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水画是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传统画科.隋唐时代,中国山水画已经成熟,展子虔的<游春图>,反映了隋代或初唐青绿山水画的面目,盛唐的吴道子进而发展了简练而又写实的山水画法.  相似文献   

2.
在唐代,王维位列"妙品上"(朱景玄《唐朝名画录》),说明在唐人眼中他不属一流画家,后至明代却被推为"南宗鼻祖",其间变化耐人寻味。文章将文人画发展源流贯穿于王维画史地位变迁中,从而研究其地位变化的原因。魏晋时期具有文人风格的绘画尚未发展成熟,却为后世水墨山水画的发展埋下伏笔。唐朝,王维在二李(李思训、李昭道)青绿山水与吴道子重线山水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表现手法。宋代画家的审美情趣与唐代发生分歧,苏轼对王维推崇备至。基于宋代士人画理论的蓬勃发展,元代赵孟頫提出"文人画"概念。明代董其昌更将王维奉为"南宗鼻祖",使其画史地位达到顶峰。至此中国文人画体系基本形成,王维画史地位基本确立。  相似文献   

3.
从中国的美学文化、美学认识开始谈起,发现了中国美学从魏晋时期有了新的变迁,而中国山水画也起始于魏晋时期,中国山水画即表现出了中国人对山川之美的认识,而中国人的美学认识,也是随着中国文化发展、美学文化、美学认识的变迁而变迁。而山水画的构图,是山水画家对山水画美的一种总体把控,同样,山水画的发展历史,山水画家对于山水画构图技巧的创新、突破的历史过程,同样也反映了中国在其他领域的哲学思想,文化传承的传承,变迁和创新的历史过程,可以说中国人对美的认知,中国山水画家对美的总体把握,体现在了传承悠久的中国山水画中。而中国山水画在不断地发展、创新过程中,也提升了他的欣赏者、创作者——中国人,中国山水画家对中国美学的哲学思考与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4.
中国山水画最早出现于魏晋时期,但是并未脱离人物。直到隋唐时期,山水画才成为独立的画科,从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中国山水画的高峰是五代宋初,且统治者还建立了书画机构——画院。其山水画追求以"真"为美的美学理念,将艺术主体的情感表达寄托于山水,感悟山水的精神内涵,从而将自然美上升为艺术美,展现宋代山水以"真"为美的审美意趣。北宋山水画以"真"为美的体现需从以下三方面论述:一是从古代哲学与山水画理论的发展来论述"真"的定义;二是从理学与画家作画的态度探讨北宋山水画追求"真"的成因;三是以"真"为美对后世的影响与对当代画家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笔法记》是五代后梁山水画家荆浩所著,是中国水墨山水画自唐王维以来逐渐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荆浩以一个画家的身份来看待山水画的发展要求,从《笔法记》的文章内容可以看出荆浩的视角和对山水画的追求目的。《笔法记》把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画理论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美学高度,并奠定了荆浩及《笔法记》在中国古代美术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笔法记》是五代后梁山水画家荆浩所著,是中国水墨山水画自唐王维以来逐渐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荆浩以一个画家的身份来看待山水画的发展要求,从《笔法记》的文章内容可以看出荆浩的视角和对山水画的追求目的。《笔法记》把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画理论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美学高度,并奠定了荆浩及《笔法记》在中国古代美术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唐风和样     
(续上期)镰仓时代后,禅宗的勃兴,对日本美术史开拓了新生局面。佛教绘画艺术源于印度,盛于中国。东晋的大画家顾消之、唐代的“画圣”吴道子皆为佛画名家,中唐至宋元,禅宗盛行。禅宗的幽深精远、超然后漠的生活情趣,任运旷达的人生哲学,“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简素宗旨,不仅吸引各个时代的士大夫、文人墨客耽于禅悦,而且还促使中国传统的山水画的表现内容和艺术形式、风格发生转变,逐渐形成逸笔疏放、超然洒脱、恬淡高远的崭新水墨画风。至五代、两宋以后,山水画大兴,成熟为自由自在地表现宗教、哲学的思想概念,以及人生情…  相似文献   

8.
青绿山水在盛唐时期的成熟完善,至关重要的环节,就是笔墨因素的发展。在这一环节中,初唐的阎立本和阎立德兄弟是典型的早期探索者,吴道子在此基础上对笔法进行了升华和整合,最终由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为代表的青绿山水画家完成了笔墨和色彩的完美结合。墨色因素的增加和用笔技巧的丰富,最终促成了盛唐时期青绿山水样式的发展和成熟。  相似文献   

9.
山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以描写山川自然为主,于战国之前出现,萌芽于东晋时期,确立于南北朝时期,在隋唐时期开始兴盛,并出现了以王维为代表水墨渲染的文人画,后在宋代和元代得到空前的发展,明代初期的山水画基本上都是对元末山水的延续,后期开始衰落。"明四家"也称为"吴门四家",是在正德时期,以苏州为中心,以沈周、文徽明、唐寅、仇英为代表的画派。这四家中沈周、文徽明继承了"元四家"的绘画风格,仇英颇擅工笔重彩,唐寅继承了南宋的院体风格,又自己加入了文人的意趣,使之更具柔美之气。  相似文献   

10.
陈鑫 《美与时代》2023,(2):12-14
“书画同源”的理论一直贯穿历朝历代,不同时期的画家们无不追求“有笔有墨”之意趣。荆浩在《笔法记》中提到:“吴道子画山水有笔而无墨,项容有墨而无笔,吾当采二子之所长,成一家之体。”基于此,研究吴道子的“有笔无墨”和项容的“有墨无笔”。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流传不易,宋、元以前的绘画作品更是难以留存,通过对画史上的品评和记述画家及作品的著作进行探究,凭借文字的记载和描述,探寻绘画艺术中吴道子“重笔”画风与项容“重墨”画风各自蕴含的独特气韵。  相似文献   

11.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艺术文化中一种独特的画种,是中国的一个有特色的分支,它在中国艺术乃至世界艺术中都独领风骚。在华夏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发展中,山水画形成了它别具一格的风貌并且形成了一套完备的绘画理论体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山水画展现了不同的风格,向世人展现了山水画千姿百态的精神面貌,中国古代艺术家们在儒家道家思想的影响下,将大自然的纯真景观与中国水墨的特点完美结合,充分展现了中国山水所蕴含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画是我国民族的宝贵艺术遗产。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是我国人民在长期有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古代文化艺术。据潘天涛的《听天阁画谈》所讲:&quot;吾国文字先有契书而后有笔书。吾国绘画亦先有刀画,而后有笔画,其发展之情况,大体与文字相同”。中国画大至从类别上看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部分。五代以前以人物画为主,元代以后以山水画为主,而宋代是中国画最昌盛时期,可分为写意、工笔重彩两部分。五代以前以色彩为主,五代以后以水墨为主。宋代作品以色彩和水墨相映交辉。我国的许多画家,在熟练掌握了传统技法的基础走遍了祖国的绵绣江山,在创作中使中国画不断向前迈进。  相似文献   

13.
北宋中后期的郭熙是继五代以来全景山水画创作的集大成者。他总结了前人绘画创作经验和自己的绘画实践后,在理论上创立了"三远论"。它不仅概括了中国山水画的透视法则对空间关系的处理,而且还体现了中国画家独特的空间审美意识。郭熙以其卓越的成就把五代以来相对成熟的山水画论推向了极致。  相似文献   

14.
中国山水画包含两种样式,即青绿山水与水墨山水。水墨山水取代青绿山水成为山水画的主流形式,释、道文化在中间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山水画自魏晋时期开始发端,历经几千年的发展,伴随着时代和思想的变迁,中国山水画逐渐成熟并形成自身的独特魅力。观中国山水画,感叹水墨色彩展现的宁静淡雅之美,同样感叹山水画作的构图所展现的意境之美。中国山水画的构图体现的是画者对于山水画的艺术加工,体现的是对于山水之美的整体把握。观中国山水画作,开境一般用分疆三叠两段的方式,追求自然之美。简要分析中国山水画作的构图技巧与方法,寻求山水画作的形式之美的背后是否存在一定的普遍性构图艺术。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绘画体系之中,青绿山水是中国山水画最先成熟的古典形式。工笔青绿山水与水墨山水虽是不同的表现自然山水的方式,但是二者在写意性上具有相通性。工笔青绿山水从意境、线条、赋色等方面都显现出其独特的写意性。  相似文献   

17.
早期的山水画非常简单,仅仅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隋唐时期,山水画开始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独立成科,后以青绿山水加速了发展进程。至唐代,出现了以水墨渲染为法的山水画艺术形式。在当代,又出现了城市山水这一类型。这些画风的转变离不开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古往今来,山水画创作与人们的审美观念、时代背景息息相关,历经千年的发展到现代,产生了无数宝贵的作品,并且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审美方式。因此,以在传统思想、时代背景影响下人们观念的改变来阐述山水画风格的变迁。  相似文献   

18.
在绘画中,皴法是对自然山石纹理结构的总结,是用笔墨把意象表达出来的一种技法。山水画的发展与皴法息息相关。隋唐五代时期皴法从青绿山水的笔墨中逐渐显现,发展到两宋时期,皴法发生了多样的变化,此时的山水画也在皴法的演变中走向顶峰。文章简要概述从隋唐五代到两宋时期山水画中皴法的产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自古以来不乏描述山水之美的佳作,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画是表达对山水赞美之情的重要艺术形式,山水画的兴起为我国的园林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灵感,如今山水已经逐渐超过了物质的范畴,更成为人们精神追求的一种寄托。我国的园林设计中将文化元素、美学欣赏以及建筑设计融合起来,为人们在精神上提供了栖息地。文章阐述了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画的发展及其特点,中国现代艺术在园林设计中的影响以及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画对当前园林艺术设计的启发。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山水画在宋代时期已经达到了巅峰,在宋代时期,山水画的创作思想和构图技法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宋代山水画所营造的水墨意境富有文人情趣,将文人寄托于山水之间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在后世流传许多著名的山水画作品当中,画作当中所存在的意境之美和写意之美,能够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在宋代时期山水画所传递的精神是作者的一种绘画艺术,其中包括了宋代山水画的创作元素,为后世的山水画奠定了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