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欣赏英文诗歌时,不仅要欣赏其优美的意境和强烈的感情,更要通过分析诗歌的体裁,语音特点及诗的格律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要考虑音位及格律的选择及其与诗歌思想内容的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2.
苏轼评王摩诘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中国古典诗歌和绘画艺术两者并不能决然分开,而是要将两者结合在一起细细体会。正所谓"画是无言诗",古典诗歌中的"意境美""含蓄美""萧散美"在中国古典绘画中的各画科皆有体现。  相似文献   

3.
一、北宋诗画交融的时代背景 中国的诗与画在意境上是具有一致性的,绘画与诗歌的关系也具有很深的渊源.它们之间的联系开始于魏晋南北朝,从顾恺之、宗炳的绘画中我们便可以探知诗歌与绘画之间微妙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正佛教域东与传中之华后本在土思文想化、不艺断术交等融领,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美学风貌。其中以禅宗为主的美学意蕴被化用到古代诗歌理论与创作领域,进而开拓了诗歌艺术的视野和哲理意趣,拓展了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促发了以禅喻诗的诗论传统,成为历代诗歌意境中不可或缺的美学类型。盛唐"诗佛"王维以大量充满禅意的诗作享誉诗坛,晚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追求"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南宋严羽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诗歌与绘画关系密切,在唐代表现得尤为突出。无论是从诗与画的理论方面,还是从色彩运用、意境创造,依诗作画与赏画赋诗方面,都表现出诗歌与绘画创作的互相渗透。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中国艺术的美学原则,诗人画家都以此为最高的审美追求和创作目的,因而它已成为诗画创作的形式和标准。  相似文献   

6.
唐诗与中医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医文相融"的说法,唐诗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高峰,其中不少作品蕴含着丰富的医学内容。这些包含着医学内容的诗歌不仅在文学上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同时从中医学的角度看也蕴含着丰富的医药文化资料。本文将唐代涉及医学内容的诗歌进行了归类,将其分为回归自然、怡情悦性的采药、植药诗,尊生重己、医乃仁术的医疗诗和开悟生命、养静藏神的养生诗三大类,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诗歌中寄情山水、求仙慕道的超脱情怀和关爱生命、悬壶济世的入世追求两种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诗的国度。诗不仅是我们这个民族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抒发情感的最佳方式,联系情感的最佳纽带。语文课本中的经典古诗歌为我们的诗歌教学提供了丰富资源。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诗歌教学指出"学生能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但在古诗教学中很多教师进行辛苦的逐句讲解,学生最后能背颂、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的古诗集中,常可见到许多描写山水风景,及身处风景中禅者的禅诗。这些禅诗的作者,大都是对佛教颇有参学体会的佛教居士或者僧人。禅宗的般若理趣,在他们的诗作中有着生动且优美的体现。这些诗作,都具有迥异于世俗诗歌的清净空灵的意境。  相似文献   

9.
徐晓鸿 《天风》2009,(8):30-31
献天马与题画诗 题画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奇葩,其方法是在中国画的空白处,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以抒发感情或画面的意境。画中题诗使得诗画互补,再加上印章,成为独特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0.
余虹 《中国道教》2008,(1):52-54
内丹诗是描写道教内丹修炼过程和内丹体验的诗歌,作为一种宗教诗歌,它虽然承载着丰富的宗教内容,但决不只是表现宗教内容的符号,同时也具有诗歌自身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1.
小学教材中的40多首诗歌,文质兼美.教师应以审美的眼光,深入领会诗中的意蕴之美,意境之美,语言之美,并以满腔的热情和爱心传递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生活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清人编选清诗总集比之其他任何朝代选同时代诗人诗歌的数量都要多,且众体皆备,内容丰富,表现出复杂多样的内涵及特征.仅以乾隆、嘉庆时期来说,现存清诗总集中有关乾、嘉诗歌的辑录约有60多种,其中地方性诗歌总集占了绝大多数,分布地域也表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如欲全面考察乾嘉诗坛,仍应以全国类诗歌总集为主,现存这类总集较重要的有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符葆森《国朝正雅集》、王豫《群雅集》、王昶《湖海诗传》以及徐世昌的《晚晴簃诗汇》等.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的古诗集中,常常见到许多描写山水风景,及身处风景中的禅者的禅诗。这些禅诗的作者,大都是对佛教颇有参学体会的佛教居士或者僧人。禅宗的般若理趣,在他们的诗作中有着生动且优美的体现。这些诗作,都具有迥异于世俗诗歌的清净空灵的意境。大文豪苏轼,自号“东坡居士”,素  相似文献   

14.
五台山久远的佛教传统、浓厚的佛教化底蕴和它雄奇高妙、婉如仙境的自然风光,吸引了历代的僧人墨客前来拜谒,从而传留下来大量吟咏五台山的诗、词、歌、赋,这其中的许多优秀篇章将会与雄伟的五台山和它璀璨的佛教化一样留传千古。五台山诗歌数以千计,这里不能详述其貌,只想就一些诗中创造出的恬静高远的意境做些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5.
严羽诗歌美学思想的核心是意境。严羽的意境思想是对唐代刘禹锡、司空图等人意境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对诗歌艺术审美本体的强调。"气象""入神""妙悟"则是理解他意境思想的三个关键词。  相似文献   

16.
济慈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诗歌之星,他短暂的一生受到了希腊神话的巨大影响。济慈孜孜不倦地吸收希腊神话的内在精神,在想象力的长途跋涉中寻找美的真谛,他以诗的形式,给予希腊神话以新的姿态,希腊神话也作为丰富的原材料为济慈诗歌注入了美的血液,充实了诗歌文本,增强了济慈诗歌的感染力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正我是在诗歌里泡大的。小时候,不知从哪儿翻出几本祖传的诗集,便没头没脑地看起来。那意境那色彩神韵,深深地感染了我,打动了我,时至今日,几十年过去了,每当想起来还总是感动不已。后来渐渐长大,见得多了,想得也多了,但对于诗,还总有一种割舍不断的感情;特别是对于那些浪漫主义大诗人的诗,更是佩服。他们的思想影响了我,他们的诗  相似文献   

18.
上博简<孔子诗论>是一部具有丰富哲学和礼学内容的<诗>学著作,作者一方面以子思学派的性情学说论<诗>,大力张扬诗歌的性情,继承并发展了<尚书·尧典>的"诗言志"思想,以性情作为诗歌"言志"的内涵,使儒家诗歌理论建立在心性哲学基础之上;另一方面又主张用礼义学说对诗歌情感进行约束和规范,表明了儒家对待情感问题的原则立场,初步呈现出"发乎情,止乎礼义"的理论倾向.中国儒家关于诗歌抒情的理论框架在此已经隐然成型.  相似文献   

19.
唐代青年诗人李贺,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位颇有影响的作家。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构思新颖,想象丰富,意境奇丽,色彩浓郁,并善于运用比兴手法和形象思维,塑造各种动人的艺术形象,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由于政治上的失意和受时代风气的影响,在李贺的诗歌中可以看出明显的受道教思想影响的痕迹。  相似文献   

20.
杨慎一生坎坷,其诗歌成就却十分卓著,其丰富而具有启发性的诗学思想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杨慎诗学思想根植于《诗三百》,倡情主艳,强调诗歌的艺术审美性,同时杨慎还十分注重诗歌风格及其完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