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我们的时代已经进入一个景观的社会,这个社会是靠传媒所制造出来的审美幻觉支撑起来的,真实的世界已经退隐,仿像的世界成了一个超真实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面前,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我们视为真实的东西是我们感知到的现象世界的客体。我们将那些我们以第三人称的视角客观看到的东西视为真实的。那么什么是感知世界的心?对我们来说有可能认识到这个感知世界的心吗?本文讨论被心所感知到的世界的存在,是为了讨论感知世界的心的存在以及心的可知性。现象世界是一个感知世界,是一个由我们的概念化语言系统构建的虚构世界。而这个虚构的现象世界的基底,即客体本身是空。空是指感知和构建世界的心是空的。因此,对于世界之空的意识就是心的自我意识。由于我的心的空与所有其他存在物的空是同一个空,因此心就是与整个世界产生共鸣的能力,即普遍的心、一心。每一个人都意识到自己即一心。佛教的"空寂灵知"和"本觉"指的就是心的自我意识,即空。  相似文献   

3.
……人类有着很多的梦想,它在历史的眼中是一种伟大和光荣,但是它又是极为纯粹的和简单的,它是孩子真实的执拗,散乱的梦想,是一种永远“残缺”的思想者,在世界的“真实”中投入、忘情的游戏……既然上帝让我们赤裸、真实地来到这个世界,所以我们天生都是真诚的,从来都是忠实的……人格的魅力是凌驾于思想之上的……人格是永远的前方一面飘动的旗帜……把一种人格和思想嫁接起来的,是一个人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怀疑和真实的信念……它导引着人们从一个混沌未开的婴儿,成为天地间的一种思想,成为一个人真正的诞生……RobertP.Iacon…  相似文献   

4.
工业化社会的冲击,让我们已经渐渐远离了真实的生活。当我们坐在混凝土构筑的房间里,随手按一下按钮就可以看电视、购物、洗衣、买机票、炒饭、清洁空气的时候,我们事实上是把自己与真实的世界隔绝了。我们中间的大多数人,每天陶醉在这日益方便的现代生活里,享受着现代科技带来的方便,却不知道  相似文献   

5.
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睁开双眼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就开始"看"这个世界,通过"看"我们开始认知我们周围的人和物,了解这个世界,直至经过岁月沧桑百年的洗礼后闭上双眼,"看"才真正意义上结束了。作为绘画的实践者,我们知道,我们"看"事物的过程也就是我们个人进行视觉体验的过程,个人视觉体验是与画家艺术创作密切相关的。文章主要结合一些重要的画家及其经典作品和艺术流派中对于真实的不同诠释,进而来探讨绘画中的视觉真实。  相似文献   

6.
加入世贸组织后,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与之交往和直接面对的是一个经济一体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外部世界,这个外部世界将对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诸多方面带来一系列深刻影响。如果从宗教问题的层面来看,这个外部世界是一个拥有61亿人口,信仰宗教的人数达50多亿之众,占世界总人口80%以上宗教信仰者的外部世界,  相似文献   

7.
对称在这个杂乱无章的世界里是一个标识。人们被生活在自己设计的城市中,被各种各样的很像的事物蒙蔽了双眼,遗弃了人性最初的朴质。再次利用对称这个常见的手法进行创新性使用,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和谐的美感,同时也让我们在这样一个视觉充满对称的周遭生活中去反思我们的生活,反思我们的行为,我们已经乐此不疲地在种种看似相同又不同的规则里游走。  相似文献   

8.
辜玉梅 《天风》2009,(3):57-57
2009年新春的钟声已经敲响,我们迎来了地震后第一个春节,这是一个与往年多有不同的春节——板房迎新年。尽管环境多有变迁,心境却别有洞天。在这个春节,我们不孤单,因为世界上一切有爱的人们都与我们在一起,我们所信靠的神更与我们在一起抗灾,一起过春节!  相似文献   

9.
正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会给周边的人留下好多宏观的感受。但最本质的印象,往往来自于生活中一个无关轻重的细节。或者,换一个说法就是,别人只在宏观处感受你这个人着调不着调,细节上才决定你可交不可交。所以,人的真实是基于细节的真实。这样说,并不意味着宏大的叙事里就没有了真实的人,而是说在波澜壮阔的真里,太容易藏匿恢弘的假。大庭广众之中,演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史上极其重要的一个问题。人为了能生活下去,并且要生活得愈来愈美好,就得不断征服客观世界,使之为人佣服务。在未认识并征服客观世界的时候,客观方面限制着我们主观方面,因而是和我们主观方面对立的;等到我们征服了客观世界,使之为我们服务,这就使得本来是互相对立的主客观双方统一起来了。这样,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可以说就是一个不断克服主观与客观间的对立而使之获得统一的历史。在这个历史发展过程中,我们愈多地克服主观与客观间的对立,我们主观方面所获得的自由也就愈大。这样来看,我们平常说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一个不断地向着自由进步的历史,这句话的意思实际上也就是说,人类社会发展史是一个不断克  相似文献   

11.
黑白作为纯粹的色彩,不妖娆,不做作,版画中的黑白语言让我们进入一个又一个梦,这梦境般的世界是艺术家内心情感的真实再现。在版画家的创作作品中,用简单的黑白两色组织画面,不同的黑白对比就有不同的情感表达,每一位版画家都在黑白之间表达着自己的真实世界。  相似文献   

12.
<正>放弃总是容易,坚持却很难。就像织毛衣,织的时候,一针一线,数日数月;拆的时候,一拉线头,瞬间散了。生活很现实,这个世界也很现实。没等我们改变世界一丝一毫,世界已经改变了我们。我们想着胜过不利的处境,却一而再、再而三地陷在生活的沼泽里。这个世界似乎扔下了我们,任凭我们独自在自己的生活里挣扎、纠结、迷茫。在迷茫中,越想越多,觉得自己一事无成,一无所有。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某种可期的希望,一个生活下去的理由,  相似文献   

13.
刘达临在《女子世界》八五年第一期发表“否定贞操,提倡忠贞”一文中指出,所谓贞操观念,是私有制社会的产物,是我国封建社会以来所极力提倡的,这是片面地单纯地对妇女的一种要求。贞操观念这个已经流传几千年,有它的特定含义,我们不应该死抱住这个名词不放。须知,在保留每个  相似文献   

14.
叶子 《天风》2004,(8):6-7
马太福音5章13-16节是主耶稣关于基督徒应对这个世界产生怎样的影响的教导。我们都很清楚,我们任何一个人都会被周围的人和环境影响,同时也会对周围的人和事物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在上面的经文中主耶稣要让我们明确地知道,作为一个基督徒,你应该对这个世界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与自己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应有怎样的关系呢?在这里主耶稣清楚地告诉我们,我们是世上的盐,我们是世上光。既然主耶稣说我们是世上的盐和光,那么我们就要对盐和光的特点和作用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如果古典时代的哲人们穿越时空隧道来到我们这个充满虚拟实在的时代的话,想必他们会大吃一惊,以为来错了地方.对他们来说,我们这个时代肯定是个充满了莫名其妙事物的天方夜谭,是个让他们瞠目结舌的超现实世界.在我们这个世界中,众多网民的见面语早已经从"你吃饭了吗?"变成了"上网看到什么消息了?"、"魔兽了吗?"、"偷菜了吗?"等等.我们的通讯、信息获得、商品交易、交友恋爱、统计、企业管理甚至政治竞选,很大程度上已经通过网络进行.  相似文献   

16.
唯物主义是一个大家庭,这个大家庭的成员有:各种本体论或有关世界的极为概括性的学说。这些成员有一个共同的论题,即:物质的东西才是真实存在的东西,或者反过来说,象观念这样的非物质的东西,是不能离开例如大脑这样的物质客体而单独存在的。唯物主义的本体论,除了这个共有的核心以外,很可能是大相迥异的。只有补充一些必要条件,才能建立一种确定的唯物主义本体论或者使这样的本体论具体化。我们选定了两个条件:精确性和与当代科学的一致性。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些条件。  相似文献   

17.
SARS是由一种变异的冠状病毒(Corona-virus)所致的极为危险的传染病,给我们这个世界带来了一次严峻的考验,从政府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全力投身于这一次疫情抗击活动。疫情暴露了我们在卫生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战略与战术上的缺陷与失误,也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政府必须正视公共卫生,必须建立一个拥有处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能力的疾病控制系统,为居民健康服务;尽管这次SARS危机挑战的是国家的公共卫生系统,但是对我国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已经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真实模态实在论者认为,存在众多的可能世界,每一个可能世界都不过是最大程度地内在关联的时空的和.据称这种观点的一个优点就是为我们提供了分析资源,以不循环的方式来分析模态算子.  相似文献   

19.
李木源 《法音》2006,(5):38-39
自人类步入21世纪以来,经济、文化、信息的全球化成为一股时代潮流,也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特色。但是,“文明冲突论”的提出者美国学者亨廷顿指出,当我们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时,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可能会比历史上任何时代来得更加明显和激烈。中国学者张立文先生也说,21世纪我们面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心灵以及各文明之间的五大冲突,将会引发生态、社会、道德、精神、价值五大危机。眼前,我们的物质文明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我们的精神素养却每况愈下,我们解决问题的方式依然是那样的粗暴和不可理喻。我个…  相似文献   

20.
正现在,我宁可喜欢一个爱恨交织的人,也不想被爱憎过于分明的人所吸引;我已经对简单的善恶二分法感到警惕和厌倦。换句话说,我更喜欢矛盾着的人,而不是那种按照自己的意志简单地将世界和人一分为二的人。我越来越觉得矛盾着的人更真实更善良,也更能打动人心。一个具有智识的人,会认识到这个世界绝不是万里无云,可以一目了然的。而人,则更加复杂多变,人性的幽深、交互、起伏超乎想象。小时候看电影,总喜欢把人物分成好人与坏人,却不明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