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安石博闻广览,尤爱《老子》,晁公武在《郡斋读书志》中曾说"介甫平生最喜老子,故解释最所致意",司马光也说"介甫于诸书无不观,而特好孟子与老子之言"①,其所注《老子》,对王雱、陆佃、吕惠卿等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亦一代宗匠也"②。可惜王注《老子》仅前十一章原注尚存,其后注文已散佚,  相似文献   

2.
燕国材 《心理学报》1984,17(2):13-20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县)人。生于公元1021年(宋真宗天禧五年),卒于公元1086年(宋哲宗元祐元年)。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王安石所生活的时代,正是理学、心学开始盛行、国力“积贫积弱”、封建皇朝开始走向  相似文献   

3.
<正>中华书局,2018年,160万字本书以年、月为序,对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的一生交游、政事、文学、学术等进行全面考述。全书共八卷,卷一考述王安石的家族世系,以及自出生至仁宗庆历元年(1021—1041)的行实;卷二考述王安石自仁宗庆历元年至至和二年(1041—1055)的行实;卷三考述王安石自仁宗嘉祐元年至英宗治平四年(1056—1067)的行实;卷四考述王安石自神宗熙宁元年至熙宁三年(1068—1070)的  相似文献   

4.
梁启超在《王安石传》中, 盛赞荆公之学术“内之在知命厉节, 外之在经世致用, 凡其所以立身行己与夫施于有政者, 皆其学也” (梁启超, 第 204页), 并讥讽程朱理学之所倚重者, “在身心性命, 而经世致用之道, 缺焉弗讲” (同上 )。所以, 王安石新学包举儒家内圣外王之道, 而濂洛关闽之学不过“经术一端”耳。但是, 现代学术研究的深入拓展, 使人们逐渐认识到, 王安石学说亦是以接续孔孟之道为己任, 以内圣外王为基本框架, 在恪守儒家本位的基础上, 融通佛老、兼余诸子,其规模阔大宏伟。王安石新学的产生尽管有极为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 但在理…  相似文献   

5.
1.老木匠品诗王安石任宰相时,一位老木匠为他设计了一套宅院,老木匠拿来模型请王安石过目.王安石看后频频点头,但又在模型的后花园墙壁正中处题了一首诗:“倚阑杆柬君去也霎那间红日西沉,灯闪闪人儿不见,闷悠  相似文献   

6.
建国以来,我国哲学史工作者用马列主义观点,对宋代理学的奠基者——程颢、程颐的哲学思想进行了全面的研究,现将三十多年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一二程对王安石变法和新学的态度学术界一致认为,二程是王安石的反对派,但是关于二程是否一开始就站在司马光一边反对王安石变法,则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任继愈认为,在北宋的政治斗争中,程颢开始时同情王安石的变法活动,后来就站到以  相似文献   

7.
《稷下赋》出自《温公文集·卷四十三》,作者司马光(1019年—1086年),北宋大臣、史学家,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宝元进士,历任仁宗、真宗、神宗、哲宗四朝,为相一年。仁宗时,初任地方官,后为京官。王安石行新法,他与安石政见不一。他所著《资治通鉴》凡二百九十四卷,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取材除十七史外,尚有野史、文集等二百余种。全书年经事纬,史实系统而完备,确可为历代封建统治者取得鉴戒。诗文有《司马文正公集》。  相似文献   

8.
刘凌维 《天风》2020,(1):56-57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如果要选"贺岁诗",王安石的《元日》一定会榜上有名。彼年,王安石第一次拜相,开始推行新法,春节时他看到家家户户都欢天喜地忙着过新年,那辞旧迎新的景象与推陈出新的新法如出一辙,他憧憬着新法会像新年一样,给大宋带来全新的气象,有感于此,他写下《元日》一诗。有人总结人生的两大意义,一为快乐,一为信仰,而王安石显然追求的是后者。  相似文献   

9.
王安石(1021—1086)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建国以来,学术界对他的变法和哲学思想进行了全面的研究,现将其中的哲学部分综述于后。一王安石的自然观侯外庐、邱汉生、陈正夫、任继愈、赵宗诚、田光烈和杨鑫辉等认为王安石的自然观是唯物主义的,冯憬远则认为是唯心主义的。  相似文献   

10.
王安石不仅较早地对《中庸》作过诠释,而且他的诠释曾产生过重要的影响。王安石的《中庸》诠释,不仅扩大了《中庸》的影响,而且在促使士人更加重视"性命之学"探讨的同时,还进一步促使士人形成和加固了内圣外王的价值观(或担当精神),这在较大程度上回应了佛老的挑战。在内圣外王、性情关系等方面,虽然王安石与二程对《中庸》的诠释有一致之处,但从整体上看,相对来说,王的诠释存在"支离"之弊,而二程的诠释则更为圆融,故王的《中庸》诠释被洛学所超越是宋代《中庸》学发展之必然。  相似文献   

11.
相传,宋代皇帝宋神宗和宰相王安石一次游大相国寺时曾以“酒、色、财、气”四字为题吟诗,各抒己见。神宗吟:“酒助礼乐社稷康,色育生灵重纲常;财足粮丰国家盛,气凝大宗如朝阳。”王安石吟:“世上无酒不成礼,人间无色  相似文献   

12.
《法音》2015,(3)
<正>苏辙(1039-1112),字子由,自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宋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卒后谥文定。苏辙是散文家,为文以策论见长,在北宋也自成一家,是"唐宋  相似文献   

13.
关桐 《管子学刊》2005,(2):110-120
孟子从民本主义的立场批评伯夷隘、柳下惠不恭,其锋芒是指向伯夷、柳下惠的"君臣之道"之等级观念的.司马光<疑孟·伯夷隘、柳下惠不恭>指责孟子背叛师门,其实质是维护等级制度及其观念,维护官僚地主阶级利益的.王安石在政治思想上部分地继承了孟子的民本主义(我把它称作准民本主义),不同意等级制度及其观念,对孟子论伯夷、柳下惠的态度与司马光也大相径庭.司马光与王安石对孟子论伯夷、柳下惠的不同观点是由北宋的社会发展及其阶级斗争所决定的.而孟子打起了儒家孔子的旗号,司马光打起了"为民"的旗号,王安石打起了孟子的旗号他们都不能尽情地、直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是我国政治思想史的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14.
《管子》和《周官》是王安石理财思想的两大渊源。王安石最早并不太重视《周官》这部经典,而《管子·轻重》在他早年的理财思想中有着深刻的印记,可以说《管子·轻重》是王安石理财思想的起点。熙宁新法推行以后,王安石宣称其理财新法源自《周官·泉府》,《周官新义》是王安石理财思想的完成形态。这一转变的原因在于《管子》与《周官》地位存在着差异,但在理财思想上又有着内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正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有一老乡名刘攽,字贡父。两人私交很好,"每相遇必终日。"然而刘贡父对王安石倡导的变法却不以为然,加上他博学多才,平时喜欢揶揄别人,所以一逮着机会就嘲弄、戏谑王安石。为强国富民,只要有利于国家人民的事,王安石都愿意为之,于是有人投其所好,出了个"好"主意:"若是把八百里梁山泊的水抽干,一定是良田千里,于民  相似文献   

16.
由于宋代杨时《三经义辨》的亡佚,学界一直未能对其内容进行研究,亦无法讨论其如何驳正王安石《三经新义》。今通过对相关宋元文献的全面梳理,详考各家征引杨时《义辨》的内容,对《三经义辨》进行辑佚,改变了该书无可详考的局面,亦厘清了杨时《三经义辨》的成书及卷数的问题。同时将其与王安石《三经新义》的对应条目展开讨论,揭示其对王安石《新义》的驳正,更进一步发现:杨时《义辨》中有受王学浸染之痕迹,其对王学的打击有限,实际上此书在宋代之影响未如历来宣扬之巨大。以此,对杨时《义辨》及其学术重新作出客观的研究与评价。  相似文献   

17.
正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学上造诣很高,但他更是一位力主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思想家、政治家,他被列宁誉为中国11世纪伟大的改革家。从他的工作生活习惯方面,我们可以了解一个形象更为丰富的王安石。王安石对穿衣饮食不讲究。宋人时评:"王荆公性简率,不事修饰奉养,衣服垢污,饮  相似文献   

18.
宋朝王安石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更是一位造诣颇深的文学家。他擅长作谜语,有年春节他就出了一个字谜让王吉甫猜。谜日:“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王吉甫听了这个谜语,稍稍一想,并不马上回答,他接着也作了一个谜语:“东海有一鱼,无头又无尾,更除脊梁骨,便是这个谜。”王安石听罢,欣然一  相似文献   

19.
5月30日,人杰地灵的南昌迎来了祖国内地、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和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英国等国家的道教界朋友,他们齐聚美丽的象湖湖畔,参加南昌万寿宫重建竣工庆典暨神像开光活动。南昌万寿宫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始建于晋永嘉六年(312年)的南昌万寿宫原坐落于南昌广润门内翠花街,初为纪念许逊祖师的“旌阳古祠”。唐懿宗赐名“铁柱观”。宋真宗改名“景德观”。北宋欧阳修、王安石、曾巩、黄庭坚等大批名儒捐资,将庙观修葺一新,王安石还亲自撰写了流传至今的《重建许旌阳祠记》。宋徽宗改名“延真观”。宋宁宗升观为宫,赐额…  相似文献   

20.
李永瑞  王铭  宋佳谕 《心理学报》2023,55(2):336-352
群体断层构念与决定组织变革成败的高管团队多重人际交互及其演进表征十分契合。但群体断层因为什么而激活?激活了的群体断层是如何影响高管团队的群体过程及组织绩效产出?这些问题亟需实证性的探索和检验。本研究基于《王安石年谱长编》,辅以《宋史》及后人相关专题研究,采用质性研究中的扎根理论方法,以王安石越次入对宋神宗到王安石第二次罢相为观察窗口期,对此期间与他存在密切交互关系的52个关键人物的交互过程、交互结果及成因进行了编码分析。结果发现:(1)群体断层激活及负面效应涌现能完美解释熙宁变法的演进过程及最终的失败;(2)关键岗位人员王安石人际交互风格的不同构面是激活熙宁变法中不同群体断层的主要变量;(3)王安石与直接上级宋神宗、本位群体变法新晋和他位群体同朝老臣之间交互的聚散性,决定了活化的群体断层效应正负及交互演进表征,进而决定了熙宁变法的失败。本研究为群体断层激活变量的识别及不同群体断层在同一时空下的叠加效应提供了新的洞见,同时为组织变革及高管团队多样性的管理提供了实证资鉴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