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基础,只有让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才能使其自我意识得到发展,心理素质得到提高。小学生的自我认识往往是在他人的指导下或是从他人的评价中获得的,开展评价活动就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增强学生学习独立性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基础,只有让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才能使其自我意识得到发展。心理素质得到提高。小学生的自我认识往往是在他人的指导下或是从他人的评价中获得的,开展评价活动就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增强学生学习独立性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人一辈子其实就是在做两件事——选择和拒绝。就像我们在做选择题时如果选择了B,同时也就拒绝了ACD其他的选项,当然我们只有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推敲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人生有许多事情更需要我们用心灵做出选择。  相似文献   

4.
康俊辉 《孔子研究》2023,(2):146-155+160
康德认为人只有感触的直觉而能获得知识,但并无关于智慧的直觉,故不能把握智慧。牟宗三与冯契则认为人具有关于智慧的直觉,能把握智慧。牟宗三由先验论的、价值的立场肯断道德意识,由之开出迥异于感触直觉的智的直觉,以摄物归心的方式把握存在,获得智慧。牟宗三这一思路缺乏客观实在的基础,其哲思与牟宗三消化康德哲学、恢复儒家心性论的哲学关怀是有内在联系的。冯契以实践唯物主义的立场,基于感触直觉与理性直觉的互动统一,在现象与自在之物的统一互动及天人交互作用中认识存在的统一原理与发展原理,即智慧,这与冯契融汇中西马及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的哲学关怀是内在关联的。  相似文献   

5.
超前思维是创造性思维,表现为对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作出科学预见;思维超前则指人们超越社会现实、脱离客观实际的设想。所以超前思维和思维超前在形式上相似,在本质上迥异。前者具有深刻性和连续性的思维品质;后者则以片断性和表面性为特征。前者的理想和预期目标是可以实现的;后者则以虚幻性为主要特征。前者是集中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相结合的创造性思维方式;后者则是无基础的发散,具有盲目性和盲动性的特点。前者符合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后者则具有形而上学和唯心论的特点。思维超前在我国现实生活中引起了一系列问题,如在社会发展阶段问题上,则是脱离国情,过高估计社会发展阶段,实行违反客观规律的“穷过渡”;反映在经济建设上则是违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过热”的  相似文献   

6.
情景预见是个体将自我投射到未来某个特定时间和地点预先体验可能发生的未来事件的一种能力。为了考察幼儿的自我投射能力在情景预见中的可能作用,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比较了从自己的视角和从他人视角完成情景预见任务时幼儿的表现。实验1选取236名3~5.5岁典型发展(Typically Developing,TD)幼儿,采用被试间设计发现,总体而言,幼儿为他人做预见优于为自己做预见。实验2采用被试内设计,在TD儿童身上验证了实验1的结果,同时发现,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为自己做预见与为他人做预见没有差异。综上,幼儿不成熟的自我投射能力会干扰其自我卷入的情景预见,而自我投射能力受损的ASD儿童则没有表现出这种影响。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理论必定有其逻辑方法,佛学作为一种理论学说当然也不例外。但是由于佛学理论广大精深,且宗派繁多,当然各宗所采用的逻辑方法也不能完全相同。反言之,正因各宗逻辑方法不同,所以才形成各宗哲学理论体系的差异,虽然在方法与体系上各宗存有差异,但各宗在本质上又有共同的基本精神,这就是都用辩证法。辩证法是万有的理念,当它呈现在主体人的精神上时,它就是一种辩证思维,作为一个能思的主体人,辩证思维就是其最高智能.只有在辩证思维中,主体与客体,能思与所思,心与物才能得到同一性解决。佛学的辩证思维是一种独特的辩…  相似文献   

8.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人满则骄,讲的是三种自然现象,又比喻的是为人处世的姿态,也是先辈留下的至理名言。大凡成功人士都说话留有余地,做事掌握分寸,交友注意距离,这就是一种哲学思维,关键在把握一个度。只有中和恭谦,虚怀若谷者,才能海纳百川,兼收并蓄,日积月累,不断迈向心灵的理想王国。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有人网上挂帖:"自古人生最忌  相似文献   

9.
通常我们所说的司法工作,一般指公安、检察机关的侦查、检察工作,法院的审判工作和律师的辩护工作。在这些司法工作中,司法工作者无论从事哪一项工作,都要依据法律,在把握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思考,然后才能对案件作出正确的断定,才能把工作做好。但是,如何把握事实,如何思考,如何作出断定?这就不仅要熟悉和运用各种法律知识,而且要学习和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而正确的思维方法就是逻辑。所以司法工作  相似文献   

10.
谢千秋 《心理学报》1964,9(3):58-65
青少年自我意識的发展,对道德品貭的培养有着重大的意义。意識到自己本身具有怎样的品貭,对自己的品质能作出正确的評价,乃是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条件。有关的研究表明,要少年評价自己的品貭,只能在同他人对照、比較的条件下才能办到。而这一对照、比較,正是他自我評价的一般标准。一个少年只有在认清了他人行动和品质时,才  相似文献   

11.
臧宏 《孔子研究》2019,(1):12-19
孔子的君子观念,主要可从四个方面入手加以考察和把握:一是通过对"君子"与"学""道""命"(天命)相连的辨析,可知"君子"不是一般的人,而是如孔子那样立志于学天道、知天命的人。二是通过对"君子"与"仁""义""礼""智"相连的辨析,可知"君子"是达"天德"的人,即"己心"与落入具体事物中的"天心"(仁义礼智)合一的人。三是通过对"君子"与"小人"对比起来的辨析,可知他们之间的区别不但表现为道德上的善与恶和社会地位上的高与低,更表现为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上的迥然不同,只有那种进行整体思维而又处在永恒觉悟过程中的人,才是真正的君子。四是通过对"君子"与"儒"相连的辨析,可知"君子儒"就是具有大思维、大觉悟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不会被"分别识"和各种妄念牵着鼻子走,才能对重大的历史事件和重要的历史人物作出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王新超   《心理科学进展》1991,9(2):43-49
管理是人的活动,通过他人的活动来完成管理的目的,其成败也就取决于做管理工作的人。由于人是一定文化所塑造的,其观念和行为必然具有某种文化的特征,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指出,组织的管理价值和实践正是反映了这些组织所处的社会文化。而且,随时间的变化和社会发展,这些管理价值和实践也必须产生相应的改变,只有这样才能使组织具有与先进的竞争者所具备的同等的  相似文献   

13.
科学认识的本质特征就是帮助人们预见未来事物的发展趋势。科学认识活动从现象深入到本质,正是要抓住事物发展的规律,然后按照事物的规律,预见事物的运动过程,使人类拥有主动权,避免有害的过程,利用对人类有利的过程,从而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这一个预见的过程反映在哲学上,就是认识往往超前于实践的原理。马克思主义认  相似文献   

14.
留点空白     
人与人在交往中应留点空白,为他人留点空白,才能友好相处;给自己留点空白,才会快乐度日。  相似文献   

15.
创新思维是国内外新兴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引起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江泽民主席曾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也强调提出了“提高开发创新能力”的任务.在当今激烈竞争的时代,国家的强盛,企业的兴旺,事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个人的友奋有为,都离不开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取得成功的根本.一个人,一个单位,一个社会团体,一个国家,乃至一个国际组织,只有具有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才能自立于世界之林,才能处于领先的地位.国内外的历史和大量事实证明:具有创新思维的民族才是一个强大的民族,否则,就是一个被外族欺凌压榨、受气挨打的弱族;具有创新思维的人物才称得上强者,不然的话,只能做一个庸庸碌碌、一事无成的弱者.创新思维的基本特性是其独创性.独创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受传统观念、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  相似文献   

16.
灵感,是经过长期探索和积累之后,突然获得问题解决的一种思维状态。灵感思维具有高度的创造力量:它使你骤然挣脱陈腐观念而产生新颖的设想;它使你不须经过细密的推理而直接领悟到事物的本质;它使你显出超常的智慧,一瞬间解开令人长期困惑的谜团。灵感让人感到神秘而又魅力无穷。许  相似文献   

17.
思维与想象都是人们较为复杂的心理过程。在歌唱艺术中最为重要的表现内容是作品的思想情感,必须依靠对歌词正确的理解,才能将其生动地表现出来。正确理解来自人们的思维活动,一个歌唱者,只有启动思维和想象,才能把握和领悟歌词内容,才能用歌声表现出语义的内容和思想情感,才能为欣赏者所接受,产生审美共鸣,因而歌唱中的这种思维和想象是每一个歌唱者所必须经历和完成的心理过程。人们在参与歌唱的实践当中,得到了感性知识经验的积累,经过概括、加工,形成了对声乐理解的概念。正确声音概念的形成是与思维、内耳听觉、感性知识分不开的。歌唱…  相似文献   

18.
在预防或克服自毁行为上,有一种障碍必须跨越,那就是你必须先能察觉内心推动你自取其败的力量。 1.求败的性格,有些人的性格天生就倾向子自取其败。他们一再地自陷于受欺压、被打击的绝境,而且一筹莫展。 2.自恋狂.妄自尊大,过于自负,自视过高的人,通常会一头撞入自毁之门。 3.情感幼椎,在工作场合扮小丑以引起他人的注意,如此很难得到他人的尊重。 4.求败的认知,缺乏自信,划地为牢,总认为自己会失败,内心有错误的预知失败的心理。 5.虚幻的期望,志大才疏,对自己的才能和潜力不能作出明智的估测,对自己要求过高,生活目标极不现实。  相似文献   

19.
德性对于人的兴盛是必不可少的。没有道德德性,我们就不能实现从动物性理智到实践推理的转变,其次不能继续有推理的实践;如果不发展某种程度的德性,我们就不能适当地关怀和教育他人。所以,德性必须首先获得,然后才能维持在推理的实践之中。最后,我们在成为实践推理之后,我们仍然需要他人的维护,这种需要同时也是一种对德性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人际交往中,总是伴随着种种心理因素,其中有些人对人际交往是起积极促进作用的,如对自我和他人的正确认知、开朗乐观的性格、宽容大度的胸怀等;有些人对人际交往是起阻碍作用的,如羞怯、猜测、孤独心理等。了解阻碍人际交往的心理因素产生的原因,并自觉消除这些心理障碍,才能有效地进行人际交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