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海》2019,(2)
本文通过梳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农村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文献发现,生态系统理论、优势视角、资产为本的社区发展(ABCD)等是农村社会工作的核心理论,与此相应的农村社会工作侧重通用(整合)及社区为本的实务模式,具体的方法策略也经历了从个案、家庭及小组工作的专业方法到社区为本的整合社会工作实践的转变(从临床社会工作到社会发展)。这种农村社会工作实务模式能够回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之专业个案救助和社区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2.
基督宗教伦理道德既是欧美历史发展与社会文化的深厚渊源,又为社会服务和利他助人专业行为提供价值基础,还能广泛深刻影响世人的社会生活模式与行为规范取向.基督宗教伦理反映欧美社会主流文化模式,为社会福利与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奠定价值基础.在社会结构转型与非基督宗教社会处境下,关键是如何发展中国的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学海》2018,(3):125-131
中国社会工作的话语体系构建,是社会工作本土化、专业化和职业化的重要表征。作为一种舶来品,中国社会工作发展较晚、基础较差,话语权力较弱,在中西学科对话中尚处于边陲地位,这是中国社会工作话语体系构建的外生性约束;社会工作与西方历史传统和本土思想资源的断裂,以及与民众生活的区隔,是中国社会工作话语体系构建的内生性约束。政学两界主导的社会工作话语体系构建,在社会工作行政性和专业性之间呈现出一种持续的结构性张力,而社工实务界的失语和服务对象的遮蔽,又扭曲了社会工作话语体系构建的实践回声。因而,如何基于理论自觉的高度,从主体意识、实践主体和思想根基出发,提高社会工作的话语权力,倾听社工实务界与服务对象的声音,促进社会工作话语体系的生活化传播,成为中国社会工作话语体系构建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4.
《学海》2015,(3):41-46
西方社会工作在经历一百多年的发展之后成为一门科学,而这样的"科学化"努力为社会工作的"学科化"确立了可能前提。在此背景下,美国社会工作界近年正在热烈讨论如何将社会工作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本论文旨在加入这一讨论,提出中国可从四个方面为建构社会工作学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即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双重聚焦、促进科学知识与实践智慧的融合、倡导全球视野与文化自觉的结合、推动理论整合与学科对话的综合。  相似文献   

5.
许莉娅 《学海》2012,(1):94-102
在不同的国家及教育体制之下,学校的学生服务机制是有差异的.在我国的中小学校,目前实施的是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并随着中国社会的改革和发展不断调整完善的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的学生工作机制,它由德育教育、心理教育、法制教育、班主任班级管理、共青团或少先队组织及后勤保障服务等六大系统构成.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学校学生服务机制,为学校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但是,这套学生工作模式在实践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并没有达到理想的工作效果,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分析,它与学校社会工作存在着很多的差异:表现在教育理念与服务理念的差异、学校任务为本与学生需要为本的差异、工作的问题视角与优势取向的差异、服务的控制管束与授权增能的差异、工作者的独立作战与团队合作的差异、更多关注意识形态与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的差异.因此,非常有必要在现有的学校学生工作体系中注入社会工作的专业元素.以四川抗震希望学校社会工作实践经验为例,提出在现有学校服务体系中嵌入社会工作的战略及策略:建立学校社会工作制度,在学校设立社会工作岗位,组建学校社会工作科际团队,明确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与职责;责成学校社会工作者组织全员培训与团队培训,向学校教职员工传达社会工作的专业助人理念、功能及助人方法,帮助学校人员了解、接纳认同社会工作.对合作团队的成员进行参与式的系列培训,培养本土社工.  相似文献   

6.
需求、供给与我国社会工作制度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曙 《学海》2011,(6):81-86
我国社会正经历着快速的社会转型,社会问题复杂化,社会成员的社会福利需求日益多元化。政府为了有效回应社会福利需求变化,将社会工作制度纳入整个社会管理、社会福利与服务的制度创新过程中,为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本文试图从需求和制度供给的角度,分析我国社会工作制度建构所需具备的社会大众的福利需求基础,指出政府福利制度供给中存在的缺陷,探寻我国社会工作制度构建的路径,推动我国社会管理制度创新与完善。  相似文献   

7.
以收入保障为基本内容的经济神利和以个人需要为导向的个人社会服务是当代社会保障体制的两大基本方面.西方福利国家发展的经验表明,在福利国家发展的早期,社会政策的重点是各类社会保险和各种收入维持项目;随着福利国家的发展,个人社会服务的种类日益增加,成为福利国家的重要产出.改革开放以来,为了配合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重点发展了以社会保险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保障体制.然而,个人社会服务,作为一项重要的人类服务或公共服务,不论是在概念上还是实践上,一直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不能适应 断变化的家庭结构、人口结构和社会经济转型的需要.本文认为,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推进,以及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建设,我国亟需在完善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制度的同时,积极推广和普及个人社会服务概念和实务,大力发展个人社会服务,并且确立个人社会服务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8.
“三社联动”的内涵解构与逻辑演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海》2016,(3):104-110
"三社联动"是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重要实践。梳理既有说法,"三社"可以是三个工作主体,也可以是三个实务要素,从而就有"主体联动"和"要素联动"两种解构视角,前者含于后者之中。为了切实推进"三社联动",应该领悟"三社联动在场境",促进社区议题、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的合理联接和恰当互动;应该参鉴社会治理的理念,吸纳社会工作的智慧,发挥社区民众和党政部门的特殊作用,体现操作理性和实践智慧,达成"三社联动"实务过程的优质高效。社会工作者也应该积极参与其中,并体现"液体角色"。  相似文献   

9.
内地与香港社会福利发展第四次研讨会综述唐晓群由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和香港社会服务联会共同举办,新华社香港分社社会工作部、武汉市社会工作者协会协办的“内地与香港社会福利发展第四次研讨会”于1997年10月6—9日在武汉市举行,会议的主题是:社区服务与社区...  相似文献   

10.
社会工作伦理的理论视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工作伦理是社会工作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应用伦理学的研究对象.综观社会工作伦理的理论研究论题,主要包括道德哲学层次的反思,价值层面的探究,实务层面的伦理难题与决策探讨,以及社会工作与和谐社会的建构和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工作伦理的发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理论、凯恩斯的国家干预主义、贝弗里奇报告是英国福利制度产生的理论依据.不仅其建立本身的立足点是道德的,而且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也是道德的.英国福利制度理论的道德基础在于:英国福利制度追求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消除贫困,保护弱势群体的价值诉求主要体现在如何对待老人、儿童、残疾人、单身母亲以及失业贫困人员等身上.从积极方面看,英国的福利制度是由国家立法而建立起来的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消极方面看,其社会福利政策建立的初衷是为了社会公正,但结果却很可能造成新的不公正.尽管英国的福利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实践存在许多问题,但也给我们提供了极为丰富的伦理启示:社会发展应当更加突出对弱势群体的关怀;社会福利制度在注意努力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动态平衡时应更加注重公平;建立完善的福利制度有助于整个社会的道德进步与和谐.  相似文献   

12.
《学海》2017,(6)
证据为本的实践是西方社会工作实务领域发展的重点。目前,证据为本的实践几近覆盖了西方社会工作实务发展的各个层面,在微观、中观、宏观等三个层次体现出证据实例。本文在梳理西方证据为本的实践发展脉络的基础上,比较国内社会工作证据为本的实践,发现我国证据为本的实践在科学依据、高级别证据、标准化量表、人群与领域拓展等方面有提高空间。同时,本文提出发展社会工作证据为本的实践需要关注科学性、专业性和伦理性。  相似文献   

13.
《天风》2010,(5)
<正>自基督教全国两会开展社会服务工作以来,始终遵循"人子来是要服侍人"的圣经教训,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目前我们在国内31个省、市、自治区开展了七大类型的社会服务工作,包括:教会事工、教育、灾害管理、社会福利、敬老服务、医疗卫生和社区发展。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社会工作专业在我国的发展,社会工作的理论体系也在不断地壮大与深化.系统理论与优势视角作为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为当前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方向.但在其实际的应用中仍存在着一些不足,本文试从优势视角与系统理论比较的视角出发,对这两种社会工作理论的重点及其利弊进行详尽阐述与比较,并进一步对优势视角与系统理论这两种理论之间的矛盾与搭配进行详尽解析,从而分析这两种社会工作理论的异同点.最后对这两种理论与个人道德伦理抉择的困境进行深层反思.  相似文献   

15.
刘继同 《学海》2012,(2):50-58
2010年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年份,它既是中国社会福利元年,又是中国儿童福利元年,标志中国社会进入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与社会福利时代。本文运用文献回顾、实地调研、参与式观察、政策咨询、政策研究、比较社会政策和基础理论研究等方法,首次界定中国儿童福利元年及标志性事件,分析中国儿童福利时代宏观背景,主要从国家政治智慧与政治意愿、国家政治承诺与政府行政管理实施机制、政府职能转变与公共福利财政制度框架建设、中国社会结构转型与社会需要战略性升级、家庭结构功能转型与儿童群体生活状况、困境儿童主要类型与滞后儿童福利制度、中国儿童福利制度建设历史经验、国际惯例与主要国家制度安排,尤其是儿童在国家发展与社会发展中战略地位等角度,全面论述创建"国家儿童福利与家庭福利局"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探讨创建国家儿童福利与家庭福利局的步骤与模式,描绘国家儿童福利与家庭福利局的主要司局设置与职能定位,分析创设国家儿童福利与家庭福利局的主要好处与优势,探讨创建国家儿童福利与家庭福利局涉及的若干重大问题与主要困难,最后提出若干国家行动战略、策略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陈劲松 《学海》2013,(4):88-94
近年来,发生在一些地方、关涉灵性的实践活动,实际上陷入了各种误区。这表明,对于转型期中国社会中的个体成长来说,一方面是日常生活中大众对灵性资源的极端渴求,另一方面则是灵性资源的极其匮乏。灵性视角及其实践,是当代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和实务领域中兴起的一个重要流派。作为积极介入生活实践的社会工作,应当在当代中国社会追逐灵性的"实践误区"中,发挥专业化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学海》2019,(3):87-93
传统社会工作"人在环境中"的"环境"概念常常指服务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重视。本文认为,在恶化的自然环境不断给人类社会带来一系列灾难性后果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工作专业应体现出与时俱进的学科品质,将"生态环境"之维带回社会工作,重新解读和修正主流社会工作关于"人在环境中"这一核心理论与实践议题的认知及其实践范式。进而,本文结合当前的生态发展议题,尝试从理论的生态转向、教育体系的重构、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实践能力提升,以及社会工作社会属性的专业本质重塑等方面提出社会工作积极回应生态文明建设的可能路径,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绿色社会工作理论范式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8.
《学海》2020,(1):119-122
社会工作的双重聚焦决定了微观实践和宏观实践的同等重要性。反思社会工作的"技术化"或"临床化"倾向,推进宏观社会工作的发展,需要厘清其现实和理论的脉络,西方社会工作的历史演进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反观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回应中国社会面对的结构性挑战,是社会工作不可回避的宏观使命,"积极而非激进"地推动社会变革是既定政治框架下比较现实的选择,而社区发展、组织建设、政策倡导和价值引领是宏观社会工作的重要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学海》2019,(1)
本文根据对全国2166名社会工作学生(包括大专生、本科生和硕士生)的问卷调查,从认知、情感、理念价值、行为和选择五个维度研究学生的社会工作专业认同;从认知、情感、理念价值和行为四个维度来研究学生的社会工作职业认同;并从个人、家庭、社会和教育四个系统来分析影响学生社会工作专业认同和职业认同的因素。研究发现,我国各地大学生对社会工作专业和职业认同程度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但在情感、价值理念以及专业和职业选择等几个方面的得分水平较低。作者分析了不同系统要素对学生社会工作专业的影响,并从比较、发展和系统三个视角来看待学生的社会工作认同。最后,作者基于学生个人和教育两个系统的分析结果,分析讨论了通过高校社会工作教育提高学生社会工作认同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学海》2018,(1):125-133
围绕着社会工作面临的12项巨大挑战,本文归纳出社会工作理论界存在的四大理论争论,分别是问题为本对优势视角、技术治疗对社会干预、实证主义对解释主义、专业主义对本土经验。本文认为,基于生态系统理论框架的社会工作通用整合模式并不能解决社会工作的价值使命和实务模式之间相互背离的发展趋势。布尔迪厄的实践理论指出了学院派的理性逻辑模式和日常生活的实践逻辑之间分离的原因,并提出了反身实践的社会科学模式。这为发展社会工作实践理论和专业能力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