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元叟行端,元代著名禅师,南方临济宗的代表人物,在元王朝崇奉藏传佛教和尊教抑禅的大的历史背景下,是为数不多的受到统治者赏识和青睐的几位禅学大师之一,曾"三被金襕袈裟之赐",对禅宗在元代的发展和兴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并且在当时禅林之中,更是承"大慧之流风余韵",有着"再世妙喜(宗杲)"的美誉,为僧俗二众所钦敬。而这一切,都与其践行和弘扬自己的禅学思想有关。从元叟行端的禅学思想入手,结合其生平经历,对其博赡宏富的深邃思想以及他对当时元代及其后的禅宗发展的影响做一些简要探析。  相似文献   

2.
《宋代临济禅的发展演变》是河北大学阎孟祥教授的新作。全书分为六章:第一章临济禅的特点及其历史背景;第二章北宋早期汾阳善昭的禅思想;第三章北宋中期杨岐方会和黄龙慧南的禅思想;第四章北宋中后期达到高峰的宋代临济宗的文字禅;第五章南宋早期大慧宗杲的禅思想及临济宗的念佛禅;第六章宋代临济禅的社会文化思想。每章都以介绍禅思想为主,同时,对其社会历史背景进行分析。作者早年曾从我研究佛学,读了他的书,感触颇深,故作评如下。  相似文献   

3.
善昭禅师的《三教》,集中体现了宋代高僧处理儒道佛三教关系的基本思路。善昭禅师认为儒家之学如雨露一般润泽着万民的心田,是国家实现繁荣昌盛所必不可少的思想因素和精神力量。在道教庞杂的思想和繁多的道术中,善昭禅师最为看重的是老子的见素抱朴思想。善昭作为中国佛教禅宗临济宗的一代祖师,他最为推崇的自然还是佛教。善昭禅师的《三教》就是中国思想文化领域中"三教"融合发展趋势的体现,同时自然也会对这一发展趋势产生强有力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纪华传 《佛学研究》2004,(1):261-270
明本特别重视禅宗中的“心”,通过“一心”会通诸宗。在批评传说为永明禅师撰的“禅净四料拣”基础上,提出“禅即净土之禅,净土即禅之净土”,认为禅与净一体而异名。又从禅教差别、禅教融通和以禅摄教等方面,对禅宗与天台、华严、唯识等教宗进行会通。明本的融合性思想又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明本站在禅宗的立场上,把禅宗看作是高于诸宗之上,在此基础上融摄诸宗。他的融合性思想反映出元代禅宗地位的下降,在面临教宗、净土等的挑战和攻击下,明本等禅僧不得不被动地给予回应,为禅宗的发展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5.
中国佛教的祥宗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质的大乘宗派。它开创于唐代的四祖道信大医禅师,经过五祖弘忍大满祥师,特别是六祖惠能大鉴禅师的改革、弘扬、光大,逐渐流布于大江南北、黄河上下。本文认为五台山佛教的禅宗也是形成于唐代,且有牛头宗、北宗和南宗的荷泽宗、洪州宗、沩仰宗和临济宗等派别流布于五台山,从而形成了南北竞秀、顿渐并行、禅净双修、融会诸家、突出践行的五台山禅法。  相似文献   

6.
正黄檗禅寺坐落于黄檗山上,是唐宋盛极一时的著名禅宗道场,也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临济宗的祖庭,至今已经有1200多年历史。一坐落于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西北部黄岗乡黄檗村境内的黄檗山,原称"鹫峰"——相传早年有西域僧人云游至此,见山形如天竺鹫峰,故以此命名。黄檗山山高林密,层峦叠嶂,飞瀑鸣泉,极称幽静。黄檗禅寺坐落于黄檗山上,是唐宋盛极一时的著名禅宗道场,也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临济宗的祖庭,至今已经有1200多年历史。相传黄檗禅寺原名"鹫峰寺",唐开成年间,希运禅师在百丈怀海禅师座下承嗣洪州宗风后,遵师嘱外出弘法,行及鹫峰寺,驻锡于  相似文献   

7.
悟凡 《法音》2013,(4):49-50
近代人生佛教的倡导者太虚大师曾说过:"中国佛教特质在禅。"事实确是如此,中国佛教绵延至今,法脉传承清晰不辍的只有禅宗。在禅宗五家七宗中,沩仰、云门、法眼三宗至唐末五代就渐渐湮没无闻,只有临济宗和曹洞宗传承了下来,也因此佛教中有"临天下,曹一角"之谓。临济而后,至北宋有黄龙慧南和杨岐方会,形成禅宗史上的黄龙派、杨岐派,禅宗的"五家七派"  相似文献   

8.
<正>《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以下简称“《传心法要》”)因晚唐名相裴休于钟陵(江西进贤)、宛陵(安徽宣城)任上礼请黄檗希运安居龙兴、开元二寺,旦夕受法,退而记之而作。黄檗希运作为洪州禅思想的总结者,是最终形成临济一脉禅风思想的重要桥梁,其弟子临济义玄在“即心是佛、机锋棒喝”的引领下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临济禅法。《传法心要》作为希运思想的集大成载体,是中国禅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作品。  相似文献   

9.
黄檗禅学的道禅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唐以后 ,禅宗僧徒援教入禅、以禅解教而出现的佛教禅学化、禅教合一趋势 ,黄檗为总结者 ;士大夫官僚以庄释禅、庄禅合流而出现的禅学道学化、禅道合一趋势 ,裴休为典型代表。《传心法要》作为禅师与士大夫共同完成的思想体系 ,也就历史而逻辑地铸就了道禅的品格和特质。深入研究中晚唐社会重要历史转型时期黄檗禅学的道禅品格 ,对于理解有唐一代禅佛教尤其是由洪州禅向临济禅的转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永明延寿强调万法唯心,力图“一心为宗”,进而提倡祖佛同诠。但是,他受到宗密思想影响,针对当时佛教,特别是禅宗片面强调自修自证,有些禅师乱讲佛法,所以,提倡禅教一致思想。其实禅和教表现的方法不同,但本质上也没有不同,禅教一致的立场,仍然是禅宗的角度。《宗镜录》的核心内容是“一心”,以“一心”统一了中国佛教中禅教与诸宗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法演禅师是中兴临济宗的一代大德,其禅风的最大特点是以临济、赵州等古德为格则,唯以本分事接人,从不不打葛藤、绕弯子,令学人在倍感自然亲切、简洁径截、干净利落的同时得到启发和受用。而他提持这种禅风的前提,则是他本人抵死参究公案的经验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皮栲栳禅思想。  相似文献   

12.
《法音》1986,(4)
本刊讯座落在河北正定县的临济禅师塔,近年来经过精心修复,再现昔日巍然屹立的雄姿。五月十九日,以松山万密为名誉团长,盐泽大定为总团长,有马赖底为秘书长的日中友好临黄协会访华团一行一百人同中国佛教徒一起,云集塔前,隆重举行庆祝祖塔修复落成剪彩仪式和诵经法会.临济宗是我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由唐代义玄禅师创立。此宗至宋分为黄龙、杨歧二派。日本荣西禅师入宋求法,将临济宗黄龙派禅法传入日本。其后俊芿禅师入宋,传临济杨歧派禅法于日本.清初临济宗隐元禅师赴日建宇治万福寺,立黄檗  相似文献   

13.
在韩国看话禅的传统谱系中,太古普愚是一个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大禅师。普愚早年修学中,因循知讷、慧谌所引导的看话禅传统通过参究话头而悟道,成为当时颇有名望的禅师。后来,普愚入元寻临济正脉至湖州霞雾山石屋清珙处。从普愚与清珙的交往过程来看,一方面石屋清珙印可了普愚的悟道,并以袈裟表信,将禅法传于普愚;另一方面,普愚在此主要是继承了临济宗法脉,并不是继承了大慧宗杲的看话禅传统。也就是说,普愚的入元求法直接继承了临济宗正脉,从而确立了他在高丽末期弘扬临济禅法的正统地位。从思想上看,普愚所重视的看话禅则主要继承于高丽知讷、慧谌以来的看话禅传统,但又表现出融摄其他禅修法门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焕长老是中国当代佛门泰斗、禅门尊宿,临济宗第44代传人。自1980年3月,他着手恢复中国大陆的佛教寺院,重振禅宗,以"看话禅"度人,以"普愿禅"利生。本焕的宗风,继承来果、虚云两位近代高僧,以禅净双修的法门,劝人"照顾话头",并以"普贤十大愿"接引众生。  相似文献   

15.
楚山绍琦禅师是明代初叶大力弘扬“禅净合一”的临济宗高僧,其禅法特色是把净土宗的持名念佛融入了看话禅,促进了禅净合一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宋代,包括辽金与南宋南北分立时期,全国盛行佛教。在佛教诸宗中以禅宗最有影响,但比较而言,禅宗在南方比北方更加盛行,禅宗中的临济宗也是如此。北宋时期,临济宗从汾阳善昭——石霜楚圆的法系形成两大禅系;一是黄龙慧南的黄龙派;另一支是杨岐方会的杨岐派。前者曾盛极一时,然而进入南宋后逐渐衰微,而杨岐派后来居上,发展为临济宗内的主流禅派。在宋末元初活跃于大江南北的临济宗禅僧,在社会上最有影  相似文献   

17.
契嵩禅师是北宋著名禅宗高僧,受到朝野人士的尊敬与爱戴。他一生对禅宗具有高深的造诣,形成了其独特的“禅净合一”、“儒佛一贯”、“禅门定祖”等佛学思想体系。契嵩禅师还是一位著述等身的学问僧,他一生创作了大量反映佛教思想和护持佛教的著作,在中国佛教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契嵩禅师还与当时许多文人士大夫都有往来,为佛教在士大夫阶层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艾茶 《佛教文化》1995,(5):44-45
《吃茶养生记》一书作者为荣西禅师。他的一生中最伟大的功绩之一是将中国的禅宗佛教——临济宗和将中国的饮茶风俗传入了日本。 荣西禅师1141年生于古时日本备中国的吉备津。终年75岁。始曾专研天台密教,创立叶上流派,人称对上上人。初次渡海入宋时年仅28岁,参拜了天台山后。  相似文献   

19.
本文联系朝鲜后期佛教教学及译经出版情况,探讨韩国近代禅僧翻译、诠释华严学的特点。朝鲜时代佛教教学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华严教学。18世纪《华严经疏钞》的刊行使华严学一度复兴,华严大家辈出。值得注意的是,朝鲜后期华严教学一直处于"禅教两宗"体制下的禅宗影响中。华严大讲伯都是禅师出身,正是他们主导了朝鲜后期的华严教学。到了近代日本强占时期,华严教学沉滞,佛经的翻译出版无形中延续了华严教学,而此时译经的主体大部分仍是禅僧。实际上,禅师们的修行实践经验对他们理解教学理论是有着很大影响的。禅师们是以禅宗的修行观为基础理解华严学的,具有"以禅释教"倾向。由此,我们可以推论,在以禅宗为主的"禅教两宗"体制下,"以禅释教"是朝鲜后期至近代诠释华严学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20.
唐宋以后,佛教各个宗派大都衰微,惟有禅宗盛行。元代,临济宗作为禅宗的主要派别,不仅保持宋以来丛林禅学的特点,而且对传统禅法有所发展,使禅宗保持了生机和活力。尤其是南方的破庵祖先禅师(1136-1211)一支,思想活跃、法脉昌盛,在元代禅宗中影响最大。高峰原妙禅师的禅法便出于这一支,其得法法脉为:破庵祖先禅师—无准师范禅师—雪岩祖钦禅师—高峰原妙禅师。高峰禅师的参禅得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通过精参力究、穷彻本源而得以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