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由木版画的的空间构成及视点运动轨迹方面入手,从五个方面分析民间木版画的构成方式,发掘民间木版画的深层魅力。  相似文献   

2.
木版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有着区别于其他画种的独特艺术语言。语言的独特性使得木刻版画独具魅力。木刻版画从古代复制版画到当代创作版画,每个时代中每个艺术家的表现语言都是独一无二的,这种多元是木刻版画艺术形式美的多元。黑与白是一对极端的色彩,黑与白的构建及点线面的组织使形式美在木版画中得以集中展现。如果说油画、国画是在画纸上做加法,而作为凸版的木板画就是在做减法,各种木刻刀在木板上制造的痕迹与肌理,更是拥有其他艺术门类所不具备的美感。从版画的时代特征、版画的黑白语言、版画的刀法痕迹等方面入手,对木版画形式美的多元构成进行探讨和研究,能够充分挖掘版画所包含的独特的形式美。  相似文献   

3.
视觉空间关系分为类别与数量两种表征。研究通过控制起参照作用的运动客体消失状态与定位客体出现时间,分析客体运动信息对两种关系判断的影响。结果发现:运动信息在各间隔时间对类别任务影响呈序列排列,运动方向较轨迹信息有优势,轨迹较法线信息有优势;数量表征仅在0ms间隔受运动方向促进,在其他间隔下,三种位置上的判断均无差异。结果表明运动客体类别表征比数量表征更持久;且相对类别表征,数量判断作为精确距离表征不易受运动方向和轨迹信息影响。  相似文献   

4.
纪念性景观是为了表达对人物的崇敬或某个事件的纪念之情而营造的综合的复合式立体空间环境场所,相较于其他类型的景观具有更独特的空间结构与空间形态因素。纪念性景观本身是有限而具体的,是城市中有限的节点、轴线、面域,其功能形式和城市的宏观结构与活动发生着密切的联系,对于整个城市的格局起着重要作用。当代纪念性景观不再追求简单的雄伟和宏大,自身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呈现了多样和复杂的结构,从尺度和内涵上都更为亲切,更加注重人文内涵的体现,使其在空间结构与形态上更有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5.
6.
赵民涛  牟炜民 《心理学报》2005,37(3):308-313
让被试在没有外界参照线索的条件下,从三个观察视点学习物体场景,首次以局部场景再认范式探讨了空间记忆中场景表征的朝向特异性。结果表明:(1)多视点学习条件下,场景空间表征依然是依赖于特定朝向的,不支持空间表征独立于朝向和空间表征依赖于多个观察朝向的观点。(2)场景空间表征的朝向依赖性不仅表现于方位判断任务,也同样表现于场景再认任务。(3)场景本身的内在结构对空间表征中参照系的选取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今天的视觉设计都是通过多维度、多视角、多层次的方式,以最好的效果展现给观众,而适当有效地利用空间效果会使设计作品更加有效地展示和传达信息,因此在立体构成中学会空间效果的营造能很好地培养空间意识,并能为将来的专业设计作品表现出更为出众的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8.
胡塞尔指责康德的空间学说缺乏彻底性,并试图从对空间事物的知觉上说明空间形式的感性构成,进而将几何空间阐释为知觉空间的观念化结果。但是,知觉空间的构成依赖于身体的构成,几何空间所依赖的观念化活动则将康德的"形式-赋予"功能转变成了"意义-构成",并在现象学还原中表现出身体性的含混性和意义的双侧性。这使得其意识的回溯方向存在着不同理解,先验哲学的彻底性具有不同面相,所以,胡塞尔的空间构成,其彻底性不是导致空间理解的统一性,而是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间美术作为一种传统的造型艺术,是中国广大劳动者智慧的结晶,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欣赏价值。在对中国民间美术艺术造型的特征和分类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当今中国民间美术的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传承保护中国民间美术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王旸 《美与时代》2023,(4):54-56
新工笔花鸟画是一种新的绘画现象,最先活跃于南京。新工笔花鸟画以传统工笔花鸟画为基础,又融入当代思维,并且在跟随时代的发展中找到了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新工笔花鸟画在中国画领域的热度居高不下,不但继承了传统中国画的技法,也继承了传统中国画的绘画理念“笔墨当随时代”。其有别于传统工笔画的点就在于画面中独特的空间构成与色彩,不再以常规空间中的物体出现,而是以传统表现手法为基础,在空间构成上不断进行突破,如多元空间、虚拟空间以及空间的解构重组,隐晦地表达出画家思想。其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打破了现实世界中的平衡。  相似文献   

11.
对空间认识的能力是人类获得的最早的经验之一,而我们的祖先分别选择了穴居和巢居开始,建筑空间就伴随人类历程不断进化演变——早期纯功利的生存空间、被烙上迷信符号的半开化空间、几何学兴起下的秩序化空间、城镇化的钢筋水泥方盒子到现代充满环保绿色可持续等个性化人性化的建筑空间。人类对空间的认识和感受构成了知觉空间的基本概念,而知觉空间又发源于建筑空间,溯源而上,就是我们最熟悉的自然空间。  相似文献   

12.
画面构成是任何一种画种创作成功的关键要素。花鸟画由于画面元素的特殊性,在画面的成功构成上更显得不易。笔者通过对前人构图理念的研究并结合现代中国画审美思想的变化,归纳出了形态构成、意趣表现、意象组合等花鸟画的画面构成形式。  相似文献   

13.
韩新顺 《美与时代》2006,(10):72-73
广告招贴是将不同的图形图像按照一定的视觉规则形成的一种设计形式,主要在二维空间范围之内以轮廓线划分图与底之间的界限,描绘形象,传达意图。分析这些关系,肯定某些积极的因素,将会有助于广告招贴这种传媒形式更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兰宇 《美与时代》2015,(1):46-51
牛郎和织女的故事是人们对人和天地自然之间特殊关系的一种形象化阐释,由此衍生出乞巧的风俗,并渐渐演变成一种约定俗成的固定仪式。每年七夕,全国各地都有乞巧的风俗活动,后来渐渐演变成为一种服饰文化的隐在表现形式,所以和中国民间女红联系在一起。乞巧虽然是一种外在的风俗活动,但是这种活动却暗含着渴望做好手工绣品、手工服装的女性们一种强烈的心理期待,即通过乞巧活动使自己获得更具超越性的心灵感应和更强的手工艺术的创造能力,从而使自己的女红水平跃升到更高的层次与境界。这种活动成为了促使中国刺绣与民间女红不断发展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间剪纸的意象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滔 《美与时代》2003,(8):35-36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最集中最全面地概括了中国民间艺术的理念。通过对经验的、直觉的、必然的物象的全面感悟去表现唯美的自我意念。  相似文献   

16.
青海各族人民对刺绣的喜爱和应用,可以追溯到远古。秦汉时期,随着“丝绸之路”南路的开通;唐代,随着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进藏路过青海和弘化公主嫁给青海吐谷浑王,中原丝绸源源涌入,人们开始用刺绣装饰自己,美化生活,传递友谊,寄托感情,使得这种民间艺术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世代相传,不断发展。青海刺绣由于应用十分广泛,其品种丰富,花样繁多。综观各种绣品,大体上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实用类,主要有鞋、袜子、腰带、辫筒、枕头,这是刺绣的主体;二是观赏类,主要有钱褡、衣领、衣袖、花色、口袋片等;三是礼仪类,主要有钱包…  相似文献   

17.
1987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余国藩教授来华中师大中文系讲学,谈及宗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问题,并惠赠新作《宗教与中国文学——论<西游记>的玄道》(见台湾大学出版《中外文学》第15卷第6期)。其中讲到,有一些西方学者观察中国文学的结果,认为中国文学和西方文学发展最显著的不同点,是缺乏:“宗教启发性”而富于世俗性,由此表现出儒家思想的广阔影响,余国藩先生不以为然,便以《西游记》这部“喜剧性的宗教寓言”为例加以论析。本文不拟涉及整个中国文学中的宗教影响问题,仅就道教这种中国所固有的宗教同民间叙事文学之间的密切联系略作考察。  相似文献   

18.
本文考察了中国宗教实践中家户宗教服务供给者这种形态及其在中国宗教实践中的角色.文本首先介绍了中国大陆近来出现的一个新叫法:"迷信专业户",并将之放入改革时期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脉络中进行分析.这一称呼显示了现在中国政府怎样将仪式专家概念化的,譬如灵媒、阴阳先生、算命先生及其他依靠民间宗教挣钱的人,包括在寺庙节日表演的民间乐师和戏剧演员、寺庙看管人、家户型的佛教仪式专家和道教法师、迷信用品制造商等等,此种轻蔑和非难的称呼却把这些人归类为备受赞美的个体户并使之显得合法化.然后,笔者展示了自己在陕北做的民族志田野调查中的两个场景,以说明家户型宗教服务供给者是如何运作的,场景之一关于灵媒,之二关于阴阳先生.阴阳先生和灵媒是依照不同的原理经营的,阴阳师依靠秘传的知识和仪式作法,灵媒依靠神的威力与灵验.二者都是充分利用"家户形态"的宗教生意人,跟附属于制度性的寺庙或者行会形成强烈的对比.接着介绍了笔者称为"法事互助"的实践,指家户型宗教供给者通过临时聚集的办法以作更大的法事来满足一些客户更复杂的仪式需要.笔者也透视了家户型宗教供给者这一形态,并考察其与宗教团体形态在基层的法事服务提供相比所体现的优势,以及它是怎样平安通过政治压迫的.最后,笔者就中国宗教文化的家户型宗教服务供给者的未来提出了一些推测.  相似文献   

19.
赵宁 《美与时代》2004,(12):36-37
剪纸的魅力来源于两个方面:首先是自身的艺术特色;其次是作品的生活情趣,只有有情趣的作品才能打动人的情思,使人回味。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民间宗教与儒释道三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伯乐在本文重点讨论了20世纪的中国人的信仰特点,中国的民间宗教和儒释道三教在传统社会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各自的神职人员、信奉的神灵、仪式及传统等。作者认为中国神鬼世界的特点是与人间世界相仿佛,是帝王政治的影像和模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