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界的重大发现总是推动科学前进的巨大动力。六十年代美国科学家斯佩里(R·W·Sperry)发现大脑的半球功能不对称的许多事实,即右半球在音乐、形象直觉上等存在优势,左半球在语言、书写、计算等功能上具有优势。这就是时下流行的右脑专司形象思维,左脑专司语言、逻辑思维的热闹话题。这个重要发现自然引起以大脑思维活动为对象的各门科学的密切关注,是合乎逻辑的。思维本质到底是什么?思维本质问题似乎已有定论。心理学教科书说:思维的本质是抽象。这可能是心理学界的共识。众所周知,大脑是思维器官,有抽象功能。因此,…  相似文献   

2.
20世纪末的研究证据显示,对Navon等级刺激的整体/局部加工中半球功能不对称效应发生在早期还是晚期阶段,研究者存在着争论。近期的电生理和功能成像研究资料表明,整体/局部加工的半球不对称效应可能是一个受到多种因素调节的复杂动态系统;早期信息表征的半球功能不对称效应可能主要受知觉因素的影响,而注意控制和反应冲突可能主要调节晚期知觉加工的半球功能不对称  相似文献   

3.
论题 罗杰·斯佩里教授的大脑功能理论是说左脑以理性逻辑分析和记忆等为优势半球;右脑以立体空间形象和音乐艺术为优势的半球,但是,至今尚未得到生物医学科学家报告找到理性逻辑和记忆神经细胞的消息,也未发现立体空间图像和音乐神经细胞的踪迹。看来大脑左右半球神经细胞并没有区别,难道同样的脑神经细胞真的会有功能优劣吗?否则,大脑各部分是不可能存在分工的功能。[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对大脑语言功能偏侧化的探索起始于早期对脑损伤病人的研究。现代脑影像学研究发现, 语言功能偏侧化涉及额叶、颞叶、扣带回、梭状回和辅助运动区等脑区。语言偏侧化与利手和静息态功能连接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右利手的语言优势位于左半球, 而左利手的则分布在左半球、右半球或两个半球; 语言功能偏侧化与利手系数、静息态半球内功能连接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 与半球间功能连接呈负相关, 并且语言功能偏侧化与静息态功能连接之间的关系在左右利手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总之, 大脑语言功能偏侧化、利手和静息态功能连接三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基于脑连接和遗传机制的研究将有望揭示出其底层的神经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创造性的生理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创造性的生理基础很复杂。关于创造性生理基础的研究集中在大脑皮质激活与脑半球不对称两个方面。研究发现,大脑皮质激活状态对创造性有影响,低水平的皮质激活,特别是低水平的前额叶激活,较有利于创造性.研究还发现,创造性和左右半球不对称活动有关,处于创造状态时,右半球相对要比左半球激活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6.
大脑两半球的功能不对称性是心理学中瞩目的课题。自1861年,法国的Broca发现人的语言区位于左半球之后,许多研究相继证明了大脑两半球的功能不对称性,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日趋深入,但是有关的研究大都是以脑损伤和裂脑人为研究对象的,即是在脑机能不全的条件下进行的。从脑疾患者和裂脑人身上所得出的研究结果对揭示脑的功能不对称性确实做出了贡献,但是科学家们更希望能在正常的生理状况下研究脑的功能不对称现象。因此,以反映脑的活动的生理相关物作为研究脑的不对称指标显示出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大脑中的句法加工模式是神经认知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而句法加工是否存在独立性一直是研究者争论较多的问题。有形态标记的英语等印欧语语言的句法可以通过形态变化表现, 而汉语不具备与印欧语有明确对应关系的形态变化, 因此汉语的句法变化几乎不能通过外在形态标记。通过3T场强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以汉语语义等值使动句为研究材料, 对不依赖形态变化来标记句法变化的汉语句法加工的独立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 大脑左侧额叶对于汉语句法加工具有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大脑左侧额叶中回的BA44区和额叶下回的BA47区都对汉语句法加工较为敏感, 这表明即使不通过形态改变来标记句法变化, 汉语句子加工中的句法加工仍然可以被分离, 句法独立性的加工主要由大脑左侧额叶中回及大脑左侧额叶下回等脑区承担, 大脑左侧颞叶并未参与汉语句法的独立性加工。  相似文献   

8.
等级图形加工半球偏侧化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往的研究显示,大脑对等级视觉信息的加工有半球偏侧化的现象,左半球有加工局部特征的优势,右半球有加工整体的优势。本研究采用2年级、4年级、6年级和成人4个年龄组的被试,对等级复合图形中的靶子做选择判断,通过单侧呈现来考察整体-局部加工的大脑功能偏侧化发展。结果发现反应时发展呈现从局部优先到整体优先的过程,半球偏侧化发展呈现从无偏侧化到左侧呈现较右侧呈现更强的整体优先。发展的转折点可能在4~6年级(约9岁~12岁)之间。  相似文献   

9.
蔡厚德 《心理科学》2008,31(6):1394-1397
采用半视野速示术对48名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进行词汇判别的语义启动实验,检查中一英双语者词汇语义通达可能存在的大脑功能偏侧化与合作效应.结果提示:(1)相对熟练的中一英双语者L1(中文)和L2(英文)均可直接通达一个共同的词汇语义概念表征系统,但L1可以通过两半球,而L2可能主要依赖于大脑右半球;(2)跨语言条件出现了半球间语义通达的合作优势效应.  相似文献   

10.
两耳分听歌曲时大脑两半球功能的非对称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乃怡 《心理学报》1984,17(1):78-81
一、问题 大量的科学实验与临床观察已经表明,人的大脑两半球不仅对躯体的活动有着交叉的控制,而且在某些高级神经活动的功能上也是有所侧重的。例如,对与言语有关的信息加工主要是左侧大脑半球的功能,而右侧大脑半球的损伤则将会导致对音乐旋律记忆的障碍。因此,应用分听技术,当两耳同时呈现不同的言语刺激时,由于大脑两半球功能的非对称性,对言语的识别主要是来自与言语中枢相反的一侧耳的信息,即表现为右耳的优  相似文献   

11.
成人的大脑左侧VWFA对正字法信息更敏感,而右侧FFA优先处理面孔信息。然而,这种偏侧化互补模式的发展机制还亟待阐明。神经元再利用假设认为,在文字阅读学习过程中,文字识别会与面孔表征在左侧FG竞争神经加工资源,导致文字识别出现VWFA的左侧化,并推动了面孔识别FFA的右侧化。分布式半球组织的观点提出了神经计算加工三原则,试图系统阐释文字与面孔偏侧化竞争性发展的多层次双向动态加工机制。近期,FG的结构分区与功能特征研究取得了一些新成果,并据此构建了一个文字与面孔识别的多维度计算加工模型。因此,有必要基于神经元再利用假设和分布式半球组织的观点,并结合FG的结构与功能特征和近期研究证据,以系统探讨文字与面孔识别的半球偏侧化互补模式竞争性发展的认知神经加工机制。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究文字与面孔竞争加工的皮层空间位置和功能神经组织学基础、汉字与面孔竞争的加工机制、面孔识别的右侧化发展机制以及数字和音符阅读学习导致大脑可塑性改变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高飞  蔡厚德 《心理科学进展》2013,21(7):1200-1212
胼胝体是哺乳动物脑内最大的白质结构,不仅可以在大脑两半球间传递信息,也能调节半球间的相互作用,“抑制模型”和“兴奋模型”是当前解释胼胝体调节机制的主要模型.前者假设,胼胝体对半球间的信息传递起抑制作用,表现为优势半球的功能增强,非优势半球的活动抑制,因而可以提高半球加工的独立性和功能不对称性;后者则认为,胼胝体对半球间信息传递起促进作用,导致两半球同时性活动,并增强其功能连接性,因而可以降低半球的功能不对称性,有利于半球间的信息共享与功能整合.近期的研究显示,胼胝体并不是一个结构与功能的单一体,而是包含了在空间与时间上既分离又互动的多通道信息加工复合体.抑制与兴奋信息可以通过胼胝体的不同空间通道以不同的速度在半球间进行传递,并受到任务计算类型与复杂性的调节,因此,胼胝体的抑制与兴奋的协同可以调节两半球的动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人体有许多对称性器官,如双手、双腿、双耳、双眼等。但其功能却往往并不一定呈现对称性,在我国,91%以上的人属于右利手,即在用手活动中,右手占优势,左手作辅助,0.23%的人则是左利手,即平时所说的“左撇子。”手的这种偏侧性一般容易看得出来,然而眼睛的偏侧性却往往难以觉察到。心理学家为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根据大脑两半球机能专门化的基本知识和《镶嵌图形测验》的特点,提出了关于场独立性个体与场依存性个体之间在大脑右半球机能专门化程度上存在着差异的假设,并预言在一侧半视野速示条件下,当要求被试以有利于大脑右半球专门化机能的方式来判断字母形体异同时,场独立性样组的左侧半视野反应时将显著短于场依存性样组的,同时前者的两个半侧视野间的反应时也会有显著差异。实验证实了预言,从而支持了上述假设。  相似文献   

15.
双语者脑的语言功能侧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语者大脑两半球对两种语言的机能测化不同,有一定的关系模式,并受多因素制约.实验心理学关于侧化研究的结论争议较大,临床神经心理学研究多认为两种语言均左侧优势.双语中大脑两半球是一个协同作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过去,研究大脑的神经生理学家对大脑的右半球曾有过某些偏见。由于大脑右半球没有语言和逻辑功能,曾把它看作是“劣势脑”、“沉默脑”,认为它只具有一些无关紧要的功能。然而,随着神经科学研究的发展,今天我们知道,右半球有着不同寻常的功能,它是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中心。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有所作为,必须注意开发自己的右脑。  相似文献   

17.
邓园  丁国盛  彭聃龄 《心理科学》2003,26(4):687-689
1 引言 探讨左前额叶的认知功能是目前脑成像研究的焦点之一。前额叶皮层占人类大脑的1/3。70年代初,鲁利亚提出大脑的三个机能系统时认为,额叶属于第三机能系统,负责编制行为程序,调节、控制行为,它对于完成很多高级认知加工,如计划、控制、问题解决等有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不断有研究发现,左侧前额叶还参与了许多和语言加工有关的活动,特别是额下回、Broca区等大脑区域被研究者进行了广泛地探讨。  相似文献   

18.
用半视野速示术对150名7—16岁右利手的中国儿童、少年进行表意文字(汉语单字及双字词)和表音文字(汉语拼音和英语单词)辨认的研究。发现:7—10岁的儿童对汉语单字、双字词及汉语拼音单词的辨认都是左半球优势;11—16岁儿童、少年除11—12岁组对汉语单字的辨认仍为左半球优势外,其它均为两半球均势,提示使用汉语的中国人在个体发育中大脑两半球的语言功能有一个变化发展过程,并会影响大脑两半球对表音文字辨认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根据音乐和语言的层级结构,从各个加工阶段出发,探讨音乐和语言的关系。具体而言,我们对已有的音乐与语言的元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音乐和语言在神经基础上的异同。结果表明,语音分析与音乐加工的重合发生在听觉—运动环路,与音程分析的重合节点在左侧中央前回,与结构分析的在左侧额盖区;语义分析与音乐加工的重合发生在核心环路,重合节点分别是左侧颞上回和左侧额下回(音程分析),以及右侧额下回(结构分析);句子分析和音乐知觉的重合发生在认知—情绪环路中的右侧脑岛。此结果暗示了音乐旋律分析与词义加工的关系可能是音乐语言共享神经基础的核心部分。同时,分别计算音乐两层级与语言簇的重合率发现,音程分析和语言加工重合更多,在大脑左侧有50%重合,而结构分析与语言加工重合较少,在大脑双侧分别只有7%和14%重合,暗示了在较为低层级的加工阶段,音乐和语言更可能存在共享的神经基础,而在更为高层级的加工阶段,二者更多地表现出各自独特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有结构复杂的大脑,大脑能生产出思想与语言,并指挥人的行动,也就是人类能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创造新世界。能人与愚人的区别,在于能人大脑能存储较多的来自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知识,且使知识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生成智慧。能人是智者,又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