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最辉煌的时期。这个时期产生了许多灿烂的思想成果,它们不仅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世界东方民族的思想文化也产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因此可以说,不了解先秦就不能了解中华民族乃至东方民族的文化传统,这就如同不了解古希腊就无法了解西方的传统文化一样。在先秦众多的优秀文化成果中,名辩逻辑特别是关于矛盾律的思想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拟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先秦的矛盾律思想问题,着重说明先秦矛盾律思想萌芽、产生和发展的概况及其主要内容. 这里所说的“矛盾律思想”,不仅指先秦思想家对矛盾律的陈述或论述,而且还指他们在进行辩论,论证和反驳时对矛盾律的运用,及在运用中所涉及到的矛盾律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先秦社会心理思想管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燕良轼 《心理学报》1997,30(2):208-214
先秦时期出现了一些富有时代特色的社会心理思想。主要包括:同人心、恒产恒心、上行下效、赏罚贵信等。其中“同人心”是先秦社会心理思想的总纲,其它社会心理思想都是以此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先秦思想家们使用了一套与现代社会心理学不同的概念体系。他们凭借这套概念体系准确反映出特定历史条件下中国人的社会心态,至今仍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春秋末年至战国末年,由于社会制度大变动,政治经济大发展,士大夫阶层空前壮大。他们纷纷著书立说,互相辩难,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一时期音乐美学思想也极为活跃。儒、道、墨、法、阴阳、杂各家先后提出了自己的音乐美学思想,各家内部既有继承,又有改造、发展,各家之间既有相互辩难,又有所交融。将诸子音乐美学思想加以比较,找出他们之间的异同,可以清晰地看出先秦诸子音乐美学思想的脉络,又可以更好地理解、继承先秦时期的思想家们留给我们的精神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4.
墨子是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始创的墨家学派和儒家被并称为"当世之显学",可见当时其影响之深远.为了阐明自己的思想,他提出了一系列主张.研究者们从多个角度对这些主张进行了分析,但对"天志"、"明鬼"、"非命"这三个观点从天人关系的角度分析墨子宗教思想的还很少,而且在他们的分析中还认为"非命"与"天志"的观点相对立,从而得出墨子的宗教思想具有矛盾性的结论.笔者以为这一结论还有值得探讨的地方,因此想就这一问题谈一谈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诚信问题历来是思想家讨论和研究的重要问题。《论语》中的"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是讨论这一问题的名句,但对这句话的解释却不尽相同,分歧的原因主要在于对有子思想、重要概念、先秦诸子思想以及《左传》引文的解读不同。通过对《论语》文本进行分析和对重要概念进行考察,以及对有子思想及先秦其他思想家诚信思想进行论证,加之对《左传》中"复言"的探析,可以知道这句话的原意就是:如果所作出的承诺、约定是合宜的,所说的话就能兑现。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篇将笔者的文章、麦克尼尔教授的回应与我的再回应的合集。首先,笔者论证了中国先秦思想乃是一种现代(政治)哲学。因此,在反思现代性问题上,我们应该做的是,比较先秦思想家与西方现代思想家给出的答案,而不是盲目地学习后者。在先秦思想家中,韩非子最清晰地意识到其时代问题的本质,因此对他思想的研究也最有助于我们反思现代性诸问题。在麦克尼尔(McNeill),教授的回应中,他认为韩非子的著作是有关智慧的,缺乏理论与反思。并且,他的智慧有一种内在矛盾,这使得他的思想更应该被描述成一种厚黑学。笔者在回应麦克尼尔教授的挑战的同时,正面阐发了韩非子哲学体系的要旨,并进一步指出它的真正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7.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应当研究人。只有研究人的哲学才是活哲学。中国传统哲学正以它对人的高度重视为特色,具有绵延不绝的活力。对天人关系的探索,是支配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问题,它所具有的鲜明的民族特色,也是以研究人为主色调的。天人关系这个母题包括着天、人、天人关系这样三个子题。在中国哲学史上,思想家们探讨天人关系的角度几经变化,宋明时期,理学、心学侧重探讨人。但宋明理学、心学有关人的理论亦源于先秦。先秦儒家人性学说对整个中国传统哲学,特别是对宋明理学、心学,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生态思想或生态美学思想发源很早,西方的古希腊思想家、中国的先秦思想家即有丰富的表述,但现代或后现代意义上的生态美学思想产生于工业革命初期,亦即现代城市兴起的时期。现代化对生态环  相似文献   

9.
公平与正义问题由来已久,每一个时代都有其对公平与正义的诉求,而每一个时代的思想家都有他们关于这个问题的不同方式的表达。这些诉求和表达是我们关于公平正义的思想源头,又是我们处理当今社会问题的思想基础。本文着力于先秦儒道两家对这方面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正>蔡志栋著《"圣人"的退场:先秦诸子与中国现代自由人格论》一书于2016年8月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晚清以降,作为古典理想人格形象的"圣人"加速衰落。新的理想人格应该是什么样的?它和先秦思想的关系如何?仅仅是排斥吗?抑或藕断丝连?这些问题成为中国现代思想家思考的重要问题。该书紧紧围绕中国现代思想家述及先秦诸子与中国现代自由人格的文本展开论述,兼顾时代和思潮,采取结构化、问题化的研究方法,从具体的道德内涵、理欲之辨、义利之辨、群己之辨等角度切入对道德自由的阐释,展示了"圣人"衰落过程中自由人格形象百家争艳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惠施是先秦名家合同异派的代表人物,以其独特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他在思想史上不容忽视的地位。他又是先秦思想家中能身居高位,得以推行其思想主张的唯一幸运者。在那七雄争霸、天下统一的关键年代,惠施曾任魏相多年,对当时的形势曾发生过颇大的影响。不论作为思想家还是作为政治家,惠施这个人物都是值得我们作深入研究的。但是,对惠施的研究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至今有些领域的研究还呈空白状态。诸如惠施的思想言行是顺  相似文献   

12.
一、关于现代价值的典型论述自从现代社会诞生之日起,思想家们为了揭示现代社会诞生的条件、现代社会的组织特征、现代社会的精神气质等问题,从不同的视角对现代社会不同于传统社会的特征作了大量论述。直到今天为止,一些研究现代理论的思想家们仍然在努力探索现代社会系统的特征。下面仅以三位德国思想家的有关论述为例,以显示进入现代社会以来思想家们是如何关注现代社会及其观念特征的。马克思将宗教的衰落与科学的发展看作是现代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并认为现代化的客观历史进程就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由西欧社会逐渐向非西方世界的扩展…  相似文献   

13.
东汉时期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公元27—约95至105年之间)的心理思想是非常丰富的。他的形神观和感知说思想已写成专文(发表于《江西师院学报》1981年第4期),现再就其人性论和智能观思想择要评述如下。一人性论思想述要关于人性问题,先秦诸子就曾展开"百家争鸣"。嗣后许多学者如董仲舒、陆贾、杨雄等也对这个问题发表过自己的看法。王充则写了《率性》和《本性》两篇专论来探讨这一问题。概括地说,《本性篇》主要讨论的是人性的本质问题;《率性篇》主要讨  相似文献   

14.
正本书为我们展现了近当代伊斯兰教发展的思想脉络。通过这些思想家们的生平、著作、思想、行动,特别是通过了解他们在历史关键时刻的心路历程,我们能深化对近当代伊斯兰宗教思想家的理解和认识,以及对伊斯兰文化传统及其社会、政治含义的认识。伊斯兰文明自兴起到传至亚欧非三大洲的百余年,便与其他文明发生广泛交流互动。在吸收其他文明的养分,丰富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过程中,  相似文献   

15.
儒家"均平"思想是传统文化中"均平"思想的主流,"调均"是其主调。先秦诸多思想家、政治家都有"均平"的思想,而儒家最为系统、深刻。董仲舒的"调均"思想使得"均平"思想儒学化,是儒家"均平"思想的创造性发展。更化、调均、善治,推行并体现仁政德治,是董仲舒政治思想的逻辑和归宿。"调均"思想体现了儒家的公平观,对于防止和反对贫富两极分化、践行中道、实现和谐具有积极的警示意义。"调均"是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6.
荀子名况,字卿,又称孙卿。是战国后期的赵国人。荀子是先秦时期一位集学术思想之大成的思想家,他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法思想,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处在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本文拟对他心理学思想的辩证因素,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君臣关系问题是儒家学说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先秦儒家的君臣关系论经历了从忠君到“以道事君”、“从道不从君”、“诛暴君”、“天下为公”的演变过程。这与汉宋儒者营构的“君为臣纲”、“君臣之义”有根本的区别。明清之际思想家黄宗羲等人把先秦儒家思想中的民主性精神又向前推进一步 ,并对近代中国思想变革发生重要影响。如何充分利用儒家学说中富有民主精神的思想资源 ,服务于新时代的民主理论建设 ,仍是思想界面临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8.
道与气的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把中国哲学的基础归结为两个范畴,那就是“道”与“气”。一、道与理1.中国哲学之所以把道与气作为自己的核心,乃是由于中国哲学形成的历史条件。中国哲学形成的时候,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在周天子有名无实的统治之下,各诸侯国国内、国际的纷争不断,如何治理好国家,使国家强盛、富足而有秩序,并且使天下免于动乱,是当时思想家们关心的首要问题。思想家们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为诸侯聘用,获得社会的承认,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中国的思想家也关心个人。但是,他们所关心的“人”,主要还是自己的同类。他们关于个人命运的讨论,主…  相似文献   

19.
方真 《现代哲学》2000,(4):121-123
《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六经”之首、三玄之一。对《周易》的研究,滥觞于先秦,经汉代的“独尊儒术”,被奉为儒家经典,成为经学家们研治的一项专门学问,称之为“易学”。《周易》作为集中国文化古老智慧之大成的“元典”,不仅受到经学家的重视,而且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受到思想家、哲学家、史学家乃至自然科学家的青睐。  相似文献   

20.
1922年,中国近代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梁启超在其晚年著作《先秦政治思想史》中这样谈到了人权问题:尽管中国在数千年专制政体之下,但人民毕竟已得有相当的人权,纵不必自豪,亦未足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