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塔利班的代表穆拉·哈桑·阿昆德星期三通过电话,从阿霞汗首都喀布尔告诉记者说:我们并不想和美国开战,我们决不会有这样的念头。但如果布什准备一定要这样干,我们决不会逃跑。在一定程度上,美国和巴基斯坦的官员都同意,塔利班实际上是美国培养起来的,当初他们为了驱逐苏联人而从情报、武装各方面支持这个伊斯兰极端组织。整个80 代美国人都同他们有密切的联系。 今天的塔利班除了在武器装备上处于劣势外,至少还有三个方面的优势:一、他们是在自己的工地上作战;二、他们的行动得到了阿拉伯世养至少十十倔人的支持;三、他们相信…  相似文献   

2.
习惯的力量     
一个人有着健康的身体,但是却穷得一无所有,原因是他有独到的养生之道却始终没有找到致富的诀窍,每一次投资都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3.
一个确切的历史事实是:黑格尔的逻辑学就是辩证法,后经马克思的改造,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恩格斯曾经使用过“辩证逻辑”这个概念,用它来称谓黑格尔的逻辑学。因此,辩证法与“辩证逻辑”一定关系密切。我国学术界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许多研究哲学的人都注重辩证法,而不怎么重视辩证逻辑;倒是逻辑界有一些人一直在研究辩证逻辑,但是他们却不注重辩证法。近年来,在我国辩证逻辑的研究中,除了依然像过去那样研究以外,出现两种比较显著的现象,一种是把辩证逻辑的研究纳入科学方法论的范围,甚至不再称其为辩证逻辑,…  相似文献   

4.
加利福尼亚医学院有一位教授曾对各行业的1500位杰出人物进行过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在他们中间存在着某些共同特征。这些特征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能从别人身上学到的。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能成为公司总裁或都能荣获奥林匹克奖牌。但它确实意味着我们都能学会创造更多的奇迹;这里有发挥最佳才能的七大秘诀: 1.让自己的生活丰富多采 那些有着卓越贡献的人们必定具有“A型”性格。他们忘我工作,常常把工作带回家,且工作至临睡之前。这些人一般会过早地达到事业的顶峰,然而又往往会很快地走向低谷或停滞不前。因为他们只…  相似文献   

5.
九种武器     
天真:天真的人接受着一次次的挫折与失望,但天真的人永远不会绝望,他们坚持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同时也拥有健全的自我。天真的人,有颗赤子的心,像星辰,永不坠落;像灯火,永不熄灭。  相似文献   

6.
可贵的300元     
周灵才 《天风》2008,(14):10-10
圣经记载:“耶稣有一次对银库坐着,看众人怎样投钱入库。有好些财主往里投了若干的钱。有一个穷寡妇来,往里投了两个小钱,就是一个大钱。耶稣叫门徒来,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穷寡妇投入库里的,比众人所投的更多。因为他们都是自己有余,拿出来投在里头;但这寡妇是自己不足,把她一切养生的都投上了。”  相似文献   

7.
人们总是倾向于用一流的描述形容自己,而对别人则用二流的描述。 男女拍拖,假使男的富有女的不富,一般人的评论必定是:“她当然喜欢他啦,人家这么有钱,她想嫁想得发烧了。”假使女的富有男的不富,一般议论便是:“决心要高攀了,娶了富女一切都对他有利。” 女人无姿色而身居高位,一般的看法是:“人长得这么难看,不拼命做事干什么?反正没男人追,工作当然勤快啦。”女人有姿色而获升职,众人又窃窃私语:“她怎会做事呀?多半是靠嗲老板嗲回来的,说不定还跟人……” 男人的女秘书丑怪,人家会说:“一定是他老婆挑的,此人是‘…  相似文献   

8.
《中国天主教》2008,(3):14-21
耶稣看到了群众,就上山去了;他坐下来,他的门徒们来到他身边。他开始教导他们说: “神贫的人是有福的,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哀恸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受安慰。”  相似文献   

9.
到底富人拥有什么特殊技能是那些天天省吃俭用、日日勤奋工作的上班族所欠缺的呢?富人何以能在一生中积累如此巨大的财富?有人曾经尝试用家世、创业、职业、学历、智商与努力程度等因素来解释他们致富的原因,似乎都失败了。其实,人们忽略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投资理财的能力。不同  相似文献   

10.
每个有良知的人,尤其是为人父母和为人师长者,都应尽到为亲为师的责任。以《古兰经》和圣训为准绳,关心教育子女和穆斯林青少年。循循善诱,引导他们好好做人,使他们在思想上得到提纯和升华。让他们和善良的人们接触,使他们懂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因为人生在世,社交往来难免不交朋友,然而选择什么样的人做朋友是非常重要的,穆圣说:“人易随友人之道,故应注意交结之人。”①又说:“与善人相交或与恶人相交,如同与贩麝香的人或与铁匠(拉风箱者)相交。贩麝香者,要么你受其惠赠,要么你买一点麝香,或嗅到香味;而铁…  相似文献   

11.
“认上主为天主的人民,真是有福。”(咏144:15)我们蒙天主召选,认识天主,信仰天主,是非常幸福的。围着信仰,“我们是天主的子女,是天主的继承者,是基督的同继承去,”(罗8:15-17)不过在全世界五十多亿人中,恭敬真天主的人还是少数,约占三分之一,尤其在我国,更是少得可怜,还不及总人口的百分之一。很多人没有认识天主,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人虽有意寻求天主,也学习过一些教理常识,但终为世俗所累,或为家族所不容,而未能领洗;有些人不接受天主教的道理,并非由于哲学上的原因,实在是因为他们的生活不符合天主的…  相似文献   

12.
笑的境界     
齐白石老先生有一座右铭:“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 人生于天地之间,有人称赞,就一定会有人诋毁。这就像天气一样,有晴就有阴,有阳光普照,就难免阴雨绵绵。这道理也许人人都懂,但真正像齐白石先生那样微微一笑,的确很不容易。  相似文献   

13.
哲思小语     
面向阳光,你就不会看到阴影。 没有人富有到可以不要别人的帮助,也没有人穷到不能在某方面给他人帮助。高峰只对攀登它而不是仰望它的人来说才有真正意义。顺其自然最贴近客观规律。.对什么都看不顺眼的人,疲劳的一定不仅仅是眼睛。人如果明了“祸福无常”这个道理,就不会因一时走运而得意忘形。  相似文献   

14.
哲思小语     
面向阳光,你就不会看到阴影。 没有人富有到可以不要别人的帮助,也没有人穷到不能在某方面给他人帮助。高峰只对攀登它而不是仰望它的人来说才有真正意义。顺其自然最贴近客观规律。.对什么都看不顺眼的人,疲劳的一定不仅仅是眼睛。人如果明了“祸福无常”这个道理,就不会因一时走运而得意忘形。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天主教》2006,(2):1-1
耶稣又向他们说:“人拿灯来,岂是为了放在斗底或床下吗?因为没有什么隐藏的事,不是为显露出来的;也没有隐密的事,不是为彰明出来的。谁若有耳听,听罢!耶稣又向他们说:“要留心你们所听的:  相似文献   

16.
何为天使?     
《中国天主教》2010,(4):41-42
此名在希伯来文及希腊文上,都有“使者”之意,我们称之为“天使”或“天神”。在圣经上多次提到他们。在一切古老的宗教中,都有他们的存在,是神人之间的中间受造物,亦被称为“天主的众子”或“天主的儿子”(创6:2;约1:6,2:1;咏29:1等),圣者,勇者,强者,高超者,忠仆,臣仆,至高者之子,天使,卫护之神等。  相似文献   

17.
夏新穗 《天风》2012,(7):25-27
在当时的社会都是有身份的人,他们也都听见了耶稣基督的福音,最终却没有选择接受救恩……那些听见福音,却拒绝没有接受的人,面对神未来的公义的审判,他们也是无话可说无可推诿的了。经文:可6:20;徒24:24-26,26:27-28神藉着他儿子耶稣基督所做成的救恩,是面向全人类的,但所读的这三处经文中提到的三个人,他们都听见了福音,却没有选择接受,与救恩失之交臂,令人扼腕叹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8.
战胜自卑     
长相有缺憾的人,很多人都因此有自卑感。这种自卑感,压抑了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上进心,甚而会影响人生一辈子。但是,有缺憾的人并不是一无所长、一事无成的傻子,有时,恰恰是沉重的自卑感压抑着他们,妨碍人的成功成才。如何正确对待自卑呢?首先,正确认识自卑,适度自卑并不是坏事。有点自卑感,你就不会计较应该属于你的报酬,帮你挣脱名疆利锁,你就会在较高层次上获得立身行事的自由,但问耕耘,莫问收获;有点自卑感,你感到比别人差,你就会有一种危机感、紧迫感;有点自卑感,你就会看见别人更多的长处,看到别人比自己强的地…  相似文献   

19.
关于饥渴     
读经:“饥渴慕义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饱跃”(玛5:6)。说起饥渴,使我想起一个故事:一个很有。。火的修士在他毕业后被分到一个堂口实习。一天本堂神父派他到一个村庄讲道,经过长途跋涉,拖着饥饿疲倦的身体走进一个很富有的教友家过夜。在临睡前,他在他的日记上写下一段非常乐观的记录:“这晚报迟了才到安村吴会长的家,经过一整天的步行旅程,我深感饥渴,疲倦至极。但晚饭很丰盛,有熏猪肘、炖排骨、清蒸鸡、酸鱼汤,还有许多青菜。在睡觉前我深感自己的福传使命是很清楚的,前景也是光明的,我感到我确实是蒙主召叫在做一项…  相似文献   

20.
现实往往是如此地出人意料,有时,人们对于越熟悉的东西反而越不理解。千百年来多少人都看到过物体的下落,但直到伽利略方发现了物体的下落速度与其重量无关;有人每天要数次登上同一个熟悉的楼梯,但却不一定知道它究竟有多少级台阶;同样,多少古生物地层工作每天都在进行着十分娴熟的生物地层对比工作,然而,如果细细追究起来,他们也不一定完全了解其对比的真实含义。近来,“穿时”之概念在各种论、专中被广泛采用,而且一直方兴未艾,但对其实质性的内涵又有多少人去深研细究呢?正如本书后面所讨论的那样,甚至连每个地质工作天天所见的极为熟悉的地层,也并非人人都能说出其所以然,以至于造成到目前为止人们在发表的论和专中也极难找到一个严格的定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