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个地方遭灾了,国家开办粥厂赈灾,和坤去视察粥厂时随手抓了一把沙子撒在粥里,纪晓岚很生气地问和珅你这是干什么。和珅说,真正的灾民饥肠辘辘,是不会在乎粥里有沙子的,来蹭吃蹭喝的就不来了,这样才能让最困难的人活下来。纪晓岚看到了表象,和珅却看到了表象背后的深刻逻辑。  相似文献   

2.
所谓“离合拆字联”,就是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把文字或拆开或组合,巧妙地串联在有一定意义的语句之中。试辑录几副,并略作分析,与读者朋友共赏。其一纪晓岚与丁云和尚为棋友。纪晓岚去竹林找丁云,丁云不在,纪晓岚独坐廊下等候。很久,丁云才归,纪晓岚起身行礼,吟一联道:竹寺等僧归,双手拜四维罗汉;丁云一听,连忙还礼答道:月门闲客在,二山出大小尖峰。二人大笑,进屋下棋。不知不觉夜深,小沙弥便来报说寺门已经关闭。纪晓岚听此,已知小和尚是在下逐客令。不由触动才思,遂吟一联道:门内有才方是闭;纪晓岚此联大有雅兴未尽之意,所以才责怪小沙弥…  相似文献   

3.
清代文学家纪昀.丰晓岗.曾任《四库全书》总篡官,学识渊博.文思敏捷.平素喜欢吟诗作对与人戏谑。尤其是他运用抑扬修辞手法撰写的诗、联.语言非常幽默风趣。失将对方贬抑入地.令他大惊失色:接着笔锋陡然一转,又将对方褒扬上天,使他转想为喜、仿佛使人们欣赏到一幕幕滑稽生动的悲喜剧。.一天,纪晓岚正在书安里读书。有下人传进一张名片,说:“门外有衡阳太守刘朝玉拜见大人。”纪晓岚把客人请进,问:“你的公务部办完了吗?”刘朝玉欠身回答:对公务已办完了.明日便启程返回湖南。今日求见,一是辞行,二是请大人赐以墨宝.”…  相似文献   

4.
正纪晓岚是位对联高手,他的文学才华深得乾隆皇帝的赞赏。所以,乾隆经常用联句来考他,纪晓岚总是每问必答,对得天衣无缝。一次,乾隆逛京城,由纪晓岚陪着。他们路过一座东岳庙,在庙宇的旁边,有个地方戏台班子正在表演《西厢记》。《西厢记》是当时流行的一出名剧,所以观看的人很多。乾隆就借此吟出一联:东岳庙演西厢,南腔北调联语中,巧妙地嵌入了方位词"东""西""南""北"四个字,表达了较好的意境。  相似文献   

5.
《四库全书》主编纪晓岚被誉为清朝第一才子。世人盛传他聪明绝顶,机智过人,过目不忘,出口成章,断案如神。下面两个“一”的故事生动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巧妙运用推理的睿智和天才的思维。  相似文献   

6.
纪晓岚爱好猜谜,也喜欢出谜。传说有一年元宵节,纪晓岚在一对大灯笼上写了副字谜联:“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狸狼狗半边仿佛,即非家禽,又非野兽;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对东西南北一片模糊,虽是短品,亦是妙文。”黑白红黄都不是,那就是“青”,半边狐狸狼狗即为“犭”,合起来就是“猜”字,诗词论语上都有就为“言”字,四方模糊即是“迷”,合为“谜”。所以其谜底就是“猜谜”二字。此则谜联用语诙谐,对仗工整,隽永清新,且耐人咀嚼寻味。曾有个不求至道的僧人向纪晓岚索联,纪晓岚就为其撰联曰:“日落香残…  相似文献   

7.
纪晓岚自幼聪明过人,有一天,他和一帮孩童在街上玩耍,恰好府官乘轿经过。一不小心,他把球掷进了府官的轿内,正打在轿内府官的官帽上,府官大怒。孩童们见状吓得四处逃散,只有纪晓岚硬着头皮上前去讨球。  相似文献   

8.
康乾盛世大才子纪晓岚,学识渊博,朝野仰慕。他才思敏捷,锦心绣口,作诗属对是他的拿手好戏,颇得风流皇帝乾隆赏识。君臣二人常常结伴微服出游,吟诗作对,极为欢洽。  相似文献   

9.
正清朝大学士纪晓岚自幼聪明伶俐,才思敏捷。他的叔叔纪容雅对他特别疼爱,常在课余教他对对子,内容都是他所熟悉的人和事物,时间一长,屋内屋外的东西几乎都对到了。一天,他到叔叔家学对对子,叔叔一时想不起新题,就说:"你在屋内自己找吧,看有什么还未对过,就以什么为题。"纪晓岚找了好久,最后看到婶婶坐在炕上做针线活,小脚没有遮住,那双绣花鞋十分惹目,便指着说,只有这还未对过。  相似文献   

10.
知识本身往往枯燥乏味。但它一旦被巧妙入联,便会别具情趣,耐人寻味。数学知识联相传乾隆五十年(1785年),乾隆皇帝在乾清宫设"千叟宴",应邀赴宴者达3000余人,其中有一老叟141岁。乾隆皇帝便以此为题,与大学士纪晓岚对句。乾隆皇帝出上联: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纪晓岚思索片刻,当即对出下联: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上联说的是:按我国古代历法,60年为一花甲。"花甲重逢",即两个花甲,为120岁,"三七岁月",即三七为21岁。这样,120  相似文献   

11.
元代巴蜀易学学者王申子,其思想具有折中调和、兼容并包的特点,反映了当时儒道融通、朱陆合流的学术趋势。他一方面认同即物穷理,另一方面提出"觉即复"的观点,主张一念发动当下返善,强调"发明本心",具有较强的心学意味。王申子还提出"几学"来解释"觉即复",在"几学"视野下可见从《易传》到程朱再到王阳明的知行观之间存在较为明晰的逻辑线索。在"几学"背景之下,王申子提出"本无"的本体论和"诚敬"的工夫论。可以看出宋元儒家吸纳佛道来完善自身话语系统,从而在更高层次上向先秦儒学复归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一个人     
一个人,三个字,很有意味。它和两个人不同,两个人,就有了依靠,有了温暖,有了温度。三个人,就有了热闹,到一群人,就彻底热闹了。一个人,是寂寞的,是风景的,是丰子恺的那幅名作《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空灵的,只剩下一钩新月和冷掉的茶,而人,已经孤独于月下寂影里。  相似文献   

13.
纸上的花朵     
寻常的日子里,或者是在静谧的黄昏,或者是在悄然的雨夜,窗前独坐,我喜欢展开一卷书,默默地读着,此时,我是想让一颗心有所寄托。翻开的书页上,美丽的文字仿佛在纸上荡漾起了醉人的芬芳,让我流连不已。清朝大才子纪晓岚曾经感慨道“纸上云烟过眼多,半生心力坐销磨”,足见书的魅力之大,而纸上漫卷起的云烟,犹如盛开的花朵,着实让人喜爱。  相似文献   

14.
正在强权与暴力面前,没有人不畏惧它,所以出现"众人之唯唯"也就在所难免。然,一个人到底是要人"唯唯"之畏,还是要人"谔谔"之敬呢?不少人错误地以为别人马首是瞻的原因是自己英明,于是想尽一切办法,让别人怕他、惧他,以此凸显自己。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里记录了这样一个暴力鬼,它极尽所能,目的就是想让别人怕他。故事是这样记录的:老仆刘琪的妻弟独居一室,床在北窗下。夜半时觉得有只手在他身上抚摸,怀疑是小偷,惊醒细看,只见那  相似文献   

15.
杜光庭入蜀时间小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光庭入蜀时间小考王瑛杜光庭,字宾圣,浙江处州缙云人。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卒于后唐明宗长兴四年(933)。他自青年时代即已入蜀,入蜀后,受到王建父子的礼遇与眷宠。王建时,除授他为光禄大夫、尚书户部侍郎;王衍时,“以光庭为传真天师、崇真馆大学...  相似文献   

16.
<正>一、囚徒困境概述囚徒困境是非零和博弈中的一则经典范例,其描述的是一种特殊情境。在囚徒困境中,两个罪犯被分别关押在两个独立的牢房中,不能互相沟通或协调行动。检察官为两人提供了以下方案:如果两人都认罪,则每人得到5年刑期惩罚;如果两人都不认罪,则每人得到1年监禁的轻判;如果只有一个人认罪,则认罪者将被免于惩罚,而另一个人将被判10年监禁。如果两人都采取自私策略(即认罪),则会进入囚徒困境唯一稳定的“纳什均衡”,双方都得到5年的刑期。但若两人都能采取合作策略(即都不认罪),则双方都只需服刑1年,达到有效的协作(见图1)。  相似文献   

17.
凿井的启示     
前几天,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幅漫画:两人在沙漠中凿井,一个人急于求成,没挖多深就放弃了,于是在他的背后,留下许多小小的坑,却不见井水;另一人选择好一个地点,便埋头苦干,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洼清清的泉水终于在他眼前出现了……这似乎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缩...  相似文献   

18.
一次,两个人争夺一把雨伞,状子告到了按察司。依惯例,周新令两人分别说出雨伞的特征,结果两人所说,都很吻合,据此判断不出雨伞是谁的.对此,周新来了人“胡涂断案”,将雨伞劈成了两半。让他俩一人拿走一半。这样,这把雨伞就没有一点使用价值了。路上,一个人说;“我让你分一半雨伞钱给我,我将雨伞给你,你不听,现在咱俩谁也没有得到半点好处。”另一个人却气愤地回故道:“这把雨伞本来就是我的,凭什么分一半伞钱给你?”他俩的对话,都被周新派去跟踪的人听到了.于是,又将他们带到了公堂,重新审理此案,使雨伞的主人得到了…  相似文献   

19.
悖论,是基督教神学启示的重要思想方式。神学悖论包含着两层涵意:一、自相矛盾。这是指一个理论内部有两个互相对立的东西存在。二、似非而是。这是指一个与普遍见解相对立的反论,它意味着在一个理论的外部有一个对立东西的存在。神学悖论中貌似背理、实为至理的深刻内涵,能够使人感到心灵的震颤和精神的顿悟,并且促使人去深入地思考生存的意义问题。本文探讨了著名生存主义神学家保罗·蒂利希提出的耶稣是基督、逃避上帝、永恒的现在、祈祷、接受被接受五个神学悖论,分析了它们的理论内容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位朋友的故事。 他曾经刻骨铭心地恨过一个人。那时他12岁,父亲去世已经两年了,他和母亲相依为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