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华大地上生息繁衍了众多少数民族,他们同汉民族一起构成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在历史的长河中,共同谱写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中国的各个少数民族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民族优秀传统伦理道德和丰富的道德生活实践,他们是中华民族伦理精神和道德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坚持和弘扬中国少数民族道德生活的优良方面,加强对本民族的认同,特别是对中华民族的认同,这对于中国多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社会和谐与稳定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中国少数民族道德生活、民族认同之阐释 关于中国少数民族道德生活与民族认同问题的研究,首先应该探讨中国少数民族道德生活与民族认同的实质.  相似文献   

3.
在贯穿中国近代史始终的晚期民国时期,传统的家庭伦理,依然是中国乡村社会里千千万万农民家庭最基础的道德生活规范,对广大农民的家庭生活,依然发挥着重大而积极的良性作用.而这正是这一时期中华民族家庭道德生活向近代化转型的重要的历史基础和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华民族道德生活的重要构成部分,秦汉时代的西域诸民族道德生活具有强烈的唯利趋向,以生存为导向的唯利趋向是当时西域各国普遍奉行的道德原则,这种唯利趋向甚至遮蔽了应有的公正原则.这不但表现在他们与域外强势民族的交往方面,也渗透在西域诸国诸多社会生活层面之中.由于与汉民族共同抗击匈奴的侵害,由于两度成为汉朝行政辖区或属国,西域诸国的道德生活也程度不同地受到了汉民族道德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唐凯麟先生长期耕耘于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发展史等研究领域,他主编的“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丛书是其积极推进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研究所取得的重大标志性成果。唐凯麟先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和方法来审视、挖掘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文化,著书立说,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且影响深远的学术成果,原创性地建立了与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相承接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体系,为我国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理论和实践贡献了学术智慧。唐凯麟先生所取得的成就是他以敏锐的洞察力、扎实的理论功底与不屈不挠的毅力孜孜求索的结果,他不懈奋斗的经历与卓越的学术贡献对深化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教益与启迪。  相似文献   

6.
相对于传统社会道德生活的陈陈相因,现代中华民族的道德生活展现出了全新的样态,而这主要是因为现代中华民族道德生活的现实基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体系的建立、发展和完善为现代中华民族道德生活的铺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循着它们的演变就可以捕捉到现代中华民族道德生活的脉动。  相似文献   

7.
正《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以不同历史时期中华民族的道德生活为载体,以民族道德传统的形成、发展、演变和弘扬为基本线索,揭示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发展的逻辑性、规律性,把握其深刻的历史内涵和积极的当代价值,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书共八卷,即:先秦卷、秦汉卷、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华民族道德生活的古典形态,秦汉时期道德生活在变动格局方面有着强烈的时代特色。它不但具有由多样性向统一性、由非标准性向标准性、由特殊性向普遍性运动的态势,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统一化、标准化、礼制化与反统一化、反标准化、反礼制化的斗争。从空间格局上看,在当时多样的道德生活中,还存在着非主流道德生活与主流道德生活的相互转化性。就道德生活与法律生活的关系看,二者之间存在着互动性,这集中地表现为法律是当时道德生活标准化、礼制化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自古以来被称为礼仪之邦,尊崇伦理道德是中华民族最显著的特点,对伦理秩序和道德教化的强调是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源起五千多年前伏羲时代的道德萌芽,一直延续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中华民族展现出了一副波澜壮阔的道德生活画面,以华夏族演衍而来的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为生活主体,他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不断地思索着做人、怎样做人以及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才有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丛书以不同历史时期中华民族的道德生活为载体,以民族道德传统的形成、发展、演变和弘扬为基本线索,揭示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发展的逻辑性、规律性,把握其深刻的历史内涵和积极的当代价值,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丛书共分八卷:先秦卷、秦汉卷、魏晋南北朝卷、隋唐卷、宋元卷、明清卷、近代卷、现代卷。《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八卷本)》:唐凯麟主编,王泽应、高恒天、邓名瑛、张怀承、彭定光、李培超、李彬著,东方出版中心2014年6月-2015年12月出版。  相似文献   

11.
道德自身的发展存在着纵向继承和横向扩展两个方向,全球道德在其形成中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全面吸纳是人类道德文明沿着纵横两个方面发展的交汇结合。具有巨大魅力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全球道德的一个重要渊源。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具有全球意义的部分作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文明建设与全球道德建设紧密相联的结合部,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的道德生活是各少数民族对道德文化和伦理价值的历史认可和现实感知,是少数民族的生活追求和行为方式.它是少数民族社会生活的精神层面,其主旨是重视人们的价值评价和道德选择,关涉的是各民族的伦理导向和人们的道德心态,因此道德生活必然涉及少数民族道德观念、道德意识、道德行为、道德取向、道德评价等方面,以及社会主流道德的价值取向对这些方面所造成的各种影响.纵观我国少数民族的发展,其道德生活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渗透并表现在人们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对少数民族道德生活的研究应呈现出多角度、全方面、更立体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不仅是佛教的基石,也深刻影响了国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它强调道德在宗教生活和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巨大作用,把道德作为涉及人的因缘果报的枢纽、关键。由于它强化行为主体的道德作用,从而使善恶报应思想具有了积极的伦理道德意义。佛教因果报应的精神就是强调主体的自觉性,特色就是建立在因果律基础上的道德自我约束力。因果报应思想与伦理道德价值取向的一致性,使它所倡导的许多道德准则也属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容,这对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儒家的思想体系中,公私观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尽管不同的儒家学者对于公私关系的理解往往各有不同,甚至相去甚远,但是在基本立场和基本态度上,都是提倡和主张大公无私、崇公抑私的.儒家公私现所体现的社会道德理想、价值取向、道德追求对后世影响深远,构成了中华民族伦理思维、道德生活以及行为选择的基本方式和主导方向.对儒家的公私观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于时代要求以及人们现实生活状况的新的公私观,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当前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既包括优良的美德,也包含腐朽的糟粕,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剔除其腐朽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概括说来,“三纲”基本上属于腐朽和束缚人性的“糟粕”,应当彻底予以否定,而“五常”则可以视为维护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重要纽带,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中的精华,我们要持分析和“扬弃”的态度.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必须同弘扬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唐永进 《学海》2001,(4):172-173
中华民族传统孝道文化 ,是指一代代炎黄子孙沿袭而来的子女、晚辈对父母、前辈的赡养、尊敬的伦理观念和道德实践的复合体。它积淀为中华民族文化心理 ,内化于中华民族每一个成员的心灵深处 ,其表征则是中华民族的伦理思想、行为规范、道德生活乃至礼义、风俗习惯等。马克思主义认为 ,任何一种道德文化从根本上说都反映了特定的经济基础。恩格斯明确指出 :“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 ,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 ,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① 也就是说 ,道德文化的时代性特点是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源远流长,它的产生和发展是由中国的特定自然环境、社会历史条件和文化传统所决定的.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深深植根在肥沃的“文化土壤”中.所谓“文化土壤”,一般是指文化产生发展的背景.……  相似文献   

18.
管子提出礼义廉耻是“国之四维”,认为这些道德规范对国家的存亡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近代中国的伦理转型在中西方伦理文化的碰撞中发生.民国时期的“新生活运动”强调民众日常生活要讲求礼义廉耻,试图以这一传统道德探索近代中国社会的道德重建.近代礼义廉耻思想与传统礼义廉耻思想有一定的联系与区别.礼义廉耻思想对于当今道德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讲求礼义廉耻,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实践礼义廉耻,维护社会道德秩序;坚守礼义廉耻,继承优秀道德传统.  相似文献   

19.
道德权威是维护社会道德秩序的重要力量.在中国传统社会中,道德权威与政治权威是合二而一的,并通过王权合法性问题而展现出来.道德权威的确立需要坚实的理论基础,阳明心学的"以心代理"是导致明代中后期道德生活的混乱与失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价值观多元时代科学的价值共识、根植于公民道德生活的内在需求,因此能得到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共同认可,成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使得公民道德建构能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入手,通过培养公民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提高道德自觉、增强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树立道德信仰来塑造完满的道德人格,切实有效地提高公民道德素养,促进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实现国家的长足进步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