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远帆 《福建宗教》2002,(6):30-31
泉州素称海滨邹鲁,人文蔚起,民风淳朴,与佛缘尤深,历代精蓝林立,高僧辈出,享有“泉南佛国”的美誉。今年38岁的泉州亚伦集团董事长陈向荣因与佛缘深,在几年前投资创办了泉南佛国塑造有限公司,专门承办国内外名山胜迹佛教寺庙的佛像雕塑、制作、安装工程,几年来,由该公司塑造的数十万尊大小佛像已源源不绝地运往祖国大江南北及台、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各国的诸著名佛刹安座,为各地佛刹殿堂增添了庄严气氛。  相似文献   

2.
立体数控雕刻技术是指将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立体图形,通过编程媒介输入计算机辅助生产制造设备,使机器进入自动化数控加工,对原材料进行雕刻,去掉不需要的部分,最终得到电脑设计的首饰原模。数控雕刻技术应用于玉石的机械平面浮雕中已很成熟,数控玉石圆雕也不断完善。通过三项数控玉雕案例,以翡翠为主要雕刻材料展示分析不同雕刻技术的实际应用,涵盖从三轴浮雕到立体圆雕技术的实操要点,归纳出不同雕刻方法的刀路与路径编程相关数据。  相似文献   

3.
北京房山县西南40里,有奇峰一座,挺拔秀丽,矗立于群山环抱的盆地中央。山腰常有白云缭绕,古名“自带山”;山坡多生莎题草,高可没膝,又名“莎题山”;山上有洞窟九座,閟藏石刻佛教大藏经版4196片,已历千年,故又通称为“石经山”;山顶突起五座高台,僧人以之比拟古印度五天竺圣地,俗称“小西天”。山之两南麓,有千年古刹云居寺,创建于隋唐之际,至辽圣宗时期形成五大院落、六进殿宇。该寺坐西朝东,依地形之高下而筑殿堂,错落有致;寺之南北双塔对峙,内  相似文献   

4.
《中国道教》2012,(5):15-16
9月5日至7日,由浙江省道教协会主办,天台县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天台山道教协会、天台山桐柏宫、天台山紫阳宫、天台山玉京洞承办的首届天台山中国道教南宗文化周在浙江天台山隆重举行。此次活动以"天台论道、祖庭悟真"为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几百名嘉宾受邀出席了这一盛会,并与当  相似文献   

5.
电影《花样年华》最后的片段中,梁朝伟扮演的苏慕云最后对着吴哥窟墙上的小洞倾诉了自己的心事。他离开后有一个墙洞的特写,斑驳的墙面上,一个小小的洞,洞里有一缕枯草。镜头慢慢拉开,身后是吴哥神秘而恢宏的殿堂。  相似文献   

6.
吐蕃统治敦煌时期洞窟修建经济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敦煌文书记载为依据,结合后人在洞窟分期、修建以及敦煌文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吐蕃统治敦煌前后两个时期洞窟营建的经济原因,指出敦煌的一般民众是敦煌莫高窟洞窟修建的主要施主.有了他们广泛而积极的参与和施舍,在吐蕃统治敦煌后期,中到大型窟的修建成为可能,而经济是洞窟开凿规模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7.
四棱碑     
在菩萨顶东面的后院里,矗立着一座气势雄伟、十分壮观的汉白玉四棱碑。碑顶高度116厘米,碑身高度246厘米,碑座高度100厘米;碑顶长宽均为131厘米,碑身长宽均为115厘米,是一座由汉白玉雕镌刻泐的四棱柱丰碑。碑顶四面各雕刻着两条盘绕交错的青龙,碑身四面各雕刻着数对小巧玲珑的二龙戏珠,碑座四面各雕刻着一条活龙活现的青  相似文献   

8.
宋代以降,融会佛教诸宗已成佛教界主流,继而又与"三教合一"思潮相互激荡.明代的智旭,他既"究心于台部",又倡导融会诸宗、儒佛会通,他的<周易禅解>一书即是这种思想的产物.书中智旭把天台的无情有性与周易之铺天匝地、天台的止观并重与周易之乾坤刚柔、天台的四悉檀与周易的训蒙之道加以会通,并以周易的<井>卦解天台六即果位,以周易之<大有>卦解天台之"十界互俱"说.  相似文献   

9.
《法音》1983,(1)
陈隋之间,高僧辈出,后世所崇仰者日天台智者与嘉祥吉藏,二者皆开立新宗、法流后世者。而天台智者大师,影响尤为深远。其学以五时八教、一心三观建立天台一宗。历传七代至道邃禅师传于最澄大师,天台一宗遂流传于日本。今者远孙二百五十三代天台座主山田惠谛追慕先贤,率众来礼圣迹,欲立碑纪念智者大师,爰随喜赞仰,谨拈数偈以为之颂。  相似文献   

10.
"玛尼"石刻,是广泛流布于藏族民间文化中的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宗教石刻艺术,也是藏族民间美术众多形式中具有独特表现手段和最有代表性的雕刻艺术形式之一.藏族"玛尼"石刻泛指雕刻在石块上的佛语、造像和图符,是极具本土地域风格特色和民族民间风采神韵的藏族石刻文化的特殊形式.它有着古老而悠久的发展历史,在藏传佛教美术和民间民俗美术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化功能、审美意义和神圣而独特的宗教文化地位.  相似文献   

11.
<正>徽县东关清真寺为陇南市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之一,建成至今已有530余年,是一座具有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特色的清真寺。该清真寺占地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布局为三进五院,由殿堂、楼阁、照壁构成建筑主体,中心为"崇一殿"。寺内外环境清净,具有浓厚的宗教文化历史和考古价值,曾获得首届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等称号。  相似文献   

12.
龙虎山是道教正一派祖庭,曾经宫观林立,其中嗣汉天师府历时九百多年香火不断,现为全国21座重点开放宫观之一的它拥有8院12殿,其中授箓院内的天师殿最具特色。文章在研读相关道经、山志的基础上,结合考察和访谈资料,就天师殿的殿堂命名、殿堂营造、道场安排、碑刻铭文等信息,研读该道派的宗教信仰、科仪特色、宗教传播和神俗互动等象征意义,认为该殿堂的宗教符号契合了符箓道派的宗教特质。文章以天师殿为切入点,运用人类学研究方法解读正一道派,为该道派的研究提供了又一个例证。  相似文献   

13.
正在北京白云观的众多殿堂中,有一个显得与众不同,这就是丘祖殿。除了殿堂中间摆放着清朝皇帝御赐的大大的"瘿钵"外,两边的墙壁不像其他殿堂那样,而是饰以悬塑,内容则反映的是当年丘处机祖师率领弟子应诏西行、赴雪山会见成吉思汗的事迹。试想一下,约800年前,丘处机祖师以年逾古稀的高龄,不远万里,途经五国,耗时两年,历经艰难困苦,克服重重险阻,最终抵达了成吉思汗在阿富汗的行宫。这是一次弘道之旅,更是  相似文献   

14.
正【出】出路是在翻越一座座山后找到的"出",由两个"山"组成,意指出路是在突破了一座又一座山的重重阻碍后,而找到的。愚公移山,就是因为有太行、王屋两座山挡在门前,愚公才带领祖祖辈辈挖山不止,而最终找到了一条出路。出路,就是你跨越了千山万水,战胜了千难万险。【明】日月相互映衬,会更加明亮  相似文献   

15.
晓帆 《法音》1988,(11)
慈恩寺位于西安市雁塔路南端。这里原是隋代的无陋寺,唐贞观二十二年(648),皇太子李治为追念母亲文德皇后的养育之恩,扩建了无陋寺,并改名为慈恩寺。当时寺内重楼复殿,云阁禅房,共有十个院落,总计1897间,著名画家阎立本、尉迟乙僧、吴道子、伊琳等人又画了许多幅壁画,因之这座寺院极为庄严。寺建成不久,玄奘法师被延请为上座。玄奘在此住了8年,从事佛经翻译。后在玄奘的倡议下,于永徽三年(652)在寺内西院修建了大雁塔。《大慈  相似文献   

16.
天台智者所传三种止观①中,以《摩诃止观》所讲的“圆顿止观”最为重要,最能代表天台佛学的宗旨和特色,总摄天台佛学的精要,是“天台智者说己心中所行法门”,(《止观》卷1,第1页)“定慧兼美,义现双明,撮一代教门,攒法华经旨。”(《大正藏》)卷46,《摩诃止观辅行传弘诀》(以下简称《辅行》,湛然述,第142页)天台宗最重要的思想“一念三千”就是在(摩河止观)中提出来的。本文疏释《摩河止观》一书中“一念三千”思想,力求把握“一念三千”思想的精义实蕴,纠正一般片面的和表面的认识。一、实相“圆顿现,从初发心即观实…  相似文献   

17.
《法音》2017,(3)
<正>"教演天台,行归净土"这八个字的字面意思就是:教理阐释依据天台宗的思想体系,而修行实践则以净土宗的称名念佛为依归。这八个字最早出现,是在蒋维乔居士~([1])为谛闲法师写的像赞里。原文是:"巍巍大师,乘愿再来。行归净土,教演天台。建大法幢,作狮子吼。声教广被,暨于九省。作育僧才,芃芃椷朴。法乳分流,自南而北。化缘既尽,安详坐逝。临终写偈,以励后嗣。式瞻遗像,相好光明。高山仰止,垂范天人!"~([2])这里正式  相似文献   

18.
王成文 《法音》2021,(2):53-60
莫高窟第112窟是中唐时期营建的代表洞窟之一[2],绘于西壁佛龛帐门南侧的普贤图像,从内容到艺术风格均为中唐特征的代表。而从其线条、色彩及构图所表现出的艺术风格及洞窟形制、丰富题材等反映了中唐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的普贤信仰问题,因此对此普贤图像作一分析与探讨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9.
王照东  朱毅 《美与时代》2013,(7):108-110
20世纪上半叶东北地区传统椅类家具的装饰部位主要集中在靠背板、卷口两处;装饰手法主要是雕刻,尤以雕刻中的浮雕和透雕为主,装饰纹样以圆形适合纹样为主,纹样题材为花、卷草、祥云、瑞兽等动植物纹样和吉祥图案;结构上的接合方式为榫卯结合,适当涂胶。东北地区的椅类家具较传统家具有了一些变化:一是椅背出现斜度,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要求,舒适性提高;二是腿足吸收了西洋家具的装饰风格和装饰纹样,造型更加丰富、多雕刻,并强调方、圆的变化和曲线的优美;三是座面和扶手的变化,座面后部变窄,座面和扶手出现了软包,设计更趋向人性化。  相似文献   

20.
关于天台哲理的一段联想王志远编者按:太虚大师曾说:“中国佛教的特质在禅。”有一位著名佛教学者却认为这句话只说了一半,应当这样说:中国佛教的特质在宗和教,其中宗指禅宗,教即指天台教观。天台宗是隋唐时期成立的一个既有系统的佛学理论、又有详明的修习次第的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