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善败者胜     
所谓“善败”者,并非多败屡败,而是正确对待失败之意也。古代兵书《百战奇略》之“败战”篇云:“凡与敌战,若彼胜我负,未可畏怯,须思害中之利,当整励器械,激扬士卒,候彼懈怠而击之,则胜。法曰:‘因害而患可解也’。”这段话虽是论述战争中“善败者胜”的道理,但从原理上对指导今日的企业竞争仍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本文拟吸取古代关于“善败”之战略思想,总结当代中外企业因“善败”而制胜的经验,提出如下五条有关“善败制胜”的要诀。 抽 抽枪要快--必败之势宜早退许多企业由于自身的重大决策失误,或者由于市场发生急剧的翻转…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一年八月十一日《光明日报》第一版上有一篇题为“李自成死于何地?”的报道,副标题是“新近出土的文物说明李自成可能死于湖南石门县夹山。”报道说:“湖南石门县夹山寺新近出土的奉天玉大和尚墓内的瓷坛,很可能存放的是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的骨灰。如果此说能成立的话,那么,李自成就不是死于湖北九宫山,而是死于石门县夹山,在世年龄也不是三十九岁,而是约七十岁。”(重点号是笔者加的)我们可以把这一段话看作是一个推论。这个推论的前提是根据“新近出土的文物”所作出的推断,即“湖南石门县夹山……可能存放的是明末  相似文献   

3.
相对之原理见于大易“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宇宙相对之二大动能也。此两种相对不同之势用,互为消长、依存,推动宇宙、人生,乃有今日之大千世界。凡事物皆有正反两面,故有利则有害,有是则有非;利害同一体也,是非同一体也。于生死、寿夭、成败、得失莫不皆然,宇宙万有无不在相对原理之中,人则茫然而不知,此易学之妙用也。本文特举相对概念之大者:一曰善恶,二曰是非,三曰祸福,四曰生死,五曰寿夭,六曰得失,七曰贵贱,八曰黑白,九曰荣辱,十曰利害,十一曰忧乐,十二曰正反。此十二曰,争议之大者,而论其所以自处之道,欲人不堕入相对之迷雾中而无以自拔也。综上十二项皆物论争议之大者,执相对之两端而纷纷不息,则世界永无宁日,不如泯绝相对之概念以归于中和。孔子所谓“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不仅人类和平共存,则天人亦和谐无间矣。  相似文献   

4.
杨昌济特别令人尊敬之处,在于他的言行一致。凡是他宣传的道德理论,总是自己首先躬行实践;凡是他批判的种种社会恶习,他又总是自己带头改正;凡是要求别人做到的,他自己早已做到或正在做。他待人宽,律己严。《达化斋日记》载:“余为生徒讲张子正蒙,爱人然后能保其身,能保其身,则不择地而安一节,因言余生平待人有五字:一曰恕,犯而不校,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二曰介,不尽人之忠,不竭人之欢;三曰敬,无众寡,无小大,无简慢;四曰浑(亦可曰下),沉默寡言,不议论人长短,不轻发表意见;五曰诚,言而有信,无宿诺,久要不忘生平  相似文献   

5.
茶禅赋     
品茗和抚琴、泼墨、吟诗一样,历来属雅人之雅事。品茗之雅,全在于茶。茶多生长于高山幽谷,栉风沐雨,凝霜含露,得天地之灵而赋形,故其性精清,其味淡洁,其用涤烦,其功致和,“参百品而不混,越众饮而独高”,卓然有博雅君子之风。茶之妙有三:一曰色,二曰香,三曰味。观其色、得其香易,知其味实难。史载南朝琅琊王肃喜茗,一饮一斗,人号为漏斗。此君之饮法,  相似文献   

6.
释心澄 《法音》2021,(1):39-42
前言克俭是中华美德,中华民族自古就提倡珍惜粮食、勤俭节省。《尚书·大禹谟》曰:"克勤于邦,克俭于家。"《道德经》说:"吾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孔子提倡"温良恭俭让",并提倡"谨身节用,以养父母"之孝;墨子撰《节用》以纠奢。由此可见,先秦之际,克俭之德已深入人心,成为中华民族的普遍价值。  相似文献   

7.
罗什寺位于陕西户县正南8里之罗什堡(堡因寺而名),创建年代不详。明成化二十年(1484)《重修罗什寺记》碑载:“地形雄丽,并于村端,纳圭峰之拱翠,映涝水之□兰。云□深处,有寺一区,题曰罗什寺者,乃鸠摩罗什游锡之所也,因建寺焉。”今考鸠摩罗什于后秦弘始三年(401)来到长安,秦主姚兴待以国师之礼,请入逍遥园(即今草堂寺)翻译佛经。来华时路经涝水之滨,有倾其履中土而生异木二株的传  相似文献   

8.
《管子》的“九惠之教”是管仲相齐的九项惠民政策及教令,探讨之,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时齐国的礼俗、风尚及在当时产生的社会影响;而且帮助了解管仲怎样兴德教民,顺俗而治。这对于我们加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一所谓“九惠之教”:“一曰老老,二曰慈幼,三曰恤孤,四曰养疾,五曰合独,六曰问病,七曰通穷,八曰赈困,九曰接绝。”(《管子·入国》)具体内容如下:所谓“老老”,就是敬养老人。规定:年在七十以上老人,一子免除征役,每年三个月由官家供养肉食;八十以上的,二子免除征役,…  相似文献   

9.
中唐时期,啖助、赵匡、陆淳等研讨《春秋》,著书纳徒,成一派之学。啖助一派解读阐发《春秋》的具体逻辑与思维方式,"原情"乃其中核心要义。所谓原情,一曰以合于忠道之情而断褒贬,二曰比类孔子之意而释经文,三曰推重人之常情、事之常理。基于原情思想,啖助等倡导从宜权变,从而形成独特的春秋学说。  相似文献   

10.
对金丹大道略有了解的人都知道,金丹真传最重口诀。自古圣真口口相授,代代相传,惟有通天之志者,乃可作为载道之器而接承之。故《悟真篇》有诗云:“饶君聪慧过颜闵,不遇明师莫强猜,只为金丹无口诀,教君何处结灵胎?”而口诀之外,另有三秘,一曰关窍部位,二曰火候次第,三曰内景隧道  相似文献   

11.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筮法》既已刊布,学者多有研讨,今就众说之未尽处,试作考索。所论有三,一曰六■,二曰■■,三曰八卦吉凶。《死生》章所谓"六■"者,学者或合观左右卦,以六爻之位皆有阳爻解之,然其说与"五■同弌■"相迕。疑之者以六甲孤虚解,然说类纳甲,去孤虚之法远。今检讨二说,详考筮例,排除以四位卦之卦数、爻题、经卦阴或阳画数定■之诸多可能,而立论以左右别卦合爻之含阳及纯阴者为■解之。《得》章所言"■■"者,或以为上兑下巽卦画相覆,或以为含倒数之兑卦,然皆不合筮例,今立论以"■■"为含恶爻之兑卦解之。"八卦吉凶"者,以乾坤二卦吉凶为难辨,或依《乾坤运转》章径定乾坤二卦除恒吉日外依巽艮之吉凶为吉凶,今据包山楚简所载筮例而驳其非。文章于其馀六卦吉凶筮例之解说,亦有所补正。  相似文献   

12.
《法音》2015,(10)
<正>人生于世,到底追求何物?常人所求,莫出《尚书》所谓的"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等五福。儒家行世,则以"仁"为本而终归于"求放心"。盖富贵、权势属外在之"命"(命运),非人所能主宰;而德性之"仁心"则内在于"我",归"我"所有,因此人当返回"内心",滋养并发挥人之"仁性"以显扬道德之主体。王阳明弟子曾问:"看书不能明如何?"你道阳明先生如何回答?他认为,仅仅追求文义上的知解,自然不能明  相似文献   

13.
后汉光武帝论曰:皇考南顿君初为济阳令,以建平元年十二月甲子夜生光武于县舍,有赤光照室中。钦异焉,使卜者王长占之。长辟左右,曰:“此兆吉不可言。”是岁县界有嘉禾生,一茎九穗,因名光武  相似文献   

14.
“恕”字在《论语》中一共出现了二次。《里仁篇》:“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卫灵公篇》:“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相似文献   

15.
戒律之界说及其在佛教中之地位佛教三无漏学,首为戒学.《成实论》曰:"若无持戒,则无禅定." "戒能为定因."故持戒为禅定之基础.戒律梵名有三:一名尸罗,此云清凉.二名毗奈耶,旧译毗尼,此云调伏,善治;正译为律,律者法也.三名波罗提木叉,此云别解脱,亦云处处解脱,或云随处解脱,而中文之总名,便是戒律.《舍利弗问经》曰:"波罗提木叉,名最胜义,以何义故,名为最胜?诸善之本,以戒为根,众善得生,故言胜义.复次,戒有二种:一、出世,二、世间.此世间者,能与出世作因,故言最胜.复次,戒有二种,一者依身口,二者依心.由依身口戒,得依心戒,故名为胜."  相似文献   

16.
铁吾 《佛教文化》1994,(3):26-26
铁吾云:禅意本自烦恼 出,悟禅者当感谢烦恼。铁吾 过年穿旧衣,邻人怪之:“过 年耶?答曰:“旧衣裳”。年初 二去小饭馆吃拉面,邻人又 怪之:“新年耶?”答曰:“拉面”。铁吾心有烦恼,随意如此。而后静思得悟:这就是禅?违常理所思,独来独往也。多少年以前,铁吾尝遇一和尚化缘于浦东,问之事,答曰:“忘了。”问之年,答曰:“一岁。”初不解,复问:“为何是一岁?”答曰:“凡事从一始。”感其言之有理,牢记不忘。今年,铁吾又悟:人生不过一岁,一岁即一梦,人们以四季轮换算之是小算也。  相似文献   

17.
佛言祖语     
《法音》1992,(11)
或问禅门信无口诀乎?曰:佛法正大光明,一人演之而百千万亿人天之所共闻也,何口诀之有?无已,则有一焉。夫一言二言,言简而义精者,斯之谓诀。连篇累牍,牵枝而引蔓者,非诀也。是故“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者,《金刚经》之口诀也;“惟一  相似文献   

18.
《管子》中多次论述了"谨慎",告诫人们:"昔者圣王本厚民生,审知祸福之所生,是故慎小事微,违非索辩以根之";"君之所慎者四:一曰大德不至仁,不可以授国柄。二曰见贤不能让,不可与尊位。三曰罚避亲贵,不可使主兵。四曰不好本事,不务地利而轻赋敛,不可与都邑";"欲民之谨小礼、行小义、修小廉、饬小耻、禁微邪,此厉民之道也。民之谨小礼、行小义、修小廉、饬小耻、禁微邪,治之本也",其思想对现代有启迪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九宫山与道教御制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宫山位于湖北省通山县南端边陲 ,与江西省武宁、修水县北面交界 ,属幕阜山脉中段 ,因集九层山峰 ,形似八卦九宫而得名。在《云笈七签》中幕阜山是三十六洞天中第二十五洞天。九宫山是道教御制派本山 ,钦天瑞庆宫是御制派的主要宫观 ,始建于南宋。所谓御制派 ,实是正一派的一个支派 ,因为皇帝 (南宋朝宁宗 )亲拟该派字辈行系 ,所以称为御制派。其四十个字是“道宗元太希 ,唯天可守之 ,以智绍祢祖 ,端显应良师 ,公子茂中景 ,叔孙克世时 ,孟仲季若善 ,居处自然熙。”而南宋之前 ,这里已有道教活动。据元代道士车可诏在其所撰《真牧堂新膺龙光…  相似文献   

20.
戴春林 《心理科学》1997,20(6):566-567
1引论“得士者昌,失士者亡”。齐恒公得管仲而号令诸候;刘邦得张良、韩信、萧何而一统天下;刘备三顾茅庐得诸葛而鼎四川。相反,赵国杀李牧而亡国,项羽失范曾而自刎乌江。可见,历史上的成败竞争,关键在于人才的竞争。正因为如此,一个人具备怎样的行为心理素质才能在社会上有所作为,这个问题一直为有识之士和历史学家所关注。诸葛亮在《蒋苑知人性Z中就提出了考察人才的七条标准:“然知人之道七焉。一曰,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日,穷之以辞变而观其变;三日,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