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理化真理论把真看作一个原始谓词,并用一组公理和规则给出真谓词的意义,真首先是语形概念。在公理化真理论的标准模型中,一个定理可解释为真。因此模型真和语形真在概念上需要作出区分。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大部分公理化真理论都能较好地处理悖论,但DT和KF系统同时证明"说谎者语句λ"与"λ不是真的",此时语形真和模型真产生了冲突。莫德林和费弗曼等国外学者从哲学解释或技术上对此进行的辩护都存在不足之处,本文通过从语义视角入手建立起一种真对应关系后指出,这一受到质疑的结论既不应归结为形式技术问题,不是一个意外的推论,也不必从其他哲学角度进行辩护,问题是由克里普克语义真理论自身在处理强化说谎者悖论时失效所导致的。KF系统两种真的冲突,反而以形式方法揭示了当内、外逻辑不一致时,真理论所具有的性质。  相似文献   

2.
真禅法师是中国现当代佛教爱国爱教高僧的典型,他大力继承和发扬中国佛教的优良传统,积极从事社会慈善和资生福利事业,重视对佛教人才的培养。他针对普通民众由于历史的原因而容易导致对佛教的片面理解甚至误解,竭力阐明佛教是一种文化。对于中国佛教传统各宗,他主张诸宗平等、禅净一致,同时认为无论研究、弘扬佛教哪一个宗派,都要坚持人间佛教的精神原则,都要以人间佛教的原则为指导。而在中国佛教的各宗派中,禅宗思想最切近人生,禅宗思想就是人间佛教的思想,同时与古代禅者相比,真禅法师又更具有现代眼光,他对禅宗的传统、历史经验及其现代意义做了全面而系统的分析和总结。真禅法师一生积极从事弘法利生的活动就是对人间佛教和中国佛教优良传统的具体实践和落实。  相似文献   

3.
正这是一个被普遍接受的理论:我们生活在一个个社会角色中,而常常失掉了自己的"真我"。我们每个人真的有"真我"吗?这似乎是个问题。丹麦哲学家克尔凯戈尔曾说,当一个人向别人介绍自己:姓名、出生地、住址、职业、爱好,等等,总有一些东西剩下来——那就是自己的"存在",不能被思考和言说。这剩下的东西,或许就是"真我"?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  相似文献   

4.
江怡 《世界哲学》2005,(6):57-63
达米特的反实在论意义理论在当代语言哲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主要分析了他对"意义"和"真"这两个概念的解释,指出他的意义理论完全是一种形式说明,或者说,是对意义理论本身的形式构造.同时,达米特反对用真值条件来解释意义,主要是根据他对"真"这个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他把"真"看作我们在具体场合说出的句子的属性.达米特的思想受到了各方面的批评,他也在这种批评和反批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正何为儒学之真精神?或曰何为孔子之真精神?这不是一个新问题。早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梁漱溟就提出了这一问题。他认为人们所批判的孔子只是"假孔子",而"真孔子"的面目已被历史所遮蔽。于是,他发誓要恢复孔子儒家的本来面目——"孔子之真非我出头倡导,可有哪个出头?"现在的情况当然已非昔比,"复新儒学"成为儒学研究的潮流。但对孔子、儒学的解读和观点却五花八门,其中又有所谓"汉学主义",用西学来解读中国传统儒学,弄得孔子和儒学面目全非,也出现了真孔子、假孔子还是洋孔子的现象。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了"儒学之真精神"的问题。这对于儒学研究和  相似文献   

6.
使真者理论在当代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为了理解该理论,一个必要的任务是去理解什么是使真关系。使真关系的理解主要有公理化的使真关系、作为蕴涵关系的使真关系、跨范畴的使真关系以及奠基式的使真关系,这四种理解都有不完备之处。不管是哪一种使真关系,它们都预设了"x使得p为真"的模式,区别在于x为何物。当p是否定的时候,这一模式将面临困境。尽管使真概念很具有争议性,但由于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法论视角,它对形而上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7.
邱珂 《学海》2001,(5):198-200
由陈晏清教授主编的社会哲学研究丛书之一的《社会转型与信仰重建》是荆学民博士的新著。该书独辟蹊径 ,从人类信仰的角度来研究社会转型期出现的林林总总的问题 ,提出了一条社会转型期研究的新思路 ,聚焦出一个社会转型期研究的新视角。人类信仰问题的研究是荆学民博士多年来孜孜以求、辛勤耕耘的领域 ,但由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社会转型与信仰重建》一书却别具特点 ,是他经多年研究的集粹。笔者有幸欣然读之 ,体悟出如下见识以同学界共讨论。一、在社会领域合一到社会领域分离的变革中把握信仰的张力该书立论的角度在于 ,社会转型期出现…  相似文献   

8.
关于突破真理论视界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清海教授在《哲学研究》1995年第8期上发表的《突破真理论的传统狭隘视界》一文,提出了拓宽真理论的视界,强调认识的实践本性和人的主体能动性,读了很有启发。但在若干问题上,高文所阐明的观点,我是不能赞同的,现提出来向作者和读者请教。一、关于存在和对象的真假问题高文的一个重要观点是:传统真理论的狭隘表现在它把目光主要盯在科学认知真理上面,仅限于从认识论去谈论真理,只在理性和观念范围内求“真”。高文认为,在现实生活中,真假的问题并不仅仅是个认识问题、观念活动的问题,“对象和存在,甚至人的生活本身也同样都…  相似文献   

9.
邻居的老人真慈祥,真安静,包括他的生活。阳光洒下来,星星点点。老人端坐在葡萄架下,似乎在细细地嗅阳光的芬芳,享受被阳光晒暖的感觉。我被诱惑了,走近他,跟他聊天。都说沧桑的老人是一本智慧的书,我要看看他人生的绚烂,学学他的慧心。  相似文献   

10.
陈中立:开辟真理论研究的新思路在科学研究中,许多重大成就的取得,都和研究者的研究思路的转变,与找到一个合适的新视角直接相关联。如天文学的研究进程,从宗教宣传的神祗驱驾带火的四轮车横跨天际,到柏拉图追求天体运动的完美,再到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天体运动的动力...  相似文献   

11.
从黑格尔到马克思的哲学研究中有许多可以挖掘的丰富内容。"真"包括认识论意蕴的真和本体论意蕴的真,后者更为根本。"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是社会自我批判的两个环节。前者在于,社会主体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批判,在对社会现象否定意义的反思中达到与人文精神的时代特征相联系的彻底性,以形成认识论意蕴的真。后者在于,社会主体通过意志的中介,使体现为理想蓝图的社会价值观念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相互作用中,形成以部分社会基本制度变革为成果的客观实在,以形成本体论意蕴的真。这两个环节既是因果关系,又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且两个环节发展不平衡,这就决定了两种意蕴的真之间的相互作用。黑格尔把真与美相联。美是由认识论意蕴的真转化为本体论意蕴的真的客观实在在表象中的感性显现。社会自我批判既是追求真的过程,又是创造美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领域问题是对传统真理一元论的诘难,为解决领域问题,产生了紧缩论和多元论两种途径。谢尔的真理论就是一种多元真理论,她反对紧缩主义,认为“真”是一种实质属性,其核心属性为“符合”,但符合的方式是多样的,具体的符合方式是由不同领域的情况以及人们的认知能力决定的。谢尔以数学为例展示了一种多重符合的方式。她的理论为实质真理论提供了凭证,又改良了赖特和林奇理论的不足,合理地解释了“真”的统一性和多元性的关系。但也面临着理论依据不足、理论不完善以及很多传统符合论的遗留问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真?一般的回答是“眼见为真”。然而,哲学家并不这样强调,反而说“眼见未必真”。我国明清之际的程智便是这样主张的,在其《守白论》十六目中,就有“真指”一目。他认为“真指”就是未涉及具体事物  相似文献   

14.
评价小说有很多方式,其中一个重要维度是小说中的"真","真"同时也是逻辑哲学的核心概念。有鉴于议题的相关性,从逻辑哲学的角度探讨小说中的"真"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卫·刘易斯从可能世界语义学的角度来解读小说中的真,他从语用的维度将小说理解为说故事的行为,将小说看作可能世界,将小说中的语句看作省略了"在如此这般的小说中"这一作用于可能世界上的内涵算子,并从反事实句的角度来探讨小说中的真语句及其推理,体现了逻辑分析的严谨性,为探讨小说中的真提供了新的视角,也彰显了刘易斯系统哲学的解释力和理论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5.
王路 《世界哲学》2007,7(6):46-70,77
意义理论是语言哲学的核心内容。意义理论与语言相关,因而与对语言的使用和理解相关,与语言所表达的世界相关。今天,意义理论受到哲学家们的高度重视,有关讨论广泛而深入,观点各异,成果多样。在今天的讨论中,真之极小论、真之紧缩论、真之去引号论、真之代句子理论等一些新的真之理论业已成为重点。但是,真之符合论、真之实用论等传统理论也仍然被涉及,并且由于深入讨论而得到新的认识,尽管许多结论是否定的。在我看来,意义理论的最大特征是与真这个概念密切相关,或者说,真这个概念是意义理论的核心概念。正因为这样。如今的讨论,无论是什么观点,几乎都预设了一个前提:塔尔斯基的语义理论。如果引申开来,甚至可以看到,正是基于真的解释,人们对意义理论形成不同的看法。比如戴维森的意义理论被称为真之理论,即基于T语句提出了一种如何理解语言的真之理论,而达米特则认为这只是对部分语言提出解释,并没有对整个语言的运作提出一种解释。所以,戴维森的解释顸设了对真这个概念的理解,他认为要围绕着真来考虑问题,而达米特虽然承认真这一概念的重要,却认为对真这个概念本身要进行思考,而且要超出这个概念来考虑我们的语言。我翻译过奎因的《真之追求》(三联书店,1999年)、达米特的《分析哲学的起源》(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戴维森的《真与谓述》(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即出),也翻译过一些文章发表在本刊(例如参见《世界哲学》2006年第1期、第2期)。我希望国内读者能够了解和重视这方面的研究情况。编译下面这些内容,也有相同的意思。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社会伦理研究的具体思考,反思伦理学研究中问题、知识、真之间的关系,从一特殊视角揭示出伦理学研究应在开放的科学知识体系和道德生活中,从真问题出发,获得揭示时代精神的真知识,指向人类善的价值精神;同时阐明伦理学研究中的真与善之间具有内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沉痛悼念真禅法师高振农1995年12月1日早晨五点三十分、中国当代高僧真禅法师圆寂了。当我听到这一消息时,实在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因为11月13日,海内外诸山长老和他的皈依弟子们在玉佛寺祝贺他八十嵩寿时,他还精神饱满,丝毫没有一点病态。在庆典大会上,他...  相似文献   

18.
儿童执行功能与情绪调节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大脑执行功能是一种调节、控制、综合、分析个体心理过程和外显行为的认知神经机制。儿童的高级认知活动、社会性行为(同伴交往、攻击性行为)都受到执行功能发展水平的制约。研究者希望通过儿童执行功能的发展,了解整个执行系统的发展成熟过程,揭示执行控制机能的内在机制。同时,有研究者把执行控制这种认知神经机制和儿童的社会性行为包括自我控制、情绪调控等方面的发展结合起来研究,从中发现二者的联系。该文就这方面的核心问题以及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请教"真"文     
《科学与无神论》2003年第2期刊载了署名“真由美”先生的一小段文字.文字虽短,却淋漓尽致地道出了“真”先生的真实思想。 “真”文认为:“科学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毒瘤,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的生  相似文献   

20.
《走向十字架上的真——20世纪基督教神学引论》刘小枫著,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4月第1版.作为一部纯思辨型的基督教神学方面的著作,《走向十字架上的真》似应受到哲学界、美学界、宗教界、文学界的瞩目.首先,在此书中,刘小枫为汉语思想提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学术视点.基督神学是一门有悠久历史和自身传统的知识学,但它在今日汉语学术中一直阙如.早在1988年,刘小枫就出版了一部给中国知识界带来震动的著作——《拯救与逍遥》.在该书中,他采取基督神学的价值立场,以文化激进主义的姿态全面评述了中西文化精神.此后,刘小枫致力于将神学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