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1=?     
1+1=?一般来说,1+1当然等于2。但是,这仅仅是抽象出来的一个数学答案,放进大千世界,你会发现并不尽然。 1、如果一滴水滴进另一滴水,它可能仍是一滴水,只是后来的一滴大一点罢了。如果是一对夫妇加一套住宅,它应该等于一个家庭。这些,是否可以认为 1+1仍等于 1? 2、如果是一根棍子和另一根棍子的组合。可以是“+”也可以是 11等,所以 1+1也可以是“10”也可以是“11”。“11”若代表一个2进制数,则等于3。 3、1+1如果是代表一个电子加一个正电子,抑或一个质子加一个反质子(到1964年差不…  相似文献   

2.
应聘效果好坏,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而应聘语言的巧妙运用,会使推销自我的成功机会大大增加。用人单位在面试求职者时,往往会很注重其思维敏锐性和心理承受力,培养良好的交际表达能力,因此掌握一些应试技巧已不容忽视。 郑州商贸城最大的外资商业零售企业丹尼斯百货,在某高校招聘时,主考官对参加面试的某学生干部发问,“你认为郑州最好的商贸企业是哪一家?”该生说,“郑州暂时还没有我最满意的商贸企业,不过等到丹尼斯正式开业时我可能会改变看法。”主考官一面笑着,又问道,“你爱看报吗?都关注些什么内容?”该生从容对答:“是的,我常看《郑州晚报》、《中原人才报》,特别留意报纸上的招聘信息,但从明天起我就不必要这么做了。”结果该生脱颖而出,被顺利聘为白领阶层,单位的人事主管评价他时说,“含蓄而又充满自信,对本单位持有很大希望,日后能胜任一些商贸洽谈。”  相似文献   

3.
在有些人眼中,他是一个非常可笑的人。 那天,他去一家公司应聘,听了他的话后,主考官笑得一下子几乎要滑到桌子底下。笑完了,这位主考官擦了擦眼泪,赶紧往老总们的办公室跑。很快就来了好几位老总。原来这位主考官不要独乐乐,而要与人分享众乐乐。主考官让他把刚才的话再说一遍。他说着,每一位老板都笑弯了腰……  相似文献   

4.
如果有人向你提出某个问题,你不好回答、不便回答甚或不想回答,但是情势又迫使你不能不答.那么,你该怎样回答?面对难题,你必须巧答。如此,方能维护你在交际中的尊严、成倍和形象。可是,怎样巧答呢?这就看你是否具有机智的思维和伶俐的口才了。这方面.古今中外不少智者的故事也许会给你启发,令你“茅塞顿开”的。一地球还能存在多久?”琼斯是英国的天文学家。有人问他:“地球还能存在多久/做为天文学家的琼斯对这个问题当然不能不答,但是,科学家要讲究实事求是,他无法用具体数字来回答。然而.琼斯毕竟是琼斯,他对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位父亲带着儿子去参观凡高故居,在看过那张小木床及裂了口子的皮鞋之后,儿子问父亲:“凡高不是位百万富翁吗?”父亲答:“凡高是位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第二年,这位父亲带儿子去丹麦,在安徒生的故居前,儿子又困惑地问:“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宫里吗?”父亲答:“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儿子,他就生活在这栋阁楼里。”  相似文献   

6.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位大学毕业生参加了一次就业应聘,她找到一个自己认为满意的单位,无奈应聘的人很多,她无法挤到前面,当然也就没有机会面对面地向主考官详细地陈述自己的特长。这时她面带微笑而又自信地大声嚷道:“这是我的档案资料,请过目。”主考官寻声望去,果见其与众不同,没有那种祈求和担心的神色,而更多的是一种爽朗和自信,于是记下名字,她也如愿以偿地参加应试和应聘。无独有偶,同样说的是一个大学毕业生小薛到广州某公司应聘,电话通知她面试地点安排在一家大宾馆的15楼。第二天,她提前来到这家宾馆,但让她吃惊的是,门前聚集着几…  相似文献   

7.
“问——答”是人们交流思想、科学发现、组织教学、新闻采访、论文答辩、治病问诊、获取信息的一种常见的思维方法。“问”与“答”中有逻辑,我们注重研究妙答中答案断定的逻辑方法,对于巧妙地回答问题有很大作用。“问”的语言表达形式是有疑而问的问句,“问”的本身不表达判断,但“问”总是与“答”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问”的答案却是判断,其语言表达形式一般情况下都是陈述句。凡答案都有所断定,或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本文就妙答中答案断定的逻辑方法作些探讨: 一、假言断定。所谓假言断定,它是用假言判断作出断定,即假定某某条件成立,然后引出一个结果。这是常见的一种妙答的逻辑方法。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要回答的问题是千奇百怪的,有时会遇  相似文献   

8.
美国一所中学的一位老师上课时出了一道题:“8减6等于2,8加6也等于2,有这种可能吗?请举例说明。”一位反应敏锐的男生站起来,有条不紊地回答说:“在数学上,8减6等于2是对的,8加6也等于2则是不可能的。一个不可能的问题作为可能被提出来,肯定有其合理的成分,所以8加6等于2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9.
在求职面试中,某些主考官往往一反常规,巧妙地设计一些别出心裁的题目,让受试者在不经意之间就将自己的思想、心理素质、业务和处世能力暴露无遗。这种独特的面试我们姑且称之为“另类面试”。如果遭遇“另类面试”,怎样才能巧妙过关,取得成功呢?下面介绍几个可供借鉴的点子:一、勿以善小而不为南方一家幼儿园公开招聘园长,由于待遇极优厚,报名者众多,其中不乏高学历者。在最后一轮面试中,考场在二楼,楼梯拐角处有个脏兮兮的小男孩儿,拖着鼻涕,站在那儿泪汪汪地等着什么。当众多的应聘者穿过长长的楼梯去面试时,只有一个叫雯…  相似文献   

10.
医疗证明     
“我是二本毕业生,花了家里几万块钱,读完大学,却发现人才市场上大学生满世界都是,部怨我们这一代人的命不好,一毕业就面临如此激烈的竞争。我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达是一位求职遇挫者面对职业指导老师说的话。指导老师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带他去参观他朋友开的培训公司。  相似文献   

11.
关于长相,大家普遍认为那是“天生父母养”的,是生来就如此的,但前美国总统林肯却不这样认为,他有自己独特的“不标准的正确答案”。一次,林肯亲自面试一位应聘者,却没有录用那个人。幕僚问  相似文献   

12.
有个堪称经典的例子。 唯心论者鼓吹“上帝万能”,唯物论者立刻问了一句:“那么请问,上帝能造出一块连他自己也举不动的石头吗?“对方听了顿时汗颜。不是吗?如果造得出来而举不动,那么他就不万能;如果造不出来,那么他也不万能,无论造出与否皆不能为,岂不是不万能? 这也就是本文说的:以一问置论敌于死地! 那么,此种类似下棋一着“将”死的论辩方法有何特点? 答曰:(1)必须认清对方的逻辑错误,并准确找到对方的“漏洞”究竟在哪?(2)务必瞄准这一点,集中力量攻其“漏洞”。(3)必须设计出一个让对方不能回答或无法回…  相似文献   

13.
直觉唤急智     
有一次,一位心理学家拜访爱因斯坦,问他:“您的头脑里记忆的是什么呢?”这位科学巨匠笑着回答:“我只记住了书本里没有的东西。”说的好!头脑是属于自己的,便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认识,自己的方法……我们的直觉,能够应付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突发的事情,正如一个成语表述的:急中生智。江泽民总书记同日本前首相宫泽会谈后,渡边外相试探地询问:“昨天怎么样?”总书记满脸微笑,用李清照的~句词作了回答:“绿肥红瘦”。言外之急是说中日关系日益发展,快到结果的时候了。曾任中国科大党委书记的刘吉,有一次同学生对话,请看记录…  相似文献   

14.
《天风》2014,(9):64-64
问:不久前遇到一位弟兄,深入交谈后他告诉我,他是同性恋者,他活在挣扎中,希望我能帮助他。我是一名刚毕业的青年传道,哪有这方面的经验?因此,想求教渊声同工,我当怎么办?小同工:季岗答:主内季同工,你好!同性恋问题在我国虽不像某些国家那样有公开的讨论,但这不等于在我们社会中包括教会内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宽容的力量     
我有个朋友,“文革”时曾是一个造反派小头目,批斗过许多人。前段时间,因公司破产他下岗了。在家呆了一段日子后,他又到一家私营企业去应聘,没想到主考官竟是他曾批斗过的一个老处长。朋友很尴尬地面试、笔试,最后满头大汗地出来,对录用不抱有一丝幻想。结果出来后...  相似文献   

16.
一日,几位俗家弟子向三个和尚提问题,甲:[近日我每日坐禅,自感收益颇多,但听一位师傅说必须每日三次,又有人说只可一次,究竟几次是对的呢?乙:[南城有位老太太,临终时有人听到空中有音乐,天上有祥云,这是不是真的呀?丙:“有人说灵山会上佛祖拿的是莲花,有的说是金色波罗花,究竟那一个对呢?:不和尚没有正面回答,胖、瘦二位让小和尚讲一个故事,小和尚说:一有*次*个叫上童子的向佛祖提出了许多问题,他问三世界是永恒的吗?世界有没有边际—灵魂与肉体是同一的吗?.…:佛祖拒绝回答这些问题,他对众弟子说:“假若有一…  相似文献   

17.
问号变句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教育情况,可以形象地形容为,幼儿园里叽叽喳喳。乱跑乱跳的,是一个个活泼的小问号;而中学高年级整齐的教室里被整齐的课桌分割成整齐的横排竖行的,却是一群静静的句号。曾有一位老师给高中的学生上课时,拿出一张纸,上面有一个红色的圆圈。他问学生:“这是什么?”静默了一会儿,有个学生回答道:“那是一个红色的圆圈。”班上其余同学也再没有给出其它的答案。老师非常遗憾地摇头叹道:“昨天我问幼儿园的小朋友同样的问题,他们有69种不同的回答!”这是个沉重的事实。怎么会越学越倒退呢?许多心理学家、教育家都认为,目…  相似文献   

18.
几年前在报刊上见到一条消息:一位外国记者问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你认为怎样的作家才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这位获奖者说,他回答不了这个问题,但能肯定一点,有一种作家一定得不到诺贝尔奖,那就是一心一意想获奖的作家。读了杨福生、赵兴太两位学者编著的《诺贝...  相似文献   

19.
芜沐 《天风》2023,(3):34-36
<正>某天,我与一位对教会颇为了解的朋友闲谈,他突然冒出一句话:“你们教会里的某些牧师,可真不像牧师。”说者无心,但是却一下子刺痛了作为牧师的我。于是我赶紧回答:“人看人,看的是外貌,上帝看的是内心。”说这话的时候,其实我内心的底气是有些不足的。果然,这位朋友立刻又补充了一句:“你说的似乎没错,不应该以外貌来衡量一个人。但是中国古语不也说‘诚于中,形于外’吗?  相似文献   

20.
1.好运从一支笔开始听好友讲过他到南方的首次求职经历。那天,他去了人才市场,遇上一家实力不错的公司招聘一名高级职员。应聘者云集,以至于他很久都只能呆在人群外围。正着急之时,他听到“哪位带了钢笔?借我用一下。”的叫声,那是钢笔出了故障的招聘人员在求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