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回眸中国钢琴音乐70多年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从1914年赵元任第一首钢琴曲发表以来,中国的钢琴音乐发展走过了一条艰难的探索道路。 中国的钢琴家、作曲家们已创作了大量的钢琴曲。在这些作品中,既有传统风格的,也有现代风格的,既有探索研究性的,也有实用性的。它们都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较高的品质,新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有质的飞跃,如丁善德的儿童组曲  相似文献   

2.
钢琴音乐的中国化创作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中国音乐家们在继承中国优质丰富的音乐资源的基础上,借鉴西方音乐的合理因素,从和声、织体、节奏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创作出了大量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国人听觉审美趣味的钢琴曲作品.  相似文献   

3.
贺绿汀钢琴作品的民族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靖 《美与时代》2007,(9):39-41
本文从曲式结构、调式、旋律的民族特征性等方面对贺绿汀先生的钢琴曲《牧童短笛》、《摇篮曲》、《怀念》、《晚会》、《小曲》进行分析研究,认为钢琴作品既把传统音乐与现代技法融为一体,又把中国音乐与西洋音乐加以结合,既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又具强烈的时代气息;既有深刻的内涵,又有新颖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钢琴教育的目的最终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艺术内涵和思想素质。但是,我认为,由于每个人思想素质的差异,其它的素质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下面我就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 一、思想素质的社会性问题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新的音乐体裁形式的作品开始问世,大量风格迥异的钢琴作品也悄然出现,尤其是根据通俗歌曲改编的乐曲和钢琴练习曲,这些和古典派乐曲形成了鲜明对比。不少青少年因为喜爱通俗歌曲而偏爱通俗钢琴曲,以通俗钢琴曲为主的思想素材正充斥着年轻人的心灵,并成为钢琴教学中的一个难题。 我是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在多年的  相似文献   

5.
赵江虹 《美与时代》2003,(12):28-29
钢琴曲《夕阳箫鼓》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黎英海教授根据同名古曲改编的,是中国钢琴作品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6.
中国钢琴曲作为具有中国风格和民族神韵的钢琴作品,不仅具有形式与主题的民族特色,而且更深层地体现为形式与内容相融的美学意蕴。中国钢琴曲的美学意蕴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中国钢琴曲因此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并成为其表现形式之一。中国钢琴曲的美学意蕴可以概括为"水的意象"、"和的美学"、"善的追求"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马春莲 《美与时代》2003,(11):59-61
肖邦是欧洲音乐史中一位最有创造性和独创性的作曲家,也是音乐史上第一位专写钢琴作品的大作曲家、演奏家,享有“钢琴诗人”的盛誉。夜曲是肖邦最为钟情的体裁之一,也是他出自内心的乐曲,最能突出他的风格和性格。他给夜曲赋予了深邃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意境,大大提高了夜曲的艺术价值,使之真正成为独具特色的浪漫主义钢琴体裁之一。  相似文献   

8.
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贝多芬一生共创作了 32首钢琴奏鸣曲.从1792年的第一号钢琴奏鸣曲到1822年创作的第三十二号钢琴奏鸣曲,可以说钢琴奏鸣曲创作贯穿了贝多芬的一生.因此他的钢琴奏鸣曲被人们誉为"一部自我意识发展史",同时也构成了贝多芬的心路历程.这32首钢琴奏鸣曲在西方音乐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钢琴艺术发展史的高峰.就像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被称为"旧约全书"一样,这32首钢琴作品被西方人奉为"新约全书".  相似文献   

9.
钢琴曲《流水》注重渐变原则,综合了中国传统音乐的旋律性和西方古典音乐的和声感。人们通常按照西方音乐曲式结构"变奏曲式"或"三部曲式"来认识并演奏《流水》,其实更应该从中国器乐曲的板式变化原则来认识作品。演奏这首曲子要注意民族风韵,这主要体现在散板、起承转合结构、上下句结构以及增板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 1833—1897),是一位被称为德国古典作曲家中"最后一人"的伟大作曲家,他的作品中不但显示出古典主义风格,还渗透着个性化的浪漫主义的因素,通过对勃拉姆斯《C大调第一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音乐主题的写作特色"及"和声的写作特色"两方面的具体分析,我们可从中体会到勃拉姆斯音乐创作中严密的逻辑思维和对古典主义音乐形式既遵循又突破的写作手法,感受到勃拉姆斯音乐中所渗透的浪漫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1.
浅析《平湖秋月》的意境美及其表现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 钢琴作为一种西洋乐器,自从传入我国以来演奏的大都是外国作品.进入20世纪后随着我国的民族音乐逐渐与国际接轨,钢琴领域也出现了大量优秀的中国作品.这其中的代表作钢琴曲<平湖秋月>创作于1 973年,是我国当代著名作曲家陈培勋先生的代表作品.  相似文献   

12.
前言 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F.F.Chopin1810-1849)是一位民族作曲家及民族艺术家,他把波兰民族元素融入他的作品中,他因作品充满着诗一般的浪漫气息而被誉为"钢琴诗人"[1].他的作品不像贝多芬有交响乐,也不像莫扎特有歌剧等,在他的创作中钢琴作品居多.这首《g小调叙事曲》也称"第一叙事曲",音乐与诗歌相结合,在曲式写作方面运用了混合曲式这种新体裁,更加深刻地描绘出了作者内心对祖国的一片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13.
钢琴曲《珊瑚舞》改编于舞剧《鱼美人》中的一个片段,是一首短小、优美动听、非常容易识谱,为业余八级难度的钢琴独奏小品,但乐曲中对于提高钢琴弹奏技术如手指控制、快速跑动中的慢速触键,左手为主旋律右手为伴奏的平衡控制,乐曲所表现的水中晶莹剔透、波光粼粼的音色与音乐形象以及风格特征等方面有很高的学习、训练价值。在教学过程中,钢琴老师应指导学生提早准备触键方法,做好指法的标记与统一,加强跟节拍器练习与慢速练习,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与音乐表现力,这样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弹奏能力及水平。  相似文献   

14.
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拉赫玛尼诺夫在谈到钢琴演奏时认为:"最重要和首先考虑的是所发出的声音,技巧和其他问题是次要的.首先是色彩!色彩!色彩!"[1]拉赫玛尼诺夫所强调的"色彩"即指钢琴音色.音色是钢琴描绘意境、塑造形象、体现音乐风格以及展示不同流派与学派的重要途径,也是演奏者理解表达能力及艺术造诣深浅的显著标志.钢琴艺术伴随着音乐发展,经历了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现代主义等几个代表时期,各个时期的音乐都形成了独特的时代风格.本文针对不同的音乐发展时期,从作品风格、触键方法、踏板运用三个方面,探讨钢琴弹奏中对音乐的把握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Sergei Vassilievich Rachmaninov 1873-1943)作为20世纪世界音乐史上具有独特地位和杰出成就的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是浪漫主义音乐创作与演奏传统最后的守护者和艺术大师之一.与其同时代作曲家不断以全新的创作风格掀起现代音乐的浪潮不同,拉赫玛尼诺夫自始至终秉承浪漫主义的音乐传统,坚持在有限的创作技法中寻求无限的变化,作品中鲜明的俄罗斯民族特性、精湛的演奏技巧以及浓厚的悲剧性色彩形成了他独特的音乐风格,同时他作为一位出类拔萃的钢琴演奏家,其钢琴作品尤其脍炙人口.本文试以《科莱里主题变奏曲》(op.42)这部钢琴作品为例,深入剖析拉赫玛尼诺夫钢琴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音乐语汇特点.通过对该作品的曲式结构特点、变奏手法、调性选择、和声运用、音乐性格与精神内涵等方面的具体分析,以加深对拉赫玛尼诺夫音乐创作特征与音乐风格的理解.这部作品是其后期创作的一部大型钢琴独奏曲."变奏曲"是他所有创作中运用不多的一种体裁形式,该乐曲通过手法多样、内容丰富的变奏将作曲家的音乐特征体现得淋漓尽致,其艺术价值及历史意义不容忽略.  相似文献   

16.
自魔幻现实主义进入中国以来,在文学领域影响巨大,对中国电影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用来隐喻民族、生死、孤独等创作母题。《长江图》与《皮绳上的魂》两部风格迥异的影片,无论是文本叙事还是剧作模式都具备魔幻现实主义风格。从这两部作品切入,深入探讨近年来魔幻现实主义影视的发展范式:一是从文学到影视的流变;二是作品叙事时空形变的实践;三是从魔幻的风格中衍生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管弦乐前奏曲《牧神午后》是法国著名作曲家德彪西的代表作,也是印象主义音乐风格成熟的标志。它通过幻想性的音乐语言、富于创造性的配器技术,确立起了风格迥异、新颖独特的印象派音乐,建造起了一座通向现代音乐的桥梁,对于20世纪的音乐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部作品就像一本内涵丰富的管弦乐法教科书,总会给人们以启发和教益。对这部管弦乐总谱进行仔细研读,逐小节逐层次地进行分析,能增进人们对这部作品和印象派音乐配器风格的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18.
关紫兰被认为是中国闺秀油画家的代表,在其留存的绘画作品与个人写真照片中都多次出现音乐相关的题材和元素,音乐题材绘画作品也几乎成为关紫兰绘画创作的一大特色。《良友》画报第45期封面曾刊登关紫兰手持曼陀铃的照片,《良友》第57期"关紫兰女士个人展览会"专版中选取并刊登《曼陀铃》作为其静物画的代表,另外,画家1930年个展现场也特意与音乐题材作品合影留念,由此可见,关紫兰对音乐题材的重视与偏爱。关紫兰音乐题材绘画作品的产生与日本留学经历密不可分,是留日背景下对西方现代艺术题材内容与风格特点的积极探索,同时也是画家的生活记录与丰富女性情感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赞美诗(新编)》的编辑出版反映了中国基督教界对基督教音乐中国化的探索,对基督教音乐中国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其所收录作品的艺术特点,对于当前继续深入推进基督教赞美诗音乐中国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赞美诗(新编)》是当代中国基督教最通用的赞美诗歌集。1981年,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决定编撰新的赞美诗集,并在《天风》刊登启事,号召全国基督徒谱写赞美诗。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我国的钢琴事业有了飞速的发展,中国人频频在国际钢琴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钢琴也越来越多地进入了普通家庭,普及率大大提升.但是,从钢琴教学内容方面发现,我国教师多侧重于西方巴洛克时期、古典时期、浪漫派的钢琴作品,而对中国钢琴作品和西方近现代钢琴作品重视不够.高师钢琴教学内容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