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又云:奇文须得江山助。因而,一介文人,要想有大成就,写出好作品,平生一定要去这几个地方瞻仰遗址,领略风光,拜谒先贤,神交古人。  相似文献   

2.
优雅的等待     
闲暇的时候,我喜欢独自凭窗而立,这时,手拿一卷线装的古籍,默默回味着古人写下的文字,我会突然想:古人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古人没有钟表和手表,古人没有电视和电话,古人没有手机,也没有电脑,不过,古人的生活节奏也不似当今这样的快速,古人的生活节奏是舒缓而闲适的,古人的民风是质朴而醇厚的。而且,古人有着优雅的等  相似文献   

3.
善读无字书     
杜甫有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谈的是读书对于写作的重要作用。但是,写文章如果单凭“读破万卷书”是不行的,重要的还在于要对客观事物有深刻了解,掌握第一手材料。因此,古代有见识的文章家都主张读“无字之书”。清人王葆心转引廖燕《答谢小谢书》云:“昔者亦常有学矣,于古人书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糟粕,无所从入。退而返之于心而有疑焉。意者其别有学乎?然后取无字书而读之。无字书者,天地万物是也。古人常取之不尽而尚留于天地  相似文献   

4.
为了有力地反对把古人现代化达种非历史主义倾向,划清下面两条界限是十分必要的。这就是:(一)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分析、评论古人同把古人现代化的界限;(二)用现代的科学概念和术语解释古人思想同把古人现代化的界限。本文拟对这两个问题谈点粗浅看法,请同志们指教。  相似文献   

5.
贵人语迟     
正古人说:"水深流慢,贵人语迟。"古人又说:为人要"慎言"。这些话真好。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是不能随便、随意、无所谓的,应当慎之又慎,不要急着说、抢着说,而要想好了再说,当说则说,不能说则不说。王吉,西汉时期琅琊人。他年轻时,做了云阳县令。三个月后,王吉被调到昌邑王刘贺府中担任中尉,时人说他"平步青云", 官运亨通。因为刘贺身边聚集的  相似文献   

6.
巫剑 《美与时代》2005,(12):57-59
要学好中国的山水画,既应懂得古人之理法,又要懂得自然之理法.在中国山水画的教学中,临摹可以掌握古人之理法,写生能够掌握自然之理法,而临摹和写生不仅是山水画教学的基本方法和内容,还是山水画家培养艺术创造精神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7.
人的精神状态要具有道家的清静无为的思想,用最纯粹的心态对待艺术。然而在当今的艺术领域中,很多人都忽略理论的重要性,只是熟练的掌握了绘画技巧。学古人之法,述古人之道,用发展创新态度,要深刻的认识到艺术不是纯粹的绘画那么简单,要结合一定的艺术理论,同自己的对绘画态度,认识加以创新,充分的汲取古人之法,来进行绘画创作。  相似文献   

8.
惜福     
“惜”是爱惜,“福”是福气。就是我们纵有福气,也要加以爱惜,切不可把它浪费。诸位要晓得:末法时代,人的福气是很微薄的,若不爱惜,将这很薄的福享尽了,就要受莫大的痛苦。古人所说“乐极生悲”,就是这意思啊!我记得从前小  相似文献   

9.
哲理思辨     
正无论苦和乐,还是苦和甜,都是彼此的因果。故知识要苦学,功夫要苦练,心志要苦修……这样,方可乐在苦中,甜在苦后。悲痛算什么,伤痛又算什么,对于一个善思者而言,痛定思痛后的获益则是对人生感知的颖悟。古人云:知足常乐。它的本意是:常知足,常快乐;而它衍生的意思应该还有:谁知足,谁快乐;越知足,越快乐。快乐的微笑,大多是一种表情;  相似文献   

10.
要珍惜光阴     
圣经教导我们:“吾儿,你要爱惜光阴,谨避邪恶,不要作问心有愧的事”(德:三,23.24)。这句话意义深刻,耐人深思。光阴是天上的珍宝,功德的泉源,是今生天主赐给我们的最珍贵的礼品。自古至今,不论教内或教外的人,都知道光阴的宝贵。比如,古人常说:“光阴似箭,要珍惜和善用”;或者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又有人说:“时者,金也”。  相似文献   

11.
1 方法论指导误区学习中医文献是中医教育的一个基本内容 ,关于学古文 ,国学大师王力先生在《训诂学上的一些问题》这篇文章中谈到了关于“从思想上去体会还是从语言上去说明”这一问题 ,他指出 :“我们读古人的书 ,必须很好地体会古人的思想 ,但是 ,当我们阅读一本古书的时候 ,是应该先体会古人的思想呢 ,还是应该先弄懂古人的语言呢 ?这个先后的分别非常重要 ,这是有关方法论的问题。”毫无疑问 ,弄懂古人的语言是体会古人思想的前提基础 ,有意无意地曲解古人的语言 ,或者说“断章取义” ,使它为自己的观点服务 ,这样 ,即使把古书“讲通…  相似文献   

12.
法眼答慧超     
[垂示]云:声前一句,千圣莫传。未曾亲觐,如隔大千。古印度外道有声论,佛破之曰:“声是无常之物,妄识所作。”中国的禅僧却不如此否定声,却是要追究到“声前一句。”其实古人提出了声的问题,是非常伟大  相似文献   

13.
巧语增势法     
古人写作,讲究文章的气势。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曹丕说:“文以气为主”;韩愈认为,“气盛则言浮”;刘大櫆认为:“文章最要气盛。”这些议论虽然难免有偏颇之处,但它能说明古人已经认识到“气势”对于文章的重要了。文章的气势,是使文章具有生命力和感染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六)时刻捕捉机遇.机遇的到来,从不分时间、地域或职业,时时有机遇、处处有机遇,事事有机遇.所以期望脱颖而出的人,不仅要时时创造机遇,还要注意时刻捕捉机遇.对于人生来,每时每刻都面临着选择,每时每刻都存在着机遇,只是机遇的种类和性质不同罢了.正如徐特立先生所言:“遍地是黄金,只要明眼人”.所以要有时刻捕捉机遇的心理准备.中国古人就说:  相似文献   

15.
首先要声明几点: (一)“合二而一”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关于“对立统一规律”的一种用中国语言来表达的思想方式,而从1964年对于“合二而一”进行全国性的讨伐以来,在人们的心目中产生了一种错觉,好象“合二而一”是杨献珍发明的。我要声明,这是古代思想家的一种光辉成就。我决不敢掠古人之美以为己有,欺世盗名。  相似文献   

16.
甲、《抱朴子内篇》部分一、论养生之道:1.《勤求》:道家之所至秘而重者,莫过乎长生之方也。2.《黄白》:长生之道,道之至也,故古人重之也。3.《塞难》:夫养性者,道之馀也。礼乐者,儒之末也。4.《对俗》:《仙经》曰,服丹守一,与天相毕,还精胎息,延寿无极。此皆至道要言也。  相似文献   

17.
周志治 《天风》2006,(19):8-9
基督徒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生活在世上以遵行神的旨意,使神因我们的工作得到荣耀。经文:创1:1-5;2:15;3:17;弗6:5—9人生与工作紧密相关,古人称工作有360行,现代人却是多到难以记行,不管大家从事的行业如何不同,每个人一样的是都要劳动。因为要劳动,各人的态度和感受不同,有人辛劳敬业,以此为荣;有人敷衍了事,得过且过:有人疲于奔波,唉声叹气;有人游手好闲,希望不劳而获,等等,不一而足。基督徒应该有一个怎样的工作观呢?通过圣经来领悟。  相似文献   

18.
“打坐”又称盘坐、静坐 ,它是道教中的一种基本修炼方式 ,与佛教中的禅坐、禅定及“结跏趺坐”有着相同的功能。盘坐又分自然盘、单盘和双盘 ,最早由古人的散坐和跪坐演化发展而来。打坐既可养身延寿 ,又可开慧增智 ,故古人极为推崇。早在两宋金元时期 ,晁公武收进的《辟斋读书志》丛书中就有唐代道士司马承祯所写的《坐忘论》一卷 ,司马承祯曰 :“学道之初 ,要须安坐收心 ,离境住无所有 ,不著一物。自入虚无 ,心乃合道。”《黄庭经》中云 :“物有自然事不烦 ,垂拱无为体自安 ,体虚无物身自闭 ,寂寞旷然口无言。”《元始天尊说得道了身经》…  相似文献   

19.
静气     
人在世上走,要有志气和理想。做到这一点,需要勇气,也需要静气。古人认为,静气是一种修养、一种气质、一种境界、一种智慧。诸葛亮给儿子写信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  相似文献   

20.
雄性夏至     
正到了夏至,白昼的光阴愈加阔绰。凌晨4点,天空就等不及地撩开了夜的黑毡,露出蓝冰似的曙色。蓝冰渐渐融开,化成漫天米白,黎明的幽暗被天光漂洗干净。那一刻,还不到凌晨5点钟;再次看到暮色合拢,又要等晚8点以后了。多长的日脚!古人说:日长之至,日影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