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逐一考察《春秋繁露》中的行权者,笔者指出,行权者的身份是臣子,从事件的性质来说,行权者在君王、国家存亡之际行权,权变关乎王位继承这样的大事;从事件的主体来说,行权者是当权者。从评判者的角度来说,评判者从内在动机、外在情势、结果等方面综合考量,评判一个行为是否属于“中权”。评判者既包含解经者,也包含现实政治中的审判者。“权变”对行权者与评判者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行权者需要具备牺牲精神和担当意识,而评判者也需要具有公心与智慧。  相似文献   

2.
电影《本杰明·巴顿奇事》改编自菲茨杰拉德的同名幻想小说,影片上映9年来得到了众多影迷的喜爱,其中也涌现出了大量研究论文,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原著与电影的改编对比、时间生命话题及化妆特效等角度的分析。事实上,该片作为一部典型的爱情片,采取了史诗剧的框架,以线性时间为续,通过黛西与本杰明的时间生命线和两人爱情线的双线巧妙融合,叙述了本杰明与黛西两人70余年经历的复杂世情人生与爱情。对其爱情主题从叙事、影像媒介及符号修辞等多角度进行阐释、寻找规律,有助于引发对同类题材创作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江文富 《哲学动态》2015,(3):110-111
<正>2014年11月7~8日,由广东省生命文化学会主办、广东医学院承办的"生命文化学:对象·元理论·方法论·价值"国际学术会议暨广东省生命文化学会2014年年会在广东医学院隆重举行。来自中国大陆、台湾以及美国、德国、法国、保加利亚等地有关大学的七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的宗旨为"明确生命文化学的研究规范,推动生命文化学的学科创建;发掘中西方传统文化中的生命智慧,探讨全球化语境下文化的相遇与融合的问题;弘扬健康的生命文化,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提供智力资源"。与会学者深入探讨了生命文化学的对象、元理论、方法论和价值等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从系统论角度叙述了生命是功能强大的自组织系统,具有自发地走向有序结构目标,即达到健康身心状态的功能,以及适应环境的自组织性;当发生疾病时,这种以走向有序结构为目标的自组织性,体现为对病痛的自修复性。详述了呈井喷态势的慢性病是机体长期超负荷应激反应导致的整体内稳态失调、失稳所致,因而提出了以恢复整体健康为目标的健康医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张强 《学海》2008,42(3):168-174
<金瓶梅>是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相比,<金瓶梅>在思想内容、人物塑造、叙述结构及题材选择等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相似文献   

6.
D.H.劳伦斯的小说渗透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劳伦斯本人有着艺术家的浪漫气质;他在多部作品中以花传情,运用了想象、象征、比喻等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他的作品以倡导建立和谐美好的两性关系为主题,具有浪漫色彩;他在小说的结尾,总是以积极浪漫主义的心态呈现出一丝亮色。劳伦斯小说中的浪漫主义是他小说风格上的一朵光彩夺目的奇葩,为他的小说增添了几多情趣。  相似文献   

7.
从系统论角度叙述了生命是功能强大的自组织系统,具有自发地走向有序结构目标,即达到健康身心状态的功能,以及适应环境的自组织性;当发生疾病时,这种以走向有序结构为目标的自组织性,体现为对病痛的自修复性.详述了呈井喷态势的慢性病是机体长期超负荷应激反应导致的整体内稳态失调、失稳所致,因而提出了以恢复整体健康为目标的健康医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1922年M.亨利生于越南海防市。他是在巴黎完成其学业的,现在是法国蒙彼利埃保罗-瓦雷利大学的哲学教授。以论述《表现的本质》为其主要论点的哲学著作,除了他关于人体的著述外,还包括对马克思的重要研究。亨利还是一位小说家,至今已发表了三部小说:《青年军官》(1954年),这部小说以诗歌的语言叙述了对邪恶的无休止的战斗;《紧闭双眼的爱情》(1976年获勒诺多奖金)这部小说对生命的自我摧毁的过程进行了令人瞩目的分析,对文明的命运及艺术作品的性质进行沉思;《国王的儿子》(1981年),该小说通过虚构的疯狂,对一种神秘的经验作了描述,作者并从这部小说中提炼出一出戏剧:《真理是一声呐喊》。 M.亨利的哲学属于生命哲学。这一哲学深受  相似文献   

9.
从根本上讲,孔子思想学说是关于现实的人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存在的生命哲学.“天命”观、仁论、政治一文明史观、正名知言说是支撑起孔子生命哲学大厦的四大支柱.孔子“天命”观把人的政治生命活动和政治生命存在作为现实的人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存在最高的和理想的形式.孔子仁论探讨了现实的人的生命存在本质上的分裂性和辩证地复归于整全的可能性,仁本身构成了现实的人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存在既分裂又统一的矛盾性特征.以“文质彬彬”为理想社会目标的政治一文明史观,是孔子“天命”观和仁论的中介,也是使二者成为可能的历史一现实基础.孔子从人的政治生命活动和政治生命存在现实中经验到和体悟到的、并且理性抽象而来的正名知言说,是孔子生命哲学的归宿,并且使孔子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一个高度重视语言对于存在的意义的哲学家.对《论语》中孔子言语的理解,关键在于解读者个人的本己性体悟,引经据典式的解读不能激活孔子生命哲学、从而使其具有此在当下性质.  相似文献   

10.
在我年长后,通过对道家文化的接触,认识到"神"之于技艺的重要.它是技艺的生命、也是生命的根本.可以引用贞白先生所言:"凡质象所结,不外形神.形神合时,则是人是物;形神若离,则是灵是鬼."道家的观点历来是"神者,生之本也;形者,生之个也".它表明了这样一个普遍现象:万物神全则生机活泼,生生不息,如草木春发;失神则死气沉沉,若枯木寒灰.  相似文献   

11.
李霁 《伦理学研究》2003,(1):110-110
2002年12月2—5日,以“多元化空间中的生命伦理学:价值定位与对话”为主题的国际生命伦理学研讨会在古城长沙召开,这是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与美国乔治城大学临床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合作以来的又一成果。5名国外学和来自上海、广东、重庆、湖北、陕西等省市的27名国内学参加了会议,并就4个专题的报告开展了热烈而深入  相似文献   

12.
人们常认为,发展是为使生活更加舒适、有更多的享受;更深刻的看法则把发展看成是人的全面发展,使人获得自由,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丰富人本身,表现人的力量。其实,对付自然界中的灾变,也是发展的极重要的动因。这是因为,第一,灾变客观存在。自然是复杂的,总有偶然变故、灾变,这不仅为天体相撞、地球上的地震、洪水、火山爆发、气候反常、地磁场南北极反转、瘟疫等等无数自然现象所证实,而且也为现代科学特别是混沌学所深刻阐明。第二,很多灾变有害,对生命、对人是灾难,甚至会导致物种毁灭。第三,人只有发展自身,才能监测、防御、控制种种灾变。第四,人类对付灾变的基本机制、途径是:人  相似文献   

13.
孙慕义教授从临床医学实践到医学人文学和生命伦理学研究的学术转向,应该说是在一种特定"历史性境遇"对自身生命存在意义的自觉体悟与践行,是对生命精神内在价值认识的一种多重审视与深切透悟.自1986年转向生命伦理学的研究与教学以来,孙教授融自身的生命于整个研究过程之中,长期致力于对生命伦理学思想理论与精神渊源的研究与寻踪,在科学、艺术、宗教和哲学的融通中追寻和阐释生命伦理及其精神本性,以一种与"问题式"研究路径相异的、"体系"建构为主体的研究范式与思维路向为生命伦理精神的合理性和现实性确立形上基础和道德哲学根基.逐步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学术思想、学术品性并取得了一些具有独创性的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14.
爱真 《天风》1998,(12)
本文拟就这三个重要的概念作一说明,以帮助信徒分辨是非。 真理 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就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主耶稣的话很肯定地说:真理就是以耶稣基督并他完成的救赎为核心的信仰。主要包括:1.我们相信圣父、圣子、圣  相似文献   

15.
世间的亲情与生俱来,友情可遇不可求,爱情则需要缘分。拥有亲情使人愉快,拥有友情使人充实,爱情可以使人幸福,催人奋进。这三种情感是人类生命的精神支柱,与人们休戚相关、生死与共。缺其一,是人生的不完美;缺其二,是遗憾;三者皆缺,是整个人生的最大不幸。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以来生态文学的兴起,使我们将目光转移到为中国生态文学写作开拓了更广审美视野的叶广芩的动物题材小说。在叶广芩的动物小说中,通过构建神秘的氛围和带有寓言性的故事传达出其生态观念。在文本中,叶广芩的动物小说对于人类中心主义持批判的态度,明显地表露出生态平等观。其小说中的动物是有着自觉的生命意识,享有与人类平等的伦理地位,值得人们去尊重且平等地对待它们。  相似文献   

17.
1.引言 有研究表明,在预测模型中加入CEO股权激励这一变量能为业绩预测提供增量信息,从而提高业绩预测的准确性。之前的文献认为股权激励可能导致盈余管理(Cheng and Warfield,2005),这由于股权激励是一类长时间的薪酬契约,与此同时为了完成契约需要满足较多的行权要求,其中可能包括营业收入增长率,ROE,净利润增长率等,因此,为了能够满足行权条件以及获得较高的薪酬利益,管理层往往有很强的动机进行盈余管理,通过盈余管理可以较好地达到行权条件,使得管理层能够通过操控业绩来满足自己的行权要求,同时,管理层可以通过盈余管理的方式影响二级市场股价,  相似文献   

18.
王光福 《管子学刊》2005,6(2):121-124
《孟子·离娄·齐人有一妻一妾》章是中国最早的人情小说,孟子非常成功地运用了视角转换这一小说技巧,最后点明寓意的一句话对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有负面影响。如能与其前一章合读,将会看出孟子发现了人类被偷窥的尴尬处境。历来的学者割裂了此章与前一章的联系,影响了读者对孟子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孟子勋 《法音》2022,(8):45-59
<正>《西游记》以唐代玄奘法师取经为原型,以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为魔、伏魔为轴心而创作的神魔小说,因是取经,本身含有浓郁的佛教文化气息;因是为魔、降魔,又有反抗、斗争精神与意识;因是小说,不管在人物形象、行文语言风格、内容上皆与《大唐西域记》有出入。  相似文献   

20.
不尽的追寻     
正又是一个空寂的深夜,我戴着耳机独坐在窗下抬头望月,张国荣的《追》在单曲循环,"一追再追,只想追赶生命里一分一秒",在脑海里不断盘旋,那回响在耳畔的磁性男声低沉寂寥,如中宵梵呗,又如一位看淡了世情的老人用感慨的语调向我款款诉说那尘封在记忆中的过眼云烟。我听着,思绪不禁被拉回到很久以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