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回顾10多年来国内外关于青少年人际信任发展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研究范围涉及到个体层面、人际交往层面、群体层面的诸多因素,并得到了一些发人思考的结论。研究表明较高水平的人际信任可以使青少年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进而促进其健康发展。未来研究应在早期人际信任发展的作用上予以重视,在人际信任的心理机制上进行深入探讨,同时更要在干预研究上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学生的人际信任度与家庭因素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该文对青少年学生的人际信任度与家庭因素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青少年学生人际信任度的性别差异不显著;2)青少年学生人际信任度的年级差异显著: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最低,初中生的最高,职业中专学生的与大学生的相近;3)青少年学生的人际信任度与其家庭环境的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网络人际信任是人际信任在网络交往中的延伸.网络人际信任表现出脆弱性、认知性的特点,其产生与发展是一个动态的持续过程.网络环境因素、网络使用行为、个体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影响网络人际信任水平;此外,网络人际信任对个体网络自我表露、知识共享、行为决策以及团队合作等网络行为起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并提出未来应基于网络人际信任的特点开展深入研究,明晰网络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及其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为了考察黑暗人格特质、员工关系、人际信任与知识共享敌意之间的关系,采用问卷对307名员工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黑暗人格特质负向预测情感性关系,正向预测工具性关系和知识共享敌意;(2)情感性关系正向预测人际信任,人际信任负向预测知识共享敌意,并且情感性关系和人际信任在黑暗人格特质与知识共享敌意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3)工具性关系正向预测知识共享敌意,并在黑暗人格特质与知识共享敌意之间起中介作用。研究从个体层面探讨了知识共享敌意的影响因素,弥补了以往研究只关注组织层面影响因素的不足,为理解黑暗人格特质对知识共享敌意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团队信任既包括团队成员之间个体层面的人际信任,也包括团队成员将团队作为一个整体所形成的团队层面的信任.团队层面影响团队信任的因素包括团队特征、团队运行过程、团队沟通与冲突,以及团队领导者特征等,并且团队信任直接或间接(通过一些中介和调节变量)对团队效能产生影响.未来的研究可进一步关注团队信任的测量问题、跨层次的借鉴与整...  相似文献   

6.
编制了青少年印象管理倾向量表,并采用中学生人格五因素量表、一般自尊量表、自我监控量表考察了不同印象管理倾向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①因素分析显示青少年印象管理存在人际倾向和自我倾向;②青少年人际倾向印象管理预测因素有自我监控、情绪性和谨慎性,自我倾向印象管理受到外向性、开放性、自尊预测;③在发展特点上,青少年由注重自我倾向到注重自我、人际倾向印象管理的共同发展。研究提示,青少年印象管理有人际和自我两个动机性倾向,自编制量表是可适用的测验工具。  相似文献   

7.
人际信任研究及其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组织中的人际信任,可以促进组织成员之间的沟通,增强组织凝聚力,提高工作效率,从而降低组织运行和管理成本。因此,心理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等从各自的角度对组织中信任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该文综述了国内、外对组织人际信任的研究。首先探讨了几种基本的信任定义;然后重点介绍了在组织中建立人际信任以及导致信任破坏的个人因素、人际互动因素以及组织环境、社会文化等宏观因素;最后从组织管理的角度展望了信任研究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8.
探讨高中生的人际信任、疏离感、公民责任意识三者之间的关系。以《高中生人际信任量表》、《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量表》和《公民责任意识问卷》为测试工具,在天津市中学随机抽取316名在校学生为被试,进行调查研究。统计结果表明:高中学生人际信任、疏离感和公民责任意识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对这三个变量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发现,疏离感分别部分中介了人际信任的三个维度人品信任、能力信任、行为一致性与公民责任意识之间的关系。人际信任的三个维度既可以直接地影响公共责任意识,也可以通过疏离感来间接地影响高中生的公民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9.
探讨高中生的人际信任、疏离感、公民责任意识三者之间的关系。以《高中生人际信任量表》、《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量表》和《公民责任意识问卷》为测试工具,在天津市中学随机抽取316名在校学生为被试,进行调查研究。统计结果表明:高中学生人际信任、疏离感和公民责任意识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对这三个变量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发现,疏离感分别部分中介了人际信任的三个维度人品信任、能力信任、行为一致性与公民责任意识之间的关系。人际信任的三个维度既可以直接地影响公共责任意识,也可以通过疏离感来间接地影响高中生的公民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中学生父亲在位量表、罗森伯格自尊量表、高中生人际信任量表,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量表对390名高中生进行调查,考察了自尊在高中生父亲在位与社会适应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该过程是否受人际信任的调节。结果表明:(1)高中生父亲在位可以显著正向预测社会适应行为。(2)自尊在高中生父亲在位与社会适应行为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3)自尊的中介作用受人际信任的调节,具有高水平人际信任的中学生对社会适应行为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邓棉琳  崔丽娟 《心理科学》2016,39(3):679-685
本文探讨了上司的人际公平怎样影响员工工作满意度和人际层面组织公民行为,以及这种影响何时更强或更弱。通过对237名在职人员调查,结果发现:(1)员工的上司信任在人际公平与工作满意度、人际层面组织公民行为之间具有部分和完全中介作用;(2)上司权力对人际公平效应具有调节作用:当上司权力较高时,人际公平显著影响员工对他的信任,进而影响工作满意度和人际层面组织公民行为;而当其权力较低时,人际公平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大学生人际自立量表、人际信任量表、大五人格简式量表等工具对1345名大学生进行的调查和情境研究显示:控制大五人格后,人际开放仍能预测人际信任倾向,并能通过人际信任倾向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人际信任的认知和行为反应;人际责任仍能直接预测人际信任的认知与行为反应。这提示,在对人际信任的预测方面,人际责任和人际开放具有大五人格所不能解释的独特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人格与人际信任反应的人际信任倾向中介模型。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选取与服刑人员人格特征、行为方式紧密相关的人际信任、应对方式两个研究对象,结合监管改造工作实际,应用成熟量表进行测量。根据统计结果,对人际信任因子、影响因素、应对方式因子以及两者相关情况进行分析。经研究,服刑人员人际信任水平很低,并受年龄、婚姻、服刑前职业、犯罪类型等7个因素影响;服刑人员应对方式受处遇级别、服刑前职业、已服刑期等3个因素的影响;服刑人员人际信任中相信对方可靠、在个人隐私和安全上信赖对方等3个因子与积极应对存在正相关,财产性信任与消极应对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人际医患信任是人际水平上的医患信任, 是医患双方在互动过程中, 相信对方不会做出不利于自己甚至有害于自己行为的一种预期判断和心理状态。理想化的人际医患信任的正向演变可能呈现出由计算型信任到了解型信任, 再到认同型信任这一逐渐深化的过程。社会环境、就医情境与个体特征因素交互作用于医患信任建立与演变的心理机制与过程。未来研究应收集纵向数据探索医患信任的内容维度、影响机制及其演变特征, 并验证医患信任对于医患双方态度与行为的具体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5.
特质认知和关系认知是影响人际信任的两个重要因素。在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特质认知和关系认知对人际信任存在不同的影响。通过整合以往有关特质认知和关系认知影响人际信任的研究成果,发现关系认知影响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不应仅仅局限于简单的"亲疏关系"效应。尤其是在理解中国人人际信任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诸如能够体现中国社会关系核心构架的"阶层关系"等更为重要的社会关系的认知过程对于中国人人际信任的深刻作用。以"阶层关系"认知为核心的关系认知可能调节着特质认知对于中国人人际信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朱秋锦  张帆钟年 《心理科学》2021,44(6):1461-1468
本文基于以往理论,提炼出人际交往中影响信任的两大因素:关系因素和个人特质因素,通过两个情景启动实验尝试探索亲疏关系、可信赖特质(能力、善意和诚信)对人际信任的影响机制及其作用的边界条件。结果发现:亲疏关系除了可以直接预测人际信任之外,还可以通过感知被信任者的可信赖特质产生间接影响。此外,个体的人情取向可以分别调节亲疏关系对感知被信任者的能力、诚信特质的效应和通过感知被信任者的能力、诚信特质影响人际信任的间接效应,并且作用的主要对象是关系网中的熟人。本研究对理解当代中国社会在多元文化交融下的人际信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人际信任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研究以296名广西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人际信任量表》(IT)为研究工具,考察不同性别、年级、专业、生源、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人际信任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大学生人际信任度偏低,人际信任不存在性别、专业上的差异;普遍信任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性,普遍信任度的高低依次为大四>大二>大一>大三;来自农村大学生的特殊信任度高于城市大学生;独生子女特殊信任度高于非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的普遍信任度高于独生子女。  相似文献   

18.
基于群体心理研究的相关理论和方法, 通过整合医患关系的结构表征与动态建构过程, 提出和谐医患关系的心理机制综合模型, 主张和谐医患关系的结构可以医疗满意度、医患信任以及医疗方案服从性作为基本的观测指标; 和谐医患关系的动态建构过程经由就医前零接触的群际医患关系和医患互动过程中即时性的人际医患关系两大递进性成分相互作用后逐步形成。其中, 群际层面和谐医患关系的建构主要受到医患舆情传播、医疗制度信任以及医患群际关系因素(如群际认知偏差、群体认同等)的影响, 人际层面和谐医患关系的建构主要受到医患人际信任水平和医患沟通模式(包括信息互动模式与沟通交往模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 验证并提出和谐医患关系的促进策略。  相似文献   

19.
人际信任渗透在社会交互的各个方面, 是促进和维持合作的重要基石。以往研究者借助信任博弈范式, 主要探讨了人际信任的理论模型、生物基础和影响因素等方面。近年来, 研究者开始将计算模型应用于信任博弈的数据分析中, 深入挖掘人际信任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 将计算模型与神经影像技术结合, 加深对信任行为背后脑机制的理解。目前将计算模型应用于信任博弈范式中的研究主要针对“信任是如何形成的”这一科学问题, 未来要进一步发展计算模型方法, 结合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 应用于精神疾病人群中, 以深入理解正常和异常信任形成的心理和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20.
采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人际素质分量表》对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44063名青少年人际心理健康素质发展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我国青少年人际素质处于较好的发展水平;(2)青少年在整体人际素质及人际交往、人际调控、人际知觉等各维度上的年级变化呈现一定差异,整体人际素质与人际交往、人际调控维度得分随年级增长呈现下降趋势,人际知觉维度得分随年级的增长呈逐渐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