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分析近代生成我国的传统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文化背景的裂变入手,揭示了近代我国传统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的裂变是中西两种不同文化系统之间的冲突,并阐发了这种传统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的裂变对当代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实践理解论”论纲刘少杰理解是人类意识活动的本质,是展开于人类意识活动各种层面的总体性意识现象。无论在现有认识论还是在现有价值论或审美论中,都无法完整把握人类理解活动。因为现有认识论、价值论或审美论,都是以不同层面意识活动为对象的,在它们的范畴中只能把握到被划分开了的意识活动。“实践理解论”是突破现有认识论、价值论和审美论的界限,以马克思实践观点为基础,批判西方各种理解论,把理解当作实践去理解,试图从总体上把握人类理解活动的一种理论构想。一理解作为人类意识活动的本质,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生命本质和存在方式,理解中包藏了人生的秘密,理解始终是困扰哲学的难解之谜。不同时代的哲学对理解作出了不同的理解,建构了不同特点的理解论。首先形成理论体系的理解论,是洛克等人创建的、被后人称为“认识论”的近代理解论。近代理解论的本质特点是崇尚科学、效仿科学。具体说来,近代理解论以科学主义为主导精神,以自然科学为知识基础,以科学认知为理解的典范,以科学方法和科学理性为理解的原则与根据,以科学知识和科学真理为理解的追求与目的。根据近代理解论的这些特点,我认为,称之为“认识论”或“知识论”不如称之为“科学理解论”,因为后一个称谓不仅尊  相似文献   

3.
程朱的“格物说”与明清的实测之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朱的“格物说”具有道德论和认识论、人文道德精神和科学理性精神的双重意义。正因为它具有科学理性精神,所以不仅从人生价值取向上把明清大批士人从单纯的自身道德修养转向对外在世界及其“物理”的探讨,而且在方法论上也为明清古典科学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正确的认识路线。随着明清之际“西学东渐”和实学思潮的高涨,程朱的“格物说”在内容上吸收了“西学”成分,在格物方法上也吸取了西方近代科学“由数达理”的思维方法和注重实验的实测精神,使之成为中国古典科学与西方近代科学的衔接点。中国科学的发展,不只是借助于西方科学,同时也可以从程朱“格物说”中寻找到它的内在根据。  相似文献   

4.
最近,一些专家学者注意到,当前有种种迹象表明,基督教渗入我国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已经产生相当的影响。在海外某些组织出资支持的研究与出版物中,以扭曲历史事实而为基督教说好话、寻找理论根据居多。其显著特点之一是将科学与宗教拉上特殊关系,从学术上为基督教的扩张制造舆论,进而影响青年学子。搅乱视听。较为典型的观点是“宗教是科学之母”;“没有基督教就没有近代科学”;还有试图在神学与科学之间架起桥梁的,如“智能设计论”;更理论性一点的观点是认为“西方对神(真理)信仰与追求的土壤使得古希腊哲学中逻各斯(Logos)精神得以自由展现,从而形成了西方所特有的反思精神,成为中世纪西方科学发展的动力”等等,不一而足。现在我国正在高举科学发展观的旗帜,“科教兴国”成为基本国策之一,崇尚科学成为社会共识.广大民众对科学充满了信任。因此,现代西方某些基督教势力颠倒科学与宗教的正确关系,混淆是非,特别需要澄清。到底科学与宗教之间是什么关系,宗教在科学史上起到了什么作用,确实需要在事实上和理论上加以讨论。为此,中国无神论学会继2006年年会后再次召开了“科学与宗教”关系问题的小型研讨会。  相似文献   

5.
80年前的五四爱国运动,高扬爱国主义精神,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在我国近代历史上,写下了光荣与辉煌的一页。直至今天,五四运动所高扬的精神、高举的旗帜,仍然激励着...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与“非典”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科学精神,来理解其深刻而广泛的哲学内涵,它包括探索、求实、怀疑、合作、创新等精神,以及科学精神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重大意义,从而动员在全社会提倡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7.
科学精神与"杞人忧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火其  杨捷 《学海》2001,(6):107-109
本文重新审视了杞人忧天这一成语,探讨了在东西方文化的背景下,杞人忧天与自然科学的关系.中国传统对杞人忧天的否定态度,是中国古代缺乏科学精神,近代自然科学难以在中国产生的根本原因.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出发,为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应该学习和提倡杞人忧天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黄科安 《学海》2003,8(2):171-178
从词源的角度考察,“知识分子”一词乃是现代西方社会的产物。但作为一个群体,知识分子早在这个名称出现之前就已存在,并曾在人类文明史上发挥过重要的作用。然而,具有现代意义的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的知识阶层的崛起,确实是近代以后的事情。它与现代报刊、出版社、大学乃至研究机构等一套制度形武的出现密切相关。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群体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阶层,本文通过他们创作的随笔作品的解读,深入剖析他们的类别、行动模式以及所创造的知识形态,从而对其精神史做出新的定位和诠释。  相似文献   

9.
人类是会思维的动物。人类的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都是有目的的活动,都在人的思维的指导、控制和作用下进行的。对思维历史的了解,将更好地认识人类自身,认识人类的历史,更好地认识人类的精神创造的历史。具体地讲,了解人类思维的历史,将能更好地揭示科学、艺术、宗教、法律、哲学等的起源,更好地认识它们早期的特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关于科学活动的精神气质这个问题,美国著名科学社会学家R·K·默顿已经有过经典性的阐述。然而,默顿对科学活动的精神气质的阐述只停留在对科学活动的抽象的理解上,并没有真正揭示科学活动的精神气质。本文试图在剖析默顿的有关观点的基础上,把科学活动的精神气质视为~种奥林匹克精神的体现;这种精神既是推动现代科宇活动蓬勃发展的强大的精神动力,又是促进整个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的精神力量。在默顿那里,他把科学活动的行为规范称之为科学的精神气质。他说:“科学的精神气质是有感情情调的一套约束科学家的价值和规范的综合。这…  相似文献   

11.
伦理,对于中国哲学界是非常熟知的,科学伦理作为伦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并不陌生,但是何谓科学伦理精神,科学伦理精神的内在建构如何,以及科学伦理精神在中西方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历史中是如何契合而成,又是如何从深层次上对社会的前沿热点问题进行理论映射,对这一连串“如何”的回答,中外许多学者对此只言片语的论及可谓众多,传统意义上对科学伦理精神的解读不免限于通俗、单向度,正当理论界对此问题陷于或隐或显的论说时,陈爱华教授的新作———《科学与人文的契合?科学伦理精神历史生成》(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5月版)正式同广大读者见…  相似文献   

12.
科学精神是指人们在科学活动中形成的,体现于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中的一种观念、意识和态度。理性精神、实证精神、求真精神、批判精神构成了科学精神的核心内涵。与科学精神形成对比,人文精神是在人文认识活动中形成的一系列价值观念和态度。其核心是主张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重视对人类的无限关怀。“人文精神是医学科学的旗帜,……面对现代社会医学与人文的冲突及由此带来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必须高扬人文精神的旗帜,重新找回医学与人文亲和的‘蜜月’,建立两者之间和谐融合、共生互动的关系,让医学科学朝着人类希望的方向发展。”培养兼具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医学研究生是21世纪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医学发展中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现代医学发展中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首都医科大学(北京100054)董平王晓燕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探索世界奥秘活动中的两种观念、两种方法和两种价值体系,人类文明一切成果无一不是这两大精神的富集与结晶。医学科学技术的指称对象是人,因此在其发展中更应注...  相似文献   

14.
现实生活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长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马克思主义哲学该如何发展?这是摆在每一个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面前迫切需要解答的问题。而对这样一个问题的回答是无法脱离现时代的,或者说,必须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处时代的哲学基本精神的把握为前提。那么,把从马克思开始的现代哲学与近代哲学区别开来的基本精神或思维方式是什么呢?我们认为,从近代哲学到现代哲学,有一个哲学视野的根本置换,那就是由近代的科学世界观转向现代的生活世界观,或者说,是从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回归生活世界正是现代哲学的基本精神。2、在一定意义上,近现代哲学之间所发生的哲学视…  相似文献   

15.
弘扬科学精神是当前社会上各项活动中的一个时尚词。许多领导的讲话,传媒的报道和发表的文章,以至某些口号中常常离不开"科学精神"这个词语。中科院今年发表的《关于科学理念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西方哲学中,分析哲学运动被称作“这个时代最典型的精神风潮”。这场运动为哲学研究引入了“高度严格的标准”,它的主要特征在于“与理性精神和科学的结盟,并致力于推翻思辨的形而上学和消除哲学上的神秘性。在方法论上,它是与新的逻辑作为哲学洞见之来源相关联的,并且后来在哲学的语言转向之后与主要地和细致地关注语言及其用法相关联...  相似文献   

17.
一、关键是“崇尚”“崇尚科学”不等于“掌握科学”,不等于掌握了多少科学知识就光荣了,关键是“崇尚”二字。崇尚科学要求我们在努力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还应当用科学思想、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来对待学习上的、工作上的、社会关系中的各种问题,甚至在执政能力建设中也强调要“科学执政”。崇尚科学就应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应当“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就应当“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许多事实证明,有些掌握了科学知识的人,却缺乏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不注意按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来办事,影响很坏。因此“崇尚科学”这一…  相似文献   

18.
方法的变迁和科学发展的新方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然辩证法界讨论“李约瑟问题”自然延伸出这样的疑问:西方近代科学是唯一可能的科学吗?人们倾向于认为,迄今为止科学只有一种,它诞生于16、17世纪的西方,最后它属于全世界。但这不等于说不可以设想另一种科学。一、一种新科学:初步界定科学是演化着的,不同时期科学关注的对象、研究的主要内容、使用的工具等等是木同的。从伽利略、牛顿时代算起,近代科学已有300余年的历史。可以把这段科学称为“第一种科学”,它是一场声势浩大、充分展开了的人类理性活动,极大改变了世界格局。从本世纪70年代中叶算起,科学界和思想界又在酝酿…  相似文献   

19.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研究综述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人文精神”的讨论方兴未艾,而与之同为现代社会文化基础的“科学精神”也随之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现将讨论中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什么是科学精神一种观点认为:科学精神是人类认识自然、适应自然,以及变更自然活动的理想追求、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的集中表征,是人类认识自然活动及其成果的升华,是人类对这一特殊的社会存在在观念上的反映。另一种观点认为:所谓科学精神,就是人们在科学活动中所具备的意识和态度,是科学工作者所应有的信念、意志、气质、品质、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总和。科学精神包括六个方…  相似文献   

20.
科学精神是人类在长期的科学活动中逐渐形成和不断发展的一种主观精神状态。从狭义上讲,科学精神就是科学人所共有的价值观念之集中体现,是科学人立身处世的方式、态度以及原则,它是科学活动中的精神要素。从广义上讲,科学精神就是一种求真、求是、求新、求发展的社会行为与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