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视别人     
纽约电话公司曾就电话对话做过一项调查,看在现实生活中哪个字使用频率最高,在500个电话对话中,“我”这个字使用了大约3950次。这说明,不管你是什么人,不管你实际状况如何,在内心中都是非常重视自己的。  相似文献   

2.
我的手机款式很旧了,早就想换了它,上个周末,跟妻子一起到手机店里看了看,转了几间店后,终于看上了一部,功能很多,外形不错,况且价钱还很便宜,只售600多元,我把它买了下来。在店主的指导下,我填写了有关资料,为了解手机的使用情况,店主还要求我留下联系电话。买了手机后,我跟妻子继续逛街,过了两三个小时,忽然接到了一个电话,竟然是那间手机店打来的。店主在电话里说:“先生,刚才你买手机时忘记拿一些配件,请你回来取它。”我想了想,觉得没有遗漏东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个读了让人热血沸腾的小故事:一个顾客走进一家汽车维修店,自称是某汽车运输公司的司机。“在我的帐单上多写点零件,我回公司报销后,有你一份好处”,他对店主说。但店主拒绝了这样的要求。顾客纠缠着:“我的生意不算小,会常来的,你肯定能赚很多钱!”店主再次告诉他这事无论如何也不会做。顾客气急败坏地嚷道:“谁都会这么干的,我看你是太傻了。”店主火了,他要那个顾客马上离开,到别处谈这种生意去。这时,顾客露出微笑并满怀敬佩地握住店主的手:“我就是那家运输公司的老板,我一直在寻找一个固定的、信得过的维修点…  相似文献   

4.
正雷·克罗克曾经是一名奶昔搅拌机的推销员,也做过销售经理。1954年,他去一家餐厅推销奶昔搅拌机时,发现这家餐厅生意非常火爆,这个街边小店每天排队的人都络绎不绝,很多人为了吃上一个牛肉饼,竟然心甘情愿地排队4个小时,这深深吸引了克罗克。经过观察,他发现这家店的服务效率特别高,客人刚刚点完餐,配好的餐就会出现  相似文献   

5.
一、这是一个“同情同情”的问题吗 1998年2月13日的《华东信息日报》报道了这样一件事:家住深圳园岭村的老张,去建行红岭办事处存了2万元钱。当时一切手续都办理妥当,业务员把电脑打印的存折给了老张。没想到第二天老张家来了两男一女。女的是头天的业务员,其中一个男的是市建行某办事处的黄主任。黄对老张说:“我们昨天少收了你1万元。”并以威胁的口吻说他有200%的证据。老张据理力争,详细说明了当时的情况。黄主任看来硬的不行,便改口说:“这都是业务员的责任,银行少钱是要业务员赔的,他是临时工,你就同情同情…  相似文献   

6.
周末,学长孙兄邀我去参观他的花园。我心生疑惑,欲要在电话里问个究竟,他还是那副老样子:到了你就知道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生命与恩赐     
光盐 《天风》2006,(23):28-29
上帝赐给每个人的才干都不尽相同,就看我们怎样去使用,用在哪里。这就是一个生命的问题。即使一个人的才干(恩赐)再小,但他的生命丰盛、成熟,他也会竭尽全力去完成好神的托付,这样,他在神面前所得的奖赏与大才干(恩赐)的人所得的奖赏是一样的。这里有一则故事,很是耐人寻味。说的是某教会有一位传道人,讲道很有恩赐,深受信徒好评。平常他骑自行车出入教会,也看出他很是朴素。一天,另一位牧者借他的自行车外出为教会办事,不慎将车丢失。牧者回教会向他表示歉意后,让他自己去买一辆新车回来报销。于是,这位传道人去一家店里选车。问过店主,要价300元,经过与店主一番讨价还价,店主慷慨让利40元。其实,从他一进门,店主就认出是教  相似文献   

8.
拒绝的技巧     
在日常交往中,你会发现有这样一种人.当别人有求于他时,不管自己是否有能力办到,总是行字挂在嘴边,到头来却因自己许了愿而不能兑现,结果失信于人。与其这样,倒不如当初该拒绝的拒绝。有的人就是不好意思拒绝别人,其实巧妙的拒绝不仅不会影响你与他人的关系,而且还会达到“办事不成情意在”的效果。那么,怎样才能使你的拒绝更恰当、更巧妙;收到满意效果?不妨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暗示法就是不直接地说“不”,而是采取间接的方式,让对方领会到已被拒绝。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曾在山东潍县做过县令。他刚直不阿,执法严明,…  相似文献   

9.
奇特的商店     
在纽约市有一个奇特的商店,在这里单身女子可以去选择一个丈夫。浏览一下这个商店,一共有六层楼,但经过每层楼你只能看一次,有一次选择机会,如果你不选择,你就错过了这次机会,你可以继续再向上一层楼走,去选择你的丈夫。  相似文献   

10.
一天,某汽车制造厂总裁收到一位汽车用户的抱怨信,信中写道:“总裁先生,这是我第二次给您写信。我不会责怪您没有答复我提出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实在太荒诞了。但它确是事实,我想再重述一次──我家一向有晚餐后吃冰淇淋的习惯。由于冰淇淋有许多种,所以当大家一致同意吃那一种时,我便被催促开车去商店购买。最近,我买了一辆贵厂出产的汽车。从此以后,去商店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每次我从商店买完香子兰冰淇淋回家时,汽车就起动不了;但我买其它种类的冰淇淋时,车子却起动得很好。不管这个问题有多么荒唐,我还是想让您知道…  相似文献   

11.
有新闻媒体报道,美国前总统小布什退位后经常孑然一身去附近的一家商店购物。有一天他奉夫人之命去那里买电池.一位店员友好地拍了一下他的肩膀,悄声对他说:“哎,朋友!你知道吗?你到这里来,常有人议论,说你很像前总统小布什。”小布什一耸肩膀不无幽默地一笑,说:“兄弟,我就是真正的小布什。”那店员先是一声“啊——”,既是惊愕又是疑惑,而后是俩人开心大笑。  相似文献   

12.
每当我打开手机通讯录时,"爸爸"二字就会出现在首位,可是,这个电话再也拨不通了,他在另一个世界,那个世界没有信号,只能猜想……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啊?父亲去了就不能回来吗?病躯倒下的那一刻,灵魂到天主台前受审判……我知道父亲还没有走远,点滴话语就在我的心怀:女儿,你叫李升,爸爸在圣母升天瞻礼给你领的洗,你要牢记这个日子,不要愧对自己的名字。孩子们都过来,请圣号念经……儿时我就会念《天主经》、《圣母经》,就知道天主创造天地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1962年,他出生于河南新乡。他有着平凡的童年,平凡的学生岁月,从河南师范大学化工专业毕业后,在商店工作过,还曾做过化工技术员,他参加工作的头两年也是平凡的。26岁时,他担任了一家小化工厂的厂长,开始了从平凡到不平凡的转变。这是家很小的化工  相似文献   

14.
心无罣碍     
曹禺先生去了。曹禺夫人李玉茹老师在电话中哽咽着告诉了这个消息,我竟有些不相信。1996年下半年他突然病重时,北京医院特地破例从其他医院请来专家借来最新的设备为他医治,以致死里逃生,让大家都松了口气。我是在他病重期间又探望了两次的,由于病房里无菌操作,探视者不能入内,所以只能站在门口望望,只能见到他仰卧在床上,医生护士在周围忙来忙去。听说他脱险后,我一直想再去看看他,谁知一拖拖过了中秋,又拖过了新年,他竟悄悄地、安祥地去了。与遗体告别的仪式我没有参加。此前,我到家中所设的灵堂前鞠了三躬。想起曹禺先生的…  相似文献   

15.
一次口干舌燥,进一小商店买一支冰棒,店主拿出冰棒,我一见道:“我不喜欢吃这一种,请麻烦你给我换另一种。”店主十分不高兴地嘟囔着:“就这五角钱的冰棒,还不够我开二次冰柜的电费。”冰棒是换了。但我心里非常不痛快,发誓以后再也不到这店买东西了。  相似文献   

16.
正凌晨2点,一个杭州外卖小哥在送外卖时被困在大厦电梯里。他向物业求助,顺便通知下一单的顾客,外卖要延误,等不及就退单。可是那位顾客狠狠地回复:那你就睡在电梯里吧。外卖小哥在电梯里被困了40分钟,出来后赶紧去派送。而此时,那个顾客竟然恶作剧地把小哥的电话、姓名全部公布到了网上,甚至恶言相向。尽管事情的结局是,他向外卖小哥道了歉,受到了舆论的谴责。同样是发生在外卖小哥身上,我也曾遇到过一件事。  相似文献   

17.
一物等一主     
任我住的那个生活小区,有一个小卖部,经营些日常生活用品,店主是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小卖部的店面不大,顾客零零星星,我也是买节电池换个灯炮的时候才偶尔去一下这个小店。店主是个善谈的人,每有顾客光临,总是热情地招呼,言谈又十分得体,常常有顾客喜欢和他聊上几句。  相似文献   

18.
复杂问语是指隐含着某种假定的问语,如别人发问:“你还干小偷吗?”这句问话中就隐含着一个假定:“你干过小偷”。如果你干过小偷,那么这个假定就是真实的;如果你没有干个小偷,那么这个假定就是不真实的。对于这个隐含着不真实假定的复杂问语,不管你回答“没干”还是“干过”,你都是小偷了。正因为复杂问语具有这个特点,所以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它,诱使别人落入他预设的圈套。也正因为复杂问语具有这个特点,有些人认为复杂问语不能用于办案之中,因为用于办案中就是一种违  相似文献   

19.
“也”是现代汉语中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副词,它的一个最常用的意义是表示两事相同声而这个“也”,如果使用得当,往往可以收到啻闻展赅的效果。青的侯,还使表达充满了幽默感。有这么一个小故事。小时候t乡的哥哥常宽自行车载我外出。他一台上车就以最高速度摔下陡峭的山路。我惊恐极了,曾天都紧闭眼请,不敢作声,唯恐地以后不载我去。二十年后,我们两日美同车驶下那条山跨,我问日冕:“你还记得我们常常范自行率猛冲下去吗?我当时惊慌得很,总是闭着眼请。”“什么?你也是?”哥昌惊得大声说。故事到此景然而止,而从这个似乎没有…  相似文献   

20.
京城涌动“讲座热”—这是今年报刊常见的报道。在这一热潮之中,有一个开办较早、独具一格的文化讲座,虽然从未有意去吸引新闻媒体的注意,但是却颇受人们的欢迎,这就是在故宫西侧的北长街27号院内,由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举办的“周末佛教文化讲座”。“请问,佛教文化研究所每周六的上午是否有佛教文化讲座?”作为讲座的具体负责人,我时常接到这样的电话,我答道:“是的。”“我可以来听吗?“可以。欢迎来听。”放下电话,我在想刚刚这番对话中所提及的“听”字,“听讲座”这没错,当初我不就是抱着这个想法来到北长街27号院想听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