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笔三则     
秤杆、重物和秤锤当秤锤“走”到一定长度时,重物和秤锤就平衡了。而秤锤稍一“越轨”,固有的平衡就没有了。秤杆会高高翘起或深深低垂。人们心理的不平衡正是一种  相似文献   

2.
林志华 《天风》2010,(4):8-9
<正>经文:何7:8机翼平衡,飞机才能飞得高、飞得远;教会生活也当力求平衡才能让你的属灵生命高飞。在我们教会生活中,许多问题有它的两面,而且相辅相成。片面强调其中的一面,而忽略了另一面,就会产生矛盾,产生问题。在构建"和谐教堂"的活动中,我们必须遵循属灵的原则,即在教会的各种关系中,保持一种平衡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平衡人生     
《天风》2015,(7)
<正>人被造来到这个世界,上帝便要求我们学习"平衡"。于是,处在婴儿时期的我们,爬行手脚并用,蹒跚学步更是颤颤巍巍,好在上帝给了我们"平衡"的能力。作为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平衡有时是智商的体现,有时又是情商的表达,有时更需要"灵商"(暂且称之为"灵性商数")的参与,然而高度的平衡则需多"商"合力。平衡不是静止,而是在动态中追求相对的稳定。平衡之简单可见杠杆原理,平衡之复杂则为循环原则。没有平衡,船只、车辆行驶途中就不可能一帆风顺、一路  相似文献   

4.
“平衡”是一个广泛的哲学范畴,正确认识它的特性对于理论和实践无疑具有重要意义。现实的平衡都有其两重性,即具有暂时性和永恒性。我们知道,客观事物不仅具有现实形态,而且具有历史形态。平衡则是事物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现实事物的平衡总是具体的平衡,不论这种平衡在绝对的时间的意义上存在多久,最终必然会被事物本身的矛盾的激化所打破。因此,就平衡的现实性而言,它总是暂时的、相对的。另一方面,平衡作为不平衡的对立物,它又是永恒的。即使一定平衡被破坏,还会有一种新的平衡加以取代,而在更深刻的层次上还会存在另一种平衡状态。因此,就平衡的历史存在(亦即历史性)说来,它又是永恒的、绝对的。无论从平衡同不平衡并存或者与不平衡交替存在说来都是这样。我认  相似文献   

5.
平衡     
平衡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智术。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都讲究平衡艺术;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讲究平衡智术。小到家庭,大到国家,都时时需要平衡优化;小到城镇,大到宇宙,都  相似文献   

6.
对平衡范畴应在更广泛的意义上理解,即不仅有量的相等意义上的平衡和量的一定比例的保持上的平衡,而且还有结构平衡,指事物结构内部各种因素、各个部分之间互相适应和协调,互相补充。平衡的这两种表现:量的平衡和结构平衡,相互制约,相互规定。平衡是矛盾的暂时的相对的统一,这个哲学概括揭示了平衡的本质,说明了平衡的存在具有客观普遍性,也指出了平衡的相对性。平衡和不平衡既互相对立,又互为前提、互为中介、互相包含,平衡以不平衡的存在为前提和中介才能得到实现。平衡的历史作用有两重性,在矛盾的衰亡阶段之前,平衡是矛盾存在发展的要求和条件;当矛盾进入衰亡阶段后,平衡维护旧矛盾统一体,起阻碍前进的保守作用。因此,对待平衡的态度也应有两重性,该促进平衡时就做促进平衡的工作,该打破平衡时就致力于打破平衡,不能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7.
正生活中,有两种人。一种人,得不到的东西是最好的,是胸口的朱砂痣,心底的白月光。另一种人,得到的东西才是最好的,弱水三千,取回的那一瓢才是真谛。第一种人在乎的是精神上的审美,第二种人更在乎生活上的审美,究竟哪种更好?说不清,于是就冒出个词来:中庸。就是在这两种审美间寻找一种平衡——精神与物质间的平衡,欲望与克制间的平衡。只是中庸这东西,像端一碗盛满的水,谁都有端洒的时候。  相似文献   

8.
皮亚杰把认知发展过程分析成同质的和连续的平衡过程,这种平衡过程导致异质的和非连续的平衡状态。所谓平衡状态就是皮亚杰的“结构”概念所意指的东西。平衡概念所涉及的不是关于发展的任何特殊阶段,而是关于从一种状态到一种状态的转变。从根本上讲,处于平衡状态的系统,就作用于这个系统的力或在系统之内的力来说,是具有某种均衡或稳定的系统。不具有维持平衡状态的任何机制的系统,可能是非常短命的。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政治哲学有自己独特的方法论原则吗?针对这一问题,有两种回应十分流行,它们分别是以分析法和反思平衡法来重新解释马克思的政治哲学(特别是正义原则)。但这两种回应都忽视了如下问题:其一,分析法和反思平衡法本身并非是可靠的,前者甚至不一定适用于规范性命题(包括涵盖政治原则的各类命题),后者并非真正的平衡;其二,马克思政治哲学的自身特点要求一种敏于事实(总体性事实)的方法,而这种方法与分析法和反思平衡法有着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正>"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经文:来11:1、6;提后1:12;雅2:14-26"生命在于平衡",首先是与环境平衡;其次是营养平衡;再次是对立平衡;复次是动静平衡;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心理平衡。同样道理,基督徒的信仰也要平衡,如果失去平衡的话,就会出毛病,小则导致我们不能有健康的灵性生活,大则影响我们与上帝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钟奇自从收到那张100元的假币之后,心里就很不平衡,决心把它花出去。他去过百货商场,但没敢拿出来,他见售货员既年轻又机敏,每收一张大票,就在眼前仔细辨认;他跑进服装商店,但兜了一圈也出来了,因见收钱的柜台上放着一台验钞机。难道就这样认了不成?他在大街上边走边想办法。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有一种看法认为,运动的相对平衡就是矛盾的暂时的相对统一。其实平衡与矛盾的暂时的相对统一,是两个不同的哲学范畴,它们之间虽有一定的联系,但并不是等同的。如果把这两个不同的范畴等同起来,就会在理论上引起混乱,在实际工作中  相似文献   

13.
许:从应用研究的角度来说,奇点问题具有很现实的意义。因为系统演化在奇点附近,只要花费很少的控制成本,就能取得很大的控制效果,特别是能调控系统使它朝有利于我们的方向演化。湛:系统演化到奇点,既是一种危险,又是一种机遇,既有失败的可能,又有胜利的希望。对奇点的研究,有助于作出新的决策。许:从系统观点看决策,当系统处在平衡态或离平衡态不远的非平衡稳态时,常规性决策尚能应付,而当系统进入第三态即远离平衡的非平衡稳态时,就要求作出创造性、开拓性的决策,尤其进入奇点附近,更是决策的关键时刻,预测、决策的重要性才能充分体现出  相似文献   

14.
合唱是一种团队活动,是集体成员共同参与的一种声乐表演艺术。合唱的声部区分明显,要求高音和低音相互配合协调,各个声部之间是一种内在融合的关系,这就对合唱的共性提出了要求。合唱训练中的共性训练非常重要,一般而言,根据混声合唱和同声合唱的特点,注重发声、音色、咬文吐字和整体平衡方面的共性训练,实现合唱艺术的协调之美。  相似文献   

15.
论动态稳定     
目前,人类认识在两方面取得了共识:一方面,认识到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另一方面,认识到了可持续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并提出稳定是压倒一切的主题。现在的问题是,对稳定主要是从平衡方面去理解:经济稳定就是经济平衡,自然稳定就是生态平衡等。实际上这仍然是一种静态的稳定,这种平衡的稳定是没有活力的,因而是同进化和发展的目标正相矛盾的。本文则指出,具有活力的稳定是一种非平衡的稳定,其在本质上是一种动态稳定,其同进化和发展的目标正相一致。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卫生观论纲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和谐社会卫生观是在卫生事业的发展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卫生事业与社会;卫生事业内部子系统;卫生政策主体与客体处于一种互动共生的观念.和谐社会卫生观的基本内涵是:有序、平衡、协调、良性运行与发展.和谐社会卫生观既是一种世界观,也是一种方法论.在卫生领域,是一种卫生观.  相似文献   

17.
心理平衡术     
人是脆弱的,常常会出现喜怒哀乐;生活是复杂的,时时都有甜酸苦辣。于是,不平衡的心理时常影响我们的健康。因为我们无法避免来自外界的刺激和完全抑制自身的条件反射,这就给我们的性情修炼增加了一个任务——学会心理平衡。  相似文献   

18.
认识系统演化的方法姜璐,王德胜,于秀彬分析系统的平衡与非平衡的两个方面不仅会加深对系统的了解,而且可以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平衡和非平衡的很多特点是有普遍意义的,在科学研究方法论上可以指导一般的研究。(1)实际客观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们都包含有平衡、非平衡两个方面的性质,我们所观察到的系统的平衡或非平衡的特点只是系统平衡与非平衡相互作用在不同时刻的表现。系统的平衡与非平衡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会相互转化,系统的平衡与非平衡相互作用是系统演化各种形式及多种稳定存在的状态出现的原因。我们分析系统的演化,分析系统的动力学行为,就必须分析系统的平衡与非平衡的特点,而且平衡、非平衡是不可分的,必须从整体上统一认识它们。(2)人们认识系统总是从平衡开始,认识系统的平衡相互作用,再讨论系统的非平衡特点。非平衡才能使系统演化,平衡仅是非平衡的一种特殊情况。(3)系统的复杂性不仅表现在组成系统的子系统是复杂的,子系统的组成是分层次的,而且也表现在系统内相互作用平衡与非平衡是复杂的。在分析平衡性质时,要找出非平衡的部分,指出平衡的变化趋势,在分析非平衡性质时,要找出平衡部分,使问题化简,这是研究方法上平衡与非平衡的统一。(4)  相似文献   

19.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文化系统中较为复杂的一支.在中国上古时代,阴阳五行原是两个并列的哲学概念,几乎可用以概括天地自然和社会人事的一切.阴阳观念作为中国古人哲学思辩的结晶,最先主要体现在&;lt;周易&;gt;和&;lt;老子&;gt;中,用以解释自然、社会人事的变化发展规律.五行观念也是中国古人最早对自然万物的一种哲理思辩的抽象概括,认为木火土金水五行,原来是构成天地万物的五种基本物质,它们各有其性,彼此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其运动变化就构成了瞬息万变而又协调平衡的物质世界.两者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来源,并非一开始就是融通合参地加以运用的.……  相似文献   

20.
《哲学动态》对此作了报导。在近年来的《周易》研究中,对于《周易》思维方式的特点,有的学者曾用现代概念,加以概括,认为“动态平衡”乃是《周易》思维方式特点之一。①我们在这里用“分而变的循环”概括《周易》的这种特点,比起“动态平衡”的概括,也许更贴近《周易》,更容易理解。事实上,“动态平衡”之动,在《周易》那里就是具体的“分而变”;没有“分而变”,也就没有动。而“动态平衡”之平衡,就是“循环”,平衡体现在“循环”之中;没有“循环”,也就没有平衡。一、关于《周易》之“分而变”如果承认《周易》为象、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