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钥匙     
耶稣对伯多禄说:“我要将天国的钥匙交给你,凡你在地上束缚的,在天上也要被束缚;凡你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被释放。”(玛16:19)读了这段圣经,让我想起一则小故事: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可见,开门锁只需一把钥匙就可以了。那么开心锁呢?当今世上,尔虞我诈,损人利己之事普遍可见,自己稍不留神就上了别…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个已咨询3次的个案。咨询师是一个新手,她向督导汇报了自己最近一次咨询的经过。怎样回应来访者转移话题?督导:"你提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当来访者想要转移话题时该怎么办?你能说一下具体的情况吗?"被督:"我们在第二次咨询中谈及来访者为人际关系而苦恼,但没有谈完,当时约定第三次咨询接着谈。  相似文献   

3.
问你一个问题:你觉得现在每天都充实吗?你能够每天睡到自然醒、向着梦想快乐地计划着自己的每一天吗?还是说,你早上起床仍旧感觉到疲劳,不自觉地把要是天上能掉下馅饼就好了挂在嘴边呢?再问一个问题。你的房间现在干净吗?  相似文献   

4.
事件:一日,丈夫拉开抽屉想拿他放在里面的100元钱,却发现钱“不翼而飞”了。“你拿抽屉里的钱了吗?”丈夫问。我正忙着自己的事,头也不抬地说:“没有。”这时,丈夫发现坐在一边的女儿一声不吭,神情紧张地望着他,就问:“你拿了没有?”女儿还是不说话。我意识到事情有些不对头了,联想起自己刚给女儿买了一个漂亮的小钱包,女儿会不会把钱装进自己的小钱包了呢?于是我抬起头来,看着女儿的眼睛问:“你说拿了还是没拿?爸爸不会说你,但你得告诉爸爸,你看爸爸找不到钱,多着急呀!”女儿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此时丈夫也看到了抽屉里女儿崭新的钱包,他拿…  相似文献   

5.
人们能够从文本之中得到什么,首先取决于人们打算把文本看成是什么.文本是真理库吗?是像图书馆那样的资料堆积?还是一座森林?如果是前者,那末,怎样认识文本的真理性?究竟是谁掌管着打开这座真理库的钥匙?如果是第二种情况,则我们要问,资料的堆积方式是随心所欲的吗?它们是否可以根据需要提供给人们不同的东西?甚至堆积方式本身就能形成一门"学问",类似指导儿童摆弄积木的辅助手册.至于一座森林,它有着自己完整的生命系统.如果人们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肯定不能认识这个系统的真面目.当然,如果认为这个系统与人无关,那这种想法也很容易遭到驳斥,正如环境主义者所批评的那样,它把人的生活理解得过于狭隘了.  相似文献   

6.
笑对生活     
有一位年轻的喜剧演员,慕名去拜访一位著名的喜剧大师。他虔诚地问:“我如何才能够使自己的表演水平有更大的提高呢?”听了之后,那位大师微笑着问:“你会笑吗?如果你会笑,那你肯定没问题。”在这句听似答非所问的普通话语里面,是否包含着一个深邃的人生哲理呢?笑对生活,是一种  相似文献   

7.
一 与生命美学结缘的三十年后回顾往事,我首先想提及的,甚至都不是美学,而是一部电影. 香港有一部电影,叫做《无间道》.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的一位老警察问年轻的新警察的一个问题:“我们问你一个问题,你是想做一个警察呢?还是仅仅只想看上去是一个警察?”这个问题很尖锐,也很真实.我想说,这也是我在研究美学的时候时时刻刻都在追问自己的.“我是想做一个美学学者”呢?还是“仅仅只想看上去是一个美学学者”?  相似文献   

8.
沈德溶 《天风》2006,(24):20
经文:太5:27年轻时候,读这节圣经,觉得很容易懂,叫人分清是非,感到要照这节圣经去做,也并不难。几十年来,在社会中活了大半辈子,越来越感到主的话十分可贵,也感到要真正照主的话去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难就难在一个“说”字上。因为主的话不是只要自己分清是非就行了,而是还要“说出来”,对“是”要说“是”,对“不是”要说“不是”,这就很不简单了。试问:你在一个社会地位比你高的人面前,假如他对一件事说了个“是”或“不是”,而这是一个原则性的问题,他的看法却是不对的,这时你怎么办?背着自己的良心,跟着他说,还是明哲保身,不出声呢,是“王顾左右而言他?”还是坦然无惧地表明自己的观点?“是”就说“是”,“不  相似文献   

9.
在一次沙龙活动中,我运用了老师介绍的树木图技术,帮助陌生的青年人在单身沙龙中迅速地了解他人和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另一半。活动受到了参加者的好评,我想把这些内容分享给大家。单身沙龙绘画活动的实施和指导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婚恋观:你想找一个怎样的人和你共度一生?什么样的人会吸引你?用语言表达,没有几个人能准确而具体化地说出来;而且即使说出来,你说的内容是你内心真正想要的另一半的样子吗?  相似文献   

10.
正美国一家咨询公司做了一个调查。调查对象是全美著名的企业老总,调查的内容很简单:如果你是一位失败者,结果是什么?如果你是一位成功者,结果是什么?许多受调查的企业老总对这个调查毫无兴趣,感觉对企业管理经营没有任何指导意义,但他们还是礼节性地填上了自己认为的答案。统计结果很快就出来了。第一个问题,如果你是一位失败者,  相似文献   

11.
你会交友吗?     
你的人缘怎样?会不会交朋友?如果有兴趣,请你试试以下的小测验。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下面15个测验题如实回答,你就会知道自己是不是善于交朋友和应该怎样和朋友相处。 一、你和朋友们在一起时过得很愉快,是不是因为:  相似文献   

12.
如果我知道每天都有一个人在无时无刻地牵挂我,我会感动的。你知道那是怎样的一份情感,一笔财富,一种力量吗?我知道!这种力量能在你孤苦无助的时候给你温暖,在你陷入绝境的时候帮助你摆脱苦难。你知道吗?你知道自己拥有这样一种富饶的宝藏吗?  相似文献   

13.
一枚假金戒     
母亲60岁生日,我和丈夫及女儿回到老家为她祝寿。次日,大家忙着做饭,女儿无事,便拿着外婆的钥匙四处搜寻着玩。打开一个抽屉,从中拿出一个木匣子,翻开,里面有一个小盒子,再翻开,女儿突然惊叫起来:“外婆,你有这么漂亮的戒指,怎么不戴在手上?”我闻讯从厨房跑出来想看个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个在警界流传很久的故事。 一位犯罪心理学家曾向罪犯提出一个问题:喜欢和聪明的警察打交道还是喜欢和平庸的警察打交道? 罪犯回答:喜欢和聪明的警察打交道。 心理学家不解地问:为什么呢?那不是更加困难吗? 罪犯说:不,那将会使事情变得比较简单。既然是警察盯上了你,你就总有倒霉的一天。聪明的警察将会使一切都顺理成章,很快就送你去应该去的地方。而那些平庸的家伙则不然,他会使你变成疯子。  相似文献   

15.
心里的水银     
有一个人一直为自己的书房太小而苦恼不已。后来他就在书房四周镶上镜子。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后,还是觉得书房小。一个有智慧的禅师告诉他说:“你的书房四周都是镜子每天只看到自己,感觉当然小了。你何不把镜子里的水银拿掉呢?”他把书房临街的两边打掉,装了两扇落地窗,书房果然感觉开阔起来。他每天都站在落地窗前,看外面的景象,到后来他竟无法安心工作。最后又去找禅师。禅师说:“你何不给心里装上水银呢?”禅师说:“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面对外面用窗子才能看见世界的明亮,面对自我用镜子…  相似文献   

16.
郭文文 《天风》2007,(24):45
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箴4:23不晓得现在的你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环境中,也不晓得现在的你对所有生活的环境是否满意?你是否想过要换个环境生活或是希望自己的生活环境有所改变呢?你是否也常常在想:如果换个好的生活环境,才会生活得好呢?是否认为只  相似文献   

17.
不少形式逻辑教科书和形式逻辑习题集都选有这样一道练习题:甲、乙、丙三兄弟各有一把锁来锁一只三人合用的橱子,而各人只有开自己这把锁的钥匙。有一天,爸爸对他们三人说:“如果你们答应我一个条件,我明天就去买一只小足球给你们。这个条件是:如果你们要踢足球的话,只有当三个人都在的时候才能把足球拿去踢。”过了一年,三兄弟在课余时间每人各养了一盒蚕,平时他们把养蚕的盒子放在橱子里锁好,并约定谁先回家就用自己的钥匙开锁,打开橱门给蚕喂桑叶。请问:在前一种情况下,应该如何锁橱?在后一种情况下,又应该怎样锁橱?这两种锁法实际上是运用了哪两种判断形式? 对这道逻辑练习题,笔者见到的答案都是这样解释的:在前一种情况下,兄弟三人各自将锁独立锁在橱子上即可,而后一种情况下,三人中两个人的锁头先分别锁在橱子的两个扣环上,然后另一个人的锁头将分别锁在扣环上的两只锁头连起来锁上就可以了。前一种锁法实际上是运用了联言判断形式。后一种锁法实际上是运用了相容选言判断形式。答案中提出的锁法无疑是正确的,因为只有按  相似文献   

18.
《圣经》里有不少充满哲思的故事,下面就是一个:两个旅人,因缺水而被困在沙漠里。没有水,就等于把生命交给死神;唯一生存的机会就是找到水。一个旅人把自己的水袋交给同伴,嘱咐一定要耐心等待他找水回来,并拔出一支手枪说:"里面有5颗子弹,每隔一小时你就向天空开一枪,这样我就不会迷失方向,找到水便能循着枪声返回来。"四小时过去了,手枪里仅剩下最后一颗子弹,找水的旅人还是不见踪影。--是被风沙吞没了,还是找到水后离去了?一种深深的恐惧和绝望吞噬着同伴的心,在精神快要崩溃的一瞬间他把第5颗子弹打进了自己的胸膛……其…  相似文献   

19.
正问:我信主已有些年日,开始还很热心,但现在慢慢冷淡下来。特别是不再坚持读经祈祷了,好像觉得读经祈祷没有什么味道。我知道这样下去不好,但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办?小羊:阿雅答:你曾经热心,现在你能"感觉到"自己在冷淡,说明你仍有希望复兴。灵性发生软弱的原因因人而异,若不是身体的疾病造成的原因,一般都可归结为"属灵光景"不正常。一个正常人有食欲,就要吃饭。你觉得读经祈祷一点味道也没有,证明你的"灵性胃口"出了问题,也就是说明你里面的光景出了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看到这么一句话:"一个雄心勃勃的年轻人并不稀罕,稀罕的是终身战士。很多人的血从未热过,而他们的血从未冷却。" 深以为然。你是哪一种?你从来都没有感受过热血?还是在岁岁年年里,逐渐消磨了意志?还是,你永远都带着20岁时候的热血,体验在这个大世界里横冲直撞的快感?我之前很想去读一个MBA,问了很多身边的人。有同龄的小姐妹告诉我,读吧,大家都在读,也算是一个文凭;有大叔告诉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