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审美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它既与德、智、体育关系密切,又有着自己独特的表现形态和教育功能。审美教育绝不是单纯的娱乐活动,它“寓教于乐”,可以起到“以美启真”、“以美导善”的作用。它通过传授给学生美学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崇高理想,并通过实践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评判美、创造美的能力。其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健全的人格,高尚的灵魂,美好的情操,能辨别生活中的美与丑、文明与粗野、善与恶、高尚与卑劣,从而达到人格的完善,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审美教育,是以美为对象,通过审美活动和审美实践有意识地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以形成人正确的审美观;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蔡元培认为“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是由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要转弱而为强,转薄而为厚,有待于陶养……陶养的作用叫做美育”。一、审美教育的必要性1、美术教育是审美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美术教育在审美教育中承担着从感觉——知觉——情感——分析——判断——表现全方位的审美的教育,是提高人认识美、辨别美、表现美的基本途径,也是审美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人的审美…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的责任就是要弘扬科学精神、艺术精神、人文精神,培养学生求真、求美、求善的思想品质.所以,高等学校的素质教育就是从科学、艺术、人文的融合走向追求真、善、美的人文实践,培养具有科学素养、艺术素养和人文素养的综合型人才.审美教育,特别是艺术审美教育,它不同于一般知识型教育,也不同于一般的技术技能教育,而是一种追求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推崇人文精神,主张培养大写的人、舒展的人,并使人的生命经艺术的熏陶更加情感丰富、情操高尚的教育.这里说的审美教育不是指精英教育,也不是指专门培养艺术人才或限于少数艺术特长生的教育,而是普及的、平等的、以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为目的的素质教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最重要途径和方式,高校艺术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审美创造美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波  侯方峰 《孔子研究》2023,(2):118-125+159-160
孔子乐论中“尽善尽美”这一命题涉及道德与审美的关系问题,“乐”“美”“善”等概念与艺术、审美、道德既有相通之处又有所区别,所以“尽善尽美”有特殊的美学含义。通过对“乐”的艺术效果及艺术规则的分析可知,它是兼具道德和审美两种属性的特殊艺术现象,因而在乐论范围内“美”和“善”不是截然分开的两种价值,而是能够相互转化、融合,最终实现美善统一。  相似文献   

5.
在各类教育中,书法教育是重要的教育措施之一。书法教育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书写能力,还能通过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人格品质。引领学生通过书法课堂走进书法的美学世界,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亲身体验与感官的欣赏养成审美取向,通过这种方式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引导塑造学生高雅的审美观,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精神。因此,探究书法教育对人格塑造及培养审美观的影响具有重要价值。文章讨论书法教育的重要意义,探究通过书法教育对学生审美观和人格塑造产生的影响,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提高受教育者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中国学校美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感受和评价现实美和艺术美的能力,激发美的情感,发展艺术创作的兴趣和才能。美育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所谓美育,就是通过形象熏陶启迪感染学生,  相似文献   

7.
李丹 《美与时代》2003,(9):95-96
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人格”缺陷。通过艺术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帮助学生明是非,知善恶,识美丑,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激发其对美的爱好与追求,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使其全面和谐的发展,以达到提高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心等全面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报刊文摘     
伦理美学和历史必然 李翔德在《晋阳学刊》1986年第1期上发表题为《伦理美学与历史必然》一文,认为美的形态可分为(1)美而不善,或者叫做形美而“内丑”形态;(2)善而不美,或者叫做形丑而内美的形态;(3)既善且美的形态。第三种既善且美、善的内容与美的形式相统一的美,就是伦理美。伦理美的要素归纳为有益性、愉悦性和形象性。因之伦理美的定义是:以使人愉悦的形式或形象表现出来的有益于人类社会的美的心灵、愿望、行动或行为。一方面它体现着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美好的社会关系,因此它应是一种关系美;另一方面它表现了人们的优良品德、人格和节操,因此是一种人格美。 中国古代的“物性比德”使德善美化、形象  相似文献   

9.
刘静 《美与时代》2004,(10):90-92
体育教育与审美教育相结合对提高学生素质有重要作用;从美学的角度审视体育的社会美和运动美,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有助于形成健康人格,提高他们的全面素养.  相似文献   

10.
1 审美教育对医学创新人才品质培养的作用1 .1 美育塑造完美人格席勒曾明确地指出审美与人格塑造的关系 ,并把理想的人格称为“优美的灵魂”。他说 :“有促进健康的教育 ,有促进认识的教育 ,有促进道德的教育 ,还有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这最后一种教育的目的在于 :培养我们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的和谐[1 ] 。”医学美育的塑造创造性人格功能首先表现为它作为高级的社会的情感活动 ,具有一种影响、调节人的心理状态的作用 ,而心理状态是审美过程向人格特征过渡的“中间环节”[2 ] 。美育通过“形象教育”、“移情作用”等环节 …  相似文献   

11.
审美教育非常重要,它是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以美感人、以美动人,使学生能够享受到人世间各种各样的美,从而提高艺术修养、陶冶情操、增强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综合素质、成为国家有用之才.审美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成功运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审美教育与历史教学的完美结合,推动现在教育向纵深发展,必然能够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数学家、科学家乃至哲学家和文学家都赞叹数学的美,可不少中学生却最讨厌数学。从这一相悖的现象,看到当前数学教学实践与现代数学教育观念之间存在的差距。我们力求探索一条以数学知识的教学为载体,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教育实践之路:以情感教育为依托,以发掘数学美学的教育功能为手段,去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内驱力,激活学生学习的动机。在培养起学生“审美地看待世界”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心理结构和对美的事物的敏感性,从而对其人格和德性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师应注意用美来感染学生,在平时的授课中,力求通过提示、引导、点拨,让学生自行体会其中的美的所在。使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美,在生活中创造美,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激起对生活美的追求,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14.
1问题提出美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池通过各种美的事物,培养学生审美欣赏、审美表现、审美创造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良好的人格品质行为、发展智力、增强体质、热爱劳动等促进身心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她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德、智、体、美、劳教育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在现行的学校教育体系中,而美育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的审美能力更未得到应有的培养。因此,通过开设专门的“美育课”,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以此来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是一…  相似文献   

15.
“崇高之美”是美的一种重要形态,崇高之美是审美对象的“大”,即体积、数量、结构、气势的大.崇高之美还表现在人的道德方面的高尚、庄严、伟大、悲壮等.崇高之美是一种高级形态的美,它能震撼人心,鼓舞斗志.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应创作更多的彰显崇高之美的作品,以鼓舞人们走向崇高和理想.  相似文献   

16.
“真”的原则.“善”的原则、“美”的原则是人类活动的当然之则.人类整个实践活动都是遵循这三大原则的.凡是美好的理想,必是真、善、美的统一,儒家理想也是如此.无论是“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还是以“圣贤”为中心的人格理想,它们都包含着这三个基本要素.所谓“真”,即它来源于现实,反映了客观规律提供的现实可能性,体现了世界的本来面目和当然法则;所谓“善”,它反映了人的要求、目的,符合人的利益需要,实现人的价值追求;所谓“美”,它是人们一种美好愿望,是在现实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构想的一个蓝图,在人的思想和行动中协调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关系,达到一种融洽与和谐,而为主体带来情感的愉悦.与真、善、美三种要素相对应的就是人们的认识、行为和情感,或是理智、意识和感受.对真、善、美统一的理想追求,也就是儒家在精神生活上对求真、向善、爱美理想的追求和实现.用儒家的话来说,就是“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  相似文献   

17.
教育永远与人对美的事业的追求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健康高尚的审美观”,更是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之一。语文教学中的道德教育、知识教育、健康优美的素质教育都充满了美。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没有这一项是不完全的。 语文教材本是“文质兼美”的,它融内容美、艺术美于一炉,从内容、形式到语言都蕴涵着美,为我们进行美育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18.
20 0 2年 8月 2 2~ 2 6日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在青岛主办了“审美与艺术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荷、芬、美、日、韩以及中国两岸三地 130多位海内外与会代表 ,围绕审美和艺术教育这一中心议题展开了广泛的交流和深入的探讨。当今社会 ,随着经济知识化、市场化、全球化进程的迅猛发展 ,人类生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挑战。在这种情况下 ,以审美和艺术教育为主的人格素质教育 ,就成为一个关系到未来人类素质和生存质量的重大课题。人类如何通过艺术和审美教育达到一种审美化生存 ?对此 ,代表们首先就审美和艺术教育的背景、…  相似文献   

19.
艺术创作必须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惜物抒情”以生活为创作源泉,通过写真画风赋予大自然光辉灿烂的人格体验和寓意,从而使工笔花鸟画创作达到至善、至真、至美、情景交融,物我俱化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师是美的传播者、创造者,每一位语文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有意识,有目的地结合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通过“听”、“说”、“读”、“写”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让“美育”来优化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美,在美的海洋里遨游,在美的熏陶下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