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菩提一叶     
《佛教文化》1997,(2):6-9
佛问诸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在数日间。”佛言:“子未能为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在饭食间。”佛言:“子未能为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呼吸之间。”佛言:“善哉,子可谓为道者矣!”──《四十二章经》佛教信众最常讲的一句话,便是“了生死”。生死为何了?何谓了?如何了?却不是人人都能讲得明白的。先说生死的距离。佛陀连续问了三次,都是一个问题:“人命在几间?”也就是问从生到死有多远。只有答“呼吸之间”的才得到首肯。这种对生死距离的度量,确实充满了睿智。“三分气在…  相似文献   

2.
有个堪称经典的例子。 唯心论者鼓吹“上帝万能”,唯物论者立刻问了一句:“那么请问,上帝能造出一块连他自己也举不动的石头吗?“对方听了顿时汗颜。不是吗?如果造得出来而举不动,那么他就不万能;如果造不出来,那么他也不万能,无论造出与否皆不能为,岂不是不万能? 这也就是本文说的:以一问置论敌于死地! 那么,此种类似下棋一着“将”死的论辩方法有何特点? 答曰:(1)必须认清对方的逻辑错误,并准确找到对方的“漏洞”究竟在哪?(2)务必瞄准这一点,集中力量攻其“漏洞”。(3)必须设计出一个让对方不能回答或无法回…  相似文献   

3.
“恕”字在《论语》中一共出现了二次。《里仁篇》:“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卫灵公篇》:“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相似文献   

4.
少室山中,五乳峰下,雪花飘飞,山色皑皑。延王法师、阿德居士、沁平君者,烹雪品茗,聚会讲肆。法师居中,面色红润,阿德、沁平侧列,拳手掣笔,凝气净心,汲汲侍也。沁平君问:“何来少林功夫?”法师答:“参禅者也。少林寺者,禅宗祖庭也。”问:“二者系何?”答:“此乃显现少林功夫禅是。中国传统功夫入禅之精髓,成少林功夫也。禅书禅画,禅诗禅乐者同,故少林功夫又曰禅武也。”问:“何谓禅拳归一?”笑答:“君晓‘禅拳归一’,非低境界者!”沁平笑曰:“乃寺碑所书,不可外传也。”法师曰:“禅拳归一也。一而二,二而一,二…  相似文献   

5.
徐晓鸿 《天风》2018,(4):20-22
一天论第一 问曰:“人是何物作?” 有人问:“人是什么物质构成的?” 答曰:“有可见,无可见。何在作?何无作? 回答说“有可见(物质的一面),有不可见(非物质的一面)。哪些是被造的?哪些不是被造的?  相似文献   

6.
一、孔子正名思想的提出孔子的正名主张,显见于《论语·子路》:子路曰:“卫君待于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近也!奚为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阈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于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可见.子路与孔子问答,关乎卫君待子为政事。对此,还可从《论语·述而》中找到另一记载,此即于贡与孔子问答: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  相似文献   

7.
纠缠     
某公络腮胡子,每日用刀片刮胡须,脸上不留一点胡碴儿。有人问他何以如此,答曰:“胡须不让我露脸,我也不让它出头。”  相似文献   

8.
铁吾 《佛教文化》1994,(3):26-26
铁吾云:禅意本自烦恼 出,悟禅者当感谢烦恼。铁吾 过年穿旧衣,邻人怪之:“过 年耶?答曰:“旧衣裳”。年初 二去小饭馆吃拉面,邻人又 怪之:“新年耶?”答曰:“拉面”。铁吾心有烦恼,随意如此。而后静思得悟:这就是禅?违常理所思,独来独往也。多少年以前,铁吾尝遇一和尚化缘于浦东,问之事,答曰:“忘了。”问之年,答曰:“一岁。”初不解,复问:“为何是一岁?”答曰:“凡事从一始。”感其言之有理,牢记不忘。今年,铁吾又悟:人生不过一岁,一岁即一梦,人们以四季轮换算之是小算也。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笔者在北京参加了一次关于心灵拓展的培训。期间,训练师问学员;“自己家孩子最好,别人家的什么最好?”很多学员答道:“老婆!”训练师训活道:“嘴馋!难怪你们进步得慢,原来整天就瞅着别人家的媳妇!”接着郑重其事地告诉学员:“不是别人家媳妇最好,是别...  相似文献   

10.
孔子论管仲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论语·八佾》)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  相似文献   

11.
前人小品有一则笑话,说一位年轻和尚与两位儒生同船赶路,两位儒生大小都是有点功名在身的人物──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主流文化中人,自然一路意气风发、高谈阔论。小船不宽敞,那年轻和尚自觉地蜷缩起来,在一旁洗耳恭听。听着听着,他觉诧异,脱口请教:“听二位说,那尧舜竟是一人还是两人?”儒生答曰:“当然是一个人!”“那么──”,和尚又举出一位复姓(四字名)的历史人物,问道:“这是一个人吗?”儒生不屑一顾:“这都不明白?当然是两个人的名字啦!”年轻和尚笑起来,把脚舒舒服服伸展开来,道:“如此说来,且容小僧伸伸脚…  相似文献   

12.
信仰奉献获得———无花果树的启示雪鹰在我的记忆中,无花果只产在中东,且数量极少。九六年在新疆的一个维吾尔族朋友家的院子里,突然见到了它,只一棵。初见不知何物,便好奇地问:“这是什么树?”“这就是《圣经》上提及的无花果树。”同行的朋友答说。“噢!”由于...  相似文献   

13.
佛言祖语     
《法音》1998,(11)
问曰:“菩萨法以度一切众生为事,何以故闲坐林泽,静默山间,独善其身,弃舍众生?”答曰:“菩萨身虽远离众生,心常不舍,静处求定,获得实智慧以度一切。譬如服药将身,权息众务,气力平健,则修业如故。菩萨宴寂亦复如是,以禅定力服智慧药,得神通力,还在众生:或...  相似文献   

14.
夏夜梦游记     
夏末秋初,正所谓“凉生岸柳催残暑”的天气,周日一大清早,长河堂堂主料定今日闲来无事,把一壶绿茶沏上,搬了破旧沙发到“堂”口的丝瓜架子下坐定,手执闲书来看。正在消遣之际,忽有客来。不速之客往往是极熟之人,因此无需寒喧,便开门见山,云某处、某处、又某处,有盛世盛举,均盛况空前,可愿一同前往,一通云游。堂主答称,略染小恙,您自个儿去吧!客见状笑言,你个书呆子,今日外面的世界真精彩,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问何谓“精彩”?客曰:只拈出民谣八字就够。问哪种“八字”,客曰:“天天过年,夜夜新婚”,你懂么?堂…  相似文献   

15.
孟子论管仲     
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蹴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弗色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  相似文献   

16.
穆民应常做“讨白”定纪平众位朵斯提:色兰!《古兰经》谕示:"信士们啊!你们应全体向真主悔罪,以便你们成功"(24:31)。上述经文中提到的"悔罪",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做"讨白",或叫念"讨白"。那么,怎样做"讨白"呢?《古兰经》中的另几节经文指出:"...  相似文献   

17.
南人 《佛教文化》1997,(5):24-25
全球“温室效应”真地已经降临了么?这大约不算什么新鲜话题了。可是,一位又学佛又学很专业洋玩艺的青年朋友还是常对此撇嘴:什么“温室效应”?应该叫“火宅效应”!人这物种,就会造些文饰的词蒙自己!照他的说法,全球的温度平均上升哪怕一两度,北极万古不融的冰山立刻就要融化———他说:“那还是温室么?哥们,这不是火宅是什么?”这话有火气,但今夏北方的气候,可是比他的话要“火”得多,这倒是真的。好不容易,熬过了最初几轮热浪的煎熬,京城的报纸这才宣布,说是今年夏天乃184O年以来最热的一个夏天,我心说了,184O年算…  相似文献   

18.
穆民应常做“讨白”定纪平众位朵斯提:色兰!《古兰经》谕示:"信士们啊!你们应全体向真主悔罪,以便你们成功"(24:31)。上述经文中提到的"悔罪",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做"讨白",或叫念"讨白"。那么,怎样做"讨白"呢?《古兰经》中的另几节经文指出:"...  相似文献   

19.
自经读过这样一则排悟的故事:一名武土问某禅师:“真有天堂地狱吗?”“你是做什么的?”掸师问他。“我是一名武士。”他说。“什么?你是一名武土!”禅师叫道,“看你的样子,我还以为是个乞儿呢。”武生闻言大怒,欲抽剑发威,祥师说道:“地狱之门由此打开!”武上...  相似文献   

20.
老师在黑板写个“或”字,问:你们懂得它吗?全班都投以疑惑的眼光。一学生自言自语:简单的小学生问题,却用来问大学生!师:你懂得它吗?生不置可否。师:人们都轻视它,但每天都用上它。虽然不少时候用对了,但不时仍会产生误解。我们稍作分析,以后一辈子可省却许多麻烦。设甲、乙两句,如果甲真、乙假,那么,“甲或乙”是真呢?还是假呢?生:我从没上过逻辑课或读过这类书!师:也应该懂得啊!你刚好用上“或”呢!你有小弟弟吗。生:有。师:你曾否对他说过:明天我送你一支笔或一本书。生;当然有。师;那正好又是“甲或乙”。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