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饥饿、性与母性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96级博士生(210097)郭永玉一、饥饿古人说:民以食为天。人要维持生命,就要吃饭,而吃饭是因为饥饿。饿了想吃,吃了就不饿,饥饿动机或饥饿驱力(hungerdrive)是进食的原因,似乎是常识。但仍有几个问题需要探究...  相似文献   

2.
一、什么人才有资格度人出家?成就、度化他人出家,原为绍隆佛种,续佛慧命,令佛法流传不绝。要达到这一目的,最重要的在于度师资格的认定。取得度师资格,要有十夏(至少五夏)以上的戒腊,必须精通戒律,具足行解,领众修持,能教授弟子,方可为人作师剃度、受人依止...  相似文献   

3.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后,按照常规该进行试卷分析。看着学生的答卷,一个问题始终困饶着我:同类型的问题上次考过,学生错得比较多,已经评讲过了,这次怎么还出现了同样的错误?以往也有类似的问题出现,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究竟是在哪个环节上出了问题?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我想把这次的试卷分析交给学生进行。在发下试卷的同时,我给每一位学生发了一张试卷分析表,要求学生自己先进行分析。分析表收上来后,我看到在“错解原因”这一栏中,学生分析的原因大致有以下这些:看错题目、因粗心而使计算或推理错误、表述不规范或解题格式不正确、思路正确但因紧张而使中间某个过程错误、数学公式或定理不熟、审题错误、思路不清或根本没有思路、解题速度慢没有时间做、题目似曾相识但还是不能下手。等等。  相似文献   

4.
优、差生解决有机合成的问题表征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两个实验探讨了大学本科化学专业优生和差生解决有机合成问题所运用的问题表征的类型及其差异。结果表明:(1)大学生解决有机合成的问题表征有三种类型;符号表征、方法表征和机理表征。(2)优生能灵活运用上述三类问题表征,特别是运用机理表征抓住问题的关键,进而采用方法表征和符号表征来解题;差生则停留于符号表征和方法表征。很少采用机理表征,而方法表征又往往选择错误,因而不能正确解题。(3)优,差生在问题表征上的差异与其知识总量和知识结构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现代哲学》走过12年的历程,克服种种困难,正在出版第50期,在全国得到好评,成为中国哲学类核心刊物。这是省委、省政府和省委宣传部关怀、领导,广东哲学界和各有关单位大力支持与编辑部同志艰苦奋斗得来的,需要很好地总结经验,迈向新世纪,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新贡献。《现代哲学》要作出新贡献,需要做好多方面工作,有两点很值得注意。一是认清新世纪,做新时代的“雄鸡”。ZI世纪是个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世纪(局部冲突和战争仍存在),是个科学、文化和信息蓬勃发展的世纪,是个世界经济向着区域化一体化发展的世纪…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个漆黑而风雨交加的夜晚,我把车停靠到一个较低的地方,然后匆匆地步行穿过堂院中央,向教堂走去……,脑子里仍想着圣诞节前必需要做的一些事情,在一大堆要做的事情中,我首先想到的是告解。 我向守门员打了个招呼,便径直往前走。经过左边的一个房间时,我看到门旁边贴着一张纸条,纸上写着:“告解室”。我看见房间里有好多位神  相似文献   

7.
朱子、阳明、牟宗三对《孟子》"尽心知性"章都有详尽的论述。朱子是知行相须的《大学》解,以尽心知性为知,存心养性为行,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为智之尽、仁之至,其失在从认知角度解尽心不合孟子的义理框架。阳明是知行合一的《中庸》解,将此章比配为生知安行的圣人工夫、学知利行的贤人工夫以及困知勉行的学者工夫,其失在如此比配使此章失去了在成德实践中的普遍意义。牟宗三则是修身立命的《孟子》解,在道德实践中证知本心真性,在存心养性中事天无违,从而挺立正命、超越气命,其失一在以心、性、天为本体上是一,不知通过工夫也可实现是一,二在以尽心知性与存心养性对应于积极工夫与消极工夫,不解其有创业工夫与守成工夫之别。  相似文献   

8.
题目是有12个圆球,颜色大小都一样,但是有一个不合格,不知道是轻还是重,你能用天平分三次检验出来吗'这是一道看似简单实际较为复杂的题目,三称当中要用到排除法、置换法、确定轻重法,把解题遇到的两种情况和十五个可能都一一化解,否则的话是不可能有正确答案的。这道题  相似文献   

9.
朱新明 《心理学报》1983,16(1):11-20
本研究探讨了初中学生解几何题的思惟过程。所用的方法是要求被试证题时出声想,收集他们证题时的口语材料,并对这些材料作了初步的分析。 结果表明: 一、几何问题解决过程往往包含有假设验证的过程。其中,被试如果能从问题的情境中正确地辨认出某种模式,就能唤起与解题有关的知识。 二、两组被试在解题的时间和过程方面有一些差异。甲组被试(解题经验较多)解题的平均时间是乙组被试的三分之一。甲组被试能很快地把他原来熟悉的模式辨认出来。乙组被试(相当于初学者)多半要作一些无效的尝试才有可能正确地认出模式。甲组被试比乙组被试善于交替运用逆推和顺推的搜索策略以及其他有效的策略和办法。  相似文献   

10.
专家和新手问题解决认知活动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梁宁建 《心理科学》1997,20(5):406-409
采用口语报告技术对专家和新手解决同类问题的认知活动差异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专家和新手在解决问题时具有不同的编码程序.专家贮存信息以组块化(chunking)方式进行,并能熟练地运用手段─目的分析策略,利用课题中的信息向前解,能正确表征产生式,最大特点是具有概括性和抽象性。新手贮存信息的形式和数量与专家存在着差异,在解决问题时较多进行盲目搜索,一般根据课题中的问题往回解,其内部表征较零乱,具体细节多,解题速度较慢。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一名左侧额颞胶质瘤术后病人的神经心理学检查和实验,着重探讨了次序性记忆和应用题解算技能的关系。结果发现:(1)动作的次序性记忆存在;(2)数字和无意义图形的次序性记忆有显著障碍;(3)解算复杂应用题的能力基本正常,其中包括次序性应用题。这表明了复杂的计算能与次序性记忆可能没有直接关联。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是一本“需要有些理论勇气和眼光”(张岱年(序》的著作,对这点我有同感。学术无禁区。能够超越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的结论,找出第四个“学脉渊承”——中国传统哲学,确乎“需要有些理论勇气和眼光的”。当然,“研究起来难度很大”。(同上)因为这个问题在张允烟博士的论文《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学脉渊承),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8年第1期)和著作出版之前,还很少被触及到。正因如此,我才仔细阅读了本书。读后,受到不少启发,但也产生了一些疑惑。该书需要…  相似文献   

13.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而这项工作既繁琐又复杂,对于我来说,班主任工作是一种挑战,那么在管理班级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一、班集体建设初期——抓 (一)抓班级建设 1.定位班级:作为班主任,要清楚地告诉学生们你会做哪些事情,需要学生们怎么配合;他们在这里要做哪些事,需要向什么方向奋斗。  相似文献   

14.
定量病理学发展与新科技的应用广州第一军医大学病理学教研室(广州510515)申洪,朴英杰定量病理学是用各种定量手段和分析方法在定性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从量化角度阐明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发生和发展规律及病变的形态、机能和代谢特征的一门科学,是传统病理学...  相似文献   

15.
理论工作要向着更加实际和更加活跃的方向发展郑必坚(一)应当加强基本理论的研究。这里的根本问题在于要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问题为中心,把理论研究同实际经验的总结更好地结合起来。要总结自己的经验,也要总结别人的经验,要总结新鲜的经验,也要总结历史的经验。这就是毛泽东在40年代强调的"古今中外法"。今天,我们应当更加自觉更加有系统地运用这个方法,来研究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二)应当加强对策问题的研究。很需要多方面、多层次、有系统地大大发展这一方面的研究工作。要分工合作、聚集人才,尽可能吸收众多的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来参加。前不久,上海市政府召开了决策咨询工作会议,会上宣布了市政府的三项决定:成立上海市发展研究基金会;首批聘请43位专家为市府决策咨询工作的"高参";设立决策咨询研究优秀成果奖。这是一个重大措施,无论对于实际工作还是理论工作都具有重大意义。(三)应当加强对于社会实际状况的周密系统的调查研究。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社会生活各方面都发生着什么样的变化,以及变化的深度、广度和走向,很需要开展深入、细微和持续的调查和某些必要的预测。(四)整个哲学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6.
余嘉元 《心理科学》1998,21(4):358-360
1问题的提出在许多心理和教育测验中通常采用二值记分的方法,即答对1题得1分,答错1题得0分。但是人们可以发现,对于同一道题目,不同的被试可能会采用不同的解题策略。有些策略指导下的解题步骤比较繁琐,有些策略却能引导被试巧妙而简洁地得到问题的解,这和被试对问题的认知水平有关。显然对于用不同策略答对同一道题目的被试给予相同的分数是不合理的,那么应该如何确定不同解题策略水平之间的差异呢‘!假设对于某一道题目有两种不同的策略,一种是较低水平的,另一种是较高水平的,我们若给采用较低水平策略答对题目的被试得1分,那…  相似文献   

17.
一、要做什么 1、如果需要和可能的话,大量躯体接触:对孩子,此阶段,在这种情境下(仅限休克、急性反应期——在重大事件中,在几秒钟后或几小时内数月内),毫不犹豫地躯体接触。但如果孩子有拒绝,不要勉强。  相似文献   

18.
论需要概念的理性实质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需要(确切地说是指人的需要)概念是哲学价值论的中心概念。无论把价值规定为“对主体需要的满足或肯定”,还是规定为“客体对主体需要的适应、接近或一致”,都把需要看成是建构价值论的立足点和基本内容之一。因此,弄清需要概念的基本内涵对于正确理解哲学价值论研究中所出现的问题具有根本性意义。(一)国内学术界尽管对需要问题有过各种研究和讨论,但纵观各种智智仁仁,笔者发现人们似乎更偏好于研究诸如:1.需要的性质(主要是说明需要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或是主客观统一的),进而论证其价值论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2.需要与“…  相似文献   

19.
姚兵 《四川心理科学》2014,(16):105-105
一、引言 “目的论(Skopos theory)”是由两位德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汉斯·弗米尔(Hans.J Vermeer)和凯瑟琳娜·赖斯(Katharina Reiss)于20世纪80年代共同创立的。“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过程,即“目的决定手段”,翻译策略必须根据翻译目的来决定。由此,目的论对翻译过程提出的三项基本规则中,将“目的规则”作为翻译的首要规则。“目的规则”强调翻译应能在译语情境和文化中,按译语接受者期待的方式发生作用。翻译目的进一步分为三类:译者的基本目的;译文文本的交际目的和特定翻译策略或手段要达到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赵盼 《宗教学研究》2016,(2):238-242
贾玉铭(1880—1964)是中国近现代重要的基督教神学家、解经家和神学教育家。在他的圣经诠释中,大量使用了寓意解经的方法。作为一位有着改革宗背景的中国神学家,贾玉铭如何进行寓意解经是本文的主要问题。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首先追溯寓意解经传统的早期起源,探讨贾玉铭寓意解经的背景;第二部分以贾玉铭对《出埃及记》和《雅歌》的诠释为例,分析他寓意解经的三个重要特点;第三部分评价贾玉铭寓意解经的贡献。通过对贾玉铭寓意解经方法的分析,探讨他作为中国神学家对圣经诠释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