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观已有的相关研究发现:1.女性比男性更频繁地体验到情绪且体验更强烈;2.同一种情绪,男性与女性可能体验到不同的内容;3.男女在情绪反应上也存在差异。情绪性别差异的最初原因是基于身体结构差异的社会分工;这种社会分工也使得人们对不同性别的情绪表现持不同的期待,因而也形成相应的性别刻板印象;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或其他看护人按性别刻板印象对孩子进行区别对待和教育。  相似文献   

2.
张积家  刘丽虹  曾丹 《心理学报》2005,37(3):341-350
采用拟人化配声和对形容词进行性别倾向评定的方法,对小学生对无性别事物的性别编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小学生对无性别事物存在着性别编码倾向,而且相当稳定。这种倾向一年级时已经基本形成,传统文化和生活经验会加强这种倾向。(2)小学生对无性别事物的性别编码总体趋势一致,但也存在一定的年级差异。随年级增长,将雌性倾向事物划分为女性的比率在增长,将雄性倾向事物划分为男性的比率也在增长。(3)小学生对无性别事物的性别编码也具有性别差异。男生和女生存在以自身性别为中心的倾向。男生更多地看到中性事物的男性特征,女生更多地注意到中性事物的女性特征。与男生相比,女生性别编码的倾向更强些。  相似文献   

3.
张旭 《社会心理科学》2004,19(1):15-17,24
社会性别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男女两性的差异是事实存在的,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差异。这种差异本无所谓好坏。可是,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不同的分工,不同的资源分配,导致女性成为了男性的附属物,使社会性别制度成为人类发展的一大障碍,它既制约了女性的发展,也压抑了男性的个性表现,进而影响男性和女性的心理健康。社会性别制度不仅对两性的个性发展起到了制约作用,而且对两性的身心健康也有危害。  相似文献   

4.
采用“学习—再认”范式,以有或无外部特征的不同性别面孔照片为材料,研究面孔记忆的性别差异,结果表明:(1)有外部特征时,女性被试对不同性别面孔的记忆成绩均好于男性被试;无外部特征时,女性被试与男性被试的记忆成绩不存在性别差异;(2)比起男性照片,女性可记忆更多的女性照片,表明女性在面孔记忆中存在自我性别偏见;男性也是可记忆更多的女性照片,存在反向的性别偏向;(3)无论被试性别和照片性别,均是有外部特征的面孔照片的记忆效果更好;有外部特征的情况下,女性的自我性别偏见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基于内隐领导理论,运用配对问卷法,探究领导者性别身份的三种评价差异:自我评价与下属评价的差异,男性领导与女性领导的下属评价差异,男性下属与女性下属的评价差异。结果显示,与领导者自评的性别身份相比,下属易高估领导者的男性化;且下属评价男性领导的男性化显著高于女性化,而评价女性领导时两者并不存在显著差异。此外,男性下属对领导男性化的评价高于女性下属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城市人口健康的性别差异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CHNS数据,在健康的社会分层模式下探讨城市人口健康的性别公平问题。研究认为,中国城市人口健康存在显著的性别不平等现象,男性健康水平要好于女性,而这种健康的性别差异主要是由于不同性别在社会经济地位上的差异造成的,女性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以性别与专业构成的交叉分类群体的理科性别刻板印象,研究采用了内隐联想测验和自我报告两种方式,分别从内隐和外显两个加工层面对其予以考察.结果发现,内隐层面上四类交叉分类群体都存在理科性别刻板印象,但外显层面上只有理科男性、 文科男性和文科女性存在该刻板印象,而理科女性不存在.该结果表明理科性别刻板印象非常顽固,即使...  相似文献   

8.
对广告信息加工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树 《心理学报》2005,37(5):694-701
研究者运用加工分离程序(PDP),探讨了在不同性别的广告代言人条件下,不同性别的目标受众对其所代言品牌在控制性加工和自动化加工水平上的差异。结果发现:(1)在男性代言人条件下,男性受众对其所代言品牌的自动化加工水平明显高于女性被试,两者控制性加工水平差异不显著;(2)在女性代言人条件下,女性受众对其所代言的品牌的自动化加工水平明显高于男性被试,两者的控制性加工水平差异不显著。实验结果对广告的设计与制作有着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当下银幕之上的青春电影,其中关于男女性别的刻画,呈现出一种解构性别权利二元对立的趋势,性别权利成为一种暧昧的存在。女性具备男性气质,男性具备女性气质,打破了传统性别之中壁垒分明的界限。在这种现象的背后,酷儿理论、后现代主义文化对于这种现象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了解不同性别大学生的性别情绪刻板印象,并分析内隐和外显测验的关系,对280名大学生进行了外显连线测试,对87名大学生进行了内隐联想测验。结果发现:在内隐和外显测验中,男女大学生均存在性别情绪刻板印象,将男性名字更多地与愤怒词相联系,将女性名字更多地与高兴词相联系;男女大学生的性别情绪刻板印象程度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女生更明显地表现出"男性更容易愤怒、女性更容易高兴"的偏见;被试的内隐和外显性别情绪刻板印象相关不显著,是两个不同的建构。  相似文献   

11.
采用线索-靶子实验范式, 要求被试完成面孔性别辨认任务, 从注意定向方面探讨面孔性别靶刺激返回抑制效应的性别差异。结果显示有效线索位置上面孔性别靶刺激的反应时均显著长于无效线索位置上的面孔性别靶刺激的反应时, 即表现出明显的返回抑制效应。进一步分析显示, 男性被试对同性和异性面孔靶刺激的返回抑制量无显著差异, 表明男性对面孔刺激的返回抑制不受面孔性别的影响; 而卵泡期女性对异性面孔靶刺激的返回抑制量显著小于黄体期女性, 表明女性对面孔靶刺激的返回抑制量与面孔性别和生理周期的交互作用有关。这些结果再一次为返回抑制的盲目机制提供了部分实验证据, 同时我们推测面孔性别对返回抑制的影响可能依赖于观察者对性信息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与此文有关的交流请与侯公林(310012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联系。1引言在影响人们场独立性一依存性认知方式个体差异的因素中,性别差异一直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虽然有许多学者研究结果表明男、女不同性别之间存在着这种认知方式上的不同,即男性比女性更具场独立性。而且在国内的一些重要的心理学著作中也谈到了这种差别的存在。但对此持不同观点的人也不少,至今为止国内外心理学界在这个问题上仍无明确的定论。然而,在那些支持男性比女性更具场独立性的人中,对产生这种差别原因的认识也不一致,主要可概括为强调生理因素和强调…  相似文献   

13.
尽管抑郁的影响因素得到了比较多的探讨,但是鲜有研究探讨职业自我概念清晰度与抑郁的关系以及性别和性别平等观在其中的作用。根据生涯发展理论和自我差异理论,本研究探讨了大学生职业自我概念清晰度与大学生抑郁的关系,并考察了性别和性别平等观在二者关系之间的调节作用。通过对463份大学生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1)职业自我概念清晰度与大学生抑郁负相关;(2)职业自我概念清晰度与抑郁的关系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3)职业自我概念清晰度、性别和性别平等观对大学生抑郁存在三重交互作用。当个体持有高性别平等观时,男性和女性的职业自我概念清晰度都与抑郁负相关。当个体的性别平等观较低时,女性的职业自我概念清晰度与抑郁正相关。研究结果对于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云南地区人群EB病毒A73基因A157154C多态性与鼻咽癌的相关性.EB病毒基因A73基因A157154C C等位基因频率在NPC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NPC组CC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C等位基因携带者患NPC的风险为A等位基因携带者的22.685倍,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NPC组男性患者CC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女性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EB病毒A73基因A157154C基因多态性中CC基因型可能是NPC的危险因素.该基因多态性与性别间存在相关性,这或许是NPC发病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的原因之一.提示医务人员应根据基因多态性对NPC进行筛查以及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疗计划,以提高NPC的早诊率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存活期.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首次考察中国文化下伴侣身高性别二态性偏好,验证Pawlowski潜在伴侣身高偏好条件性假设,并探讨性别角色对身高偏好的影响。结果表明:(1)选择不同身高搭配组的男女身高均有显著差异,低个男性和高个女性会选择和自已身高接近的伴侣高度。(2)男性对伴侣身高要求比女性更宽容。(3)不同性别角色类型被试对身高偏好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学生体像烦恼现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自编的《青少年学生体像烦恼现状调查表》,对3121名大、中学生的形体烦恼、性别烦恼、性器官烦恼和容貌烦恼等进行抽样调查.研究表明:(1)22.3%青少年存在体像烦恼,且女性高于男性;(2)44.0%青少年肥胖指数异常,其中偏瘦的为33.7%,偏胖的为10.3%,前者男性高于女性,后者女性高于男性;(3)7.6%的学生存在形体烦恼,且女性多于男性;(4)8.9%的学生存在性别烦恼,且女性多于男性;(5)5.2%学生存在性器官烦恼,且男性多于女性;(6)5.1%学生存在容貌烦恼,男女之间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17.
语音吸引力是个体吸引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索言语吸引力影响因素,以汉语词汇为材料,设计实验分析语音基频、共振峰等物理属性以及词义、声音受喜欢程度和语音性别等社会属性对语音吸引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析物理属性,基频、共振峰等并未能预测语音吸引力;分析社会属性,较之词语意义,声音本身具有的吸引力水平对言语吸引力评价影响更大;而男性和女性对两种性别言语吸引力评价差异不显著。言语吸引力评价在男性和女性间具有一致性:"好声音"比"会说话"更加容易被认为具有吸引力。  相似文献   

18.
人们经常通过对他人外表进行特征推断,其中,面孔给我提供了大量信息,其表现出的吸引力和性别特征往往影响人们做出判断和抉择。女性在选择男性搭档并做利弊权衡时会参照由面孔提供的一系列线索,对其而言,选择一个面孔男性化的男性作为伴侣很大程度上关乎到后代的遗传利益。但作为一个系统的个人差异,女性对于男性化搭档的选择又是多变的。  相似文献   

19.
关于病证结合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护理这样一个女性为主导的职业,社会偏见、传统观念的影响是导致男护士产生职业困惑的主要原因。从社会性别视角分析了这种原因的产生是由于社会性别定义与分工模式被内化的结果,并依此提出了加强护理宣传与护理教育改革、护理分工合理化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探讨性激素能否作为一种潜在的标志物用于肺癌早期诊断。纳入65例患者分为良性结节组和肺癌组。区分性别与病理类型,比较两组雌二醇、睾酮、孕酮的水平变化。比较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和睾酮、雌二醇、孕酮对肺癌早期诊断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男性肺癌患者血清睾酮、雌二醇、孕酮水平低于良性结节组(P0.05)。女性良性结节组与肺癌组性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肺鳞癌与腺癌组血清睾酮、雌二醇、孕酮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睾酮、雌二醇、孕酮对肺癌早期诊断的敏感性高于CEA和CYFRA21-1。性激素可能作为男性肺癌早期诊断潜在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