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筝作为我国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流传、发展过程中,与各地的语言、风俗以及民间音乐相融合,逐渐形成了鲜明地域特色的筝乐风格和流派.在我国黄河流域,历史上广泛流行着古筝音乐.在这一地区较为集中地分布着河南筝派、山东筝派和陕西筝派三个古筝流派.三派筝乐与民间音乐的关系,就如同血和肉、鱼和水的关系,正是丰富、浓厚的民间音乐的土壤,才培育出了筝乐这朵中国民乐的奇葩.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众多的古筝流派中,河南筝派具有广泛的影响。这一形成于中原大地的古筝流派发展到近现代,由曹东扶先生(1898~1970)创立的“曹派”艺术,以其鲜明的特色和独有演奏技巧而著称于世。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在曹老精心培育下,造就了曹桂芳、曹桂芬、李婉芬、尹其颖、何宝泉、吕殿生、邱大成、何成育、娄方等古筝名家,成为曹派艺术的第二代传人。之后,曹派的大批再传弟子纷纷活跃于筝坛,其中,曹老的外孙女冯彬彬就是第三代传人中的佼佼者之一。这表明,  相似文献   

3.
各种乐器根据自身不同的特征,有着不同的音质、音色,这种声音上的不同品质,反映出各种不同的结构,不同演奏方法所形成的独特时声音个性。古筝是我国民族弹拨乐器之一。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战国时期,筝就已经流行于秦国。长期以来,筝之所以能够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大概就是被古筝那优美的旋律,动听的音色所吸引。“如何运用古筝技巧,使古筝艺术表现得更完善”,我认为这是每个演奏者毕生所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刘艺 《美与时代》2006,(12):69-71
陕西筝曲是依附于陕西地方戏曲及大型器乐演奏形式的民间音乐整理、编订、创作而成的。河南筝曲的渊源主要依托于“河南曲子”。复兴之后的陕西筝派技法是通过长期的对外派筝艺的学习、继承、借鉴并根据陕西地方音乐风格表现的特点而形成的。河南筝作为长期伴奏说唱音乐与河南曲剧的乐器,所以逐渐地形成了乐器自身的表现技法,使得河南筝在戏曲腔韵艺术与微分音程的运用上,呈现了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5.
刮奏,是古筝弹奏中极富特色、最能体现古筝特性和神韵的主要技法之一,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多样的种类,丰富的色彩。  相似文献   

6.
河南板头曲的历史源远流长,曾在中原地区乃至全国很多地方广泛流传。河南板头曲原为河南大调曲子的一部分,是在大调曲子表演前作为开场的器乐演奏形式而存在的。板头曲中以三弦、琵琶、筝为主奏乐器,而后各个乐器又吸收民间艺术风格元素,流传并演变出许多独奏形式。通过对河南板头曲伴奏乐器中的琵琶作品进行详细分析,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河南板头曲音乐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7.
音乐艺术的不断发展恰如历史的发展一样,离不开传承与创新.在一辈又一辈的音乐家共同努力下,使古筝这件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在当代依旧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与璀璨的光彩.筝曲《枫桥夜泊》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人情怀及其精神内涵与古朴的意韵和现代化的作曲技法加以融合,以写意的笔触描绘出一幅颇具中国风情的水墨画卷.《枫桥夜泊》是浓缩了中国传统音乐精粹的一个典型曲目,并与张继的唐诗《枫桥夜泊》加以融合,运用叙述性的音乐语言将诗中那种唯美的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8.
肖宁 《美与时代》2014,(5):115-115
通过研究北派山东流派中的鲁西南筝与山东琴书的关系,简单论述了鲁西南筝艺术与山东琴书的起源和发展,继而分析了两者在长期融合渗透中的互相影响。  相似文献   

9.
一切艺术都离不开创新,创新也是古筝表演艺术的生命。古筝演奏的创新应该在音响效果和体态表演两方面做文章。  相似文献   

10.
陆媛媛 《美与时代》2005,(11):49-50
古筝经历了两千多个春秋的洗礼,仍然散发着诱人的魅力,它那浓郁的民间韵味、别具一格的演奏技法,使其成为当今中国的"民族乐器之王".古筝艺术的空前繁荣与从事古筝教育工作者的辛勤耕耘是分不开的.而在古筝教育事业中,早期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位古筝专业教师,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我对古筝早期教育的体会是: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其情感表述和个性塑造对于促进学生筝艺的全面和谐发展、造就未来古筝人才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南阳民间雕刻艺术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南阳是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孕育了地方民间雕刻艺术的发展.南阳民间雕刻艺术种类繁多,其中有石刻、玉雕、角雕、根雕、木雕等,它们是南阳民间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地人们世代相传和长期生活积累的产物,具有深厚的地域、民俗文化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一、河南板头曲的现状和应采取的保护措施 板头曲是明代流传下来的弦索合奏曲,以筝、琵琶、三弦为主,以工尺谱记谱,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 板头曲既可合奏,亦可由筝、琵琶.三弦分别独奏.过去民间艺人在合奏板头曲时,对单调乏味的旋律进行加花、润饰,使旋律更富有韵味,对于留传下来的已是残缺的工尺谱进行补充,完善.  相似文献   

13.
扬琴独奏曲《流水欢歌》是一首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此曲生动、形象、真切地表现出河南林县红旗渠的壮观以及当地人民群众朴素的劳动生活。作曲家采用极富河南地方特色的主导动机,借鉴了古筝与钢琴的创作手法,使这首扬琴曲倍受海内外听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14.
琴棋书画适合我的年龄,书房便有了古香古色的筝。弹过了听过了抚摸过了之后,仿佛那音走了好远,心绪不宁,每天为生活而奔忙的日子,忽略过它。偶尔搞书房卫生的时候,掀起那琴布,满眼灰尘,轻轻地拂去,怜香惜玉的眼泪湿了双眶。想当年青春力盛,对人生的爱好充满激情,如今端坐在古筝前,什么也不想,唯有用右手大拇指狠狠地勾弦。暮然发现,此一勾灿烂了得,原来,春心荡漾花落是有痕的。  相似文献   

15.
一、简析河南罗山皮影戏的发展历史及其现状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灯影戏"等,它起源于我国西汉时期的陕西关中地区.有着现代"电影始祖"之美称的皮影戏,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影画艺术,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1].据<中国皮影志>介绍,我国皮影戏共分为河南、山西、陕西、唐山四大流派,各流派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其中河南皮影戏则是以罗山皮影戏为代表.  相似文献   

16.
在过去几十年间,经过几代雕塑家的努力,河南雕塑事业蒸蒸日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涌现了一批优秀的雕塑家和雕塑作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河南各地开始兴建城市雕塑。但就目前而言,河南的当代雕塑艺术生存的土壤不是很好。河南当代雕塑艺术的发展缺少完整的"艺术家-艺术机构-艺术批评"链条。自由艺术家少,自由艺术家生存的空间更是有限。值得庆幸的是当今,有不少雕塑家正在为改变这种状况而不断努力。在河南积极开展雕塑活动,举办国际国内雕塑展览。  相似文献   

17.
南朝贵妇出游画像砖1958年出土于河南邓县学庄村的南朝墓葬中。这件画像砖作品以它的历史性和艺术性为我们提供了南北朝时期南朝贵妇生活的习俗和服饰特点,也为我们提供了南朝画像砖艺术的真实范本,感受到南朝绘画艺术对画像砖的影响,为后人研究南朝的文化历史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相似文献   

18.
古筝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这源于它独树一帜的音色传达出别具一格的美学特征。本文从古筝音色特点入手,阐述它清脆悦耳、风格多样和美不胜收的特征。进而借助古筝名曲《高山流水》,进一步探讨古筝音色与美的关系。笔者以为,古筝音色和美学之间,从总体而言是辩证的、统一的;分别而言,古筝音色是古筝音乐之美的源泉,而音乐之美又是多姿多彩的古筝音色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19.
河南曲剧从其诞生至今只不过几十年的历史,但因其唱腔优美,健康朴实,乡土气息浓郁,群众喜闻乐见,成为中国戏曲艺术文化中独具特色的艺术品种之一。本文从其唱腔音乐、伴奏乐器到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和创作队伍等几方面提出了几点关于曲剧音乐改革与发展的设想,希望能抛砖引玉,使曲剧进入一个更加繁荣发展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20.
河南皮影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与丰厚的文化底蕴,具有极高的民俗和艺术价值。然而河南皮影的昔日繁盛景象已日渐远去,现状的衰微令人叹息。如今,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皮影已逐渐被边缘化远离人们的生活。为传承并发扬这一文化瑰宝,将从现代传媒与文化背景出发,研究如何保护与发展皮影艺术,并吸取皮影艺术的经典元素进行现代化创新的探究,以期找到一种传承并发展这种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