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宗教是什么?在陈述我下述的真实感受之的,我愿毕恭毕敬地向所有善良正信的人们敬白一声:对于诸位来说,“宗教大市场”一类的说法是万分冒昧甚至有亵渎之嫌的,为此我得真诚地请求诸位鉴谅。对“宗教是什么”这个问题,众所周知,答案甚多。别的就暂且不提也罢,“宗教是一种文化”——这个在八十年代中由赵朴初暨钱学森二先生首倡的视点,乃是我和我的同事们迄今坚持的一个出发点,虽然这个“顽固不化”的立场越来越有被先进讥为“只有文化没有宗教”之类的危险,但此“文化”非彼“丈化”,我心自明,此“文化”二字有泰山之重,不容轻…  相似文献   

2.
春花秋月,流年似水,轮回的岁月周而复始。当你收到来自远方载满祝语的一方贺卡时,你就会油然地感到:圣诞佳节已悄然而至! 当这个节日来临之际,使我想到了三博士所献给神的礼物是黄金、乳香、没药。那么你我献上什么礼物呢?经上说:“我儿,要将你的心归我。”(箴23:26)主向我们所要的是我们的心,一颗从主而来的信心,因为它是圣灵的居所。(结36:26)  相似文献   

3.
彭圣佣 《天风》1994,(5):36-37
约翰福音4:20—24节,是主耶稣和撒玛利亚妇人讲论礼拜的事。在此我想谈谈对礼拜、聚会的程序和礼文的看法。 礼拜要不要有程序与礼文? 有人想,礼拜“要用心灵和诚实”,就不要程序和礼文了。况且保罗说过“在乎灵不在乎仪文”,所以就不要什么程序仪文了。犹太教的繁文缛礼我们要弃绝,但礼拜是敬拜神,敬拜神就一定要存敬畏的心和诚实的态度。敬拜神是杂乱无章好呢,还是有条不紊好呢?是随随便便、毫无规矩好呢,还是态度端庄严肃好呢?“  相似文献   

4.
<正>一次,孔子的弟子司马牛对孔子的另一弟子子夏哀叹道:“别人都有兄弟,就我没有。”子夏劝解他道:“君子虔敬认真地做事而不犯错,对人谦恭而有礼数,四海之内就都是兄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必担忧没有兄弟呢?”此对话记载于《论语·颜渊》。彼时,子夏的谈话说明了只要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以诚相待,以礼相对,就可以从不熟悉变得熟悉,  相似文献   

5.
善意的谎言     
老婆过生日,我实在想不出什么好送的,就买了一款新手机给她。虽然老婆口口声声说,她自己的手机还能用,不必花冤枉钱,可我从她的眼神中还是看得出,她喜欢那礼物。送礼圆满完成,可也留下一个小问题,老婆的旧手机怎么处理?我自己有手机,而如果把旧手机卖  相似文献   

6.
圣洁的祭品     
许多年以前,我才刚领洗。我去医院看望一位生病的神父。那时虽然对信仰认识还很浅,但也知道神父是不一般的人,他的学识和品行都令我非常敬仰。所以,在选择礼物上伤了好大的脑筋。送什么呢?最后选择了一盆刚刚盛开的洁白的菊花。当神父看到“它”时,心中的喜悦立时显露出来,就凭他那份喜悦,我相信,我的礼物胜过他所有的营养品。  相似文献   

7.
放下与执著     
几位老友,不常见面,见了面总劝我“放下”。放下什么呢?没说,继续劝我:“把一切都放下,人就不会生病。”我发现我有点儿狡猾了,明知那是句佛家经常的教诲,却佯装不知。佯装不知,是因为我心里着实有些不快。何致不快呢?从那劝导中我听出了一个逆推理:你所以多病,就因为你没放下。逆推理中又含了一条暗示:我为什么身体好呢?全都放下了。可谁料,一晚上,主张放下的几位却始终没放下几十年前的文革旧怨,那时谁把谁怎样了吧,谁和谁是一派的吧,谁表面如何其实不然呀等等。  相似文献   

8.
有一位电视公众人物,每天凌晨三点满脑子就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担心。她来寻求我的帮助时,我问她:“你都担心什么呢?” “有一百一十件呢。所有我应该做的,能够做的,或者必须做的,还有可能会出现的任何事情。一整天我都被担心困优着,晚上还会出现更大的忧虑.’ “发生过什么糟糕的事吗?” “没有。没出现过大的问题,但我还是担心,这使我精疲力竭。” 担心过度对成千上万的人来说是一种耗心费力。但并不是所有的担心都不好。有效的计划是以可预见的问题为基础的、你需要计划。但是担心过度是有害的,也是不必要的。过度的担心是一…  相似文献   

9.
富贵之心     
从小我就比较好胜,但资质平庸,无论怎么努力,都难以取得第一。 父亲发现我总是郁郁寡欢,追问原因。我信任父亲,于是把自己的想法和不快乐告诉了他。父亲抚摸着我的头,慈爱地说:“你是一个有志气的孩子,而且你确实努力了。但是得不得第一又有什么关系呢?第三名也很好呀!”“什么呀?得第三,多丢人!”我还是哭丧着脸,心里很不理解父亲的话。  相似文献   

10.
七年一闲田     
无言之时,朋友关切地问:“在想什幺呢?那么深沉。” 我摇摇头,仍是无言。 我能做什么?有什么值得深沉的呢?无非是发呆罢了。  相似文献   

11.
“天主的国相似什么?我要把它比做什么呢?它好似一粒芥子,人取来种在自己的园中,它才生长起来成了大树,天上的飞鸟都憩息在它的枝头上”,他又说;“我把天国比做什么呢?它相似酵母,女人取来藏在三斗面中,直到全部发酵。”(路13:18-21)芥子及酵母的比喻,玛窦及马尔谷至史均有记载,且在内容上大同小异,只是路加说种在‘’园中”,其他两位,则说种在“地里”而已。我们可以确认,这个比喻是耶稣传教生活的杰作,是他坐在船上向群众所讲的。事虽如此,但据初期教会的一位大圣师克里斯德莫(Chrysostomu到表示,耶稣讲这个比喻…  相似文献   

12.
<正>在一次感恩父母主题的心理课上,我和同学们分享了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突然有位同学说:“他们才不爱我呢!”我循声望去,看到他严肃略带愠气的脸庞,我知道他不是故意捣乱。于是,我说:“你愿意和我们说说吗?”他有点拘谨地说:“我知道爸爸妈妈对我也很好,我要什么就给买什么,可是根本不顾及我的感受,尤其是我爸,每说一次话,  相似文献   

13.
一、零星降示《古兰经》的哲理是什么?《古兰经》不是一次性地降示给穆圣,而是历经了23年。当《古兰经》零星降示的时候,麦加的多神教徒曾质疑这部经典为何没有一次性地降示。为此,真主降示了这段经文:“不信道者曾说:‘怎么不把全部《古兰经》一次降示他呢?’我那样零星地降示它,以便我凭它来坚定你的心,我逐渐降示它。”  相似文献   

14.
天下事不了了之 记者:有媒体称您为“佛商”,或者说是“钱眼见佛心”.您赞同吗? 曹德旺:“佛”是指大彻大悟,谁能做到大彻大悟呢?我做不到。如果成了佛,那肯定就不是商。  相似文献   

15.
蜗牛的悲剧     
蜗牛最近十分郁闷。 就是因为它非常慢的爬行速度——爬行比赛它总是最后一名。“这个丑可不能丢上一辈子吧!”蜗牛哭丧着脸自言自语,“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该怎么办才能改变呢?”  相似文献   

16.
解脱自己     
禅宗二祖慧可为了表示自己求佛的诚心,挥刀断臂,拜达摩为师。有一次,他向达摩祖师请求:“请老师为我安心。”达摩当即说道:“把心拿来。”慧可于是到处找心,最后只得向达摩说:“弟子找不到那颗心。”达摩于是开导他说:“如果能找到,那就不是你的心了,现在我已经帮你安好心了,你看到了吗?”慧可恍然大悟。  相似文献   

17.
明尧居士 《法音》2006,(12):19-24
疑情宗门下这一法,最重要的就是要“起疑情”。什么叫“疑情”呢?它是指我们对一桩事情不明了,不明了这桩事情究竟是什么东西,体现在禅宗这一法里面,就是禅宗历史上诸多的公案。过去祖师也讲:父母未生前,如何是我本来面目?我未生以前,究竟哪一个是我本来面目呢?自己知道不知道?不知道。不知道,这就是一个疑情。也有祖师提“狗子无佛性”。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为什么“狗子无佛性”呢?大家就可以从这里入手,去参究它。这就是从那个你不明白的地方去起疑情。明万历年间以后,念佛的人就多了。念佛的人多了以后,就提出一个“念佛是谁?”——我明明…  相似文献   

18.
选择宽容     
唐代宗大历二年的一天,大将郭子仪的儿子郭暧与妻子开平公主吵架。冲动的郭暧口出狂言:“你倚仗你父亲是皇帝,就觉得有什么了不起吗?我父亲还不愿意当皇帝呢!”  相似文献   

19.
校园拾趣     
结果挨揍 上数学课,老师问亮亮:“比如:你哥哥有七个苹果,你拿了他五个,结果是什么?” 亮亮:“别说拿他五个,就拿他两个,非揍我一顿不可。 高音与低音 上音乐课,老师问涛涛:“什么是男高音?什么是男低音?” 涛涛:“我爸爸训手下时,是男高音,跟领导汇报时是男低音。” 视听反应 老师问强强:“下雨时,为什么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呢?” 强强:“因为眼睛在前边,耳朵在后边。” 电话号码 老师问莉莉:“大诗人李白名字后边(701—762)这是什么数字?” 莉莉:“这是李白家的电话号码。” 无家可归 教授问学生:“…  相似文献   

20.
旅途闲话     
莫子 《佛教文化》1997,(6):20-21
甲:人生烦恼都因贪、瞑、痴!我想,贪只要认识到无常,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可以克制;痴只要亲近善知识明白事理也可以明白。推独我的烦恼是天生性格所致,没有办法。乙:你有什么烦恼呢?甲:我不贪名利,愿为他人多做功德;也肯努力学习,使自己读书明理,但是瞑心难抑,与人相处不易,实在烦恼啊!乙:你认为你没有贪、痴的毛病吗?甲:不能说没有,但不是主要的。乙:(摇头)不对吧,要知道瞑心的根源还是贪与痴呀!甲:我不同意,你说说理由看。乙:好,你在什么情况下会起瞑心呢?甲:随时随地都会。乙:(笑)为什么事呢?甲:现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