波折、颇为浪漫的活动,则与唐时长安女观冠的具体情形有关。入道不但是她人生的一大转折,也进一步推动了她的诗歌创作。女道士的身份不但改变了她自身的环境,也充实了她的人生,从而使她的诗歌创作进入一个新的境界。从这个意义讲,她的成就也可以说是道教对唐代文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佛教文化》2012,(5):61-62
有朋友跟我谈起美国,说这个国家如今的情形与我们的大唐王朝差不多吧?我听了一笑,回说:“有些历史现象不是简单的类比可以清晰表述的。如果从国民生产与生活享用的绝对值去算,美国早就超越了唐代了。如果论到‘鸡剔皮’(GDP),可能它还差着老大一截儿。如果从文明特征上讲,我认为很不一样:美国是‘惊人’的,而中国的唐代是‘迷人’的。说美国惊人,一是它有钱,二是它有炸弹,这两样东西在世上晃来晃去,很显眼;说大唐‘迷人’,除了它也有钱,二是它拥有诗歌和宗教的昌明,像彩霞一样绚丽灿烂,同样也是光耀寰宇,垂照千古的。”  相似文献   

12.
正女儿对于世界的恐慌,是从她出生后五个月的时候开始的。她忽然间变成了一个爱哭女郎,只要看不到我,就像世界坍塌了一样。昔日一出门看风景,就兴奋得手脚乱踢的她,而今再也不喜欢户外活动了。如果有大人逗引,她马上就用哭泣表达自己的反抗,好像那个大人长了一张凶神恶煞的脸。她也不再喜欢去人多的广场,那些跳舞的击剑的闲聊的喊叫的唱歌的人,都跟她有仇一样,让她想要逃避,她看了这个长雀斑的阿姨也哭,见了那个  相似文献   

13.
正我认识一位小姑娘,她大学还没毕业就已经出版了一本书。她是学校文学社的成员,社里的很多文学爱好者都希望以后能出书成为作家,但到目前为止,做到的只有她一个。不是她的写作能力比其他社员强很多,主要区别在于思考问题的方式不一样。其他人思考的是:我应该提高写作水平,等我很牛之后自然就能出书了。而她想的是:出版社到底是通过哪些  相似文献   

14.
每个人的一生,都曾有过爱与被爱的体验。这种爱是形形色色的,可以是世俗的,也可以是神圣的。对上海光启电脑进修学校的校长马百龄来说,在70年的生活历程中,有60年的时间是与共和国同沉浮,经历了太多的人生磨练。当她到美国生活一段时间后,更深切地明白了作为一名天主教教友的人生之爱,  相似文献   

15.
1819年5月31日,他生于美国长岛一个海滨小村庄。5岁那年,他们全家搬迁到纽约布鲁克林区。父亲在那儿做木工,承建房屋,他在那儿开始上小学。由于生活穷困,他只读了5年小学,便辍学在印刷厂做学徒了。工作虽然辛苦,却没有阻止他爱上浪漫的诗歌,他发疯一样,没日没夜地写。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一篇访谈。访谈人是诗人、小说家及文学批评家路易-菲利普·达朗贝尔。受访者是法国比较文学专家达尼埃尔-亨利·帕若。在谈话中,帕若向读者阐释了自身的诗歌写作生涯及诗歌与小说写作的不同之处、异国经历对他的影响以及他对美洲文学和文化的参照。帕若还就身份问题和《第欧根尼》专刊标题"通道,边界,混杂"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7.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按理说,隐逸之士,自然指那些在野未仕的文化人。依照这一标准,王维肯定是个不合格的隐士。他终生为官,而且仕至尚书右丞这样相当清要的官职。然而官居清要的王右丞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诗歌表现的意境、心态全然一派隐逸诗人的风致。研究中国的隐士文学,企望绕开王维是不可想象的。他不是一个合格的隐士,但并不妨碍他与陶渊明一起是文学史上最优秀的抒写隐逸情趣的大诗人。王维并不人同陶渊明的隐逸方式,尝言:  相似文献   

18.
正朱莉·贝克生活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除了养花种草,最特别的是,还养了一群鸡。某天朱莉在家中搞了一个小型聚会,邀请几位好朋友带着家人前来做客,其中不乏与女儿蒂娜同龄的小朋友。大家玩得都很开心,蒂娜还带着小伙伴把鸡引到了屋子里玩耍。大家兴高采烈地边吃东西边聊天,谁也没有在意鸡的存在。这时突然有人尖叫了一声,原来有一只鸡在她脚边随意大小便,差点让她踩上。再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在四十年代的作家中是个“异数”。她钟情于都市文学,一方面与她自身的生活经历有关,另一方面则是她深受传统小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伟大列宁的亲密战友和夫人娜·康·克鲁普斯卡娅(1869—1939),是一位卓越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家。在俄国十月革命前,她就钻研过教育理论,考祭过欧洲各国的教育。十月革命胜利后,她为改造俄国的旧教育和建立社会主义新教育作出了很大贡献。她是最早把马列主义运用到教育领域的无产阶级教育家之一。 早在幼年时期,克鲁普斯卡娅便深受文学的熏陶,喜爱读托尔斯泰、莱蒙托夫等作家的小说、诗歌。后来她回忆说:“在青年时期,吸引我们的是在莱蒙托夫身上明显地表露出来的那种勇敢精神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