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隋代大儒王通的政治思想进路源自家传易学的"乘时通变"思想,展现于其具体方面则有不同表现。在宗教观上,王通秉持儒学在政治思想领域中的主导地位,同时又肯定了佛道二教在教化民心方面的补充作用,提出"三教可一"说;在制度论上,他舍弃玄远的"二帝三王"旧说,提出取法文献记载完备、参考价值更大的"两汉之制",尊奉"七制之主"的观点;在民族观上,他恰当应对民族大融合的现实状况,抛开"夷夏之辨"的偏见,以能行仁政善治者为天命所归,认可少数民族汉化政权的正当性。王通的思想,是大分裂时代结束,隋唐大一统创建之时,儒学自身发展变革以顺应时代要求而产生的新的理论高峰。  相似文献   

2.
魏衍华 《现代哲学》2011,(5):104-107
汉代以来,人们逐渐接受《韩非子·显学》所谓战国儒学为"世之显学"的说法。限于文献记载的阙如,此时儒学发展及"传布"的真实状况并不为后世所认知,甚至遭到疑古学者的质疑。汉墓文献、平山三器、郭店简以及上博简等新出土文献的大量面世,为重估战国儒学乃至先秦思想提供了新的契机。此类新出土文献不仅反映了战国中晚期儒学的发展高度,而且展现了此时儒学传播的大致地域范围。  相似文献   

3.
儒学发展到隋唐时期,受到了佛教和道家思想的强烈冲击,尤其是李唐统治者的重佛崇道政策,更加剧了儒学的衰微。两宋时期,这一态势亦没有减弱迹象。如何复兴儒学成为儒家知识分子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把意识形态的发展走向推到了十字路口。一、三教合流与两宋禅风的弥漫先秦儒学经过两汉经学的发展阶段,原有的理论特质受到销蚀,尤其是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新道家———玄学的洗涤,开始呈现衰微之态。到隋唐时期,这一趋势仍未得到遏制,这便引起了儒家思想卫道者的警觉。改造传统儒学、重新焕发儒学之精神,成为儒家知识分子的使命。鉴于传统儒学思辨…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先秦儒学与宋代理学在"性"与"情"以及"人物性同异"等问题上的差异,是韩国儒学史上"四七之辩"与"湖洛论争"的根源。从"四七之辩"和"湖洛论争"来看,有些重要的问题在中国儒学中没有展开讨论,而在韩国儒学中却得以深入展开。这其中除了韩国儒学受到中国儒学的思想影响外,又凸显了韩国儒学之思维缜密、追求哲理之贯通的特点。而在韩国儒学的特点中,我们反过来又可见中韩儒学在义理结构、思想发展上的逻辑相通处。  相似文献   

5.
论隋文帝与隋代的儒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中国封建社会的儒学,从魏晋南北朝的衰颓中发展宏大起来,隋代是一个很重要的恢复和发展阶段。所以,史学界长期以来否定隋文帝对儒学发展的作用,实非中肯之论。其实,处在隋代这一继往开来,承上启下的历史时期的隋文帝,与儒学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他在执政期间对繁荣儒学做了不少的贡献。可以说,儒学在隋唐时期一改消沉局面,再度振兴于  相似文献   

6.
中国佛教宗派的创立,既是汉魏以来中国佛教发展的必然,也与隋唐社会环境和帝王的三教政策密切相关,它是隋唐多元文化格局中与儒佛道三教关系下中国佛教发展的新成果。对于中国佛教宗派如何评价,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例如作为印度佛教中国化的成果,其主流思想如来藏佛性论是否背离了真正的佛教?本文认为,契理与契机是佛教中国化的基本原则。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中国佛教藉着怎样的文化载体,其随机教化的方便与印度是否一样,而在于其根本的宗旨与佛陀创教的本怀是否一致。中国佛教宗派的理论具有儒学化、道学化的特色,但并不能由此而否定或不承认其对印度佛教的继承及与之根本上的一致。中国佛教的儒道化色彩,并不影响中国佛教仍然是"佛教"。  相似文献   

7.
隋唐儒家哲学思想的变化趋势,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隋唐时期正是中国儒家哲学承前启后、推陈出新的过渡阶段,旧的天人感应论和谶纬迷信的哲学形式受到了比较集中的批判;一个与旧哲学有较大差别的新哲学正在酝酿、萌芽之中,一批儒家哲学家为改造旧哲学、建立新哲学而探索和奋斗着。宋朝理学作为儒学的新的思想形式的产生,与隋唐儒家哲学的演化,是有联系的。  相似文献   

8.
"批判的新儒学"极为注重汲取船山思想,提出当代新儒学的发展当走"回到船山"的路。它对船山思想的重视体现在三个方面:重气、重实存主体、提倡道德发展论。作为对台湾后牟宗三时代儒学发展的一种批判性的思想,它肯定儒学的未来发展要走出道德形而上、开启社会实践、回归生活世界,同时注意到了现代新儒学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沟通和对话。  相似文献   

9.
《原道》2015,(4)
<正>一、不死鸟的传奇:儒学与中华文化的历史和新生冯友兰先生早年写《中国哲学史》曾把两干多年的中国哲学发展史划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这个划分自有冯先生的道理,然而确实也容易抹杀宋明新儒学之"新"的特殊性。基于两干多年儒学发展史的考量,笔者这里尝试提出一种三分法。我认为可以把先秦以孔孟为代表的原始儒学及两汉魏晋南北朝,甚至隋唐的儒学看作是一个大的阶段,这个阶段可以称为六经儒学时期,而从中晚唐到宋元明  相似文献   

10.
第三代新儒家对儒学的诠释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代新儒家在儒学诠释与创新中做出了超迈前贤的成就,代表了现代新儒学发展的四个新趋向:儒学本位坚持下的思想多元化的倾向;对知识论的注重与方法论的自觉,彰显"道问学"的转向;凸显批判精神和对话意识;批判"现代性"与"后现代"的儒学重建方向的肯定.与此同时,其思想也存在着内在的紧张.  相似文献   

11.
郭文 《孔子研究》2011,(3):65-73
杜维明教授的"文明对话"思想作为其理论上的一大创见,与其"儒学创新"活动密切相关.他通过深究文明对话与"儒学第三期发展"之关系,论证了儒学若要走出现代性的理论与实践困境,一种多元开放的、对话的文化交流态度必不可少.杜维明认为,当代所涌现出的全球文明对话思潮尤其对现代儒学的自我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更为儒家文明传统的现...  相似文献   

12.
卢兴 《中国哲学史》2012,(3):124-129
牟宗三将"实践"观念作为其对传统儒学诠释和阐发的核心内容,不仅着重揭示了"实践"在儒家哲学体系中的基础地位,而且将这一观念作为儒学超越康德哲学的重要标志。在牟氏自身所建构的哲学体系中,"道德实践"赋予"本心"活动性内涵,确证了"智的直觉"必然呈现。从儒家思想发展的内在理路来看,牟宗三哲学继承并发挥了传统儒家思想中道德实践观念的"超越向度",而对"现实向度"重视不足,因此造成了其实践观念的思辨化倾向。从儒学学术形态的现代演进来看,牟宗三哲学的理论旨趣、思想资源和话语方式都不同于传统儒学,这种对于"实践"观念思辨化的理解方式有其深刻的主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13.
正自孔孟肇始,如何构建理想的道德化政治秩序成为儒学致力探讨的一大主题,并形成了儒家特有的"德政"思想。传统儒家德政思想内涵丰富,对"谁来执政"(君子群体与圣王)、"如何执政"(为政以德)、"执政状态"("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的圣王气象)等一系列政治问题进行了回答。"性善论"作为一种美好的"人性期待",是儒家德政思想的逻辑起点。儒学对"人性"问题的总的立场以及对"人性"发展的理想期待是"善",  相似文献   

14.
<正>儒学创造了发展的奇迹。儒学具有宗教性,却不是宗教,然而儒学持续发展了2500余年,积聚了难以穷尽其价值的学术资源与思想资源,足以媲美像佛教这类几乎与其同时产生的世界性宗教,而远胜于任何一家世俗性的思想学说。这堪称人类思想史上的奇迹、奇观。儒学之所以能够创造发展的奇迹,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儒学开拓出了一条传承与创新交互并用、合力推进的发展道路。传承是循序渐进、点滴积累的常态发展,创新是突破屯邅、  相似文献   

15.
李退溪(湿)是十六世纪朝鲜李朝时代的理学大师,是东方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所创建的"退溪学"是一博大而深途的思想体系。"退溪学"既集朝鲜朱子学研究之大成,也直接吸取和蕴含了孔孟儒学思想的精髓。退溪先生自幼就熟读《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孔孟儒学对他影响颇深。在《退溪先生文集)}中,常见"孔颜曾孟"或"孔孟程朱"提法,而孔孟儒学思想也渗透在他的言行思想之中。退溪的政治哲学,就与孔孟儒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他吸取了孔子的"仁"和孟子"民贵君轻"思想,竭力推行孔孟儒学的"仁政"和民本思想。首先,退溪从君与民在经济…  相似文献   

16.
早期儒学的价值选择重在道德价值建构,从孔子开始,孟、荀继承发展的儒学价值建构影响深远。孔子援"仁"入"礼"确立儒学价值观的理论基础,孟子的价值选择着重以"义"补"仁",荀子"礼"之为用,重回礼法的价值立场。儒学的价值选择通过向中国传统政治思想输出价值观念,形成了仁政、德治、民本、礼治、教化的传统政治思想特征。及至当下,儒学价值观的有益部分推动"以人为本"的政治理念、"以德治国"的施政方针、"反腐倡廉"的廉政建设等当代政治思想深入发展,促使中国政治走向更加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程序化。  相似文献   

17.
正如果将隋唐道教研究当作一个整体的视角,那么就需要一个层次分明的诠释框架。系列道教类书就可以成为这个诠释框架的文献基础,并且为不同主题提供相应的文献准备。在此基础上,我们才可能比较客观地判断隋唐道教发展中的基本趋势,以及其与社会生活的互动模式。隋唐时期是中国道教发展的重要阶段。无论从信仰思想还是社会影响的角度看,道教在这  相似文献   

18.
梁涛先生十年磨一剑,对郭店竹简与作为早期儒学核心问题的思孟学派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并主张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不可偏废,考据与义理并重,对文献记载的"子曰"、"慎独"、"仁内义外"等问题提出新的看法,重新检讨了儒家道统论,主张回到子思去,以求儒学的多元发展.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末,宋恕通过借鉴西方议院民主的政治思想,和挖掘、阐发传统儒学中民主性和经世性的思想要素,对汉后正统儒学予以全面批判,将其概括为"阳儒阴法之学"。这在近代政治思想史上是颇具特色的。同时,宋恕反汉后正统儒学的思想,也意味着儒学近代化变迁的一种思想尝试,即儒学为了适应晚清政治变革的需要,在西方民主政治影响下的自我调整与自我更新。  相似文献   

20.
在书法史上一提到卫瓘人们就联想到其"草稿体"。依照传统的观点,现在我们大多理解的"草稿体"则是指纵引形态下的章草;或不确定而释之为行书;或指书信往来时预先书写的一种草稿的意思。我认为,如果想深入地研究一个问题,先要将其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然后再进行一些文献与文献、文献与史实等的对比考证,才可以得出较为可信的结论,不能单就个别文献或者文献与文献对比就轻易得出结论,这种结论往往会存在先入为主思想。拟从"草稿体"考辨入手,探讨"草稿体"的流变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