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蒲公英“借”风的力量把种子撒向四方,植物“借”阳光雨露以求生存和繁茂;雄鹰“借”风向变化维持在高空的盘旋以搜索地上的猎物。原始人类“借”山洞以躲避风雨雷电,“借”树巢以躲避野兽的袭击;风筝是人类在“借”字上做的好文章,“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可以说:“借”,是所有生物(特别是人类)具有的一种本能,更是一种手段和谋略;而善“借”,则是一种智慧。  相似文献   

2.
医患交际的“复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十年来,医患交际日益受到社会学家和语言学家的关注,成为医患关系研究的热点。医患交际是人类对话的一种形式,充满了与疾病有关的各种声音。拟运用巴赫金的复调理论对医患交际中的各种“声音”进行研究,揭示医患交际中,医生的医生声音、教育者声音、同伴声音和患者的叙述病情声音、能力声音、社会交际者声音、发话者声音等在对位对话中并存共生,既各自独立又彼此相关。  相似文献   

3.
一男子送恋人回家,走到一半路,下雨了。女的说:“下雨了,别送了,你回去吧!”如果男的真的转身回家,女的会很失望的。男的耸耸肩,笑着说:“下小雨,没关系,雨中散步最有情趣。”女的听了,心里甜丝丝的。女方一句“你回去吧”,就属于“言外期待”,其实是希望对方再送送自己。  相似文献   

4.
5.
生活中两极的感觉,就在倏乎间,在发丝般的间隔中,变化莫测的营养着生活中甜酸苦辣的万般滋味。要尽可能最充分地享有美满的人生,那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许多细如微末的事,就很值得我们作一番认真地品味和思索。  相似文献   

6.
凡是与人打交道的事情,都需要我们有一种“快速亲和”的能力。如果不能利用各种社交场合“快速亲和”,你的一生就不可能有很多的朋友,生活的圈子就会很狭窄。缺乏亲和能力的人,会从他(她)们的各种言行举止中表现出来。例如,冷漠戒备的表情、傲慢自恃的姿态、敌意攻击的语言、怪僻生硬的态度、还有挑剔苛求的目光等等,都会使人产生别扭、反感、逃避、甚至恐惧的心理,别人只有敬而远之,或是逃之夭夭,怎么可能与之成为朋友呢?快速亲和是为了适应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快节奏现代生活的需要。我们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千变万化,要随时准备…  相似文献   

7.
说“笑”     
有人说,微笑是走遍全球最优美的世界语。诚然,真诚的微笑,无论是其形式还是内容,都是无须翻译的世界语,它能自由地从一个心灵流入另一个心灵。  相似文献   

8.
“借精生子”与人类辅助生殖问题既有交叉又有不同之处。指出“借精生子”领域存在的法律规范效力层次不高、执行不力、有相法律法规衔接不够完善等问题,提出了制定法律、提升规范效力层次,从准入和退出机制等方面加强法律规范的执行力度,从而完善调整“借精生子”现象的法律规范体系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交际的切人对交际的结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切人得好,交际圆满成功;切人得不好,就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那么,交际该怎么准确地切人呢?  相似文献   

10.
我们生活在这样的社会里,一定体会到了生活的各种滋味,你或许承认,人的一生是在追求成功和幸福。说到成功,有诸多含义,包括事业的成功,也有情感的成功。学者这样分析,事业生活的成功有赖个人处事的能力,而情感生活的成功有赖自身待人的修养。但无论如何.我们期望事业生活与情感生活共同的成功,才能真正享受生活的幸福。当今的确是竞争的世界,但社会竞争与体育竞争不同,不仅要求一个人具有出众的行为效果,还需要有卓越的人际交往。人们似乎承认.  相似文献   

11.
梁辉 《思维与智慧》2003,(11):35-35
“莱斯托夫效应”是教育心理学中的术语,指学习材料中最为特殊的事件,容易记忆。此种现象,系莱斯托夫在1933年所证实,故名。莱斯托夫效应的最明显例子是:在一场人数众多的宴会上,在行列中有一位身高在2米以上的高人,他会给人以突出的印象,故而他的名字也容易记忆。因此,莱斯托夫效应给人的启示是:有些人为了增加别人对他的印象,  相似文献   

12.
贤惠的妻子正忙着为出差归来的丈夫斟酒沏茶,忙得不亦乐乎之时,丈夫嗔怪道:“到一旁歇着去——”妻子顿觉透心冰凉,一下子瘫倒在冰冷的竹椅上……  相似文献   

13.
“科学无神论”网站的留言栏内有个网名为Lanlan的女士有个问题求助大家,内容摘引如下: “我(虎)和男友(猴)感情很好,可是他的家人因为属相相克就是不同意我们在一起。彼此都异常痛苦。因为能遇到一个相知相爱的人实在不容易。他们家人查了很多书,都是  相似文献   

14.
“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是案例,案例是否典型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下面笔者以本人市级公开课“我国的宗教政策”为例,探讨了笔者所设计的小李的“困惑”,并在这节课中的实施后,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5.
一个教师在朗读课文时故意将重点的字词读错,以此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待学生提出疑问时才启发学生为什么不能用老师读错的字词,从而顺利将学生引入解读文本的顺境之中,让学生能借此“举重若轻”地把握本文,揭开文本的重重帷幕而洞悉其中的奥秘。教师用这种方法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可以称为差异事件。“差异事件”是指呈现的现象或结果是人们意想不到的、与人的前概念或潜意识相违背的事件,它具有强烈的探究激励效应,能激发体验者产生一种要知道的动机。教师要善于利用差异事件进行教学,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探寻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6.
洪飏 《管子学刊》2016,(4):14-16
《管子集校》汇集了多位学者精研《管子》的成果,综合了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多个学科知识,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形讹""借字"是古籍校读中常常遇到的问题,《管子集校》中的"埶"与"执"互讹、"闻"与"间"互讹;"篡"与"选"相通、"过"与"祸"相通等现象,可以为古籍校读提供进一步的证据和支持。  相似文献   

17.
人之初,性本善。 我们暂不从哲学角度来判定这个立论的正误,只想借用这位老哲的一层意思:“善”对于“人”的行为“本初”、心理“本初”、立业“本初”是何等重要! 眼下,在“真”、“善”、“美”三面旗帜中,“真”曾经走俏过,“美”正在走俏,只有“善”似有垂落之势,不知你是否已经察觉?  相似文献   

18.
做人有做人的分寸,做人的分寸把握得当,就显得老练、成熟、有修养,否则就显得浅薄和稚嫩。把握做人的分寸自然颇有讲究,我以为,处理好做人的“大”与“小”的关系,似在“分寸”之列。  相似文献   

19.
漫漫人生路途,你需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与他们共谋事业。然而,总免不了要遇到一些令你不胜其烦的头痛人物,他们或优柔寡断,或牢骚满腹,或喜欢暗箭伤人,而你又不得不去面对,此时,你又当如何呢?一、一点即燃的“导火索” 生活中这种人是随处可见的,他们性子急、脾气暴,常常会突然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道教在“三言”、“二拍”中的表现进行分析,并对话本小说中反映出的道教时代特征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