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医学的目的是增进人的健康,当今医疗技术主义和医疗市场在诱惑医学超越固有疆界。医疗行业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社会公众利益最大化是医疗卫生服务的基本目标。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医疗卫生服务具有无私利他的道德责任和追求利益的需求,医疗市场中的利他行为包括无私利他与为己利他,为病人最大利益着想是医护专业最根本的道德规范与责任。  相似文献   

2.
医学的目的是增进人的健康,当今医疗技术主义和医疗市场在诱惑医学超越固有疆界.医疗行业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社会公众利益最大化是医疗卫生服务的基本目标.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医疗卫生服务具有无私利他的道德责任和追求利益的需求,医疗市场中的利他行为包括无私利他与为己利他,为病人最大利益着想是医护专业最根本的道德规范与责任.  相似文献   

3.
为医学"会诊”-当代医学的主要缺憾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现代医学发展迅速,方兴未艾,由于技术主义抬头,认识局限与医学发展水平的制约。出现某些缺憾性倾向。主要有:破足的医学、分裂的医学。被动的医学、治标的医学、人性淡漠的医学、不公正的医学等。在对上述进行分析与评论的基础上,对医疗服务变革真挚进行了预测与展望。  相似文献   

4.
医学目的,服务模式与医疗危机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当代西方学者称之为的“医疗危机”,是指当代医学及其服务的现实和未来走向与社会公众所期待的矛盾。医疗卫生服务的现状满足不了人民的健康需求,我们的卫生服务模式不符合第二次卫生革命面临的实际,以及市场经济的客观环境及技术主义的思潮,是造成这种危机的深层原因。将医学服务转移到谋求包括健康人群与患病人群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提高生命质量、促进身心健康基点上来,并相应地调整教育、科研的具体目标,是摆脱危机的最好选择。  相似文献   

5.
论发展我国社区医学服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提出发展社区医学服务是医疗卫生服务模式的一次变革。认为发展社区医学服务是适应人类疾病谱和死亡谱的变化,是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和医学模式改变的需要。作者提出社区医学服务的概念的目的是强调这种新的服务模式是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咨询和卫生服务为一体的全方位的全程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6.
针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发表的《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评价与建议》提出的卫生改革带来“问题的根源在于商业化、市场化的走向违背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提出“医疗服务商品”、“医疗服务市场”的存在是客观的,并通过反驳《评价与建议》提出的四对矛盾,提出“医疗服务商品”、“医疗服务市场”的存在也是必然的,最后分析了所谓“卫生改革失败”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7.
不同伦理范式对医疗服务成本控制过程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运用经济伦理学及管理伦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结合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行业性质及特点,选择出现实可行的医疗服务成本控制过程的伦理范式.使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在医疗服务成本控制过程中,从成本控制标准的确定、成本控制方法及途径的选择到成本控制结果的分析及考评等环节融入相关伦理内涵.使医疗服务成本控制更好地遵循恰当的伦理范式,更好地履行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宗旨和职责.  相似文献   

8.
针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发表的<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评价与建议>提出的卫生改革带来"问题的根源在于商业化、市场化的走向违背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提出"医疗服务商品"、"医疗服务市场"的存在是客观的,并通过反驳<评价与建议>提出的四对矛盾,提出"医疗服务商品"、"医疗服务市场"的存在也是必然的,最后分析了所谓"卫生改革失败"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9.
整合医学在具体的医疗改革、医疗模式上有两个维度,即要对患者全程关爱,医院-社区-家庭的医疗服务做到无缝隙链接;要实现多学科的有效沟通、统一结合.以现代心血管疾病诊疗模式为例,提出要更好地落实医学整合/全程关爱,一定要团队协作、共同决策、进行医疗服务整合.借鉴国外较为理想的整合医学模式,提出要实现整合医疗/全程关爱的八项基本要求;医学人文进临床,要坚持三个不变和三个转变.总之,医学整合/全程关爱才能体现医学人文的核心价值观,是实现医学目的的必由之路,是当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方向和医学教育、医疗服务模式的改革需求.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医疗卫生服务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谱、疾病谱的变化,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向医疗卫生保健事业提出了挑战。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与全民医疗保险、预防医学的振兴与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与完善是医疗卫生保健服务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