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宝增 《思维科学通讯》2005,(1):51-52,F0003,F0004
创造力植根于人的内在思维能力,因而训练与培养这方面的能力是训练创造能力的根本途径。当它活动于人的大脑神经网络时,我们是无法观察到它的,因而我们也就无法用直接的手段干预它的生灭、发展和成长,而且人的创造力被开发出来的,只是它实际存在的极小部分。  相似文献   

2.
救救孩子     
生命是宝贵的,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类正以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手段向癌症、艾滋病、心血管疾病等“生命杀手”开战,以期使人的生命延年益寿。然而,世界上每天都在发生亲手扼杀自己生命的自杀现象,不管你承认与否,在我们身边的自杀者中,有很多是生命的花蕾尚未盛开的青少年。  相似文献   

3.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心理测验的一个重大发展是对于创造力的测量。从经典的吉尔福特发散思维的测验、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到今天沸沸扬扬的人才测评,几乎所有相关的测验都在试图测量人众多能力中的一种——创造力。但是,由于创造力测验理论不够完善和统一,创造力是否能够真的被测量出来,应用测验量表所测量到的是不是就是我们所认为的创造力,这些都受到人们的质疑。本文立足于此,来了解和认识创造力测验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博士史登堡在《不同凡响的创造力》一书中曾说,创造力是 21世纪生存和成功的关键条件,但是大多数人对创造力有着错误的印象,认为只有少数特定 的人才具此天赋。其实创造力是人类资源中最丰富的潜能,是每一个人都具有的基本素质; 创造力不是天生不变的,它是可以发展  相似文献   

5.
父亲是一名军人,在我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随军落户北京。亲戚朋友们都无比羡慕我们将要落户北京的生活。殊不知,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恰恰是这另人羡慕的幸福生活,使我年幼的心灵尝到了受伤害的滋味。  相似文献   

6.
大多数的研究者都认为个性因素对创造力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认为创造力是整个个性的特征和表现。卡特尔曾用16 PF 测量离创造力的人的个性,发现在这些人身上有明显的个性特在存在,马斯洛也认为创造力是自我实现最完美、个性最健康的表现。鉴于此,我们用已通过鉴定的CA—NPI(中国少年非智力个性心理特征问卷)对创造力较好的少年被试进行了测试,以进一步证实该问卷的有效性,同时也将创造力较好的少年与常态及超常少年作一比较,看一看三者在非智力个性特征上的差异情况。一、被试情况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教育重在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我们正处在一个鼓励每个人都拥有梦想的时代,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引入梦想这一理念,把自己梦想从事的职业以名片的形式表现出来,激励学生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这便是我设计这节课的初衷。我们最初的梦想无外乎是做一个成功的人,名片可以作为了解他的一个最便捷的渠道,名片设计能够在方寸之间体现创造力的价值,体现设计的诸多要素,而我的一堂名片设计课又再次触发了学生的心灵和梦想。  相似文献   

8.
在心理和教育测验中,人们的兴趣已扩展到创造力这个领域中。一些人对创造力有兴趣,是因为它对于从事某种职业(例如艺术家、科学家)是一个重要的条件;另一些人的兴趣是把创造力作为一种智慧能力来研究;还有一些人的兴趣是把创造力作为解决难题的方法来研究。研究策略一般有两种:一些研究集中在创造性个人所具有的典型特征和背景经历上,而另一些研究试图探讨创造过程。  相似文献   

9.
比尔·盖茨是一位旷世奇才,他白手起家,创造了连续多年排名世界第一的大企业微软公司。他又是一位卓越的发明家,对电脑软件的更新换代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当有人问到他成功之诀窍时,他直截了当地说:“主要是依靠开发创意潜能,我用人的原则,是看他能不能发掘潜在的创造力,每次我在面试求职者时,总要问一些他们为之瞠目结舌的问题,如‘你怎样才能使微软更上一层楼?’‘你有没有开发太空的计划?’或者是‘如果你在非洲丛林中面对面遇到了一头狮子,你将怎么办?’我认为,凡是能胡思乱想、天马行空、想出些新点子的人,都是富有创造力…  相似文献   

10.
母亲     
我常责怪自己,为什么现在才想赶写写母亲呢?三年前,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她合着手,口里念着耶稣的圣名离我们永远而去了。死亡这一幕囊括了人一生的行为,这是人在一生中所作抉择的顶峰。最能安慰我的是母亲自始自终保持了虔诚的信仰,所以我深信她老人家一定在天堂上享福,因为“死亡啊!你的定案为那贫困的、力衰的、年纪老迈的、事事操心的、厌倦无望的人,是多么美好!”(德四十一:4)尽管如此,我仍然想写烟为母亲慈祥的面孔总浮现在我的面前,在好几个静静的夜晚托梦给我,面对冥冥世界中她老人家的在天之灵我愈发觉得我渊源…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最需要的是具有创造力的人才。下面的10种方法能激发人的创造力。一、视自己为创造天才 激发创造力最大的绊脚石,是深信自己缺乏创造力。很多人有此观念,完全源自父母、师长错误的灌输。他们认为创造力是不可企及之物,创造是发明家的事。其实,创造力是每个智力正常人的本能,这种本能受好奇心的驱使,使人对新事物产生特有的敏感,热衷探索,采取行动。发明家诺兰·不希奈发明电视游乐器,只是个很平常的联想,经他一结合,变成了价值一亿美元的点子。二、倾听自己的潜意识 当意识进入…  相似文献   

12.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各教同工同道: 今天,我们全国各个宗教团体的负责人和各方面代表怀着十分喜悦的心情,聚在这里,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座谈会。 前天,是我们党的七一生日,我们的总书记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我有幸亲临会场聆听了总书记的讲话。从总书记这篇里程碑式的重要讲话中,从会场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中,我的整个身心被一种神圣的力量感染着、鼓舞着、激励着。我深信:中国共产党的80年辉煌功绩,已经写人了中华民族的灵魂中,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众望所归的…  相似文献   

13.
创造力的领域特殊/一般性问题是创造力研究中最具争议的焦点之一。Baer和Kaufman基于大量实证研究, 提出创造力游乐场理论。该理论以游乐场做隐喻, 将创造力分为先决条件、一般主题层面、领域和微领域, 并将创造力的一般性成分和特殊性成分联系起来, 说明这两种成分在层级结构中是如何在不同程度上重叠的。这一理论是西方研究者提出来的, 我国研究者在创造教育实践中也摸索出了类似的培养模式, 两者互相印证, 说明该理论具有极强的科学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我懂得奋斗,即使时运不济;我懂得任何时候都不能绝望,哪怕天崩地裂;我懂得世界上并无免费的午餐,懂得辛勤工作的价值。总之,一个人应对社会具有创造力,那是振兴国家——也是振兴自己的力量渊源。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名咨询顾问或培训师,我经常被请到一些企业或社团去帮人们“出点子”、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好主意。连我自己都时时感到颇为惊讶,惊讶的是不管问题涉及新产品定向构思,还是涉及商务策略,或是有关消除某些错误方法及改进职员行为准则等事项,尽管我自身的专业及通晓的知识并不比当事人更内行更有经验,但结果我竟能提出许多当事人所看不到提不出的新方法新谋略新见解。经思考再三,我认为这并不说明我本人是多么聪明多么有智慧,关键在于许许多多的当事人尤其是一些公司的头头们有意无意中正在扮演一种扼杀公司职员们创新思维潜能…  相似文献   

16.
千禧龙年     
在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氛围中,“龙”象征着一种凝聚。龙年的到来,恰逢教会的千禧之年,在这“千年等一回”的大禧之年,让我们一起领悟“千禧”的真意,发扬自身与群体的凝聚力量,重新正视自己与他人、家庭、团体、社会及大自然和天主的关系,在感恩、宽恕和悔改中,重建彼此之间的共融和好。有人说人生显得意的莫过于象“龙”一样在事业上“呼风唤雨”,左右逢源,为自身创造价值。然而,现世生活中,每个人除了有理智、良知和意志之外,也有七情六欲。既有分辨是非的能力,也有认识善恶的本领。可是,人在某些时候,“我所愿意善的,我…  相似文献   

17.
探讨宗教与社会精神文明的关系,首先要肯定宗教在当代以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有它存在的历史必然性,存在的合理性和价值。因为,人需要有信仰,它实际上是一种期望、信念、目标,一种精神支柱。没有信仰的人,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期望、信念、理想,也就是缺乏一种生命的冲动和创造力。当然,人更需要理性,它是人生道路上更为重要、更有价值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8.
净化宗教     
若干年前,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人性、女性、母性与神性》,我把这“四个性”放在一起,无非是要指出来,按照我们基督教的信仰,这“四个性”不是互相对抗的、互相矛盾的,而是相通的。我感觉到在我们的人性里面有很多的真,有很多的善,有很多的美,也有很多的爱,我们基督教的信仰不应当否定人性,也不应当否定女性、母性。像我们中国从古代传下来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觉得这是中国历代所传下来的最美好的、最精彩的内容,因为每个人都努力让自己变成个好的人,这个是很自然的天性。而“法轮功”不…  相似文献   

19.
跟随     
利百加 《天风》2007,(4):20-21
耶稣在复活后对彼得说“你跟从我吧!”虽然这句话只有短短的五个字,却是耶稣用生命所发出的。古往今来,无数的基督徒为此而活,立志成为一个跟随耶稣的人。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面对信仰时,却显得那样的苍白无力。曾几何时,在追随耶稣的道路上,我们显得摇摆不定;曾几何时,在追随耶稣的道路上,我们让主伤心不已。所以每当在《约翰福音》中读到耶稣的这句话“你跟从我吧”!我们应该一次又一次地再思我们的信仰,叩击我们的心灵。我们对比以色列人的跟随,时刻提醒自己成为一个用信心跟随主的人。  相似文献   

20.
伍明 《天风》2005,(1):60-60
我们的社会经常以职业与经济的条件来衡量人。我们的标准--即所谓比较有价值的是那些有着高尚职业和大笔收入的人。 身为单亲,我时常感觉,自己是属于低阶层的人。那些较具影响力、在金钱上有较多贡献的人,即使不存在的时候,也比较容易被怀念。无论是在教会或社会当中,我总觉得好像只有我们这群人是孤独的。我们时常思考着,除了这一箩筐的遗憾之外,我还能为基督献上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