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威廉·阿道夫·布格罗是19世纪法国学院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艺术创作背景恰逢19至20世纪法国艺术思潮蓬勃发展的时期,新思想、新绘画理念不断兴起,冲击着旧的绘画理念。这与中国传统仕女画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受布格罗本人的生活经历、性格等的影响,其绘画作品中往往有一种静谧、恬淡的艺术氛围,这与仕女画追求“淡雅清秀,望之有幽娴贞静之态”的仕女形象也有相似性。基于此,从人物题材的选择、社会文化影响下人物形象的美学差异两个维度探究布格罗油画与中国传统仕女画中人物形象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敦煌造像是用心灵辉映民族情结;云冈造像是对生命、对理想以气势讴歌;龙门奉先寺造像则是对人格与真实性情的刻划。这是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作出的巨大贡献,更是三大石窟造像艺术千古永新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一种文字图像的发展,是由它所依存的民族文化与语言所共同构成的社会生态环境来决定的。原始刻划符号服务于宗教,有较明确的使用价值,带有古先民强烈的宗教神秘主义色彩。中国传统绘画中图像艺术也折射出其所处时代的历史传统和现实生活具有的民族特殊性,具有独特的艺术阅读和审美文化的特色。现代工业文明所带来的消费文化的滥觞导致了人们生活秩序的改变以及视觉文化盛行的现实语境。当代艺术的阅读方式开启了一种新的时代表达。  相似文献   

4.
汉画像艺术是我国杰出的文化瑰宝,其中刻画了许多人物形象,如伏羲、女娲、东王公、西王母、孔子、忠臣、雷公、电母舞者、出行者等,人物造型精于提取,夸张动人,别开生面。中国人物画在艺术表现上也尤为注重意念的传达。表现自然物象往往不拘泥于细枝末节,而是选择最能反映画家精神状态和思想情绪的瞬间姿态,加以浓缩与概括性的描绘,为了艺术的真实而冲破真实生活的束缚,简逸精到,以少取胜。汉画像艺术用石,中国人物画用笔,虽工具材料大不相同,但造像的方法和理念却有着很多共通性。  相似文献   

5.
狄更斯的《雾都孤儿》展现了生活在伦敦底层社会中的贫苦人民的生活,通过他们的悲惨命运,揭露社会慈善机构的虚伪和腐朽。通过对《雾都孤儿》小说中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在分类的基础上探究人物形象的多重性,我们可以发现,狄更斯笔下塑造的人物形象是有一定复杂性的,其中的"伦敦"意象不仅是一种重现和回忆,也是狄更斯想象中的一种创造。  相似文献   

6.
于生活细微处细心观察体悟,以择取绘画创作之素材,是每一位艺术家在其创作过程中都必不可或缺的准备过程。中国人物画创作的特殊性,更是要求画家在创作前必须要通过写生、速写以及照相辅助等方式,充分获取对于人物形象有着记录、理解与把握的创作素材,进而得以深入艺术构思与赋形创作的最终阶段。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包括年画、剪纸、皮影、木偶、雕刻和各种民间雕刻等,中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作品为创作装饰绘画的人物形象和装饰提供了很大的资源和灵感,把中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运用于装饰绘画的造型设计中可以提高艺术审美高度。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张掖大佛寺藏部分明清佛教版画的画面内容进行解读,对构图、镌刻、人物形象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展现这些作品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9.
以线造型是传统中国画的主要表现手段,陈洪绶的卷轴人物画是以线塑造人物形象的典范,他的线条运用自如,表现力丰富,把中国画的线型语言发挥的淋漓尽致。陈洪绶的线描是构成其"高古"艺术风貌的主要因素。陈洪绶以线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以及其线描的独特魅力值得我们去研习和继承。  相似文献   

10.
《佛教文化》2013,(2):112-115
《白蛇传》作为中国“民间四大传说”之一,至今仍然焕发着艺术生命力,不断被改编成影视作品。《白蛇传》中的人物形象可谓是千变万化,  相似文献   

11.
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大众文化中颇具代表性的艺术类型之一,它是日本艺术史上的瑰宝,甚至在世界美术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除了日本本国的题材之外,浮世绘中也有许多带有中国元素的作品。其中,以中国明代"四大奇书"为素材的浮世绘画作也不在少数。通过对中国版画与浮世绘中的西游人物形象的进行分析,探究日本人对《西游记》中人物形象的理解以及中日文化交流中出现的一些差异,体会作品在传播过程中以焕然一新的形式散发着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历史题材创作一直是油画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题材绘画在人物形象刻画、史料收集、对待历史的态度等方面都有一定复杂性,如何在还原史实与艺术想象之间,让历史的本源面貌通过油画独特的艺术语言艺术化的表现出来,具有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13.
王永健 《美与时代》2005,1(4):71-72
萧红、萧军、端木蕻良等东北作家的小说创作,都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主题思想,刻划了中华民族尤其是东北人民在东北沦陷后的生活惨状,展现了中华民族在痛苦中前进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我国仕女画有悠久的历史,发展到唐代达到辉煌时期,绘画题材逐渐以表现历史故事和客观生活为主。唐代仕女画以张萱和周的"绮罗人物"最具代表性,其中周的成就又最为突出。仕女画是古代表现女性题材绘画的统称,有着鲜明的艺术特点。我国最早期的仕女画可以追溯到长沙楚墓中出土的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形象以墨线概括勾勒,内容以祭亡魂升天为主题。  相似文献   

15.
群雕<拉奥孔>是一颗在辉煌灿烂的希腊艺术中闪烁着永恒生命力的珍珠.它在人物刻划上的鲜明,在人体解剖上的精通,在构图上的纯熟与完整、深刻表达了希腊艺术"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的美学理想.在当今美学思想纷争多变之时,欣赏和研究<拉奥孔>不仅有重要意义而且定会获得新的审美启示.  相似文献   

16.
《死水微澜》堪称我国“大河小说”的经典之作,这不仅因为它真实记录了中国1894年到1901年这段历史,还在于它独特的艺术结构和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7.
盖琛 《四川心理科学》2014,(10):107-107
金庸的小说是中国通俗小说的集大成者,在金庸的笔下塑造了各种形形色色人物形象,其中郭靖和杨过这两个人物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郭靖和杨过有着不同的性格特征,这不仅仅是生活经历的缘故,更是蕴含着儒家和道’家两种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18.
门神画最早起源于人们的祭祀活动,因过去科学发展落后,人们认为万物皆有灵,希望通过祭祀,以求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而门作为一家一户的开口,更是被给予特殊含义。随着时代变换,门神画的风格也不断转换,到了当代,门神画种类繁多,人物形象多样,自然地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文章以门神画为例,发掘社会发展对于门神画传承创新的影响,以此来探究社会的变化发展对于产生自大众生活的艺术带来的变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芥川龙之介是日本大正文坛优秀的小说家,塑造了许多典型的人物形象。其早期小说《鼻子》、《地狱变》、《杜子春》中的三个主人公禅智内供、良莠、杜子春都是芥川龙之介塑造较为成功的小人物形象,三者虽然身份地位,生活环境等各有不同,但他们鲜明而饱满的形象中蕴藏着丰富的人性。正是活生生的小人物形象的刻画,再造性想象力的发挥、心路历程的探索支撑了芥川文学对人性这一主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小说里的人物语言,尤其是小说里的人物对话,是描写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艺术手段,也是小说创作最难的部分。因为作家凭空想出有趣的人物对话是不可能的,首先必须要熟悉说话人物的生活,熟悉说话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对话,决不是我们平时聊天叙家常那样的随便对话,而是非常精炼含蓄、生动活泼、朴实自然的人物语言,它不仅能表现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同时也能鲜明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