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生活中有一种“分享理论”说,它告诉我们给予是智慧这样的道理。当自己有6个苹果时,不要一个人独自享用,不妨分给他人5个,尽管自己暂时少吃了5个,但却得到了5人的热情和友好。也许事后你会得到一个橘子、一个桃子,你不仅尝到了6种不同风味的水果,还获得了5个朋友的友谊和好感,  相似文献   

2.
当你收到一位异性寄来“求爱信”,上面写着他(她)是多么喜欢你,希望能和你交个朋友,而且是不同一般的朋友时,你会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3.
他一再在他的一位朋友面前说:“没什么,我只不过是在这方面多下了点笨功夫罢了,你可是在很方面比我强多了。”“你要是想写,要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超过我的。” 这里说的“他”,是某地一位小有名气的作家,他跟他那位朋友说的,显然都是一种谦虚之言。既然是朋友,他当然知道怎么说才不致让朋友难受和难堪。见他发表的作品越来越多,同时在社会上受到的尊重也越来越多,有一天,那位朋友也就对他说:“我也准备写作了,你看,我能不能用三年时达到你这个水平 ?“这位作家怎么好说不能呢 ?” 三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这位作家的那位朋友,…  相似文献   

4.
常言道:“宴席上需要好酒,困难中需要挚友。”也许国人是受了孔老夫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感慨之影响,于是就有了“多个朋友多条路”,甚至勇于“为朋友两肋插刀”之类令人为之动容的“朋友情结”。  相似文献   

5.
所谓“人缘”,就是指同领导、群众、同事、朋友的关系。在中国这个特别讲求人际关系的社会里,人缘显然成了一个人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那么你的人缘怎么样呢?试试做一个小测试吧,相信会令你对自己做出一个客观的基本评价。测试题:1.你最近一次交朋友,是因为:A.他认为不得不结交;B.他们喜欢你;C.你发现这些朋友令人高兴、愉快。2.当你度假时,你是否:A.希望交到朋友,可是往往很难做到;B.喜欢独自一个人消磨时间;C.通常很容易就交到了朋友。3.你已经定下一个约会,可到时你却疲惫不堪,无法赴约。A.不赴约了,希望对方会谅解你;B.去赴约,但问…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在所有年龄阶段,恐惧对于每个人来说,几乎无处不在。你也许害怕老师走进教室;你也许害怕乘坐电梯;你也许总是担心你要退休;你也许害怕黑暗、疼痛、嘲笑、贫穷、孤独……;甚至你竟然害怕自己会获奖。事实上,恐惧是一种很有益的情感活动。当你遇到恐惧时,你的身体会发  相似文献   

7.
不要抱怨     
“结局好一切都好!”这是西班牙作者葛拉西安在他的《智慧书》中,给我们留下的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一个背负着货物到远方去交易的人,只有当他赚了大把大把的钱回来的时候,人们才会羡慕他的成功;而当他人在旅途,负重而行,艰难跋涉的时候,抱怨有什么用?因为抱怨除了招来别人的轻蔑,并不能招来人们对你的尊重。我的朋友,当你还背负着远大的理想、向着人生的伟大目标,跋涉于奋斗之途的时候,恐怕就连你自己也会觉得未来还只是一个未知数,人们又怎能知道你将会是一个人物呢?春秋战国时期的苏秦,抱着炽烈的梦想和一腔热血,初次游说…  相似文献   

8.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语言特色。“你长得很革命,”那是遥远的老话。很多时候,你的落伍与傻帽,往往就体现在语言上。当你走在街上,向一位姑娘问路时,如果还正儿八经地叫“同志……”她可能不会太热情地帮你的忙;要是换了个词“小姐……”她可能一下子变得温柔起来,详细地给你指明方向。●“策划人”’的词意,以前可能是“特务”、“反革命分子”、“搞阴谋诡计者”等。现在一般是指有创意的人、卖点子的人、做广告的人。当今表扬一个人很勤奋,他会将信将疑;说他聪明,他不反对;说他有“创意”,他会高兴地说“过奖”了!●“对不…  相似文献   

9.
据说日本人是世界上洗澡次数最多的人。早上洗澡提精神,工作时干劲十足;晚上泡澡消除疲劳,有助于睡眠,还可以洗去心中的不快,使人得到放松。洗澡除了能使机体得到水的冲刷、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外,还有更多也许你意识不到的作用。首先,当你走进浴室时,面对洁白的墙壁、浴具,且只有自己处于一处、没有任何干扰的空间时,你会有一种安全感。其次,当洁净的清水从头到脚浇过你的身体时,除了洁身去污外,还让人感到“心灵的净化,凡尘的离去”。欣赏裸露的身体同时,也许你会由衷感叹到“身外之物有何用,重要的是自己的身体与灵魂”。第三,在公共洗澡间…  相似文献   

10.
际与口才 我们常常羡慕一些人,这些人的人缘好,他们给人们带来的总是欢笑和愉快。可是有些人却相反,这些人总是显得形影相吊,落落寡合,人们都不愿意同他们打交道。 你的人缘怎么样?请试着回答下面15个由心理学家提出的问题。 1你最近一次交朋友,是因为: a.你发现这些朋友令人愉快、高兴:b.他们喜欢你;c.你认为不得不结交。 2.当你度假时,你是否: a.通常很容易就交到了朋友;b.喜欢独自一个人消磨时间;c.希望交到朋友,可是发现难以做到。 3.你已经与朋友约会,可是你却疲惫不堪,这时你会: a.不赴约了,…  相似文献   

11.
朋友     
事业上和生活中都不能没有朋友,要想朋友多并友谊长存,就必须用“真诚”做纽带,用“宽容”做桥梁,用“付出”为代价。朋友是你在愁风苦雨中行走时飘过来的一把伞,是你在暗夜  相似文献   

12.
正有一私交甚笃的朋友,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够用就好。在他看来,钱财乃身外之物,工作是谋生的手段,但并非生活的目标。工作时,兢兢业业,做好份内事;下了班或者节假日,则下下棋、钓钓鱼,或者做点感兴趣的事儿。当身边的人忙着累金积财时,朋友却活得特别轻松。够用就好,这话胜在一个“浅”字。将浅尝即止之心,来对待名利之争,便有了超然物外的洒脱。世事纷繁,有了这灵动之“浅”,便能从名利的泥沼中拔足,还自己一片云淡风轻,也就活得轻松自在了。处世需浅,但做人,则贵在“深”。别看朋友活得洒脱,却是个  相似文献   

13.
知音     
知音是良师,当你不幸时,她为你沉着导航,使你化险为夷;当你成功时,她给你敲起警钟,催你再接再厉。  相似文献   

14.
佛会知道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在摇摇欲坠中落下帷幕,我不得不加入下岗大军行列,幸亏在企业时结下了不少经商的朋友,没费什么功夫,就谋得了一份替朋友经营一家旅游纪念品专卖店的工作。我受宠若惊,其实跟这位朋友打的交道并不多,交情也不深,在我们企业,他只在我手中做了两笔不到十万元的生意,我高兴之余,心中不免不安,“这是不是有点不妥?”我对朋友说,“我们打交道时间并不长,你这样是不是有点……”我还是把心中疑虑跟朋友说了,毕竟先小人后君子好办事。“我相信你!”朋友拉着我的手,“我这人看人一向比较自信,你要有疑虑,我就跟你说个我很喜欢…  相似文献   

15.
也许这样的情形会在下午3点左右出现:你突然忘了一个常用单词的拼法,可待你要去查找词典时,却怎么也想不起将眼镜搁在何处。更糟的是,你竟然忘了下午还有一场与朋友的约会.人们的记忆为什么有时会这样背叛自己?对年长者来说它会是“老年痴呆症”的前兆吗?有什么方法可使记忆复现而历久不忘?首先需澄清的是,短暂的记忆丧失并不一定是“老年痴呆症”的信号,65-75岁之间的人大约只有4%一10%的人患这种病。事实上随着我们年岁增长,几乎每个人都会为遗忘所扰,过了35岁记忆力就开始走下坡路,不过,它的衰退是相当缓慢的,直到50岁…  相似文献   

16.
康先生信箱     
你好! 网友和笔友一样,是用心交流的朋友。你和“王子”的朋友关系,是存在于网络之中的,将这段友情引入生活,也许只有期望落差带来的失望,因为网上的“王子”不一定是生活中的“王子”哟。这正是你所  相似文献   

17.
当你初来乍到一个有陌生人的场合时,往往会觉得很难为情。你开始时甚至也许会出汗,感到恐慌、焦虑,越来越不知说什么好,直到离开此处才稍感浑身轻松些。 正是这样在任何有陌生人环境中,那种可能袭扰自身的强烈焦虑情绪,常被学者称之为“社交恐惧症”。此种情况能够在任何年龄中出现,但以在青春期出现者为最多。虽然无论男女皆可能罹患这种害羞病,但是男子的病情似乎比女性更要严重得多。 社交恐惧症的范围很广,从普通的胆怯到极其有害的偏执狂皆会造成诸如失眠、脸红、羞怯、呼吸困难、心跳加速和不由自主地逃跑等症状。 “害羞病”是恐怖性神经症的一种。常发  相似文献   

18.
吴正银 《天风》2003,(7):34-35
一位少年去拜访一位年长的智者。少年问:我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能给别人愉快的人呢?智者说:我送你四句话吧!第一句话是,“把自己当成别人”。少年回答:是不是说,在我感到痛苦和忧伤的时候,就把自己当成别人,这样就会减轻自己的痛苦;当我欣喜若狂时,把自己当成别人,那狂喜就会变得静如止水?智者微微含首;第二句话是,“把别人当成自己”。少年沉思片刻说:把别人当成自己,就可以真正地同情别人的不幸,理解别人的需求,并且在别人需要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帮助,对吗?智者以慈善的眼光应诺;继而说:第三句话是,“把别人当成别人”。少年接着说:这就是说,要充  相似文献   

19.
坚强的女人     
坚强的女人一生都会缺乏爱,坚强的女人常常会遭遇伤害,不要做坚强的女人。生活里,超强的韧性,不是女人的保护伞,而是女人的致命伤。因为你坚强,生活里你也许会多拥有一份关注,却肯定会缺少一份关爱;因为你坚强,生活里你也许会有不少朋友,但在你需要依靠的时候,你常常是举目  相似文献   

20.
一朋友的母亲病了,血样化验需要到几百里之外南京的一家医院。当我得知这个消息时,我忽然想,去的人是我该有多好。我忽然又为自己产生这个想法害怕,我害怕到那个城市,害怕真的见到他。在矛盾中我竟然看到了朋友几乎是乞求的眼神:“你能替我去吗,我这里实在离不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