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秀艳  李林 《心理科学》1999,22(5):439-442
本文研究了短时(1小时内)作业中警戒绩效的一些影响因素。实验采用EP710警戒仪,研究了短时作业中时间、信号密度(信噪比)以及信号显著性(占空比)对警戒绩效的影响。使用的方法为信号检测论。因变量指标为辨别力指数d’和判断标准B。结果发现,作业时间和占空比对警戒绩效没有影响,信噪比对辨别力指数d’有影响但对判断标准B没有影响。结果提示,在短时作业中,信噪比对警戒绩效起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2.
用信号察觉反应时与信号误报率作指标 ,对监视作业中监视仪表数量与信号间隔时距对监视作业效绩的影响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监视作业的效绩会随仪表增多和信号间隔时距增大而呈下降趋势。当监视仪表达到 8个时 ,监视作业的效绩会因负荷过重而明显下降。信号出现间隔时距增长时 ,会因警戒水平下降使监视仪表作业的效绩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运用模拟实验,考察了以仪表显示为主的监控系统中信号间隔时间和双作业任务对人觉察信号的反应时间的影响.双作业中的主任务是要求被试同时监视4个仪表,次任务为对显示屏上一个红色亮点是否出现闪烁作简单的辨别反应.实验结果表明信号间隔时间是影响信号觉察反应时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信号间隔时间由30-50秒延长到8-10分钟,信号觉察反应时随之先快后慢地增加.在低负荷的仪表监视作业中,通过增加一个刺激率较高而又比较简单的次任务,可使被试保持较高的唤醒水平和更好地集中注意,从而有利于提高信号觉察效率.  相似文献   

4.
采用点探测研究范式,对高分离个体和低分离个体在两种呈现时间500ms和1500ms条件下,随机呈现创伤性图片和中性图片,进行点探测反应,考察创伤性分离个体的注意加工特点.结果表明,高分离个体在500ms呈现时间条件下对创伤性图片的反应时间显著快于低分离个体对创伤图片刺激的反应时间,而在1500ms呈现时间条件下则显著慢于低分离个体.表明创伤性高分离个体的注意加工符合警戒-回避的时程性模式:开始时对创伤性刺激是一种保护性的警戒反应;在随后刺激的呈现时间增加时,回避对创伤相关信息的进一步编码和精细加工,出现有意遗忘,体现在提取和回忆上的减弱,我们称之为回避加工.  相似文献   

5.
认知控制是动态的、过程性的认知调控, 涉及监测和控制两个过程。先前研究表明奖赏可以提升认知控制, 但是奖赏是通过增强信号监测来提升认知控制的, 还是作用于控制过程来提升认知控制的, 是一个有待研究的重要问题。在本研究中, 我们设计了三个实验来调查这一问题。实验1采用Stop-Signal任务验证奖赏是否能提升认知控制; 实验2通过改变反应规则将Stop-Signal任务信号监测加工分离出来, 探讨实验1中奖赏的提升作用是否来源于奖赏对信号监测的增强; 实验3通过操纵注意资源损耗分析, 考察注意资源分配对信号监测的促进作用。实验1结果显示, 个体能更快地根据奖赏信息做出抑制反应。实验2结果表明, 在信号监测任务中, 个体能更加快速地监测到与当前抑制状态相冲突且和奖赏相关的反应信号, 据此可认为奖赏通过增强对相关信号的监测, 有助于个体更早地启动奖赏刺激信号所对应的反应, 更高效地控制冲突。实验3结果说明, 当任务难度增大, 注意资源损耗, 奖赏相关信号的反应时和正确率仍优于无奖赏信号, 说明注意资源的分配可以调节相关信号的监测速度。总体来看, 本研究通过一系列实验表明, 以目标为导向的行为发生过程中, 奖赏能有效提升认知控制效率, 其关键机制在于通过注意资源分配增强相关信号的监测。  相似文献   

6.
在匹配了情绪刺激的效价和唤醒度后,检验了情绪的动机程度对注意范围的影响。研究采用Navon字母任务,通过被试对整体字母和局部字母的反应考察了注意范围的变化。结果显示,被试在中性状态下出现整体加工偏向;在低动机程度的正性和负性情绪下偏向加强,注意范围扩大;在高动机程度的正性和负性情绪下偏向减弱,注意范围缩小。因此,在同一效价内动机程度的不同仍会影响注意加工,高动机程度窄化注意范围,低动机程度反之。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在实验室和野外条件下模拟晴朗的白天司机距离信号机1000米观察信号的情境,对铁路色灯信号新编码系统的可行性进行了人机匹配实验.实验Ⅰ和Ⅱ采用了传统的信号反应时和正确率测量方法,实验Ⅲ则模拟长时警戒状态下对信号的译码.被试包括有行车经验的机车司机和非司机男女青年.通过各种实验条件的综合,对该编码系统做了较有实用价值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近期关于奖赏性信息与视觉搜索任务的交互作用研究体现在两个层面, 其一是施加外部奖赏能够影响被试的视觉搜索反应时和正确率, 其二是搜索目标本身具有奖赏特性也能够影响行为反应。但是, 奖赏性信息对负责视觉搜索的额顶注意网络的动态启动和调控作用仍不清楚。本研究结合Posner空间预提示范式和视觉搜索范式, 采用快速事件相关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 分别操纵线索提示阶段的线索奖赏属性(奖赏性vs.非奖赏性)和线索空间注意属性(有效提示目标位置vs.无效提示目标位置), 并操纵目标搜索阶段的目标属性(奖赏性vs.非奖赏性), 探讨以下两个核心问题:(1)在线索提示阶段, 奖赏性线索产生的自上而下注意准备信号的神经基础, 以及该神经基础与传统的空间注意准备信号的异同; (2)在目标搜索阶段, 奖赏性线索对负责视觉搜索的额顶注意网络产生的启动和调控作用, 重点考察对正确的奖赏性信息的定向过程和对错误的奖赏性信息的重新定向过程。  相似文献   

9.
在不同事件率条件下人格倾向类型对认知性警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两种事件率 ,考察了人格倾向类型对认知性警戒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1 )事件率是影响作业绩效的一个重要因素。事件率与人格倾向存在着交互作用。 (2 )认知性警戒作业的应激效应与事件率有关 ,随着事件率的上升 ,受试者在作业过程中的应激水平明显增高。 (3 )根据对被试自觉疲劳的测量结果 ,在认知性警戒作业中 ,内倾者与外倾者间应激水平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采用整体—局部任务范式,通过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s)同时结合问卷测量,考察心理疲劳对射击运动员整体加工和局部加工产生的影响。12名射击运动员参加实验。首先通过目标追踪任务诱发心理疲劳,然后使用心理疲劳问卷评估心理疲劳程度,再让被试进行整体—局部加工任务。结果发现:(1)目标追踪任务能够有效地诱发心理疲劳;(2)射击运动员完成整体知觉任务的反应时更快,准确率更高;(3)在心理疲劳状态下,射击运动员对整体知觉任务中一致条件的反应更快,准确率更高,在额区和中央区引发的N2、P3波幅更高;但是,对局部知觉任务中一致和不一致条件的反应时和准确率以及N2、P3波幅之间的差异不显著。这些结果表明,心理疲劳对整体和局部加工有着不同的影响。整体加工相对自动化,受心理疲劳的影响较小,而局部加工依赖于有意搜索,受心理疲劳的影响较大。研究揭示了心理疲劳对于注意的局部加工的影响及其神经关联,对未来射击运动员特定干预措施设计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