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一、中国人对福的概念 “福”字在中国传统上代表着“好兆头”,更常以平安、快乐、欢笑、爱情和荣华富贵等,作为“幸福”的表达和描写。向来中国人对“福”字特别有亲切感,在喜庆贺词中常常出现福字的对联。  相似文献   

2.
从古至今,用对联做广告比比皆是,好的对联广告均别具匠心、生动有趣,充满睿意。有的告示语由于构思巧妙,富有创意,也让人称道。  相似文献   

3.
回文联,又称“倒顺联”、“卷帘对”,即上下联皆可倒读成文的对联,所谓“联成可倒读,倒读可成联”。它是我国对联修辞中的一朵奇葩。用这种形式写成的对联,既可顺读,也可倒读,不仅它的意思不变,而且颇具趣味。  相似文献   

4.
弥勒趣联     
弥勒趣联李诚南我国地广寺多,许多地方的寺院都塑有弥勒之像,这些塑像形态上笑容可掬,人见人爱。塑像两旁的对联各言其妙,各具春秋,让人读来浮想万千。这些对联除了描写弥勒的形态之外,有的托物寓理,教导人们待人接物应厚道宽容;有的对联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  相似文献   

5.
9月10日是我国的教师节,我国从古至今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在社会上流传着许多尊师对联故事,故事中的对联不仅妙趣横生,而且抒发了对教师的敬爱之情。  相似文献   

6.
9月10日是我国的教师节,我国从古至今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在社会上流传着许多尊师对联故事,故事中的对联不仅妙趣横生,而且抒发了对教师的敬爱之情。  相似文献   

7.
对联,是中国文化所特有的艺术形式。它的合时应景的内容,睿智巧妙的构思.千百年来,一直受到广大民众的欣赏与喜爱。不管是新春伊始,还是喜庆佳节,寿典大事,人们都以贴对联来增加喜庆气氛。即使是衷挽之际,人们也献上挽联,以示悼念。对联的这种长久而深远的影响,不仅仅来自它的内容或者写作中汉字的巧遣妙用,更来自于对联中显示出的高度的思维技巧。无论是作为一种文化形式,还是作为一种思维艺术,对联都值得人们认真研究,本文试举几联,略略论述其思维上的特点。一、以外在独特的形式表达特殊的内容:例①相传表世凯死后,有一…  相似文献   

8.
思想的花朵     
当我经历过热烈的爱情以后,我才发现,有时候,走进爱情是一种幸福,有时候走进爱情是一种痛苦。而当远离爱情的时候,爱情的花朵,更加艳丽,即便是痛苦,也像深谷的幽兰,散发着迷人的芬芳。  相似文献   

9.
正广告对联,顾名思义,既是广告又是对联。它具有广告的宣传作用,又符合对联的基本要求。因为对联的某本要求是对仗工整、平仄对立、音韵和谐、短小精悍、好读易记。所以自古以来,对联在广告宣传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获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现辑录几副广告对联,与诸君共品赏。聚来千亩雪;  相似文献   

10.
对联历史源远流长,极具民族特色,独步世界艺术之林。一些有胆有识的创新奇联不落俗套,出奇致胜,令人拍手叫绝。一、不对之对。按说对仗工整是对联的一项基本要求,必须遵守。可民国初年,一位知名学者偏偏不循常规,为袁世凯写了一副没有对仗的挽联:袁世凯“千古”中...  相似文献   

11.
对联,又称楹联,俗叫对子。它的基本要求是:上下两联字数要相等,意思要相对,平仄要协调,但每副对联的具体字数却不限制,长短不拘。对联的内容,多数是针对实际,有的放矢,对客观事物有所断定。从逻辑上讲,对联往往是联言判断。如大家非常熟悉的一副对联: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上联断定了“墙上芦苇”的性质,下联断定了“山间竹笋”的性质。上联下联各是一个支判断,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关系,上联下联两个支判断构成一个联言判断。有的对联内容,或者是夸张过头,或者是概念含混。这样的对联如果要看作联言判断,那是不恰当的联言判断。如峨眉山中一座古寺膳厅门口挂的那副对联。  相似文献   

12.
联对逢知己     
唐代诗人李群玉与杜牧是同时代的人,诗名并不显赫,但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对联圣手。  相似文献   

13.
我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友人送给他一个用紫檀木制成的砚盒,盒盖两侧刻有一副对联:  相似文献   

14.
雪联赏趣     
时入冬天,正是赏雪的好时节。此时,倘若细细品味一些嵌有“雪”字的对联,则更添几分情趣。  相似文献   

15.
杭州西湖畔的岳飞墓和岳王庙,有这样一副有名的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副对联褒贬分明,流传很广。还有一副有趣的对联。相传清朝乾隆年间,有位姓秦名涧泉的状元,游岳王坟,友人戏指他为秦桧的后裔,要他以此写一副对联。他提笔写道,‘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这副对联,从另一个角度唾弃奸贼,褒贬同样分明。  相似文献   

16.
罗西说:把爱情转化为亲情是最自欺欺人的说法。 三毛说:世界上难有永恒的爱情,世上绝对存在永恒不灭的亲情,一旦爱情化解为亲情,那份根基,才不是建筑在沙土上了。  相似文献   

17.
1.对联本应对字词、对情理,可是有一种对联,只对字词而不对情理,谓之“无情对”,如“高门桃李争荣日,中国荷兰比利时”。“高门”对“中国”;“桃李”、“荷兰”分别为两种植物;“争荣日”与“比利时”作为两个短语对得十分工整。又如“珍妃苹果脸,瑞士葡萄牙。”“士”与“妃”一  相似文献   

18.
爱情如死之坚强,娥妒如坟墓之残忍。 爱情所发的火焰,是最猛烈的火焰; 众水不能熄灭,洪水也不能淹没。 若有人想用财富换爱情,他必全然被藐视。 《圣经·旧约》雅歌8:6—7  相似文献   

19.
著名教师章闻,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曾自编一副包含十个知识点的对联给学生,并让学生自己翻阅工具书或上网查找对联所涉及的内容。不仅大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库存、拓宽了学习视野,还使学生养成勤于查阅、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其对联是:  相似文献   

20.
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佛教利用对联这种特殊的文化载体,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它的思想性、艺术性、功用性和观赏性,崇拜观音之风也在其中得以体现。如有一幅对联写道:万法皆空观自在,一尘不染见如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