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舞蹈基本功训练简称基训,是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舞蹈专业素质(力量、柔韧性、稳定性、协调灵活性)而对学生实施的一项科学的、系统的训练活动。基训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学生体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软度、开度等舞蹈专业素质,缩短自身条件与专业需要之间的距离,为舞蹈动作的学习和表现打下基础。然而当前在幼教专业的舞蹈课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对基本功的训练则不太感兴趣,甚至产生恐惧心理。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性,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素质,积极完善教学方法,激发起学生对基本功训练课的兴趣,使之变得更为科学和生动。  相似文献   

2.
孙丽娜 《美与时代》2003,(10):34-35
兴趣是学生强烈而持久的学习动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舞蹈,笔者在教学中作了这样的探讨:1、上好舞蹈课,诱发产生兴趣;2、善于讲解示范,诱发产生兴趣;3、帮助克服自卑感,保持兴趣;4、用美的规律把握教学,提高兴趣。  相似文献   

3.
舒畅 《美与时代》2004,(7):44-45
舞蹈课教学是通过以身示范,语言讲解等手段来进行的.准确、精炼、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艺术表现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毅力和勇气,对提高舞蹈课的教学质量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舞蹈课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追求其语言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4.
浅谈舞蹈教学中的"口传"与"身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洁 《美与时代》2005,(10):74-75
舞蹈课是一门理论性和技能性很强的课程.要搞好舞蹈教学,既要注重"口传"(口头讲解),又要注重"身授"(动作示范),二者缺一不可.口头讲解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舞蹈的风格及内涵,做到既知其然,也知其新以然;形象直观的动作示范,是舞蹈教学最具实质意义的中心环节,可以使学生通过模仿正确把握要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舞蹈教育作为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育人功能.它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还能引导学生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必须就高校建立舞蹈教育的必要性进行探讨,对舞蹈教育的全面素质培养功能进行论证,从而充分重视对大学生进行舞蹈教育,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充满活力、积极向上、专业优秀、具有高尚思想品德修养和良好综合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6.
叶晖 《美与时代》2006,(6):39-40
“舞蹈艺术欣赏”课程在高校日益受到重视,它在提高大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在教学中,应把舞蹈知识与舞蹈动作有机整合,让学生用自己的身体感悟舞蹈;要注意以舞蹈欣赏为催化剂,激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相似文献   

7.
郑丽影 《美与时代》2013,(12):62-62
中职学校在幼教专业中开展舞蹈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舞蹈知识和能力素养,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但中职幼教舞蹈教学的一些现状却极大制约了这一作用的发挥,需要我们结合学生实际,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8.
张延凤 《美与时代》2013,(11):109-109
现如今,为适应知识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我国教育领域出现了新的重大变革,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知识量的急剧澎胀,青年学生的自主自立、自我实现、自我认同、自我发展的意识普遍增强。所以在教会学生独立进行学习的同时,使学生成为知识结构的“构造者”。当前的舞蹈教学也不例外,如何提高高校舞蹈教学效果,已成为我们舞蹈教师的重要课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从事舞蹈教学的经验,就如何提高高校舞蹈教学效果,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蔡享丽 《美与时代》2005,(10):72-74
21世纪舞蹈的发展有许多新理念、新元素的加入,本文从直觉的非想象性内容与非直觉的想象性内容两种表现方式,对舞蹈内容做新的探视,试图与传统意义的舞蹈内容作一比较,以获取更大的创作空间。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舞蹈的发展有许多新理念、新元素的加入,本文从直觉的非想象性内容与非直觉的想象性内容两种表现方式,对舞蹈内容做新的探视,试图与传统意义的舞蹈内容作一比较,以获取更大的创作空间.  相似文献   

11.
王洋  曾莉 《美与时代》2005,(12):69-70
舞蹈艺术表演被称为"人类艺术之母".在舞蹈教学中,应注重基本功和素质训练,培养学生感受舞蹈中的音乐、节奏以及动律,加强民族民间舞训练,以及舞蹈艺术表现力及审美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是文化领域的重要指引,也对深入保护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要求。苏中地区"非遗"传统舞蹈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传统舞蹈面临着种种困难与挑战,将"非遗"传统舞蹈进行表现形式、传承方式、保护方式等方面的转化,不断推动"非遗"传统舞蹈走向大众,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13.
田钰 《美与时代》2014,(10):101-101
众所周知,从舞蹈艺术诞生的那一刻起,音乐和舞蹈就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舞蹈需要音乐来表达情绪、体现个性、烘托气氛、塑造形象等,而音乐则需要通过舞蹈来表达自己内在的情感,关于两者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众说纷纭难以有一个统一的观点和看法。舞蹈艺术是创作者把不同的艺术手段(舞蹈形体动作和音乐音响)结合起来的产物,无需强分轩轾。在文中笔者着重进行了对舞蹈和音乐异同的探讨,试图阐述舞蹈艺术中音乐和舞蹈相辅相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加强舞蹈欣赏教学,可以使整个校园的舞蹈气氛更浓;舞蹈欣赏对高师生的美育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舞蹈欣赏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舞蹈欣赏可以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舞蹈欣赏可以提高学生的舞蹈创作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高职舞蹈教学中,适当运用电视舞蹈教材和DV拍摄等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和编创能力,营造与舞蹈主题相匹配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变原本略为沉闷的课堂气氛,可以更有效地提高舞蹈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羌族舞蹈作为我国少数民族舞蹈中的一支,其风格特点具体表现为"S"型体态和"一顺边"的美;胯部动作的大量使用;舞蹈运动中"以左为上"的原则。羌族舞蹈与羌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体现着当地的宗教意识,并且具有丰富的伦理意蕴。如何在文化的均质现象越来越严重的今天保存、发展羌族舞蹈的文化特性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具体可以从"一个体系"、"两个中心"、"三种类型"三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7.
艺术表现力是舞蹈表演的重要前提,也是舞蹈者需要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在舞蹈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可通过强化基本功训练和表演能力来培养学生的外部形象;通过加强学生的内在情感体验和对舞蹈音乐的把握来培养学生的内在情感。  相似文献   

18.
舞蹈是以视觉占据大半壁江山的视听艺术,在创作过程中若能借鉴运用“简约”形式法则,可以指导舞蹈编导更好地去创编作品,使作品呈现出高度凝练的美.我国许多编舞家在这方面都有典型的作品.除了专业舞蹈作品,在群文舞蹈领域编导同样可以运用“简约”形式美法则指导创作.但需要注意要合理借鉴视觉艺术的形式美法则为舞蹈编创所用,要正确处理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视觉艺术的形式美法则,以更好地推动自身的创作.  相似文献   

19.
齐国舞蹈艺术是中国古代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舞蹈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具有玄鸟崇拜情结的先齐东夷舞蹈,舞以时化、风移俗变的齐国民间舞蹈,还是礼与变俱、以俗为美的齐国宫庭舞蹈,都充分反映了齐国舞蹈的艺术成就,并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特别是由丰富内容和独特形式构成的"尽善尽美"的齐国《韶》乐舞,不仅是先秦时期舞蹈的巅峰之作,并被历代作为宫廷乐舞的典范,影响中国舞蹈创新与实践长达2000多年,成为具有独特形态和神韵的东方舞蹈艺术中的经典之作,而且对丰富和发展我国及世界舞蹈艺术也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名合格的舞蹈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外,还应当从教育方法和教育理论上不断充实完善自己,用理论指导实践,从而做到因类施教、因材施教和以身施教.本文主要就高师舞蹈表演专业教学如何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谈谈自己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