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工作设计的新视角:员工的工作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作重塑是从员工角度进行的自下而上的工作再设计方式,突破了从组织角度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方式,强调员工改变的主动性.工作重塑存在多种类型,如任务重塑、关系重塑和认知重塑,以及个人工作重塑和合作工作重塑等.工作重塑与主动性人格、生涯取向、自主性、人-环境不匹配等因素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并对工作满意度、工作意义感、工作投入、工作绩效和组织承诺等具有积极预测作用.未来研究要加强工作重塑的纵向研究,深入探讨工作重塑的影响机制,开展其消极后果的研究,同时国内研究还要考虑到传统文化和集体主义文化对工作重塑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工作重塑实质上是一种情境性的主动性行为。基于已有研究成果,首先系统归纳工作重塑与社会情境因素之间关系的4种研究视角,即社会情境是工作重塑的目标、社会情境因素是工作重塑的组成部分、社会情境因素影响工作重塑、社会情境因素为工作重塑设立边界条件。此外,梳理并讨论社会情境因素影响工作重塑的内在机制以及社会情境因素与个体特征的交互对于工作重塑的影响、工作重塑在特定情境中的有效性两方面的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其他相关变量的研究现状对嵌入于社会情境的工作重塑的未来研究进行展望,包括探索工作重塑对他人的影响、探索团队工作重塑驱动个体工作重塑的多重路径、探索社会情境影响工作重塑的内在机制、探索社会情境与个体特征的交互如何影响工作重塑,以及探讨基于中国社会情境的工作重塑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主动性人格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与管理者开始关注员工的主动行为,主动行为能够改善组织的效率和提高竞争力。主动行为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个因素即主动性人格。主动性人格是一种稳定的主动行为倾向。许多研究表明:主动性人格与许多行为结果都有密切联系,包括工作绩效、职业生涯成功、领导能力、团队绩效、创业等。今后的研究需要探讨一些问题,如主动性人格与关系绩效、职业生涯成功新标准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员工工作倦怠对其个人主动性行为的影响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工作倦怠量表、组织承诺量表、主动性氛围量表和个人主动性问卷调查了34家企业的231名员工和34名主管,使用多层线性建模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工作倦怠和组织承诺、个人主动性负相关;组织承诺在工作倦怠和个人主动性之间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主动性氛围和个人主动性正相关并在组织承诺和个人主动性的关系中起到缓冲作用。研究提出了工作倦怠对个人主动性影响的一种过程模式,并对其理论和实践含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李玲玲  黄桂 《心理科学进展》2021,29(8):1484-1496
个体主动性行为是组织中个体主动做出的面向未来和面向变革的工作行为, 近年来成为组织行为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从现有研究来看: (1)在研究主题上, 多数研究发现了个体主动性行为可以带来正向结果, 个别学者也注意到了个体主动性行为的代价; (2)在分析视角上, 主要包括个体主动性行为对个体层面和组织情境层面的正向与负向影响; (3)在理论机制上, 个体主动性行为的“利弊”效应可用优势互补理论、自我决定理论和归因理论来解释。未来研究可着重进行以下理论整合: (1)从个体主动性行为类型出发, 基于智慧主动性的视角揭示其内在机制; (2)从主动性行为者和观察者特征两面性的视角, 实证探讨其背后机理; (3)从主动性行为主客体特征的发展视角进行动态研究。  相似文献   

6.
个人主动性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主动性是指个体自发地采取积极的方式,通过克服各种障碍和困难,去完成工作任务并实现目标的行为特征,它包括自发、率先行动和克服困难三个方面,可从质和量两个角度去测量,主要包括行为访谈测量和自我报告式测量两种形式。影响个人主动性的核心因素可分为最接近的和最深远的因素。以往研究认为最接近的因素应该比最深远的因素更能预测个人主动性,而最深远的因素将通过最接近的因素对个人主动性产生影响。本文提出未来值得深入研究的方面是:领导变量对员工主动性行为的影响机制;组织变量对个人主动性的影响机制;考察个人主动性量表的结构效度,开发科学可行的测量工具;探讨个人主动性与重要绩效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7.
以往有关主动性的研究通常聚焦员工本身, 忽略了团队或组织中同事会对员工行为产生影响这一重要管理实践和理论视角。为此, 本研究以社会学习理论为基础, 探讨了同事主动行为对员工自主动机和工作绩效的影响, 以及员工主动性人格的调节作用。通过多时点、上下级匹配问卷(研究1)及情景实验(研究2)两项研究, 本文发现, 同事主动行为可以激发员工的自主动机, 进而提升工作绩效; 并且, 员工主动性人格强化了同事主动行为对员工自主动机的正向作用。本研究不仅从理论上将现有关于主动行为的研究视角迁移到同事, 也为如何更好地激励员工提供了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8.
工作价值观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工作价值观是指超越具体情境,引导个体对与工作相关的行为与事件进行选择与评价,指向希望达到的状态与行为的一些重要性程度不同的观念与信仰。最近学者们越来越关注工作价值观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工作价值观的结构、测量、与其他相关构念的关系,以及跨文化、跨代际差异等方面的内容。本文对最近几年工作价值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并且分析了不同性别、行业、代际、国家地区人群的工作价值观差异。最后指出,今后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关注工作价值观测量工具的跨文化适用性、工作价值观的匹配性及其变化机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赵小云  郭成 《心理科学》2014,37(1):190-196
工作重塑是组织行为学中新近出现的一个热点话题,是指员工通过自己对工作进行重新建构来形塑自己的工作认同以及工作角色,其核心目的就是员工对他们的工作进行再设计以获得较高的工作意义感、工作投入以及工作满意度等,进而快乐地工作。在系统梳理有关工作重塑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工作重塑概念的解读、工作重塑的方式与方法、工作重塑的预测因素、工作重塑对个体与组织的影响以及工作重塑的培养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便人们更深入地体会其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实践价值;最后,该文指出未来工作重塑的研究应继续注重理论建构的丰富与完善、关注工作重塑的个体与群体差异性以及深化工作重塑与组织之间的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主动性人格与工作绩效:个体-组织匹配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温瑶  甘怡群 《应用心理学》2008,14(2):118-128
本研究的目的:考察主动性人格在中国企业内对工作绩效的预测性及个体-组织匹配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方法:研究以三家中国本土企业的253名员工为被试,使用修订过的主动性人格量表。结果:(1)除了大五人格和社会赞许性之外,主动性人格还可以解释工作绩效8.5%的方差变异;(2)整体分析时只有团队导向因素显著,单独分析时高新独资企业中注重细节因素、团队导向因素和结果导向因素有显著的调节作用;民营企业中尊重员工因素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国有企业中革新性因素和团队导向因素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结论:主动性人格可以有效地预测工作绩效,个体-组织匹配则根据不同的企业组织,不同的因素在主动性人格和工作绩效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关于本研究的贡献与不足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都有所讨论。  相似文献   

11.
深谋远虑:前瞻行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瞻行为是一个自我发起、未来导向以及试图改变现状的积极行为,能够为个人与组织带来正面的影响.本文旨于回顾前瞻行为的本质、前导因素、动机历程以及结果效应,也特别回顾笔者近期针对前瞻行为所进行的研究.首先,关于前瞻一词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包括个别差异观点、行为观点与历程观点.由于过去文献多从行为观点进行研究,本文的回顾亦以行为观点为主轴.其次,本文逐一回顾目前文献所提出的三个关于促进前瞻行为的动机历程:能力、缘由与情绪.再者,笔者讨论各种能够促发前瞻行为的前导因素,包括个人因素、环境因素,以及两者间的交互作用如何影响前瞻行为的展现.笔者也基于过去的研究发现,总结前瞻行为所能导致的结果,包括工作态度与绩效.最后,在近期研究的介绍中,笔者介绍了三个根据个别差异的观点所进行的研究.此研究路线旨在了解人格特质对前瞻行为的影响,并且勾勒情境所扮演的调节效应.全文最终总结前瞻行为的研究现状,以及提出未来可能探索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通过两时点纵向问卷调查,探讨主动性人格与组织公民行为、任务绩效之间的关系,考察主动社会化行为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以及政治技能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主动社会化行为在主动性人格和组织公民行为、任务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2)政治技能对主动社会化行为在主动性人格和组织公民行为、任务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起调节作用:当政治技能水平上升,主动性人格通过主动社会化行为对组织公民行为及任务绩效的预测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通过两时点纵向问卷调查,探讨主动性人格与组织公民行为、任务绩效之间的关系,考察主动社会化行为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以及政治技能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主动社会化行为在主动性人格和组织公民行为、任务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2)政治技能对主动社会化行为在主动性人格和组织公民行为、任务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起调节作用:当政治技能水平上升,主动性人格通过主动社会化行为对组织公民行为及任务绩效的预测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4.
组织公平文献综述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帼儿  陈子光  钟建安 《心理科学》2006,29(4):1016-1018
文章的主要目的在于回顾组织公平自其产生至今的主要文献,并介绍Colquitt(2001)的组织公平四因素结构(即分配公平、程序公平、人际公平和信息公平)[1]。文章还讨论了组织公平的工具性和非工具性模型。最后,文章介绍了组织公平今后的几个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主动性行为模型和生涯建构理论探讨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对主动职业行为的影响机制。采用主动职业行为量表、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量表、生涯适应力量表、同事支持量表对广深两地13所民营企业的195名员工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1)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影响主动职业行为;(2)生涯适应力在其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3)同事支持在中介模型的前半路径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创造性行为杂志》2017,51(2):107-127
Building on goal‐regulation theory, we develop and test the hypothesis that proactive goal generation fosters individual innovative work behavior. Consistent with a resource‐based perspective, we further examine two‐three‐way interactions to assess whether the link between proactive goal generation and innovative behavior is jointly moderated by organizational affective commitment and production ownership, or, alternatively, leader support for innovation. In a sample of 442 municipal employees from the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of an Italian city hall, proactive goal generation wa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innovative work behavior. Additionally, as expected, this relationship was stronger when employees were highly affectively committed to their organization and when they exhibited a high level of production ownership or received extensive support for innovation from their supervisors. Theoretical and managerial im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Integrating proactivity and creativity literatures, we argue that people can perform more creatively at work when they proactively manage their levels of vitality. Proactive vitality management is defined as individual, goal-oriented behavior aimed at managing physical and mental energy to promote optimal functioning at work. We hypothesize that this process may be facilitated by being aware of one's own state and by support from others. A total of 242 employees participated in a weekly diary study for three consecutive weeks, yielding 610 observations. Results of multilevel analyses show that participants reported more creative work performance during weeks in which they had proactively used vitality management. In addition, in line with our predictions, self-insight and social support for creativity in the workplace acted as cross-level moderators and strengthe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active vitality management and creativity. We conclude that a proactive approach regarding physical and mental energy is an important bottom-up strategy that may foster creativity in work settings.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al orientation, self-leadership dimensions, and adaptive and proactive work role performances. The authors hypothesize that learning orientation, in contrast to performance orientation, positively predicts proactive and adaptive work role performances and that this relationship is mediated by self-leadership behavior-focused strategies. It is posited that self-leadership natural reward strategies and thought pattern strategies are expected to moderate this relationship. Workers (N = 108) from a software company participated in this study. As expected, learning orientation did predict adaptive and proactive work role performance. Moreover,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rning orientation and proactive work role performance through self-leadership behavior-focused strategies, a moderated mediation effect was found for self-leadership natural reward and thought pattern strategies. In the end, the authors discuss the results and im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are proposed.  相似文献   

19.
张兴贵  熊懿 《心理科学》2012,35(2):424-429
人格研究对任何层次的组织行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量元分析都显示了人格特质对工作动机、工作绩效、员工幸福感、压力与应对、团队效能、冲突与谈判、权利与政治、领导以及反组织行为等组织行为指标具有良好的预测力。但是人格研究在组织中的应用因为人格测验的效度和被试在测验中“作假”而饱受争议和批评。人格理论的拓展及其跨文化的适用性,人格特质的负面作用以及结合组织情境的动态研究都是今后研究值得关注和探索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