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内外学人企盼已久的儒学大型丛书《儒藏》的首批成果———“史部”50册,目前已由四川大学古籍所编成、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儒藏》———这一数百年来学人梦寐以求的盛大工程,终于结出了首批硕果。明代文人曹学佺“二氏(佛道)有藏,吾儒独何无”的浩叹,可以喟然止矣。川大《儒藏》的首批成果共50册,总字数约2600万字,内容系儒学史文献的收集和整理,属于川大《儒藏》工程自创体例“三藏二十四目”中“经”“论”“史”的“史部”。首批50册包含“史部”的“孔孟类”、“学案类”和“碑传类”三个部分,收书约80余种。随着《儒藏》“史部…  相似文献   

2.
晚明时期,佛法复兴。汉月法藏针对当时禅门法统混乱宗旨不清等状况著《五宗原》,创"圆相说",意图重新恢复禅宗五家各自宗旨,遭到师门批判。法藏弟子弘忍作《五宗救》维护其师之说。法藏之师圆悟作《辟妄救略说》回应,从圆相说、临济宗旨、传承法统等方面批判法藏师徒执著名相为实法。僧诤问题揭示出儒家宗法观念对于佛教丛林制度的浸染以及佛法嬗变过程中诠释创新能力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为什么我们要编纂<儒藏>?这是因为从历史上看中国的学术文化常是儒、道、释三家并称,但儒学在三家中一直居于主流地位.然而历史上编有<佛藏>、<道藏>,而无<儒藏>.明、清两代学者都曾提出编纂<儒藏>的设想,但因工程浩大,未能实行.当前,我国由于经济发展良好,有能力把编纂<儒藏>提到日程上.此一项目已于2004年启动,取得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4.
<正>《思溪藏》是宋代湖州王永从家族出资镌刻的一部佛教大藏经。《思溪藏》继承了《崇宁藏》和《毗卢藏》,又对后来的《天海藏》《碛砂藏》《普宁藏》等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深远影响,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之一。又因其为第一部在湖州刊刻的藏经,故又称“湖州藏”,所以《思溪藏》还是湖州重要的历史贡献和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5.
本刊稿约     
<正>一、《孔子研究》是国际性中文学术期刊,凡有关孔子、儒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专题研究之作及学术动态和书评,热诚欢迎。2015年本刊将围绕"复兴中华文化"这一主题,重点关注以下选题:1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当代中国文化;2儒家治国理政的经验与智慧;3中华传统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相似文献   

6.
本刊稿约     
《孔子研究》2015,(3):161
<正>一、《孔子研究》是国际性中文学术期刊,凡有关孔子、儒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专题研究之作及学术动态和书评,热诚欢迎。,2015年本刊将围绕"复兴中华文化"这一主题,重点关注以下选题: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当代中国文化;②儒家治国理政的经验与智慧;③中华传统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等热点问题,约稿组稿。  相似文献   

7.
李鼎祚是唐代重要易学家。他为纠正时人专以玄理谈《易》之弊而撰著《周易集解》。该书为后世保留了大量汉易象数成果。李鼎祚重视易之象数,他在《周易集解》中不仅继承和发展了汉易象数学,还客观强调了《易》之卜筮性质和功用,这体现了李鼎祚求真与务实的治学之风。李鼎祚重象数亦不舍义理,兼融儒道以说《易》是李氏易学的特色之一。李鼎祚提出易学源流之辨,以天象、象数为《易》之源头,以人事、义理为《易》之流传,主张学者治《易》应将天象与人事、象数与义理结合起来,融象数与义理于一体,而不应偏滞于天人之一端。这种治《易》理念在其《序卦》双出的著书特色中亦有体现。另外,在李鼎祚生活的唐中后期,宗教冲击人文日益严重,儒学面对佛老挑战,陷入困境。李鼎祚作为儒门代表,他不仅在现实中积极践履儒家的伦理道德准则,还在治《易》过程中注重对儒家义理的阐扬。李鼎祚将《周易》视为三教之源,以期通过易道之权威统领当时各家文化,建立以儒学为主导的社会新秩序,从而达到复兴儒学的目的。李鼎祚以《易》权舆三教,复兴儒学的主张反映了在唐代中后期儒学式微之际,儒家学者为修正儒学弊病,探索儒学新出路而做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8.
<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哲学教育家、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儒藏》编纂与研究"重大专项首席专家、《儒藏》总编纂、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荣誉博士、日本关西大学荣誉博士,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教育终身成就奖、孔子文化奖、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汤一介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4年9月9日21时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汤一介先生1927年2月16日出生于天津,祖籍湖北黄梅。1947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读书,1951年  相似文献   

9.
<正>由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舒大刚教授主编、众多学者参与整理、四川大学与中国孔子基金会资助出版的煌煌巨典《儒藏》,历经18年终于完编,其主体工程"史部"274册已全部出版。这是中国学术界值得大书特书的大事,可喜可贺!关于本书的编排结构、成就与特色等已在"简介"和专家点评里谈得很清楚,在此不拟重复。本文仅就《儒藏》编纂所体现的创新、合作精神及其示范意义谈点个人感想。第一,要完成一部巨型典藏,必须有一位德高望重、富有创意、勇于实践的学者担任主编主持全  相似文献   

10.
本刊稿约     
<正>一、《孔子研究》是国际性中文学术期刊,凡有关孔子、儒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专题研究之作及学术动态和书评,热诚欢迎。2015年本刊将围绕"复兴中华文化"这一主题,重点关注以下选题: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当代中国文化;②儒家治国理政的经验与智慧;③中华传统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等热点问题,约稿组稿。二、本刊实行双向匿名评审制度。来稿请用另页纸附作者简介(真实姓名、出生年、性别、  相似文献   

11.
本刊稿约     
<正>一、《孔子研究》是国际性中文学术期刊,凡有关孔子、儒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专题研究之作及学术动态和书评,热诚欢迎。2015年本刊将围绕"复兴中华文化"这一主题,重点关注以下选题: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当代中国文化;②儒家治国理政的经验与智慧;③中华传统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等热点问题,约稿组稿。二、本刊实行双向匿名评审制度。来稿请用另页纸附作者简介(真实姓名、出生年、性别、  相似文献   

12.
金藏、丽藏、碛砂藏与永乐南藏等各本所录《玄应音义》大致可分为丽藏和碛砂藏两个系列,其中无碛砂藏卷五所脱二十一部经的写本是开宝藏初刻本所据之祖本,后成为碛砂藏本一系;有碛砂藏卷五所脱二十一部经的写本是契丹藏所据之祖本,后成为丽藏本一系。由此可证开宝藏和契丹藏所据的写经底本是不同的,从而补正了周祖谟先生《校读玄应一切经音义后记》和张金泉、许建平先生《敦煌音义汇考》的一些疏失,为揭示金藏、丽藏、碛砂藏与永乐南藏的版本渊源提供了实例佐证。  相似文献   

13.
<正> 一、汉初儒学的复兴春秋末年,孔子删定“六经”,创立儒家学派,一时虽有“显学”之称,但在“诸侯异政,百家异说”的战国政治舞台上,并没有得到重视。商鞅一派尚战功、讲实用的法家理论在秦国得到主尊的地位,儒家思想被视为“六虱”(《商君书·靳令》),“儒无益于人之国”(《荀子·儒效》)。秦统一后,儒家提倡的等级制度和伦常观念有助于巩固封建统治秩序,为秦王朝统治者所接受。因此,秦始皇曾立博士官掌《诗》、《书》、百家言,以其“通古今”为朝廷文吏,并让他们参预朝廷一些重大决策的谋议。但是,儒家提倡的分封制度和繁文褥节,不适用秦王朝而受到了排斥。为了达到政治思想的统一,秦始皇实行文化专制。他接受法家李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最后一部刻本大藏经《毗陵藏》直至21世纪初才引起学术界关注。《毗陵藏》的刊印涉及到晚清宣统时期到民国初期,常州以及湖北一带的佛教出家僧众、在家居士、文化人物以及相关刻工问题。《毗陵藏》刊刻有其独特的版式风貌,包括封面目录签、内页千字文编号、书口文字特征、封面和封底的独特版画图式等,也有其独特的纪年方式。民国最重要的刻书家之一陶子麟及其家族参与了《毗陵藏》的刊刻,综此可逐渐建构起对于《毗陵藏》之发起与刊刻的整体研究。  相似文献   

15.
明末清初《成唯识论》的注疏研究是继盛唐之后的又一高峰。从明万历至清康熙年间,《成唯识论》的研究学者计20余人,注疏多达16部,现已佚失4部,藏内见存6部,藏外见存6部。其中,学界对广伸《成唯识论订正》、乘时《成唯识论讲录》等藏外新材料尚无专文深入研究。本文对明末清初《成唯识论》的藏内外注疏及其特点进行考察,以补充明清唯识研究之阙如。  相似文献   

16.
房山石经与《契丹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音》1981,(3)
一、石经之肇始我国之有石经,始于汉灵帝熹平年间,在辟雍里安置石碑,把儒家几种重要经典镌刻于上,作为定本,使读书人可以传抄;如文字有出入,亦以此为正。当时所刻被称为“熹平石经”,计有《周易》、《尚书》、《鲁诗》、《仪礼》、《春秋》、《公羊传》和《论语》七部。后至曹魏又有“正始石经”之刻。儒家刻经也影响到佛教徒。在北齐时代,山西太原风峪刻了《华严经》,山东泰山经石峪刻了《金刚经》,徂徕山刻了《般若经》,河北武安北响堂山刻了《维摩诘经》、《胜鬘  相似文献   

17.
段雨函 《法音》2023,(12):56-61
<正>《楞严经》被称为“宗教司南,性相总要,一代法门之精髓,成佛作祖之正印”[1],是影响中国佛教极深的一部经典。《楞严经》被圆瑛法师归纳为“指心示定”。其中,心即如来藏心,表明如来藏思想是《楞严经》的核心主旨。相比于《起信论》,《楞严经》的一大特色是更应机地展开如来藏与诸法的关系,标志着如来藏思想体系的最终确立。圆瑛法师(1878-1953)自24岁学《楞严经》,  相似文献   

18.
正孙福万著,团结出版社2018年8月出版,全书55万字,628页。在众多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中,《周易》和《论语》是非常重要的两部著作。《周易》为五经之首,又是三玄之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而《论语》则是"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是重要的儒家经典,为四书之一,对中华文化影响至深。孙福万教授的《论语易解》把《周易》和《论语》联系起来,以  相似文献   

19.
《圣经·路得记》和中国民间传说《涌泉跃鲤》分别是基督教与儒家传统文化中影响甚广的作品,两部作品均以日常家庭生活和婆媳关系这种易于被众人理解和认可的题材而微言大义,展现路德之爱与姜诗妻庞氏之孝,不仅使"爱"与"孝"丰富的伦理内涵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且文本中所反映的家庭伦理观念又蕴含着独特、深刻的美学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目前国内外图书馆收藏明张萱清真馆《云笈七签》共24部,其中中国大陆15部、中国台湾4部、日本3部、美国2部,另存疑1部。这些藏本分册不一,有14、16、20、24、32、36、48、50、64、80等多种形式,其中山东大学等数种藏本为张萱原刻本,哈佛大学等数种藏本为后世翻刻本。原刻与翻刻在内容上有较多差别,文献价值绝不能等同视之。当然,翻刻情况为了解《云笈七签》在清代的流传提供了重要证据。另外,张萱撰有一篇《云笈七签序》,交代其校刻《云笈七签》的来龙去脉及版本依据,收入其《西园存稿》卷十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