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孟非高考落榜后,先是南下淘金,结果四处碰壁,一个多月后才谋到了一份搬运工的差事。之后为谋生计,孟非回到南京做了报社印刷小工,随后又做过送水工、保安。开过超市。后来,江苏电视台招工,孟非前去应聘,一下被聘上了。台里分配给他的工作是电视台群工部接待员,专门负责端茶倒水接电话。孟非开始还很有信心,做得很专心很努力,可是渐渐地懈怠了,当看到那些主持人风风光光地在电视上露面时,孟非感觉到自己太低人一等了,天天做伺候人的工作没有什么出息。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50年代,他出生于古吉拉特邦德瓦拉嘎镇的一户贫寒人家。他的父亲是个小商贩,为了贴补家用,他从小就跟随父亲一起做小生意,经常一起去镇里的火车站附近卖奶茶。但是这个“卖茶小子”却有着一个非同一般的梦想:他想当总理,他想借此来改变更多贫苦人的命运。但是他的这个梦想却常常遭到很多人的讥笑。  相似文献   

3.
一日,我与一位老友闲聊起散淡的话题。他深有感触地给我讲述了一个故事:一个美国记者到墨西哥采访,看见一个老妇在卖柠檬,5 美分一个,她的生意并不怎么好,美国记者打算把老妇的柠檬全部买下,好让她早点儿回家。当他把想法都告诉老妇时,老妇的话却使他惊讶:“都卖给你,那我下午干什么?”    原来老妇并不是在乎卖出多少柠檬,挣了多少钱,而是在意自己卖柠檬时看到的满街风景,或把卖柠檬作为增加自己生活乐趣的一个“游戏”。她的心是散淡的,没有买卖的功利追求。    散淡是一种精神境界。向往散淡的人,乐于从“红尘扰攘,物欲…  相似文献   

4.
油与皇历     
有这样一个民间笑话:卖油郎有个勤俭的妻子。每次他挑油出去卖,他妻子总要舀上一勺藏起来。到了年底,卖油郎正为没钱过年而叹气,妻子端出一坛油叫丈夫卖了过年。一个卖皇历的知道了这件事,就在自己老婆面前夸卖油郎的妻子。卖皇历人的妻子听了,说“这有何难,我也能做到!”到了年底,卖皇历的为还不了债而发愁。她老婆捧出一大堆老皇历,对丈夫说:“你把它卖了过年。”卖皇历的  相似文献   

5.
心一禅师的禅修八定几乎达到了出神八化的境地。 参加一个生活禅的夏令营,有人喊:“开饭了。”他也跟着喊:“开饭了。”可是,当人们都围向饭桌,捧起饭碗时,他还一个人坐在原处“发愣”。 某个清晨,当集合的号子吹响,当有人喊“起床了”时,他也跟着喊“起床了”、“起床了”。可是,当人们都开始晨课时,他还独自一人躺在禅床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的田中光夫,曾在东京的一所中学当校工。尽管周薪只有50日元,但他十分满足,很认真地干了几十年。就在他快要退休时,新上任的校长以他“连字都不认识,却在校园里工作,太不可思议了”为理由,将他辞退了。  相似文献   

7.
精心设计     
东京设计院是日本一家著名的企业,其总裁中田修现已年逾古稀,拥有资产100多亿日元。中田修年轻时十分落魄,经常流落街头,曾3次轻生,但被救活。中田修28岁那年,生意亏损,血本无归。正当他悲观失望想第4次自杀时,他在街上无意中看到一个广告牌,上面写着“桑泽设计院”。“设计”这两个字使他突然受到启发,他一下子觉得看到了人生的无限希望———人生就在于精心设计呵!经过深思熟虑,中田修决定就从“设计”开始,开拓新的人生。在随后的一年里,中田修通过集资等方式组建了“东京设计院”。他认真分析了设计行业的现状后,发现工业领域甚为薄弱,…  相似文献   

8.
当马克思说“自由王国只是在由必需和外在目的规定要做的劳动终止的地方才开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 第926-927页) 时, 他是在指: 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 劳动会成为自由的对立面。另一方面, 成为劳动的对立面的, 还有一个闲暇领域。这就引出了“劳动”、“自由”、“闲暇”之间关系的问题。一、劳动与闲暇“劳动”二字, 对有些人来说, 似乎意味着衣衫褴褛, 无知无识。对劳动的这种歧视性态度是如何形成的? 凡勃伦在其成名作《有闲阶级论》中分析说, 劳动的歧视性源于“未开化文化”后期对“武力取得”和“劳动取得”这两种方式的…  相似文献   

9.
学会尊重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顿生一股怜悯之情。他不假思索地将10元钱塞到卖铅笔人的手中,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开了。走了没几步,他忽然觉得这样做不妥,于是连忙返回来,从卖铅笔人手中取出几支铅笔,并抱歉地解释说自己忘了取笔,希望不要介意。最后,他郑重其事地说:“您和我一样,都是商人。” 一年之后,在一个商贾云集、热烈隆重的社交场合,一位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推销商迎上这位商人,不无感激地自我介绍道:“您可能早已忘记我了,而我也不知道您的名字,但我永远不会忘记您。您就是那位…  相似文献   

10.
蒋宗瀚,字宣富,号得舒,道号清容子。道教全真“龙门派”第二十三代传人。浙江黄岩市头陀区长潭乡前蒋村后窖人。生于清光绪25年(1901年)8月24日巳时,1979年12月17日羽化,享年七十九岁。蒋宗瀚家境贫寒,父亲是锯板工,兄妹四人,他排行老大。八岁丧父,因家贫无钱营葬,其母忍痛卖了三弟,宗瀚亦被送至长潭乡茅恩路廊“广福宫”当烧火,九岁正式束发,礼蒋理富道长为师,开始了修道生涯,其间师父为培养他,进私塾读了二年书。十二岁时感于山乡僻处,山民贫病交迫,无钱治病而丧生者甚多,他遂立志学医,治病救人,以其坚忍不拔的意志,克服  相似文献   

11.
您一定见过“五湖四海皆兄弟”的热情人士,这种人可以马上跟周围的人结为朋友,即使在公共汽车上对临座的人也会像老朋友一样谈笑风生。甚至是对异性,他也能见面不久便成为青梅竹马似的好伙伴。而另一种人,则表现得很难与他人交往,当他开始做“准备运动”想结交新朋友时,往往被容易接近的人捷足先登,把他想得到的朋友或想到的事情抢走了。后一种人常被社会定义为有“交际障碍”,使他似乎套上了一个难以建立友情的枷锁。  相似文献   

12.
禁口     
有4个人去找一位老和尚,希望他能收他们做徒弟。但老和尚说有一个条件:必须通过“禁口”的考验,测试方式就是从山洞的入口走到出口,如果一个字都没说,就算通过。于是那4个人手持蜡烛从山洞入口开始走,当他们快到出口的时候,吹来了一阵风,把走在第一位的烛火吹熄了。“啊。熄了。”第一位叹道。“师父不是叫我们不能说话吗?”第二位连忙提醒他。“叫你别说你又说。”第三位赶紧纠正。“还好。我没说。”第四位松口气道。禁口@江承骐  相似文献   

13.
现在经常有大学生看仓库、卖肉、当保安、扛沙袋、看厕所、做裁缝的“新闻”,有人认为其昭示着社会的进步,实际上大学生扫大街、看仓库、卖猪肉很大程度上是就业无奈的选择,在一些大学生宁愿零工资就业的情况下,扫大街、看仓库、买猪肉毕竟是个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也是浪费了社会资源。所以千万不要把“大学生”扫大街、看仓库、卖猪肉“旁上”社会进步“标签”  相似文献   

14.
在日本川崎市有一家出类拔萃的百货公司,名叫“冈田屋”,它座落在该市火车站前面。冈田屋能长期保持生意兴隆发达,业务不断扩展,盈利岁岁增多,全靠“创意”两个字。冈田屋的老板叫冈田。他善观察,爱动脑筋,在经营中创出了许多与众不同的经营策略和行销战术。在商业零售中,常遇到找钱因硬币不足而带来的问题。冈田屋百货公司早在1961年1月就想出一个解决该问题的办法,获得了极佳的效果。这个办法是在百货公司的门口设立一个“抽彩处”,顾客每交付1日元就可获得抽彩券一张,数日后开彩,如中奖便可获10000日元的奖金。1日元在日本算…  相似文献   

15.
一个工厂主的生意清淡,他想改行,于是打算变卖自己的旧器材,他心想:“这些机器磨损得很厉害了,能卖多少算多少吧,能卖到4万元最好了,如果别人压价压得狠,3万元我也咬牙卖了。”  相似文献   

16.
好大喜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点。眼高手低,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通病。“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就成为较普遍的状态。 相反,国外的成功学家则把“进步 10%”作为对学员的一种要求,讲的是成功要靠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道理。 从小小成功开始,就是要乐得做“小人物”。拿破仑在少年时,就在他居住的小岛上做上了他未来的将军梦。他每天弄把大尺子,在岛上量来量去,嘴里还念念有词:“在哪里布阵,在哪里冲锋”,忙得不亦乐乎。他还把小伙伴组织起来,扮成红、蓝两军,他“亲自”制定“作战方案”和指挥“作战”。就这样坚持了数年之…  相似文献   

17.
厚道     
契诃夫说:有教养不是吃饭不洒汤,是别人洒汤的时候别去看他。有一个相似的美国俗语说:犯过错不是稀奇事,稀奇的是别人犯错的时候别去讥笑他。“别去看他”和“别去讥笑他”是一种做人风范,在中国叫作“厚道”。厚道不是方法,虽然也可以当方法训练自己。它是人的本性。厚道之干人,是在什么也没做之中做了很大的事情,契诃夫称之为“教养”。如果美德分为显性与隐性,厚道具有隐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适合就好     
宋人笔记载有这样一则故事:在一座小城里,住着一个人,卖炊饼为生。他白天卖炊饼,到了晚上,就以吹笛自娱。因此,天天晚上,悠扬的笛声都能从他的屋里飘逸出来。他活得很自在,也很快乐,脸上常常笑逐颜开。他的邻居是个大商人,觉得他为人老实,就借给他一万串铜钱,叫他不要再卖炊饼了,要做大生意。从此,这个卖炊饼的人便每天白  相似文献   

19.
有一位工匠,在一个小镇上开着一个做铜锣的铺子,他和妻子一个做,一个卖,抚养着两个儿子,日子虽然贫苦却也平静。  相似文献   

20.
老公练摊记     
老公下岗了。年届30的人,再想找个“铁饭碗”是难上加难。老公原是一家国企的材料保管员,再往前干过销售,除此以外,别无所长。下岗后,他托了朋友的姐姐,找了份临时工作,在一家农药厂的便民门市部卖农药,刚干3个月,却又生了一场病,把工作给丢了。此后,老公便一直百无聊赖地在家闲呆着,整天过着无所事事又无经济收入的生活。这样过了没多久,老公便沉不住气了。那天我下班回来,他说他要把家中的旧书旧报旧杂志整理一下摆个卖旧书刊的地摊。我望着他那落寞的神情,瞬间意识到“下岗”对而立之年的他来说意味着什么,而每天“抛头露面”摆地摊,又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